资源简介 《走月亮》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感受“走月亮”这一风俗的美妙。3.体会月夜的美景,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结构。难点:深入品味语言,感受月夜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月夜图片、生字新词展示、课文录音等)、生字卡片、课文纸质版、相关视频资料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导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有过在月光下散步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展示月夜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感受月夜的宁静与美好。揭示课题,介绍“走月亮”这一南方风俗,并板书课题《走月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结构;理解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用词语造句。2.整体感知: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初步感受“走月亮”这一风俗的美妙。(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段:1.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象?用笔在文中画出来。(2)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体会其作用。(3)试着根据这些景象和串联的句子,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成果,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我”和阿妈在不同地点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感。3.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四)深入品读,感受美景朗读指导:指导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读出月夜的静谧和美好。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逐段品读:(1)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想象小路的美景,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心情。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小路的宁静与芳香。(2)第二部分:重点品读溪边的景象,通过想象和描述,感受水塘映月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田埂上的景物,体会“我”和阿妈在走月亮过程中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词句,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表达。(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或文章,准备下节课交流;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月光下散步的经历或感受的短文。板书设计《走月亮》生字新词:卵、填、葡、萄等(附带拼音和书写要点)课文结构:小路→溪边→田埂→感受(附带每部分的大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附带例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二、教学重点通过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并想象出文中的画面。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月夜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三、教学难点在仿写时能够准确运用语言,描绘出月下情景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上节课中积累的优美句子。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走月亮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深入体会那静谧而美好的夜晚。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月下美景。”(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自读课文,寻找最喜欢的自然段师: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并尝试理解它为什么吸引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喜欢的自然段,并准备分享感受。)(2)交流分享,指导朗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月亮升起的位置。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学生朗读,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辅助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月亮升起时的宁静与美好。)(3)感受秋天月夜的美景师: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月夜景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圈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朗读、圈画,分享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月光下的美景。)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在这样一个月光洒满的小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闭眼想象,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4)探讨第4自然段中的美景和情感师: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描述了哪些美景?她又有怎样的感受?请大家小组合作,找出描写美景的语句,并讨论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描写美景的语句,讨论作者心情,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想象秋虫夜鸟、果园景色等,并体会作者看到美景时的愉悦心情。)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的内容,并尝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复述内容,表达情感,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师:现在请大家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正站在溪边,月光洒在溪面上,溪水潺潺,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扑鼻而来。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师: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溪边月下,感受到了那静谧而美好的夜晚。(5)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研读“村道”部分师: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朗读并讨论课文第6自然段中描写村道月下的内容。(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对村道月下景色的理解和感受。)师:作者在村道上回忆了哪些与阿妈一起走过的情景?这些情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理解作者与阿妈之间深厚的情感。)师:除了美丽的景色,作者还写了什么让她感到愉快、高兴呢?请大家默读第3、6、8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默读,找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阿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以及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和妈妈一起走在这样的月夜里,月光洒在身上,周围是虫鸣鸟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想象并分享感受,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内心的情感。)(6)总结归纳,背诵第四自然段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不仅描绘了美好的景色,还表达了她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现在请大家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和情感。(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对背诵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三)仿写练习,提升能力1.回顾仿写要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6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包括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2)教师强调仿写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写出真实而生动的内容。2.分享个人经历(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在月下经历过什么难忘的情景?愿意和大家分享吗?”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2)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真实感受,并鼓励他们在仿写中运用这些经历。3.进行仿写练习(1)学生独立思考,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月下情景,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2)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仿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3)学生完成仿写后,与同桌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4.交流展示,互相评价学生展示作品(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2)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建议,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总结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整体评价,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2)教师强调仿写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月夜的美景和作者与阿妈之间的亲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3.观察一个月夜,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板书设计:《走月亮》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闻到:阿妈的气息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