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分类练--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分类练--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分类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题组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上)
一、选择题
1. [2020天津,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
A. 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 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 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 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2. [2022全国卷乙,4分]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3. [2020江苏,3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4. [2021海南,2分]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 侵华日军的罪行 B. 正面战场的战况
C. 敌后战场的作用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5. [2023全国卷甲,4分]1943年, 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 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 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 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6. [2023年1月浙江选考,2分]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二、非选择题
7. [2021广东,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 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8. [2021福建,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甲)和中共七大会址(图乙,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一部分)。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题组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
1. [2021天津,3分]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 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 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 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 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2. [2022湖北,3分]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 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 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 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 [2022湖南,3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 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 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4. [2022山东,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 [2022江苏,3分]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
A. 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 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
C. 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 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6. [2021湖北,3分]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 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 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 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题组三 人民解放战争
1. [2021广东,3分]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 [2022北京,3分]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 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3. [2022广东,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 “武装自卫” B. “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全中国”
4. [2021全国卷乙,4分]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5. [2019全国卷Ⅱ,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6. [2022湖南,3分]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 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 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题组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上)
一、选择题
1. [2020天津,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D )
A. 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 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 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 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解析]据材料“1931年末”“国难日亟”可知,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侵略中国;再据“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良友》此举意在呼吁国人共同抗日,以避免甲午惨剧重现,故选D项。A项中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处于日本不断加紧侵华的环境中,《良友》此举意在激励国人共御外侮,排除A项;《良友》此举意在鼓舞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而不是鼓动变革,且1894年的甲午海战已不属于时事,排除B项;《良友》此举并不是要民众抵制战争,C项错误,排除。
2. [2022全国卷乙,4分]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 )
A.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解析]材料“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说明中共注重团结小资产阶级、富农等,这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A项正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材料与武装反抗国民党无必然联系,B项错误;1927年以后党的中心工作不再以夺取城市为目标,C项错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提出于1944年,D项错误。
【思维拓展】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民族资产阶级的许多代表人物政治态度的变化,地主买办营垒内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而造成的不能完全统一的状况,阐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问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20江苏,3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B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解析]由“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注重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中历史人物的忠义、爱国精神增强人民的抗日爱国意识,B项正确。“开始萌发”由材料得不出来,A项错误。“关羽的忠义”“岳飞的歌”不属于“革命理论”,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通俗文化增强民众的抗战意识,体现不出要民众争当抗日英雄,D项错误。
4. [2021海南,2分]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C )
《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 侵华日军的罪行 B. 正面战场的战况
C. 敌后战场的作用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办的综合性画报。由“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血战……的冀中军民”“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可知,该画报宣传的主要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后战场的抗战,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侵华日军的罪行,A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敌后战场,B项排除。由材料中的报道不能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结论,D项排除。
5. [2023全国卷甲,4分]1943年, 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B )
A. 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 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 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解析]A项“彻底”表述绝对,排除。1943年正处于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解放,具体措施要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上述决定的实施能够获得妇女的支持,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妇女不属于新的阶级,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工作重心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
6. [2023年1月浙江选考,2分]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 )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
二、非选择题
7. [2021广东,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 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答案]示例 观点:历史课程目标肩负培养国民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责任。(2分)评析:20世纪30年代初,九一八事变伊始,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分)值此民族矛盾日益凸显之际,我国颁行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期激发国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国人摆脱民族屈辱,培养国人实现民族复兴的民族自信心。(3分)《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颁行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3分)综上所述,历史课程目标的颁行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国人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提取材料信息,如由“《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历史课程的目标所示的四个方面等可知,材料中历史课程的目标颁行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际,其课程目标紧紧围绕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民族自觉、民族自省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结合设问“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围绕四个目标提炼某一方面的观点即可;最后,对所提炼的观点予以评析,评析时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重复材料、言之有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即可。
8. [2021福建,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甲)和中共七大会址(图乙,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一部分)。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答案]理由:中共七大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4分)
意义: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为后人研究革命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是党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解析]第一小问,参考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从中共七大的内容、影响等角度说明即可;第二小问,可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研究及党史话语体系建构等角度简述。
题组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
限时:6分钟 满分:18分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 答案:161页
1. [2021天津,3分]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D )
A. 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 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 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 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解析]据材料“1937年4月”“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可知,随着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北宁足球队迎战日本队获得全胜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这说明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项缺乏材料依据;当时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较弱,但在比赛中仍取得了重大胜利,故C项排除。
2. [2022湖北,3分]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D )
A. 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 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 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材料表明抗战爆发初期,晋察冀边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抗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仅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并未提及国共合作,排除。“中坚”说法错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出现于土地革命时期,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 [2022湖南,3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B )
A.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 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 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扫盲运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使许多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农民出身的党员占非常大的比例,成为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有利于中共政策的贯彻落实,B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A项错误。材料介绍了中共的扫盲运动使农民出身的党员在边区党员总数中的比例大增,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错误。农民出身的党员比例增加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D项错误。
4. [2022山东,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C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既不站在农民一方,也不站在地主一方,从侧面反映出该土地政策照顾了农民和地主的利益,这种政策产生于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农民和地主的抗日积极性而制定的,故选C项。
5. [2022江苏,3分]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C )
A. 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 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
C. 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 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解析]
A项 由材料无法看出“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
B项 公私合营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
C项 由“陕甘宁边区”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合作社”可知,陕甘宁边区采取了合作社的形式;由“妇女们变工自纺自织自己穿”“合作社帮助买花买车买机子”可知,陕甘宁边区以学习“纺织模范”等形式发动妇女生产以支持边区的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适应了民族民主革命形势的需要,是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
D项 家庭妇女并未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
6. [2021湖北,3分]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D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 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 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 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奉行全面抗战路线,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最终赢得沁源围困战的胜利,故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B项“彻底”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仅由材料得不出C项结论。
【归纳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2)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3)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4)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5)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题组三 人民解放战争
限时:6分钟 满分:20分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 答案:162页
1. [2021广东,3分]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C )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解析]材料表明,抗战胜利后民主人士以及社会舆论高度肯定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这主要是因为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力求战后国家重建的谈判,故C项正确。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而非重庆谈判期间,A项错误。B项材料未涉及。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急剧上升,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D项错误。
【思维拓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但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与在抗战中得到空前发展的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考量与选择: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表现为两条不同的政治道路,国共两党在战时的合作关系亦因抗战结束而开始发生变化,对立的一面在上升,共同的一面在下降。
2. [2022北京,3分]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D )
A.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 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由“1946年4月8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希望和平民主建国;由“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他们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企盼实现国家和平民主,D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B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与“国民党要员”不符,C项错误。
3. [2022广东,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 )
A. “武装自卫” B. “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全中国”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状况,此时中共中央已经认识到蒋介石要发动内战,在此背景下,我军要战胜蒋军进攻,就要展开武装自卫,A项正确。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于是,爱国人士提出“救亡图存”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后提出来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4. [2021全国卷乙,4分]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B )
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解析]由材料“土改后”“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可知,男人尊重女人,女人对家庭支出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反映出当时解放区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故选B项。
5. [2019全国卷Ⅱ,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B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可知,当时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解放军在许多战场打败国民党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指日可待。在这个背景下,中共中央开始准备将工作重心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于许多干部长期以来在农村工作,不熟悉城市管理和生产技术,因此为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迫在眉睫,本题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史实。故答案为B项。A项与题意不符,C项不是题干材料主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D项不符合材料提示的1948年历史,三项均可排除。
6. [2022湖南,3分]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B )
A. 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 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解析]由材料时间“1949年3月”及彭真对私营工厂工人特征的认识可知,北京市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时期私营企业是允许存在的,不存在对民族资本家的妥协退让,A、D两项错误。中国不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