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诊断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2分)
1. 如图文物为1951年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时用的印章、文具。其中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的印章为汉字,签字用的是毛笔;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印章为藏文,用的是西藏民族习惯使用的竹质硬笔。这些文物的价值在于见证了( )
A. 新中国的诞生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少数民族地区自治 D. 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2.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及国际主义精神,他们被誉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解放军好战士 C. 党的好干部 D. 铁人
3.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诗句赞誉的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宝成铁路 C. 川藏公路 D. 青藏公路
4. 彭真在《关于对贷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中说:“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拥护共产党员的领导。”基于这种关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举措是( )
A. 无偿没收,合并归公 B.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D. 实行公有,国家调控
5. 如图是博物馆珍藏的“河北遵化县第十区西四十里铺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登记簿“和“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两件文物是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口述史料 B. 间接史料 C. 音像史料 D. 实物史料
6. 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中写到: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这篇社论报道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C. 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右边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简图,图中从②到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国掀起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
B.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 全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 李华同学想进一步了解“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事。下面能为他提供较为可信的证据是( )
A. 文革亲历者提供的照片 B. 文革为背景的电影《芙蓉镇》
C. 书籍《一百个人的十年》 D. 纪实小说《文革前夜的中国》
9. 某同学整理笔记内容为:建立武汉、包头钢铁基地、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该同学的笔记记录的历史阶段应为(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阶段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段 D.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 如图时间轴上标注的时间段中,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77年冬天,国家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B.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12. 从1993年起.大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为单一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这说明了国家( )
A 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重视个体经济发展
C. 不断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D. 宏观调控市场价格
13.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8亿美元,2010年为29700亿美元,这一数据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我国( )
A. 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放宽在农村的政策 D.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4. 把党的中心任务确立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二十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36分)
15.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凝聚力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推动民族复兴。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请给下面照片配写一句解说词,并简述你是如何理解新中国诞生“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因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开国大典》
(2)“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下表内容,分别简述两次会议召开的作用,并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会议名称 代表产生及内容
第一届 政治协商会议 1949.9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等代表共662人参加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召开。代表1226名,包括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他们的年龄从十八到九十岁以上的都有。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歌曲传递情感,弘扬时代主弦律。根据下面歌词内容,分别简述歌曲创作时代背景及其歌颂的历史人物身上传递出的精神品质。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僧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 扫荒沙,抗洪水无比坚强。 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 学习你呀,全心全意为人民。 学习你呀,高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
这里添加试题说明
16. 每个伟大时代的抉择,都会开启新的历史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一个新近得到土地的人说。“土地改革”这个词儿让一些人发抖,让另一些人高兴得叫喊起来。在农村,封建框架被打碎,新的能量得到释放。利益的大饼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平等的进行分配了。
——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农村封建框架被打碎,新的能量得到释放”?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和人民解放军的立威之战,让中国人的人心一下子得到新的更大的凝聚和提振。战争中,志愿军缴获美英军队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以及苏联提供志愿军的成建制的新式武装让人民解放军至少提前10年实现了军事现代化,一下子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防硬实力 今天尽管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远去,但是我们还在享受着它的和平红利。
——(中央档案馆)杨冬权《开国领袖的立国之战》
(2)根据材料二、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决定“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依据工作重心转移的新形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中国由此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曹普《从危难中奋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3)根据材料三、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说明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7. 经济建设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深圳大事记
1980年 与港商合作建设的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981年 深圳与港商合作建设的国际商业大厦在全国率先试行“工程招标承包制”;
1982年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这是中国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1983年 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7年 “招商银行”在蛇口挂牌,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目前 任正非的华为、马化腾的腾讯、马明哲的平安保险、王传福的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
——以上摘编自胡野秋《深圳传:未来的世界之城》
材料三 上海港从2010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通过“四大中心”、自贸区建设和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对“一带一路”经济区的辐射效应。上海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上海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龙头。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成就的特点及作用,并简述党和政府制订“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以深圳为例,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海在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在这里添加试题说明
18. 改革创新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张老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再现场景——改革解决困境】
情境一在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情境二1984年4月,一个叫马胜利的人正式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成为新一任厂长。“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践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多劳多得”的经营理念。一举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承包第一人”。 ——朱民《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的地平线》
(1)根据情境一、简述小岗村村民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困境的。
(2)根据情境二、分析马胜利成为“国有企业承包第一人”历史背景。
任务二 【解读现象——创新注入活力】
第一组·时代疑问 第二组·南方谈话 第三组·焕发活力
1981年芝加哥学者发表文章《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 1984年部分老干部: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1991年北京报纸发文章《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后: 1.全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潮 2.开放沿江、陆地边境、内地省会城市 3.开放一大批内陆市县 ……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任务三 【总结规律——旗帜引领方向】
(4)请写出下表中①②处会议上形成理论成果。从表中任选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各一例史事,说明实践探索与理论形成的关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诊断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2分)
1. 如图文物为1951年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时用的印章、文具。其中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的印章为汉字,签字用的是毛笔;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印章为藏文,用的是西藏民族习惯使用的竹质硬笔。这些文物的价值在于见证了( )
A. 新中国的诞生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少数民族地区自治 D. 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时用的印章、文具”和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此可以见证西藏和平解放,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少数民族地区自治表现在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才建立西藏自治区,排除C项;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及国际主义精神,他们被誉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解放军好战士 C. 党的好干部 D. 铁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A项正确;雷锋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排除B项; 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 “铁人”是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排除D项。故选A项。
3.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诗句赞誉的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宝成铁路 C. 川藏公路 D. 青藏公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6年6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有了很大发展,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对武汉长江大桥的描述,A项正确;宝成铁路是宝鸡到成都的铁路,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与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无关,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
4. 彭真在《关于对贷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中说:“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拥护共产党员的领导。”基于这种关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举措是( )
A. 无偿没收,合并归公 B.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D. 实行公有,国家调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行赎买政策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改造,C项正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不是无偿没收,排除A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实行公有,国家调控”是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5. 如图是博物馆珍藏的“河北遵化县第十区西四十里铺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登记簿“和“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两件文物是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口述史料 B. 间接史料 C. 音像史料 D. 实物史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由此可知,题干“土地入股登记簿”和“入社批准书”是我国三大改造时期产生的实物,因此,这两件文物属于实物史料,D项正确;题干文物属于实物,不是当事人回忆口述的口述史料,也不是通过音频影像记录下的音像史料,排除AC项;题干文物是三大改造时期产生的,能直接反映当时的历史,属于直接史料,不是间接史料,排除B项。故选D项。
6. 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中写到: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这篇社论报道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C. 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6年”“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是在1958年召开,排除B项;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是在1962年召开,排除C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排除D项。故选A项。
7. 右边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简图,图中从②到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国掀起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
B.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 全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简图,图中从②到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结合所学知识,1957-1960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此时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浮夸风、共产风和大炼钢铁,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下降,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年间,排除A项;八字方针是在1961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 李华同学想进一步了解“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事。下面能为他提供较为可信的证据是( )
A. 文革亲历者提供的照片 B. 文革为背景的电影《芙蓉镇》
C. 书籍《一百个人的十年》 D. 纪实小说《文革前夜的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提供较为可信的证据”和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亲历者提供的照片是当时留下的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A项正确;电影《芙蓉镇》是经过了后人艺术加工过的,不可信,排除B项;书籍《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后人的记述,不是当时留下的资料,可信度不高,排除C项;纪实小说《文革前夜的中国》,小说带有个人的感彩,可信度不高,排除D项。故选A项。
9. 某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建立武汉、包头钢铁基地、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该同学的笔记记录的历史阶段应为(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阶段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段 D.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阶段是指1949年到1952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段是指1953年到195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ACD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如图时间轴上标注的时间段中,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文革十年内乱(1966—1976年)时期,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属于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②是一五计划完成时期,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③是十年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不足,但成就是主要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77年冬天,国家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B.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谈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的判断,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1977年冬天,国家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均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 从1993年起.大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为单一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这说明了国家( )
A. 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重视个体经济发展
C. 不断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D. 宏观调控市场价格
【答案】A
【解析】
【详解】阅读材料可知,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1993年的9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市场的作用得到加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取得成效的证明,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与所有制结构无关,排除B项;题干本质上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不是强化计划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市场价格,排除D项。故选A项。
13.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8亿美元,2010年为29700亿美元,这一数据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我国( )
A. 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放宽在农村的政策 D.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8亿美元,2010年为29700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B项正确;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是198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放宽在农村的政策与题干中进出口贸易增长不符,排除C项;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把党的中心任务确立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二十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十大召开,把党的中心任务确立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项正确;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36分)
15.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凝聚力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推动民族复兴。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请给下面照片配写一句解说词,并简述你是如何理解新中国诞生“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因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开国大典》
(2)“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下表内容,分别简述两次会议召开的作用,并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会议名称 代表产生及内容
第一届 政治协商会议 1949.9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等代表共662人参加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召开。代表1226名,包括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他们的年龄从十八到九十岁以上的都有。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歌曲传递情感,弘扬时代主弦律。根据下面歌词内容,分别简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歌颂的历史人物身上传递出的精神品质。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僧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 扫荒沙,抗洪水无比坚强。 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 学习你呀,全心全意为人民。 学习你呀,高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
【答案】(1)解说词:照片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的盛况,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纪元的理解: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等。
(2)作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认识: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用制度保障人民的利益;体现协商、民主、平等的特点等。
(3)背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极大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展现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精神内涵: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解说词:根据图片“开国大典”并结合所学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上的讲话进行分析,可得出照片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的盛况,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纪元的理解: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等。
【小问2详解】
作用:结合所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意义进行分析可得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认识:结合所学两会的职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可得出,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用制度保障人民的利益;体现协商、民主、平等的特点等。
【小问3详解】
背景:根据所学雷锋和焦裕禄所处的时代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极大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精神内涵:结合所学雷锋和焦裕禄的事迹以及时代精神进行分析可得出,精神品质主要有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等。
在这里添加试题说明
16. 每个伟大时代的抉择,都会开启新的历史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一个新近得到土地的人说。“土地改革”这个词儿让一些人发抖,让另一些人高兴得叫喊起来。在农村,封建框架被打碎,新的能量得到释放。利益的大饼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平等的进行分配了。
——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农村封建框架被打碎,新的能量得到释放”?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和人民解放军的立威之战,让中国人的人心一下子得到新的更大的凝聚和提振。战争中,志愿军缴获美英军队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以及苏联提供志愿军的成建制的新式武装让人民解放军至少提前10年实现了军事现代化,一下子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防硬实力 今天尽管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远去,但是我们还在享受着它的和平红利。
——(中央档案馆)杨冬权《开国领袖的立国之战》
(2)根据材料二、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决定“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依据工作重心转移的新形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中国由此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曹普《从危难中奋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3)根据材料三、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说明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案】(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中国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出一点意义)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企图称霸世界的嚣张气焰,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防硬实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思想路线上的转折;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现政治路线的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集体,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解:根据材料一“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在农村,封建框架被打碎”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问2详解】
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缴获美英军队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可知,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企图称霸世界的嚣张气焰,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立国之战、立威之战”和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防硬实力”可知,增强了国防硬实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根据材料二“我们还在享受着它的和平红利”和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问3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三“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思想路线上的转折;根据材料三“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知,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现政治路线的转折;结合所学可知,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7. 经济建设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深圳大事记
1980年 与港商合作建设的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981年 深圳与港商合作建设的国际商业大厦在全国率先试行“工程招标承包制”;
1982年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这是中国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1983年 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7年 “招商银行”在蛇口挂牌,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目前 任正非的华为、马化腾的腾讯、马明哲的平安保险、王传福的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
——以上摘编自胡野秋《深圳传:未来的世界之城》
材料三 上海港从2010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通过“四大中心”、自贸区建设和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对“一带一路”经济区的辐射效应。上海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上海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龙头。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成就的特点及作用,并简述党和政府制订“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以深圳为例,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海在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答案】(1)特点: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且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交通建设成就包括桥梁、铁路和公路建设,其中三条公路通往西藏。
作用:形成了以东北为重心的工业基地,建立其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三条公路通往西藏,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等。(从工业和交通建设方面,分别答出任意一个特点及作用)
背景:建国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作用: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实现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等进行投资活动,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经济特区,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3)重要地位:上海浦东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4)共同因素:政府政策的支持,地理位置,历史积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主要成就分布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中建成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等都是重工业,从地区分布上看,都集中在东北地区,特点是: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且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根据分布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铁路30多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特点是:交通建设成就包括桥梁、铁路和公路建设,其中三条公路通往西藏。
作用:根据材料一主要成就分布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东北为重心的工业基地,建立其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分布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交通运输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
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问2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深圳大事记、1980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实现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等进行投资活动,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和结合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根据材料“任正非的华为、马化腾的腾讯、马明哲的平安保险、王传福的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可知,经济特区在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小问3详解】
重要地位:根据材料“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可知,上海浦东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根据材料“地处带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上海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龙头”可知,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小问4详解】
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一可知国家制定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根据材料二可知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见政府政策的支持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集中在东北地区,经济特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可知地理位置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积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这里添加试题说明
18. 改革创新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张老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再现场景——改革解决困境】
情境一在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情境二1984年4月,一个叫马胜利的人正式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成为新一任厂长。“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践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多劳多得”的经营理念。一举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承包第一人”。 ——朱民《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的地平线》
(1)根据情境一、简述小岗村村民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困境的。
(2)根据情境二、分析马胜利成为“国有企业承包第一人”的历史背景。
任务二 【解读现象——创新注入活力】
第一组·时代疑问 第二组·南方谈话 第三组·焕发活力
1981年芝加哥学者发表文章《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 1984年部分老干部: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1991年北京报纸发文章《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后: 1.全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潮 2开放沿江、陆地边境、内地省会城市 3.开放一大批内陆市县 ……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任务三 【总结规律——旗帜引领方向】
(4)请写出下表中①②处会议上形成理论成果。从表中任选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各一例史事,说明实践探索与理论形成的关系。
【答案】(1)解决: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历史背景:国企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也取得很大成功,鼓舞了企业家大胆创新等。
(3)内在联系:南方谈话打破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并提出了其判断标准,这有利于思想解放,破除迷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4)理论成果: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示例:选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80年经济特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又经受实践的检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解决:根据材料“‘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所以,可得出做法是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小问2详解】
历史背景:根据情境二“1984年4月,一个叫马胜利的人正式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成为新一任厂长”并结合当时国企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分析其背景,例如国企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也取得很大成功,鼓舞了企业家大胆创新等。
【小问3详解】
内在联系:根据任务一第一组涉及的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第二组南方谈话和第三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行分析可得出,南方谈话打破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并提出了其判断标准,这有利于思想解放,破除迷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小问4详解】
理论成果:①根据题干信息“1997”并结合所学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分析,可得出是指邓小平理论;②根据题干信息“2017年”并结合所学中共十九大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示例:例如选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80年经济特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1980年,对外开放上,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又经受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