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 酸与碱 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 酸与碱 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酸与碱练习
一、单选题
1.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体液 尿液 胆汁 血液 胰液 其他
pH 4.70~8.4 7.10~7.3 7.35~7.4 7.50~8.0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胰液的碱性一定比碱性尿液的碱性弱
C.可得出“消化液都是呈碱性”的结论
D.pH试纸不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物质 橘子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3~4 3.5~4.5 6.3~6.6 6.8~8.0
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CO2 B.Na2CO3 C.H2SO4 D.CuO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据此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推测中,合理的是(  )
A.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可能氢氧化钠过量
C.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D.可能稀盐酸过量
6.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能与锌、铁、铜等许多金属反应
B.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
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
D.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盐酸
7.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 M 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8.科学实验中颜色变化之美会令人沉醉其中,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C.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C.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10.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和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 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 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11. 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各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其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12.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实验现象或结果的是(  )
A.甲图表示分别向相同质量的Mg、Al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乙图表示水电解器接通直流电进行水的电解
C.丙图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丁图表示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氯化钡固体
14.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是(  )
A.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二、填空题
16.氢氧化钙俗称    或    ,化学式为Ca(OH)2,水溶液是     ,具有    性。
17.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值,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   性。
(2)测苹果汁pH值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值偏   (填“大”或“小”)。
18.选择H、O、S、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   。
(2)常见的一种碱:   。
19.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制备氯化钡晶体。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
(1)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
A.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 Ba2+对环境污染
C.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 BaSO4)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
D.滤液Ⅱ是不饱和溶液
(2)滤液 Ⅰ中还有过量的盐酸,为防止浓缩时产生HCl气体造成污染,需要对滤液Ⅰ处理后再浓缩。处理滤液Ⅰ中过量的盐酸的方法:加入适量的   (填物质名称) 。
20.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
(1) 和 的中子个数相差   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21.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2.实验室用水吸收HCl气体时,若用导管直接将HCl气体通入水中,由于它溶解快、溶解度大,会造成导管内外压强差,形成倒吸(如图1),带来实验安全问题。图2装置用水吸收HCl气体时,可以防止发生倒吸。
(1)结合图2装置中液体分层情况,可得液体A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2)用图2装置吸收HCI气体可以防止发生倒吸,请分析选择的液体A还应该具有   的性质。
23.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 A 与试管C 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 内的现象是   ;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   ;(溶质不包括指示剂与气体,下同)
②该同学接着又将试管B和试管D中的物质也倒入该烧杯内,他测定烧杯内所得液体的pH为2, 其测定的操作方法是   , 通过这一测定结论可分析烧杯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有   种.
(3)硫酸钡不容易被X 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 AB 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 点处溶液中的 溶 质 有   。
24. 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
25.在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克中,滴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克100克,恰好完全反应。记录反应过程,得到的沉淀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试分析在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沉淀?
(2)当滴加50克氢氧化钠溶液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含有(用化学式表示)   。
(3)200克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6.小金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小金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该现象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经过实验,猜想二验证成立。小金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Ca(OH)2洛液和Ca(OH)2溶液中(如图),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观察到   (填写现象)。
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最终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1)【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和   ;
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2)【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①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②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
28.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四、解答题
2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已知: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浸泡成紫色并晾干的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向盛有锌粉的试管中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写出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1)中现象可知,HCl气体和盐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请根据图中HCl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完成右边盐酸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30.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   (填“>”“=”或“<" )7。
(2)取c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31.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
1 2.0 120 4.0
2 4.0 120 8.0
3 6.0 120 9.6
4 8.0 200 16.0
5 10.0 200 x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
(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
(2)表中 x
的值是   。
(3)求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 pH值范围为0 ~ 14:0 ~ 7属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7为中性 ;从7 ~ 14属碱性,数值越碱性越强 。pH试纸是检验溶液酸碱度的,根据颜色的变化大致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某个范围,不能精确到小数位。
【解答】A、 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 4.70~8.4 ,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还可能是中性,A不符合题意;
B、 胰液PH值范围 7.50~8.0 ,而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 4.70~8.4,尿液的碱性也有可能比胰液的碱性高,故B不符合题意;
C、胃液却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D、 pH试纸是检验溶液酸碱度的,根据颜色的变化大致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某个范围,不能精确到小数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3.【答案】D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解答】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故A错误;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故B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C错误;
D、玉米粥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分析,与氢氧化钡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说明氢氧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
【解答】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溶液会变成无色,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溶液仍呈红色,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会变成无色,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只是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过量会使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C.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A.铜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水垢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铁锈成分为氧化铁,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符合题意;
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雾现象,不符合题意;
D.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含有氯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盐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大理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物微溶,反应几乎不能发生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A、②处锌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锌活动性在氢前,③处铜不与酸反应,无现象发生,说明铜活动性在氢后,由此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不符合题意;
B、能与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钙反应的物质为酸,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不符合题意;
C、若M为稀硫酸,则大理石块与硫酸反应会生成微溶硫酸钙,反应马上停止,所以固体不会明显减小,符合题意;
D、 中和反应会放热,⑥处反应放热,则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即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溶液呈蓝色,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最后呈红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温度相同时,同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计算出5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从而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酸的概念进行分析;
(4)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解答】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会使溶质析出,出现浑浊,故A不合实际;
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设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得到:,解得:x=18g,那么得到溶液的质量为0g+18g=68g,故B不合实际;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故C符合实际;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不合实际。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1)归纳和演绎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两条方向相反的思维途径,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1)科学中的概念一般是由归纳得到的,同时要认识概念的适用范围,有时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
【解答】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 都是有机物,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是归纳,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是演绎,但是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等的物质,所以归纳和演绎不合理,A错误;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 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由于酸式盐电离时也能产生H+,所以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归纳不合理,B错误;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Fe、Zn不能代表所有金属,不能得出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结论,C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氧化物概念正确,水化学式是H2O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归纳和演绎合理,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A
【解析】【解答】A、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的量随锌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锌全部反应时,氢气的量不变,故错误;
B、硫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硫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故正确;
C、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硫酸逐渐被反应完,故正确;
D、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沉淀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正确;
故选A.
【分析】A、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根据硫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硫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分析;
C、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D、根据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1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先确定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再判断起点转折点是否正确。
【解答】A.随着反应的发生,硫酸的质量会越来越少,则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B.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硫酸锌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发生反应时,酸性变弱,溶液的pH会随着酸的反应不断增加,直到恰好完全反应pH=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氢气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盐酸质量相等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最终完全反应后铝消耗的盐酸质量大于镁,产生氢气质量铝大于镁,符合题意;
B、电解水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C、向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会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D、 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氯化钡固体 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溶液pH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沉淀质量需在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产生 ,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溶液溶剂减少,且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析出,待温度恢复后,因温度改变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所以溶液质量先减小再增大,不符合题意;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因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最终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沉淀从原点起即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则相同时间产生氢气质量锌大于铁,最终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pH从大于7至等于7,最终接近于3,但不会低于3 ,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吸收饱和溶液中溶剂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小,溶质会析出,故溶质质量会减小,且反应时随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也会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硫酸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腐蚀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俗名与性质,以及水溶液的俗名回答。
【解答】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通常所说的石灰水,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熟石灰 消石灰 石灰水 腐蚀
17.【答案】(1)碱
(2)大
【解析】【分析】(1)根据pH>7的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测酸性溶液时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解答】(1) 厨房清洁剂pH>7,显碱性;
(2)苹果汁pH<7, 测苹果汁pH值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会使酸性减弱,测得pH值偏大;
故答案为:(1)碱;(2)大。
18.【答案】(1)H2SO4
(2)KOH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1)浓硫酸属于酸,且具有吸水性,可用做干燥剂,化学式为H2SO4 ;
(2)氢氧化钾属于碱,化学式为KOH;
故答案为:(1)H2SO4 ;(2)KOH。
19.【答案】(1)C、D
(2)碳酸钡
【解析】【分析】(1)根据钡离子的毒性,硫酸钡不与酸反应及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碳酸钡与盐酸反应及除杂原则分析。
【解答】(1) A.氯化钡中钡离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正确;
B.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去掉滤渣上附着的溶液,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 Ba2+对环境污染,正确;
C.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不能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 BaSO4)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错误;
D.滤液Ⅱ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
(2)碳酸钡可与盐酸反应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处理滤液Ⅰ中过量的盐酸可加入适量的碳酸钡;
故答案为:(1)CD;(2)碳酸钡。
20.【答案】(1)2
(2)②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计算出中子数进行比较。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 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质子数为17,则中子数为:35-17=18;
根据 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质子数为17,则中子数为:37-17=20;
比较可知,二者的中子数相差:20-18=2;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NaOH+HCl=NaCl+H2O。反应前的离子为Na+和OH-,反应后的离子为Na+和Cl-,则反应前后不变的为Na+,则为OH-。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就是OH-,故选②。
21.【答案】(1)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分析】
(1)根据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考虑。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2.【答案】(1)大于
(2)不易溶解HCl气体,不与HCl气体反应
【解析】【分析】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液
【解答】(1)液体A在水的下层,说明液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图2为了防止倒吸现象,要求液体A应具有不易溶解HCl气体,且不与HCl气体发生反应;如果液体A能溶解HCl气体或者与HCl气体反应,那么HCl溶解在液体A后会使得导管内外有压强差,形成倒吸。
故答案为(1)大于 (2) 不易溶解HCl气体,不与HCl气体反应
23.【答案】(1)CuO+2HCl=CuCl2+H2O
(2)A试管中溶液红色变浅,但仍呈红色;NaCl;HCl;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用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4
(3)产生白色沉淀;Mg(NO3)2 、MgSO4
【解析】【分析】(1)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①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成红色,随着它与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的浓度减小,于是红色逐渐变浅。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产生,说明A中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产物氯化钠,C中含有氯化铜,据此分析;
②根据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的方法解答;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溶质种类。
(3)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增加速度较慢,为AB段。当硫酸镁完全反应后,没有沉淀生成,加入多少硝酸钡,溶液就增大多少,因此溶液质量增加速度加快,为BC段。
【解答】(1)所列的物质中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 A 与试管C 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 内的现象是:A试管中溶液红色变浅,但仍呈红色;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HCl;
②使用pH试纸检测滤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溶液存在的溶质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生物氯化钠,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还有剩余的盐酸共四种;
(3)图线 AB 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点时硝酸钡已经过量,那么溶质为反应产物硝酸镁和剩余的硫酸镁。
24.【答案】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NaOH和NaCl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3)图中B→C线段对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4)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加入适量BaCl2溶液,硫酸钠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
故答案为:(1)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2)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
(3)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4)NaOH和NaCl.
【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据此分析.
25.【答案】(1)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
(2)Na2SO4、CuSO4
(3)9.8%
(4)26%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与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分析;
(2)根据图像确定加入50克氢氧化钠时硫酸铜部分反应分析;
(3)根据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生成的硫酸钠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分析。
【解答】(1)向 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沉淀要在加入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产生;
(2) 当滴加50克氢氧化钠溶液时, 硫酸铜部分反应,混合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铜;
(3)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40%=16g,设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142
200gx 16g y
98:80=200gx:16g 80:142=16g:y
x=9.8%; y=28.4g
(4)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60g×40%=24g,设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m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42 98
24g z m
80:142=24g:z 80:98=24g:m
z=42.6g m=29.4g
则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 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 ;(2) Na2SO4、CuSO4 ;(3)9.8%;(4)26%。
26.【答案】(1)不支持
(2)红褐色沉淀消失
【解析】【分析】(1)根据测得pH<7,说明混合液已经呈酸性,而Ca(OH)2溶液为碱性,故明Ca(OH)2和FeCl3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来分析解答;
(2)根据FeCl3溶液呈酸性,能与氢氧化铁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1)小金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混合液已经呈酸性,而Ca(OH)2溶液为碱性,故说明Ca(OH)2和FeCl3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Ca(OH)2参加了化学反应,则该现象不支持猜想一;
(2)FeCl3虽然是盐,但FeCl3溶液呈酸性,当把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饱和Ca(OH)2溶液中时,刚开始FeCl3量小,酸性弱,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FeCl3溶液后,酸性增强,生成的氢氧化铁又被反应掉了,则后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1)不支持;(2)红褐色沉淀消失。
27.【答案】(1)Na2CO3
(2)
(3)溶液变成红色;铁粉逐渐消失,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此确定两试管中溶液成分,再按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确定反应后溶液溶质,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1)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左侧试管中溶液成分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右侧试管中成分为硫酸和硫酸钠,混合之间硫酸和碳酸钠继续反应产生气泡,烧杯内溶液一定有氯化钠和硫酸钠,硫酸、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猜想2为Na2SO4、NaCl和Na2CO3;
(2)碳酸钠和硫酸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
(3)猜想3正确,则加入石蕊试液后,因溶液呈酸性,石蕊试液会变红色,加入铁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会观察到铁粉逐渐消失,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1)Na2CO3 ;(2) ;(3)溶液变成红色; 铁粉逐渐消失,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
28.【答案】(1)过滤
(2)NaOH和CaO
【解析】【分析】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分离固液方法),蒸发(根据沸点的不同分离),蒸馏(根据沸点的不同分离),吸附(去掉有色,物理吸附杂质),沉降(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
【解答】 (1) 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的是固体和液体,故使用过滤的方法;
(2) 根据流程图可知,氧化钙|、氢氧化钠是生成物又是可以再次利用,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和CaO 。
故正确答案: (1)、过滤;(2)、NaOH和CaO
29.【答案】(1)石蕊试纸变红;Zn+2HCl=ZnCl2+H2↑
(2)如图(画多个离子也给分,但两种离子个数要相同)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能使石蕊变红,锌与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分析;
(2)根据氯化氢溶解于水形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分析。
【解答】(1) 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浸泡成紫色并晾干的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则会使石蕊试纸变红; 向盛有锌粉的试管中通入干燥的HCl气体,再加入少量水,氯化氢溶解成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发生的是锌与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
(2)氯化氢由分子构成,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氯化氢溶解,以氢离子和氯离子存在于溶液,由此画出粒子图示即可。
故答案为:(1) 石蕊试纸变红 ; Zn+2HCl=ZnCl2+H2↑ ;(2)

30.【答案】(1)>
(2)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解:设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质量:5.64g-4.66g=0.98g,
CuSO4+Ba(OH)2= BaSO4↓+ Cu(OH)2↓
  233 98
  x 0.98g

x=2.33g,
m=2.33g+0.98g=3.31g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铜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氢氧化铜能溶于硫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硫酸,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酸,结合图示中沉淀的质量变化分析。
【解答】(1) 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由图像可知,加入硫酸后沉淀质量仍增加,且增加幅度小于以前,即氢氧化钡没完全与硫酸铜发生反应,则a点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钡,pH大于7;
(2)c点溶液为硫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铜、硫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先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然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故答案为:(1)>;(2) 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 3.31g 。
31.【答案】(1)3、5
(2)16.0
(3)解:设硫酸的质量分数是y
CuO+ H2SO4= CuSO4+H2O
  98 160
  120g×y 9.6g
解得 y=4.9%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1、2可知,2g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4g硫酸铜,因此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之比为1:2,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2)实验3中硫酸完全反应,据此计算出硫酸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之比,据此判断实验4中硫酸是否完全反应,进而得到实验5中x的值;
(3)根据实验3中生成硫酸铜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根据实验1、2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之比为1:2;据此在实验3中,生成9.6g硫酸铜需要氧化铜:9.6g÷2=4.8g<6g,说明这时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而硫酸溶液完全反应了,那么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之比为:120g:9.6g=25:2。
在实验4中,硫酸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之比为:200g:16g=25:2,那么说明硫酸完全反应;因为氧化铜和硫酸铜的质量比:8g:16g=1:2,说明此时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在实验5中,硫酸溶液不变,而氧化铜质量增大,即氧化铜有剩余。
因此第3、5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2)在实验4中,200g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6g硫酸铜;在实验5中,即使氧化铜的质量增大为10g,那么200g硫酸的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还是16g;
(3) 设硫酸的质量分数是y
CuO+ H2SO4= CuSO4+H2O
  98 160
  120g×y 9.6g

解得 :y=4.9%。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