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三《景泰蓝的制作》教案(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三《景泰蓝的制作》教案(PDF版)

资源简介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 语文 课 题 景泰蓝的制作
中国劳动社会保
教科书版本 障出版社《语文》 课题章节 第二单元第一课
第六版上册
焊接加工高级工
课 时 2 课时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阅读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文阅
读的主要技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景泰蓝的制作》是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
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本文属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会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
调,即借用某些文学写作手法,从而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本文作
者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以及较强地语言表现力把整个制作过程说得十分清
晰,从而使本文成为了说明文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注意详略得当。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说
明景泰蓝的制作工序。
2.作者详写和略写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审美、科学、创
造的内涵。
2.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四)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实践的务实作风,锲而不舍的奋斗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说明顺序:“做胎—掐丝—烧制—
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教学重点
2. 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说明顺序,纵横交错,语言严
密,有详有略。
1.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体会多种说明方法运用的
教学难点 好处。
2.语言上的特色:平实、朴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内容: 教师活动:通过超
1.课文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解释,并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 星学习通APP学习 培养学生自
一题。 平台发放预习任 主学习的能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都有哪些? 务,并对预习进行 力。
解析: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检查指导。
3.说明方法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查阅相
解析: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 关资料,完成预习
字、分类别、作引用等。 任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3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 学生通过观
用视频导入 频资料,提问,补 看视频并回
播放准备好的视频资料—《国宝档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充并明确学生答 答 老 师 提
产系列—走进景泰蓝》,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对景泰蓝有 案,激发学生学习 问,能更直
一个直观的了解,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 兴趣。 观的了解景
学生活动:观看视 泰蓝,提高
频资料,思考并回 学习本文的
答老师所提出的 兴趣。
问题。
教师提问:
1.景泰蓝缘何得名?
解析:(1)流行于明朝景泰年间。(2)当初颜色大都是
蓝色。
2.你认为景泰蓝美在哪里?
解析:造型别致,绘画图案非常优美,制作精良,具有较
强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
二、走进作者:(5 分钟) 教师活动:可以让 了解作者以
及他的代表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 学生先自行查阅,
作,可以帮
名作家,教育家,江苏苏州人。创 然后教师补充。这
助学生了解
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样可以加深学生 作者的写作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 对作者的了解。 风格、思维
风格、对于
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 学生活动:学生通
当时社会的
言艺术家”之称。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 过手机或其他资 态度等等,
有利于学生
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矛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 料进行查阅,然后
更加深入的
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 自由发言。
理解文章。
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
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
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三、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32 分钟)
(一)、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列出本文结构图,完成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
可以让学生
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突破重点 1) 生认真阅读课文, 更系统的了
解析: 理清文章结构并 解文章,学
会自己分析
课文共 17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按照景泰蓝制作 明确文章结构,突
文 章 的 结
先后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破教学重点 1。
构,仿写。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学生活动:在阅读
第二部分:(第 2-16 自然段)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课文的基础上,列
和技术。 出本文结构图。完
第三部分:(第 17 自然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 成课后思考与练
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以突出劳动人民的聪 习第三题。
明才智。照应开头,结束全文。
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解析:
制作工序 制作的主要环节 操作特点(填写
(填写动词) 一个关键词)
制胎 粘、烧、焊、洗 打
掐丝 剪、曲、夹、蘸、 粘
粘、焊、煮、洗
点蓝 捣、研、筛、吸、 填
舀、填
烧蓝 放、送、提、涂、 烧

打磨 磨、烧 磨
镀金 镀 镀
(二)、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突破重点 2) 教师活动:引导学
解析: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 生在阅读本文的
景泰蓝的工艺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 基础上,进一步理
镀金,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按照制作工艺的先后顺 清文章的说明顺
序来介绍的,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照每项的制作程序 序,突破教学重点
来介绍的。比如:介绍“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 2。
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 学生活动:按照课
依次是“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散烧”。 文所介绍的工艺
流程,理清景泰蓝
制作各工艺顺序。
第二课时
一、认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29 分钟) 教师活动:根据课 通过本文中
1.课文在介绍景泰蓝制作工序时,详写了哪几道工序?为 文内容,有针对性 详写与略写
什么详写这几道工序,而略写其他呢? 的提出问题,完善 的学习,使
并明确学生的答 学生明白为
案。 什么文章要
学生活动:根据老 详 写 和 略
师提问,认真思考 写,思考并
并积极回答。 学习以后自
己在写作文
章的时候应
如何确立详
写和略写的
解析:在介绍景泰蓝制作工序时,作者详写掐丝 、点蓝两
内容。
道工序,而略写其他四道工序,原因是以下三点:
(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
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2)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3)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人所熟知
的。
教师活动:围绕 学生之前已
2.学生分组讨论,以“掐丝”这道工序为例,说说作者都
“掐丝”工艺的说 经对说明方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怎样
明内容提问并明 法进行了预
的表达效果。(突破难点 1)
确学生答案。 习和复习,
学生活动:以小组 此问题有助
为单位思考讨论, 于学生学习
并选派一位代表 说明文中说
解析: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说 回答老师提问。 明方法的运
明方法。 用对事物说
第一句下定义:“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 明的作用。
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说明什么叫掐丝。 以小组为单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 位 进 行 讨
白、理解。 论,更能使
第四句举例子:“譬如粘一颗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 学生取长补
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 短,集思广
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 益,学会团
去。”以粘一颗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这样写的好处 队合作。
是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
增强说服力。
第五句打比方:“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
括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叶的样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第六句作比较:“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
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把
掐丝和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这样写的好处
是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
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
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
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除“掐丝”工序外,作者在说 教师活动:围绕文 对说明方法
明其他工序时也运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突 章对其他工序的 的进一步分
破难点 1) 描写,对说明方法 析,可以使
解析:课文运用了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 进一步提问。 学生更好的
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学生活动:分析除 掌握说明文
诠释是运用的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 了“掐丝”工序外, 的 说 明 方
特别是有关原理做出介绍,诠释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景泰 其他工序中的说 法。
蓝的名称来说,第十自然段作如下诠释:“涂上的色料有 明方法,并选派一
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 位代表回答老师
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 所提问题。
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
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 15 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
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
释“景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
第十四自然段对“烧蓝”工序,第十五自然段对“平整”
的技术要求的诠释,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
打比方(比喻)说明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十五自
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蓝工人的色料。
作比较说明,第三自然段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
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第七段拿“掐丝”
和 “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比较,同中求异
地强调了这些“密集”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
点。
4.本文的语言平实、朴素,多用口语。作者尽量不用术语, 教师活动:围绕文 旨在让学生
对非用不可的则进行通俗的解释。试举几例说明。(突破 章在表达上的特 学习名家的
难点 2) 点提问。 语言风格的
解析:读这篇文章有如平白如话之感,不同于一般科研著 学生活动:在了解 基础上,形
作那样大量使用专用术语。只是各道工序的名称使用了“制 作者的基础之上 成自己的写
胎”“掐丝”“烧焊”“打磨”“镀金”等术语,这是非 对本文写作特点 作风格。
用不可的,而且这里用术语,既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 进行详细分析。
精炼,而且也能使读者易于把握每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课文语言的口语化更体现了准确、通俗、平实、自然的特
点。比如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课文运用了“现在把……说
一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于是轮到了涂色料的工作”
“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等语句,准确而平实自然。再如
说明景泰蓝制作特点时,作者用了“算是借一点机械力”
“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那非纯手工打磨不可”等
语言,朴实、通俗。
二、补充内容:(2 分钟) 教师介绍目前制 让学生感受
随着时代和
制胎:已由专门工厂独立完成。 作过程的改进,学
科 技 的 发
掐丝:先将图案画在铜胎上,树叶等相同的形状由固定模 生可以查阅资料
展,传统手
子压制而成,5—7片相连,用时一个一个用手掰开。点蓝, 进行补充。 工艺品也在
进行改进和
填料过程更为方便。
发展。
三、思政内容:(5 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 教师活动:根据景
培养学生精
工匠精神提出 泰蓝手工艺制作
益求精的工
了一系列重要 整个工艺流程的
匠精神,勇
论述,手工艺劳 学习,启发引导学
于实践的务
动在起源意义 生学习手工艺人
实作风,锲
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手工艺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 精益求精的工匠 而不舍的奋
而且创造美的享受。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就是对 精神,爱岗敬业的 斗意志。
所有手工艺(技艺)人的称呼。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 工作态度,为学生
了关于“景泰蓝”整个手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在学习整 以后走上工作岗
个制作过程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学习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 位更好的工作和
工匠精神,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是人生价值。在工作 学习打下基础。
中要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和才能,道技合一, 学生活动:结合课
追求卓越。在工作中要勇于实践,锲而不舍,以大国工匠 文及老师讲解手
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位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 工艺作品所折射
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出的精神,树立精
四、课堂小结:(2 分钟) 益求精的追求,提
本文是介绍我国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制作过程的 升个人道德品质。
一篇说明文。课文以制作过程为顺序,具体介绍了景泰蓝
制作的六大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作者始终抓住景
泰蓝制作手工操作的特点来写,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
技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
才能。学习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学习,追
求卓越。
五、板书:
制胎
说明方法:
掐丝 下定义、举
制 详写
点蓝 例子、打比

烧蓝 方 、 作 比

程 打磨 较、列数字
等。
镀金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教师活动:根据本 本次作业设
置了两个任
1.完成语文配套的《语文练习册》习题。 文的学习内容,布
务内容,作
2.学习本文的结构和写法,以“X X 的制作”为题,写一 置相应的作业。
业 1 是基础
篇不少于 500 字的说明文。 学生活动:按时完 作业,作业
成老师布置的各 2 属于积累
与 拓 展 内
项作业。
容,根据学
生不同的学
,分
层次设计作
业内容。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组员互评及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评价内
容及评价标准见下表:
教师评价表
学生姓名: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优秀 良 合格 不合格
(90%) (80%) (60%) (0%)
1.按时上课(5分)
2.课前预习(5分)
3.重点字词掌握情况(5分)
4.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交流
等活动表现(30 分)
5.回答问题表达能力(20分)
6.课程内容掌握情况(20分)
7.作业完成情况(10 分)
8.创新表现(5分)
总计
互评与自评表
学生姓名:
评价项目
自我评价(50%) 组内互评(50%)
1.预习是否按时完成,重点
字词是否完全掌握(15 分)
2.是否熟读课文(15 分)
3.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课堂
表现是否活跃(40 分)
4.学习内容掌握情况(15分)
5.作业完成情况(15 分)
总计
七、教学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提问将整个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分
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个别学生预习不够充分,提问说明方法时,仍有个别学生回答不上来,后面将
通过超星学习通 APP 加大对预习的考察力度,争取让每位学生都在充分预习的基
础上学习课文内容。
3.仍有个别同学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及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后将找个别表现不好
的学生单独谈话,找出原因,适当在课堂中多提问此类学生,争取能让每位学生
在课堂上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