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成都七中 2023~2024 学年度下期高 2025届半期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曲解文意,材料一的观点是代表性和深刻性两个层面有机融合与互渗。)
2.D(A 曲解文意,对“熟悉”和“陌生”的原因理解错误。B曲解文意,文中并未比较谁更
伟大。C张冠李戴,这些形象特点应是个性。)
3.C(A、B都着重讲典型形象的共性,没有着重论述其个性。D论述了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
发展的关系)
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典型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典型形象对文学作品有重要
意义。②不同:材料一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共性,材料二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个性。
5.阿 Q 是一个典型形象。①共性: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欺软怕硬、自卑、奴性、自轻自
贱等)。②鲜明的个性:阿 Q社会地位低(无名无姓无业无产无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雇
农),“真能做”等。
6.B (“表现古镇先祖们的悠闲和超然”错,应该是“表现古镇先祖们的奋斗和坚守的品格。”)
7.B(“诱惑”是“贬词褒用”,写出了古镇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人居的地理条件。)
8. (1)用词别致、典雅(或炼字精妙/炼字炼词,生动、形象,书面语):如“品咂山中岁
月” 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有了味道,让人的感官体验
增强,回味悠长。
(2)排比(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如“多么……多么……多么……”,突出了酿酒人的辛
苦、孤寂,有层次感。又如“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这里的粮秣最为单纯饱满,他们的
思悟愈加内向深沉”。
(3)拟物,“品咂山中岁月”,将“岁月”拟作可品咂的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生活内
蕴丰富,有情韵。
(任答两点给满分。若从整体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 ①生活环境:通过写二郎镇酿酒的缘由,展现了古镇居民寂寞、安静、封闭、自由的生活
状态。
②风土人情:通过写二郎镇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及古法技艺,展现出古镇富有酒味的风土人
情。
③历史文化:借饮酒思源,品尝老酒,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展现古镇厚重的酒文化内
蕴。
10.B D F
11.C(A 动词,去、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表被动/偏指“我”,C工艺技巧/善于
取巧,D一起)
12.B(“文章以描写为主、议论为辅”错。本文以议论为主,描写、抒情为辅。)
13.(1)大概那些(让我们)在世俗之外纵情享受,而这些(让我们)在繁华热闹中游玩,
这两者得到的享受是不一样的。(关键词:“盖”,大概;“放心”,纵情享受、任心自适;
“适”,满足、享受。以上 3处各 1分,大意 2分)
1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18.C(情节:指事情的表现和经过。有时也引申为情义节操等。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
藏在心底的感情。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痛快淋漓: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尽情、畅快。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
都关系到全局。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形容非常重要。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
能力或力量够不上(主体是人)。力不能支:力量不能支撑(力量无法达到所需要的程度)
(主体可是人,也可是物)。
19.C 比喻(A举例,意为“比如”“例如”。B比较,意为“相似”“类似”。D猜测,意为
“似乎”“仿佛”。)
20.①致病因素 ②颈椎过度的活动 ③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痛
21.颈椎病由颈椎退行性改变(或老化)引起,(临床)症状复杂。
22.略
3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成都七中 2023~2024 学年度下期高 2025 届半期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一般文学理论教材谈到典型形象时,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
在个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谈到什么是共性
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巴尔扎克说:“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
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
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
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阐述都没有对这两个侧面做进一步的论述,没有涉及这两者之间
更内在的联系。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孙写出了十足地道
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猛烈又倔强,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说鲁
滨孙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鲁滨孙的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换言之,鲁滨孙
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别林斯基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
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虽然生动具体,但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
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
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
即深刻性。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
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
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
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甚至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更深刻的内涵。鲁迅的《狂
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
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
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中国上下几千年社会病态,
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
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第 1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生活中常见而熟悉,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感到陌生,别林斯基把这种人物形
象定义为“熟悉的陌生人”。
B.正是因为巴尔扎克借助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所以他比历史学
家和社会学家更为伟大。
C.贾宝玉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厌弃功名利禄,作家利用这些形象特点揭
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D.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被评判为优秀,那么它描述的人物个性一定是独
特而丰富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艾青的保姆大堰河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疼爱子女,她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大地上众多
类似境况的普通农妇,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B.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天保兄弟,有最原始的人情味,有真挚、善良的人性光辉,展
现出了边城人民身上保留的淳朴的人性美。
C.刘兰芝有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忠贞,同时她又自尊自强,有反
抗意识,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独特的精神人格。
D.《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深情、美丽、大胆的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激愤决绝,
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完成的。
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阿 Q正传》中的阿 Q 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古镇随想
张炜
①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②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
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③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灰
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
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④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
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
第 3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个越来越大的
世界。
⑤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
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
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⑥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就,渐渐生
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
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⑦酿酒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
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
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这里的粮秣最为单纯饱满,他们的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
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⑧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
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
往之地。
⑨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
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
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
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⑩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
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
《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
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
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
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
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
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
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
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
这河道上,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
的滋味。
第 4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
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
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
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
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
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
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③段写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常常隐于浓雾中,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
由,突出小镇奇、险、峭的特点。
B.文章第⑥段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比喻性描述,意在
表现古镇先祖们的悠闲和超然。
C.文章第⑧段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
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D.文章第 段强调人们在某些时候是需要酒的调剂和慰藉的,它可以让人暂时缓解痛苦,
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之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文作者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行走于古镇之上,触目所及
的自然风物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B.文章第④段“诱惑”一词带有贬义色彩,是指“使用手段引入”,极具讽刺意味,指出
古镇山民选择居住地时的随意性。
C.文章第 段“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
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D.文章第 段由点及面,深挖“酱”的文化意蕴,尤其“做酱的人低头深嗅酵豆”的细节
描写,生动形象,引人遐思。
8.请鉴赏文章第⑦段的语言特色。(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借“酒”来表现小镇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有美堂记
[宋]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
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
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
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
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
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
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
皆僭窃于乱世②。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
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
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环以湖山,左
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
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
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
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梅公:梅挚,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曾任杭州知府。②僭窃:地位在下的人冒以地
位在上的人的名义窃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入相应的答案标号。(3分)
及其亡 A也 B顿首 C请命 D不烦 E干戈 F今其民幸 G 富完安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之乎宽闲之野”与《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之”意思不同。
B.“金陵以后服见诛”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不同。
C.“又其俗习工巧” 与《离骚》中“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中的“工巧”意思
相同。
D.“相与极游览之娱”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第 6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文入题迅速,开篇便将皇上赐诗、梅公筑堂、遣人求文等几件事一一点明,既揭示了
“有美堂”的来由,也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B.文章以描写为主、议论为辅,行文如剥笋,逐步比较,奇伟秀绝皆在险远之地,能兼有
山水之美和繁华之美的只有金陵和钱塘。
C.文章写到“金陵因战乱而残破、钱塘因吴越王钱俶归降赵宋而得保全”的史实,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D.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显示了有美堂无与伦比的“美”和“乐”,体现了古文家姚鼐评价
的“势随意变,风韵溢于行间”的特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欧阳修看来,“有美堂”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小题。
赠宣城赵太守悦(节选)
李白
赵得宝符①盛,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虎竹 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注】①宝符:赵简子对儿子们说,他把宝符藏在常山上,谁先得到有赏。诸子回来俱无所得,
只有赵毋恤说已得到。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
于是立其为太子。②平原:指平原君赵胜,以善“养士”著称。③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用于
发兵、征调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宣城太守姓赵,所以李白将其与赵国的历史和赵胜的事迹联系起来,构思新巧,不
落俗套。
第 7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B.三四句的“三千”极言门客之多,“拥”字生动地写出前呼后拥的盛况,显示赵胜显赫
的地位。
C.由“大贤茂远业”可知赵悦品行优异、家业远大,由“虎竹光南藩”可知其官居要职、
政绩卓著。
D.诗人以“错落千丈松”衬托“虬龙盘古根”,写树根盘曲交结而年岁悠久,既是写物,
也是喻人。
16.《离骚》里有“纫秋兰以为佩”,本诗里有“所植唯兰荪”,两首诗里的兰草作用有何不
同?试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题,10 分)
17.(1)《蜀道难》中“ , ”两句描述即便是善飞
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以此衬托蜀山之高险。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
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相融合。
(3)《望海潮》中“ , ”,情韵悠扬,说明无论白
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笛曲和歌声。
(4)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以草木繁茂却带给人荒凉衰败之感来表达黍
离之悲,《扬州慢》中“ , ”两句与之用笔相似。
(5)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字营造意境氛围的句子,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环境的空寂,
或写英雄的失意,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题。(6分)
雪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历史悠久,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们对雪
有着十分浓厚的_______。雪意象不仅出现的数量庞大,其意蕴内涵也发展得十分丰富,涉及
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尤其在盛唐边塞诗中被运用得_______。雪意象是盛唐边塞诗中一件
_______的法宝,它在揭示诗歌主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岑参的《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一夜北风,那压满枝头的雪
像开满枝头的梨花,优美与壮美同在。边塞的自然风貌复杂多样,迥异于中原,而雪作为一
种形态多变的自然现象,在单一地作为独立意象表现复杂多样的边塞环境时就显得_______。
因此,盛唐的边塞诗人们,常常喜欢将雪意象和其他具有明显边塞特色的意象组合使用,以
此来表现独特的边塞风光,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使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仿佛已经
置身于寒冷彻骨的边塞之上。
第 8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情节 淋漓尽致 举足轻重 力不能支
B. 情结 痛快淋漓 举足轻重 力不从心
C. 情结 淋漓尽致 不可或缺 力不能支
D. 情节 痛快淋漓 不可或缺 力不从心
19. 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在表意和用法上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
D.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题。(10分)
在医学上,颈椎病有严格的定义,脖子疼不一定是颈椎病, 脖子不疼也不一定没有颈椎
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综合症,所谓的“退行性改变”就是我们俗称的
“老化”。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不同的组织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包括颈背疼痛、上肢
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
咽困难等。
颈椎病的① 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长时间低头。长时间的低头会加重颈椎的
劳损,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颈椎是生理性前凸的,而长时间的低头会使椎间盘承受过多的压力,
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劳损。二是慢性损伤。慢性损伤就是指② 。有些人为了预防
颈椎病,每天健身、活动颈椎,但颈椎特殊之处在于不能过度活动。活动过度非但不能预防
颈椎病,反而会加速劳损。三是存在先天不利因素,有些人本身比较消瘦,脖子特别细,肌肉
量不足,所以椎间盘的负担比较重。由此可见防治颈椎病,首先要去除病因,不做低头族,
不要过度活动颈椎,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其次是保守治疗,在病人处于急性期时,可以佩
戴颈托来辅助治疗,保持局部的稳定以消除对神经结构的刺激;此外也可以③ ,
包括抗炎药物、解热镇痛药、活血中草药等。
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要求:综合理解诗歌大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
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体不限,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第 10 页 共 10 页
{#{QQABbQSQogCIAIIAABhCUQHQCgOQkAGCACoOhAAAsAABy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