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共体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共体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共体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
一、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相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1.(2024九上·月考)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
A.废除农奴制 B.向西方学习
C.高价赎买土地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2024九上·月考)1868年,日本实行“藩治职制”改革,以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取代原先各藩理政的门阀世袭的家老,使各藩的国政与家政分离。这表明本次改革(  )
A.保留了大量封建制度残余 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废除了天皇专制封建制度 D.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3.(2024九上·月考)英国诗人罗伯特 骚塞在1829年的学术讨论会上发言:“很难想象有一个地方比曼彻斯特还要更加“贫困……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B.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发展
4.(2024九上·月考)下图是印度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人物,他们对印度社会发展起到共同作用是(  )
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了封建统治
C.领导军民赢得民族独立 D.维护了国家统一
5.(2024九上·月考)1947年余孟如先生在《世界知识》上指出杜鲁门主义“是一种美国扩张的主义”,“是一种造成战争威胁,掀起世界不安的主义。”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武装进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国苏联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6.(2024九上·月考)图示法是历史学习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读右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获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③—宣告内战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7.(2024九上·月考)右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
A.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
B.当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彻底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8.(2024九上·月考)“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还有很多奇特生物,如身形庞大的陆龟、独一无二的热带企鹅……”将其一一记录下来,掀起生物科学领域伟大变革的英国生物学家是(  )
A.莎士比亚 B.牛顿 C.达尔文 D.爱迪生
9.(2024九上·月考)2023年3月22日,联合国水大会在总部纽约开幕,各国代表积极解决水危机背后的全球性问题,推动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这表明联合国致力于(  )
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解决国际间贸易争端
C.促进国际间政治合作 D.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10.(2024九上·月考)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提炼几个关键信息:“华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淘宝的海外代购”“世界贸易组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核心是(  )
A.世界信息化 B.和平与发展 C.文化多样性 D.经济全球化
11.(2024九上·月考)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导向,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②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4九上·月考)2023年12月,金华市召开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强调全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因为教育是(  )
A.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途径
C.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13.(2024九上·月考)下表是关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微行为”和“微点评”,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微 行 为 微点评
① 小华当选“校长小助理 ”,参与学校的管理 建设法治政府
② 小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手机管理听证会 参与民主决策
③ 小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安全问题 行使公民监督权
④ 小金利用网络渠道为编制“十四五 ”规划建言献策 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九上·月考)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以“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字多跑路”。这一举措(  )
①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②加强了政府对监察机关的监督
③体现了政府持续推进依法执政
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九上·月考)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商“家里事”;江苏金湖县前锋镇以“乡贤通”模式搭建了乡贤与村民的沟通平台,这些沟通模式形式有利于(  )
A.完善法律体系 B.规范立法权力
C.履行参政职责 D.拓宽民主渠道
16.(2024九上·月考)观察漫画,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需要(  )
①转变发展方式
②优化经济结构
③共享发展成果
④转换增长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4九上·月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表达了浓厚的爱民情怀,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情怀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2024九上·月考)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嬉,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试验无数次,无畏艰险,最终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的方法,“菌草”走出国门后,为全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案。林占嬉的事迹体现了(  )
A.传承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爱国情怀
B.践行了富强、民主的价值要求
C.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9.(2024九上·月考)2022年2月全面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该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该工程的实施(  )
①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②促进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③推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格局
④进一步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九上·月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佳话。以下两段历史佳话共同反映了(  )
齐心协力 建包钢 1958年,包钢在大规模建设遭遇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全国迅速掀起支援包钢的热潮,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三千孤儿 入内蒙 20世纪60年代,生活并不富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威胁的南方孤儿,抚养“国家的孩子”
①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要巩固“一国两制”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行使民族自治权
④全国各地的援助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本卷有6小题,共60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1.(2024九上·月考)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对万众的利益做全无私欲的奉献和服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 国家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英国工业界满足于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 ——《世界通史》
材料三:他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他得知拿破仑
称帝的消息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场革命中出现的汽车、飞机以哪一发明作为发动机并推动了什么产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分析他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科技和文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2024九上·月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与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二: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部分)
(1)“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3.(2024九上·月考)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列宁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 米勒《罗斯福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析罗斯福采用的“试验性疗法”的特点及本质。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24.(2024九上·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首十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如丰碑傲然矗立,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
坐标中国
中国高度 2019 年,在西藏当雄县羊易村,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建设期间,它解决了当地数千人的就业;建成后,它满足了 4 万户农牧民的用电需求,描画出农牧民的生活好“光”景。2022年5月,美易电站首次实现超高海拔场站无人值守。 中国速度 2023年9月,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复兴号”亚运会专列以350公里时速投入运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又添新篇章。亚运乘客纷纷点赞,没有自主创新,就突破不了限制和瓶颈,实现不了中国速度的跃升。 中国跨度 继2018年的港珠澳大桥后,2023年11月28日,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翅)中(山)通道主线全线贯通,建设者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他们用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实现了40年的跨海梦,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1)运用“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指出“中国高度”的可贵之处。
(2)联系“中国速度”,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并说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3)结合“中国跨度”,从民族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能实现跨海梦的原因。
25.(2024九上·月考)小金同学在观看新闻联播节目后,了解到了“枫桥经验”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整理成“枫桥经验”的资料卡片。
材料一:走进“枫桥经验”
经验缘起:20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核心内涵: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时政热点:2023 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 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 周年。 治理格局:“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的城乡社会治理格局。 实效举措:组建街道、农村网格员,建设“共享法庭”,开展议事会等。 重要地位:写入二十大报告——“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 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材料二: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场景一:街道党员干部扎根网格常态化走访、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随着网格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 场景二:各地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主动对接 10.4 万余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用专业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
场景三: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了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江西,全省建成 12211 个智能安防小区,有效打通治安防控“最后 100 米”,基本实现零发案。 场景四: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客家围屋里建起了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积极支持村民搜集整理家教家训家风并“张榜公示”,教诲子孙敦亲睦邻、戒斗息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分析“枫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总结“枫桥经验”新篇章的成功经验。
26.(2024九上·月考)2023年11月17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材料二:2023 年8 月15 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保护黄河一直在线:9月28日,黄河流域(西安)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治理办公室在阎良揭牌;让青春与黄河相约,各学校绿色长征活动接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宁夏出台了《“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对黄河的生态保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彼得大帝”,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为改革俄国落后面貌,彼得一世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材料中的图片反映彼得一世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故选B项。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选A项。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农奴解放时可以获一块份地,但要支付高额价钱,排除C项。
俄国于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1868年,日本实行‘藩治职制’改革”“各藩的国政与家政分离”可知,材料信息表明1868年日本的“藩治职制”改革,打击了地方藩国,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
日本“藩治职制”改革遏制了封建藩国,促使封建关系走向瓦解,排除A项。
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藩治职制”改革在于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
日本通过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专制,与材料“藩治职制”改革内容不符,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藩治职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1829年”“曼彻斯特贫困”“房子被烟雾熏黑”“机器喧嚣声”“当铃声响起,结合所学可知,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材料信息表明,1829年正是工业革命进行中,带来了城市规划、生产生活及其环境的变化,故选C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与材料时间“1829年”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与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没有关系,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没有涉及近代科学和文化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1章西女王”,结合所学可知,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率军打击英国殖民压迫,壮烈牺牲;“图2甘地”,结合所学可知,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的统治。综上可知,章西女王和甘地对印度社会发展起到共同作用是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选A项。
章西女王本就是封建王公,没有推翻了封建统治,而是反击英国殖民压迫,排除B项。
章西女王和甘地都没有取得反殖民统治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说法错误,排除C项。
章西女王牺牲,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遭遇挫折,没有维护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根据材料“是一种造成战争威胁,掀起世界不安的主义。”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项正确;
冷战形式是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排除B项;
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实施,排除C项;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
6.【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与史实相符,C符合题意,C项正确;
①赢得国家独立是在1783年,确立共和政体是在178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大陆会议,不是制宪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7.【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可知,1950—1963年,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正处于斯大林后期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推行了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故选A项。
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体制,但并未彻底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仅是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赫鲁晓夫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生物科学领域伟大变革的英国生物学家”,结合所学分析:
A: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牛顿,英国科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掀起生物科学领域的伟大变革,故选C项。
D:爱迪生,英国发明家,发明钨丝白炽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各国代表积极解决水危机背后的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性工业化的发展,生态恶化日益严重,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解决水危机问题需要联合国协调各共商共议,以推动了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D项。
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与水危机解决没有关联,排除A项。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解决国际间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
材料涉及的是水危机协调解决问题,与国际间政治合作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联合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联合国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华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淘宝的海外代购”“世界贸易组织”,共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既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11.【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导向,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故①②④正确。
中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导力量,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内改善人民生活,对外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2.【答案】C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全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故C正确。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
“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途径”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故B错误;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教育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3.【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小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手机管理听证会,是在参与民主决策,故②正确。
小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安全问题,是在行使公民监督权,故③正确。
小华当选“校长小助理 ”,参与学校的管理,是在参与民主管理,而非建设法治政府,故①错误;
公民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扩大,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参与民主权利的途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4.【答案】B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以“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字多跑路”。这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①④正确。
政府要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故②错误;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法治政府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15.【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商“家里事”;江苏金湖县前锋镇以“乡贤通”模式搭建了乡贤与村民的沟通平台,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规范立法权力,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履行参政职责,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6.【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故①②④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高质量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7.【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天地之大,黎元为先”都表达了浓厚的爱民情怀,故B正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强调了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故A不符合题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爱国主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8.【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林占嬉的事迹体现了传承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爱国情怀,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践行了富强、民主的价值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C错误;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9.【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该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有利于推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格局,进一步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故③④正确。
该工程没有体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故①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促进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协调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答案】A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两段历史佳话,反映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故①②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③错误;
全国各地的援助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非根本途径,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港澳回归,洗雪民族耻辱;“一国两制”,彰显中国智慧。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21.【答案】(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石油开采业
(2)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
工业界不重视新技术成果应用;政府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贝多芬;追求自由、民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潮流,传播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言之有理。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成就: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其最显著的成就。
发明:结合所学可知,内然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有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觪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带来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2)变化: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可知,1870年至1913年,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
原因:据材料二“……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材料表明英国工业界不重视新技术成果应用;政府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而美德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新科技革命成果,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3)人物:据材料本“他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贝多芬了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价值观:据材料三“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并结合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潮流,传播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言之有理。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音乐大师贝多芬,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22.【答案】(1)“种子”: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不均,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外部条件”:①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二战种子”提供了生长条件;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③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④同时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种子”:据材料一“‘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华盛顿体系,故材料一中的“种子”指的上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不均,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外部条件”:据材料一“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可知,外部条件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二战种子”提供了生长条件;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同时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一战:根据材料二“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二战:据材料二“……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可知,年代尺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合作组织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格局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史实。
23.【答案】(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2)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观点: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论述: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世纪初,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因时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综上所述,立足国情,顺应潮流的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政策:据材料一“在战争(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叛乱与武装干涉,苏俄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所以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
突破:据材料一“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据材料二“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并结合所学可知,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改变了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发展的形势下,迅速调整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稳定了政权,促进了发展,材料二表明,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形势下,不能继续放任自由,罗斯福因此推行新政改革,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稳定经济颓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得出观点为“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围绕所提取的观点,依据材料,以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为史实材料,分别从背景、影响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改革的作用与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4.【答案】(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力更生。
(3)体现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设者们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跨海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指出“中国高度”的可贵之处。首先应把握“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然后概括“中国高度”的内容,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此题要求联系“中国速度”,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并说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完整把握“中国速度”的内容,结合创新的知识,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力更生。
(3)此题要求结合“中国跨度”,从民族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能实现跨海梦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把握民族精神的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这体现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设者们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跨海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点评】此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共享发展成果、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从共享发展成果的知识角度说明,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2)结合创新的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即可。(3)围绕民族精神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即可。
25.【答案】(1)“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发展基层民主,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枫桥经验”中重视人民群众在基层协商化解矛盾,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枫桥经验”主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枫桥经验”中通过真实、具体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充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具体的民主;
“枫桥经验”使得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法治在基层民主中的作用;将科技创新应用在基层民主中/利用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民主管理;重视德治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道德的滋养作用。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一,结合“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分析“枫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此题为意义类问题,把握“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围绕“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组建街道、农村网格员”等,说明“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发展基层民主,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具体的民主等。
(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二,总结“枫桥经验”新篇章的成功经验。围绕“街道党员干部扎根网格常态化走访、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随着网格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等,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各地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主动对接 10.4 万余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说明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法治在基层民主中的作用;围绕“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了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等,说明将科技创新应用在基层民主中/利用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民主管理;围绕“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客家围屋里建起了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等,说明重视德治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道德的滋养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创新的重要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枫桥经验的内容,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说明。(2)围绕四个场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创新的重要性等说明即可。
26.【答案】(1)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②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肆意开采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在处置、审判破坏黄河生态的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公民要强化法治观念,切实服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概括材料内容,说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
(2)此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对黄河的生态保护。首先应把握依法治国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从立法角度,说明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从严格执法角度,说明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肆意开采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公正司法角度,说明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在处置、审判破坏黄河生态的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从守法角度,说明公民要强化法治观念,切实服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
【点评】此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厉行法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概括材料内容,联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角度阐述。(2)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说明。
1 /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共体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
一、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相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1.(2024九上·月考)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
A.废除农奴制 B.向西方学习
C.高价赎买土地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彼得大帝”,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为改革俄国落后面貌,彼得一世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材料中的图片反映彼得一世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故选B项。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选A项。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农奴解放时可以获一块份地,但要支付高额价钱,排除C项。
俄国于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月考)1868年,日本实行“藩治职制”改革,以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取代原先各藩理政的门阀世袭的家老,使各藩的国政与家政分离。这表明本次改革(  )
A.保留了大量封建制度残余 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废除了天皇专制封建制度 D.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1868年,日本实行‘藩治职制’改革”“各藩的国政与家政分离”可知,材料信息表明1868年日本的“藩治职制”改革,打击了地方藩国,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
日本“藩治职制”改革遏制了封建藩国,促使封建关系走向瓦解,排除A项。
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藩治职制”改革在于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
日本通过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专制,与材料“藩治职制”改革内容不符,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藩治职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上·月考)英国诗人罗伯特 骚塞在1829年的学术讨论会上发言:“很难想象有一个地方比曼彻斯特还要更加“贫困……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B.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1829年”“曼彻斯特贫困”“房子被烟雾熏黑”“机器喧嚣声”“当铃声响起,结合所学可知,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材料信息表明,1829年正是工业革命进行中,带来了城市规划、生产生活及其环境的变化,故选C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与材料时间“1829年”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与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没有关系,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没有涉及近代科学和文化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4.(2024九上·月考)下图是印度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人物,他们对印度社会发展起到共同作用是(  )
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了封建统治
C.领导军民赢得民族独立 D.维护了国家统一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1章西女王”,结合所学可知,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率军打击英国殖民压迫,壮烈牺牲;“图2甘地”,结合所学可知,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的统治。综上可知,章西女王和甘地对印度社会发展起到共同作用是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选A项。
章西女王本就是封建王公,没有推翻了封建统治,而是反击英国殖民压迫,排除B项。
章西女王和甘地都没有取得反殖民统治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说法错误,排除C项。
章西女王牺牲,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遭遇挫折,没有维护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
5.(2024九上·月考)1947年余孟如先生在《世界知识》上指出杜鲁门主义“是一种美国扩张的主义”,“是一种造成战争威胁,掀起世界不安的主义。”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武装进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国苏联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根据材料“是一种造成战争威胁,掀起世界不安的主义。”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项正确;
冷战形式是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排除B项;
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实施,排除C项;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
6.(2024九上·月考)图示法是历史学习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读右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获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③—宣告内战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与史实相符,C符合题意,C项正确;
①赢得国家独立是在1783年,确立共和政体是在178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大陆会议,不是制宪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7.(2024九上·月考)右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
A.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
B.当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彻底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可知,1950—1963年,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正处于斯大林后期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推行了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故选A项。
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体制,但并未彻底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仅是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赫鲁晓夫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上·月考)“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还有很多奇特生物,如身形庞大的陆龟、独一无二的热带企鹅……”将其一一记录下来,掀起生物科学领域伟大变革的英国生物学家是(  )
A.莎士比亚 B.牛顿 C.达尔文 D.爱迪生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生物科学领域伟大变革的英国生物学家”,结合所学分析:
A: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牛顿,英国科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掀起生物科学领域的伟大变革,故选C项。
D:爱迪生,英国发明家,发明钨丝白炽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9.(2024九上·月考)2023年3月22日,联合国水大会在总部纽约开幕,各国代表积极解决水危机背后的全球性问题,推动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这表明联合国致力于(  )
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解决国际间贸易争端
C.促进国际间政治合作 D.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各国代表积极解决水危机背后的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性工业化的发展,生态恶化日益严重,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解决水危机问题需要联合国协调各共商共议,以推动了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D项。
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与水危机解决没有关联,排除A项。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解决国际间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
材料涉及的是水危机协调解决问题,与国际间政治合作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联合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联合国的相关史实。
10.(2024九上·月考)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提炼几个关键信息:“华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淘宝的海外代购”“世界贸易组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核心是(  )
A.世界信息化 B.和平与发展 C.文化多样性 D.经济全球化
【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华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淘宝的海外代购”“世界贸易组织”,共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既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11.(2024九上·月考)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导向,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②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导向,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故①②④正确。
中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导力量,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内改善人民生活,对外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2.(2024九上·月考)2023年12月,金华市召开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强调全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因为教育是(  )
A.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途径
C.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答案】C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全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故C正确。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
“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途径”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故B错误;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教育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3.(2024九上·月考)下表是关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微行为”和“微点评”,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微 行 为 微点评
① 小华当选“校长小助理 ”,参与学校的管理 建设法治政府
② 小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手机管理听证会 参与民主决策
③ 小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安全问题 行使公民监督权
④ 小金利用网络渠道为编制“十四五 ”规划建言献策 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小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手机管理听证会,是在参与民主决策,故②正确。
小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安全问题,是在行使公民监督权,故③正确。
小华当选“校长小助理 ”,参与学校的管理,是在参与民主管理,而非建设法治政府,故①错误;
公民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扩大,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参与民主权利的途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4.(2024九上·月考)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以“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字多跑路”。这一举措(  )
①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②加强了政府对监察机关的监督
③体现了政府持续推进依法执政
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以“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字多跑路”。这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①④正确。
政府要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故②错误;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法治政府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15.(2024九上·月考)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商“家里事”;江苏金湖县前锋镇以“乡贤通”模式搭建了乡贤与村民的沟通平台,这些沟通模式形式有利于(  )
A.完善法律体系 B.规范立法权力
C.履行参政职责 D.拓宽民主渠道
【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商“家里事”;江苏金湖县前锋镇以“乡贤通”模式搭建了乡贤与村民的沟通平台,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规范立法权力,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履行参政职责,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6.(2024九上·月考)观察漫画,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需要(  )
①转变发展方式
②优化经济结构
③共享发展成果
④转换增长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故①②④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高质量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7.(2024九上·月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表达了浓厚的爱民情怀,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情怀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天地之大,黎元为先”都表达了浓厚的爱民情怀,故B正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强调了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故A不符合题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爱国主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8.(2024九上·月考)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嬉,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试验无数次,无畏艰险,最终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的方法,“菌草”走出国门后,为全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案。林占嬉的事迹体现了(  )
A.传承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爱国情怀
B.践行了富强、民主的价值要求
C.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林占嬉的事迹体现了传承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爱国情怀,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践行了富强、民主的价值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C错误;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9.(2024九上·月考)2022年2月全面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该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该工程的实施(  )
①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②促进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③推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格局
④进一步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该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有利于推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格局,进一步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故③④正确。
该工程没有体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故①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促进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协调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024九上·月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佳话。以下两段历史佳话共同反映了(  )
齐心协力 建包钢 1958年,包钢在大规模建设遭遇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全国迅速掀起支援包钢的热潮,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三千孤儿 入内蒙 20世纪60年代,生活并不富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威胁的南方孤儿,抚养“国家的孩子”
①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要巩固“一国两制”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行使民族自治权
④全国各地的援助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两段历史佳话,反映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故①②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③错误;
全国各地的援助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非根本途径,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港澳回归,洗雪民族耻辱;“一国两制”,彰显中国智慧。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二、本卷有6小题,共60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1.(2024九上·月考)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对万众的利益做全无私欲的奉献和服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 国家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英国工业界满足于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 ——《世界通史》
材料三:他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他得知拿破仑
称帝的消息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场革命中出现的汽车、飞机以哪一发明作为发动机并推动了什么产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分析他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科技和文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石油开采业
(2)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
工业界不重视新技术成果应用;政府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贝多芬;追求自由、民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潮流,传播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言之有理。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成就: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其最显著的成就。
发明:结合所学可知,内然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有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觪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带来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2)变化: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可知,1870年至1913年,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
原因:据材料二“……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材料表明英国工业界不重视新技术成果应用;政府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而美德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新科技革命成果,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3)人物:据材料本“他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贝多芬了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价值观:据材料三“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并结合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潮流,传播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言之有理。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音乐大师贝多芬,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22.(2024九上·月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与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二: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部分)
(1)“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1)“种子”: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不均,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外部条件”:①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二战种子”提供了生长条件;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③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④同时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种子”:据材料一“‘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华盛顿体系,故材料一中的“种子”指的上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不均,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外部条件”:据材料一“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可知,外部条件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二战种子”提供了生长条件;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同时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一战:根据材料二“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二战:据材料二“……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年代尺”可知,年代尺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合作组织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国家联盟或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格局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史实。
23.(2024九上·月考)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列宁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 米勒《罗斯福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析罗斯福采用的“试验性疗法”的特点及本质。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答案】(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2)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观点: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论述: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世纪初,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因时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综上所述,立足国情,顺应潮流的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政策:据材料一“在战争(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叛乱与武装干涉,苏俄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所以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
突破:据材料一“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据材料二“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并结合所学可知,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改变了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发展的形势下,迅速调整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稳定了政权,促进了发展,材料二表明,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形势下,不能继续放任自由,罗斯福因此推行新政改革,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稳定经济颓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得出观点为“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围绕所提取的观点,依据材料,以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为史实材料,分别从背景、影响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改革的作用与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4.(2024九上·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首十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如丰碑傲然矗立,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
坐标中国
中国高度 2019 年,在西藏当雄县羊易村,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建设期间,它解决了当地数千人的就业;建成后,它满足了 4 万户农牧民的用电需求,描画出农牧民的生活好“光”景。2022年5月,美易电站首次实现超高海拔场站无人值守。 中国速度 2023年9月,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复兴号”亚运会专列以350公里时速投入运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又添新篇章。亚运乘客纷纷点赞,没有自主创新,就突破不了限制和瓶颈,实现不了中国速度的跃升。 中国跨度 继2018年的港珠澳大桥后,2023年11月28日,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翅)中(山)通道主线全线贯通,建设者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他们用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实现了40年的跨海梦,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1)运用“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指出“中国高度”的可贵之处。
(2)联系“中国速度”,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并说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3)结合“中国跨度”,从民族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能实现跨海梦的原因。
【答案】(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力更生。
(3)体现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设者们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跨海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指出“中国高度”的可贵之处。首先应把握“共享发展成果”的相关知识,然后概括“中国高度”的内容,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此题要求联系“中国速度”,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并说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完整把握“中国速度”的内容,结合创新的知识,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力更生。
(3)此题要求结合“中国跨度”,从民族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能实现跨海梦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把握民族精神的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这体现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设者们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跨海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点评】此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共享发展成果、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从共享发展成果的知识角度说明,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2)结合创新的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即可。(3)围绕民族精神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即可。
25.(2024九上·月考)小金同学在观看新闻联播节目后,了解到了“枫桥经验”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整理成“枫桥经验”的资料卡片。
材料一:走进“枫桥经验”
经验缘起:20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核心内涵: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时政热点:2023 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 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 周年。 治理格局:“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的城乡社会治理格局。 实效举措:组建街道、农村网格员,建设“共享法庭”,开展议事会等。 重要地位:写入二十大报告——“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 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材料二: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场景一:街道党员干部扎根网格常态化走访、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随着网格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 场景二:各地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主动对接 10.4 万余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用专业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
场景三: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了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江西,全省建成 12211 个智能安防小区,有效打通治安防控“最后 100 米”,基本实现零发案。 场景四: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客家围屋里建起了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积极支持村民搜集整理家教家训家风并“张榜公示”,教诲子孙敦亲睦邻、戒斗息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分析“枫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总结“枫桥经验”新篇章的成功经验。
【答案】(1)“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发展基层民主,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枫桥经验”中重视人民群众在基层协商化解矛盾,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枫桥经验”主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枫桥经验”中通过真实、具体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充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具体的民主;
“枫桥经验”使得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法治在基层民主中的作用;将科技创新应用在基层民主中/利用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民主管理;重视德治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道德的滋养作用。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一,结合“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分析“枫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此题为意义类问题,把握“新型的民主”的知识,围绕“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组建街道、农村网格员”等,说明“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发展基层民主,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具体的民主等。
(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二,总结“枫桥经验”新篇章的成功经验。围绕“街道党员干部扎根网格常态化走访、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随着网格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等,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各地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主动对接 10.4 万余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说明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法治在基层民主中的作用;围绕“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了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等,说明将科技创新应用在基层民主中/利用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民主管理;围绕“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客家围屋里建起了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等,说明重视德治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道德的滋养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创新的重要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枫桥经验的内容,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说明。(2)围绕四个场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创新的重要性等说明即可。
26.(2024九上·月考)2023年11月17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材料二:2023 年8 月15 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保护黄河一直在线:9月28日,黄河流域(西安)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治理办公室在阎良揭牌;让青春与黄河相约,各学校绿色长征活动接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宁夏出台了《“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对黄河的生态保护。
【答案】(1)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②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肆意开采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在处置、审判破坏黄河生态的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公民要强化法治观念,切实服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概括材料内容,说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
(2)此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对黄河的生态保护。首先应把握依法治国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从立法角度,说明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从严格执法角度,说明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肆意开采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公正司法角度,说明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在处置、审判破坏黄河生态的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从守法角度,说明公民要强化法治观念,切实服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
【点评】此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厉行法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概括材料内容,联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角度阐述。(2)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说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