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和历史背景
本课标题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结合单元导语、课标要求、单元标题、正文内容与上节课“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本课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知道其进步性与局限性,为后面两个单元即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运动打下基础。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按照时序展开,分别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的扩展”,可见,核心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涉及国家较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结合教材内容,本课可以依据国别来讲述各个国家资产阶级的确立过程,从具体时空与情境展开,结合图片与文字材料的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到扩展的原因、过程、特点与影响,并为后两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学生为高一四班学生,首先,在历史储备方面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世界通史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发展史提供了一定的史实基础。其次,本班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对于历史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强,能够配合老师开展新课讲授。
但高一历史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尚未深入,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的概念尚未有清晰认识,而且高一学生的世界地理知识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述前首先进行时空定位,之后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与材料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学习与探究问题。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时间脉络,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确立的关键时间。
【史料实证】:通过相关图片和史料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知道英美资产阶级制度确立过程。
【唯物史观】:理解英国等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家国情怀】:通过对欧美日本等过不同政体的选择,理解我国根据我国国情选择社会主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特点,“光荣革命”。
【难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3分钟)
【教师讲述】“在第八课当中,我们学习到了四次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强调人们要追求现实的幸福,以人文主义为主旨;通过宗教改革,人们把握住了来世幸福的掌握权;而后的近代科学革命使人们不断的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最后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标杆,启蒙思想家们为我们构画出了未来社会政治的理想蓝图。这四场运动无疑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我们看到书上的导言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人们对于现实,宗教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了一个极大的重新认识,那么当时间来到17世纪,世界又有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在第九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当中,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确立过程。在今天这一节课当中,我们要重点来学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一个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本课整体把握
【教师活动】呈现本单元思维导图并讲述
【教师讲述】在我们之前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之下,城市逐渐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快车道,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在第八课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冲破宗教神学的禁锢,扫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阻碍,14世纪起,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解放了人们的一个思想,另一方面为其勾画出了政治蓝图。比如说孟德斯鸠提出的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监督,卢梭主张的主权在民,体现在英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中。在我们今天要学习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当中英法美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英法两国都是在推翻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作为一个新大陆,为英,法等国所殖民地,他所要反抗的主要是殖民统治,之后再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我们所知道的资本主义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英国日本为主要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另外一种是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共和制。在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也向全球有了一个扩大的趋势,在这一部分我们要主要了解俄国,日本的资本主义确立。
【学生活动】做好笔记
【教师活动】展示时间轴并讲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材料一: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抓住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海外贸易迅速扩大,国内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英国贵族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业,因而被称为新贵族,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崔连仲 等主编《世界通史》
【讲解】: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资产阶级壮大 ,另一方面新贵族也随之崛起,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什么是新贵族?新贵族是指他们有自己的世袭土地或者是爵位,但主要从事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租地农场的工作。
什么是圈地运动?15世纪开始欧洲的一些资本家、新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农民的土地占为己有,把土地用以养殖牛羊或者作为耕地(发展纺织业,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一),这就推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要么前往城市工作为其提供劳动力,要么留在土地上为资本家工作,而他们的生活需求有推动城市市场扩大。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讲解】:从材料二当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英王查理一世因为财政方面的问题与议会发生冲突,激发了社会的不满。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的日益强大,需要去谋求政治上的一个地位,但国王的征税要求,无可厚非的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我们就可以总结在政治上英国王权专制计划了社会矛盾。
材料三: 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讲解】:材料三提到了在1215年的时候,由于国王随意征税,当时的议会通过成立《大宪章》来限制国王的权利。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到英国之所以能够在之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当中顺利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广泛的历史传统的,《大宪章》开启“王在法下”的传统。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
【教师活动】讲述制度确立过程
【教师讲述】“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就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于他们的种种限制。1625年的时候,查理一是在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在遭到议会的反对之后于次年解散议会实行独裁,激发了社会的不满。但是他为了筹措军费,在1640年的时候又重新召开了议会,那么我们说这届议会的召开就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议会成为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
在1642年~1646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内战,代表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领袖克伦威尔率领他的军队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但是这个时候革命的队伍他发生了分裂,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长老派企图想要与国王之间产生妥协,与我们克伦威尔所领导的独立派发生了冲突。在1648年的时候,我们的王党再次挑起了第二次内战,但不久之后又被克伦威尔所击败。
那在1649年的时候,查理一世被处决,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在处决查理一世的同时议会宣布取消上院废除君主制,同年五月成立共和国,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专政。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克伦威尔上台之后并没有按照资产阶级所设想的那样建立起民主共和的制度,而是走向了独裁,这种逆时代发展的潮流肯定是不被所容忍的,克伦威尔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成为了护国主,但是由于政治之间的权力斗争,他不得不放弃了护国主的称号。与此同时,长期流亡在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乘机回国,策划王党叛乱,并于1660年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这一时期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时期。之后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之后,推行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政策改革激化了社会的不满,于1688年,詹姆士二世逃亡了法国。而这时的英国议会决定将远在荷兰的玛丽(也就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威廉请到英国进行共同治理。由于威廉国王是荷兰人,他首先就是不太熟悉英国国内的事物,并且英语不太流畅,这导致他对于英国国内事务并不抱以热情,而在这时的英国,由于国王的长期缺席,使得英国的议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1689年的时候,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也就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一个确立。”
【教师讲授】光荣革命
1.含义:“光荣”: 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
“革命”: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
2.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3.意义: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教师讲授】“我们在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一个大体过程之后又可以从他的这个流程图当中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妥协性)、长期性”(资产阶级经过近半个世纪才确立统治地位;封建专制----共和----军事独裁----复辟----君主立宪)
成果
【教师讲授】“在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过程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当中,英国通过的两部非常重要的法案。”
【教师活动】通过史料分析展示《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的内容和《王位继承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立法权)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征税权)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军事权)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1689年《权利法案》
【教师讲授】“从《权利法案》的具体条文当中可以看到,虽然《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种种权利,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利在这一时期是没有被限制的,也就是国王的行政权,除此以外我们还值得注重的一点是《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
材料五:“第二条 凡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
——《王位继承法》节选”
【教师讲授】“我们从材料五关于《王位继承法》的节选中可以看到,在《王位继承法》当中进一步的限制关于对于继承英国国王的条件,规定国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进一步限制王权。”
最终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宪法限制君主权利,保证人民主权和实现国家机构的一个分权。”
责任内阁制:
【教师讲授】“18世纪20年代的时候,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的行政权归于内阁,在18世纪中期的时候,国王最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责任内阁制,首先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受国王任命组阁,多数党组成内阁后内阁和首相共进退,内阁采取集体责任制,与议会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且内阁拥有行政权,议会虽然是最高立法机关,但内阁可以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解散,但此时的内阁可以向国王提交申请要求解散议会,再由下一任的议会来决定内阁的去留。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议会不断地发展完善,工人阶级拥有了更多的席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影响:
(1)政治:君主立宪制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议会主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民主: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避免了独裁统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4)制度: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提供了一种范式。
随堂练习:
(2023福建三明五地高一下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人心中逐步形成一种想法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而且是必须的。”另外一个方面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仍被仍为是人民的幸福,英国人民的这种矛盾心理()
A.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
B.造成了政治革命后政局长期不稳
C.是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根源
D.导致议会与国王的权力界限不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从材料“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君主仍被认为是 人民的幸福“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人民方面期待议会主权的建立,另方面又十分尊敬国王,崇拜王室心理普遍,故选A,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心理因素,稳定了社会秩序,排除B项;革命曲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故排除C;革命后议会与国王权力分明,排除D。
(2023-安徽马鞍山高一下期末10) 17世纪初,英国社会新的商品生产方式日益普遍,新兴的城市与发达的航运业催生了大量物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行会章程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可知,英国( )
A.具备了爆发革命的可能性
B.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去
新兴工业化城市异军突起
D.经济发展障碍已经扫除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7世纪初,英国社会新的商品生产方式日益普遍,新兴的城市与发达的航运业催生了大量物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行会章程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可知,17世纪初,英国新的商品生产方式、新兴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等,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描绘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而非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B项;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发展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英国并未完全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
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 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反映了英国( )
A.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1 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可知,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确立了议会权力至高无上的原则,说明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
英国国王由世袭产生,加冕仪式体现了教权对王权的制约,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
1689年英国处于君主立宪制的形成阶段,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B项;
121 5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其内容涉及对专制王权的限制,此后就已经出现了有限王权的传统,排除D项。
故选: C。
小结和作业
小结:呈现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作业:复习本课,预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板书设计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过程
成果
确立
影响
教学反思
经过研讨实践,我们发现高中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历史知识跨度大,历史时间长;政治史相对来说更难把握。本课内容量较大,时间跨度却长达两百多年,涉及到的人物、事件非常多,历史资料庞杂,其对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内容梳理并深入理解是难题。另外,教材的讲述方式较为分散,学生理解较难,个别内容甚至没有提及。因此,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趣味与深度巧妙结合更非易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