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三章 服装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服装品质检验和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与手段,熟悉服装主要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措施,使之在今后的品质管理实践中根据服装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要求:1.了解服装品质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与品质控制的主要内容。2.了解服装生产品质指标和控制指标。3.掌握服装品质检验种类及不合格品控制方法。4.熟悉服装物料采购与供应商质量控制措施。5.熟悉服装生产主要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本章节内容第一节 服装品质控制的职责与方法第二节 服装生产作业标准与品质控制标准第三节 服装物料采购与供应商质量控制第四节 服装生产中常用的品质检验和控制方式第五节 服装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一、品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1.质量控制的概念朱兰在《质量控制手册》中对质量控制的定义为:“质量控制是我们测量实际质量的结果与标准对比,并对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国际标准ISO 9000:2015 基础和术语指出:“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2.在制造过程中实施品质控制的作用3.在销售中实施品质管理的作用4.品质控制的其他作用二、服装品质控制的职责1.品质控制与检查的区别2.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质量职责(1)上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2)中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3)基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三、服装品质控制部门的框架与工作目的1.服装品质控制部门的职责2.品质控制部门组织框架图3.品质控制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目的(1)品质控制的实施:品质控制的实施大致可从三方面进行。①生产前核对。②半成品抽查。③品质审核。(2)品质控制制度的推行。第二节 服装生产作业标准与品质控制标准一、服装企业的品质指标1.服装品质指标内涵服装品质的内涵是指服装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款式造型、符合消费习惯及有流行性的色彩、优异的材料、精细考究的做工、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价格以及具有穿着合体舒适、多功能的效用及服饰搭配、良好信誉的销售服务等综合表现。(1)设计品质。(2)服装产品品质。(3)服装商品品质。2.服装技术标准二、服装规格规格是指物件的体积、大小、型号等,是客户和生产企业的工作依据。三、服装号型与尺寸允差1.服装号型定义“号”指人体的身高,以厘米为单位,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型”指人体的上体胸围和下体腰围,以厘米为单位,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是样板设计中制订规格的理论依据。2.服装号型标准服装号型标准中,上装类规定有5·4和5·3两种系列,其中前一个数字“5”表示“号”的分档数值。成年男子从150cm开始,成年女子从140cm开始,每隔5cm分一档;后一个数字“4”或“3”表示“型”的分档数值,成年男子从80cm或79cm开始,成年女子从76cm或75cm开始,每隔4cm或3cm分一档。3.服装的宽容度是指尺寸偏离标准而能被客户所接受的范围。第三节 服装物料采购与供应商质量控制一、采购质量概述1.采购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定义已经由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设计和符合性扩展到了产品完成和产品交付等其他方面。包括产品应符合的指标,明确检测要求,确定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满足交付和包装的要求,解决相关责任和环保方面的问题等。2.采购系统的基本要求(1)采购人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2)具有在现场检验的能力。(3)建立保证客观地评估供应商的程。(4)选择最好的候选者提供的产品。3.物料采购质量控制程序(1)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按照各类物料的技术标准,通过对物料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2)确定同供应商有关的质量方针;(3)制订保证和验证供方产品质量的正式程序;(4)规定查明差错和采取纠正措施的办法;(5)建立双程多线交流沟通制度,协助供方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6)制订采购物料技术标准,并把采购物料分成三类:重要物料、一般物料和辅助物料;(7)根据生产部的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并做好采购前的各种文件审核;(8)严格控制采购信息,包括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的验收要求以及价格、数量、交付等;(9)采购产品的验证。这个过程的控制包括对验证的方法、设备、检验人员的技能以及判断依据的控制;(10)做好有关进货控制和进货品质的记录,内容包括有关的产品品质记录和可追溯性品质记录;(11)采购后的跟踪,包括处理采购的争端;(12)对供方进行质量监督和质量评级。4.物料采购的质量规格采购的质量规格一般包含以下三种类型:(1)分析规格:这类规格定义了测量所要求的精度等级的分析方法。(2)原材料规格:这类规格定义了可接受的进入加工过程的原料。(3)质量管理规格:这类规格定义了生产产品时所应实施的管理规范。二、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途径1.供应商质量概念供应商质量在特定的绩效范围内,供应商应有符合或超过现有和未来客户期望或需求的能力。2.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1)对供应商相关经验的评价;(2)供应商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的业绩;(3)对采购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的评审;(4)对供应商的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对其有效和高效地按期提供所需产品的潜在能力的评价;(5)检查供应商方面有关顾客满意程度的资料和数据;(6)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定,以确信供应商在整个预期供货及合作期间的履约能力;(7)供应商对询价、报价和招投标的反应;(8)供应商的服务、安装和支持能力以及满足要求的历史业绩;(9)供应商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和遵守情况;(10)供应商的物流能力,包括场地和资源;(11)供应商在公众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被社会认可的情况。3.供应物料的进货检验和库存质量控制(1)进货检验:①进货检验站的设置。②检验和控制。③采购产品的标识和管理。(2)库存质量控制:①到货控制。②入库前的检查。③入库手续。4.供应商监督三、采购物料质量的信息反馈和处理1.物料质量信息的反馈2.不合格品的处置(1)不合格品的确定。(2)标识、沟通与记录。(3)处置。四、服装面、辅料的品质控制1.面料的品质控制(1)布长检查。(2)幅宽检查。(3)纬斜检查。(4)色差检查。(5)疵点检查。2.辅料的检查(1)里料检查。(2)缝线检查。(3)纽扣检查。第四节 服装生产中常用的品质检验和控制方式一、质量检验的目的和意义1.质量检验的定义质量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或度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质量检验过程实质上是观察、测量并获取数据,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作出符合性判断后实施处理的过程。2.质量检验的目的3.生产中质量检验的重要意义二、质量检验的职能和工作程序1.质量检验的职能(1)鉴别职能。(2)把关职能。(3)预防职能。(4)报告职能。(5)监督职能。2.质量检验的工作程序(1)熟悉和掌握技术标准,制订质量检验计划。(2)测量。(3)比较。(4)判定。(5)处理。3.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1)检验的人员。(2)检验的仪器或工具。(3)检验后的记录。(4)品质的鉴定。(5)改善不合标准的产品。(6)工作场所。三、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的种类和特点1.逐道工序检验该检验工序对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检验工作量大、花费高,只在重要工序上采用。2.集中检验如果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而又不便于进行逐道工序检验时,可以在几道工序完毕后集中进行检查。过程中检验的重点是首件检:(1)交接班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2)调整设备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3)调整或更换工装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4)改变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5)改变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后加工出来的第一件产品。3.零部件完工检验这是对已全部加工完毕的成品零部件进行的检验,是保证不合格部件不出车间、不出厂的重要工作程序。应着重检验以下几个方面:(1)应加工的工序是否全部完成;(2)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3)外观是否有歪斜、高低不平、线迹不匀等表面缺陷;(4)零部件的编号是否齐全和清楚等。4.成品检验也称终检,是指在成品准备入库或出厂前所进行的检验工作。由于成品检验是在成品入库或出厂前所进行的最后一次检验,对防止不合格品出厂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成品检验的内容包括:(1)按照技术要求逐条、逐项进行产品性能实验;(2)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检验;(3)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检验;(4)认真做好记录。5.三检制(1)自检;(2)互检;(3)专检。四、质量检验的依据1.国家的法律法规2.服装技术标准3.质量承诺4.产品图样5.工艺文件6.技术协议五、常用的检验方法1.生产前检验生产前检验是指服装产品在正式生产前的一种检验,主要是检验生产中所用的一切物料,如面料、辅料等。2.生产中检验生产中检验是指在生产进行中的检验。检验项目通常是一些被认为较重要或较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如绱领、绱袖等。3.巡逻检验巡逻检验基本上是由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需不定时地对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巡视检验。4.中央系统检验在生产车间设立一个中央检验小组,由这一组人共同负责和检验所有半成品的品质,同时可以使用一些鉴定品质的工具来辅助检验。5.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在大量的成品中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以样本的品质决定整批产品的品质。6.最后检验最后检验也称为成品检验,它是一种传统的检验方法,通常是对产品进行全部的检验。产品经过最后检验后,就会储存到成品仓里,之后,还需由客户检验人员再抽样检验。7.全面品质控制全面品质控制就是企业上下人员对产品的品质都加以控制。包括由合约签订开始至交货,各个部门都参与品质控制的工作,确保合格的产品交付给客户。8.指定样本检验这种方法包含收集、整理和保存所有工人品质表现的资料,检验人员会被安排到需要注意的工作场地。六、检验点的设置1.服装企业检验点的设置服装企业内部检验点设置有如下几类。(1)按产品类别设置。(2)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3)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4)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置。2.生产中质量检验与控制点设置步骤(1)结合有关的质量体系文件,按质量环明确关键环节和部位,然后在程序文件和操作指导书中明确需要特殊检验与控制的质量体系和主导因素。(2)由设计、工艺和技术等部门分别确定本部门所负责的质量检验与控制点,然后编制质量检验与控制点明细表,经批准后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3)编制质量检验与控制点流程图。(4)编制质量检验与控制点作业指导书。(5)编制质量检验与控制点管理办法。质量检验与控制点虽然单独存在,但又有很强的相关性,必须综合管理,制订管理办法,解决接口问题。七、检验状态的标识与管理1.质量检验状态(1)检验状态:质量检验状态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待检品、待判定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2)检验状态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可采用标记、标签、印章、合格证等方式。2.隔离区及标识(1)待检品区。(2)待判定区。(3)合格品区。(4)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根据其可用状态可分成废品、次品和返修品三种。3.不合格品的处理与控制措施(1)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2)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3)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4)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第五节 服装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一、服装生产中品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1.生产中品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与工序质量控制;进厂材料质量控制;产品包装、运输和储存质量控制;计量校准质量控制。2.服装品质控制的要求(1)加强工艺管理和严把检验关。(2)坚持文明生产和均衡生产。(3)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4)检验状态的控制。(5)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6)灵活运用工序质量控制方法。(7)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二、服装设计品质控制1.调研阶段(1)调查国内外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2)新面料、辅料及其供货渠道;(3)产品销往地区的人体体型和服装规格及正态分布情况;(4)调研各地区服装市场销售水平以及需求情况;(5)新型服装生产设备的使用及供货情况;(6)服装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及发展趋势的调研;(7)调研产品销售地区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及穿着习惯等;(8)调查消费者对现有服装市场的反映及倾向性要求;(9)了解各大服装商团及学术团体对服装发展趋势的观点;(10)了解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地位及市场占有率。2.设计阶段(1)明确产品的用途、适合年龄、性别、季节、场合及消费对象;(2)确定产品的造型结构。(3)确定产品的材料选用和配色要求。(4)确定产品的规格。(5)确定产品的加工工艺。(6)确定产品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7)确定产品的工具装备要求。(8)确定产品的包装。(9)计算产品的工时和材料消耗定额;(10)估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出厂价格。3.试制阶段(1)严格按照样品的样板进行裁剪;(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工艺规定进行制作;(3)严格核对原材料的规格、品种、色泽;(4)试制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修改样板、裁片及操作工艺。(5)在新样品试制完毕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新产品进行分析鉴定。三、服装裁片品质控制影响裁片形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布料的特性2.纸样3.排料的品质控制4.拉布工作的品质控制5.裁剪的品质控制6.交付合格的裁片四、服装缝制品质控制1.选择半成品检查点选择检查点应考虑工序的繁杂程度、生产量的大小和产品的价格。2.缝制中的工序检验是指在某加工工序完毕后进行的检验,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3.半成品的检查方法(1)抽样检验。(2)中央小组的品质检验。4.服装缝制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实行“首件三检制”。(2)车间中期不合格半成品控制。(3)强化不合格品的管理。(4)定期召开不合格品分析会。(5)做好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工作。(6)建立不合格品技术档案。(7)有效控制车间缝制模具和配件。5.服装缝制生产中的产品检验例如:牛仔裤半成品品质检验五、外发加工品的品质控制1.外发加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相互扯皮、推诿。(2)不能严格评估加工点。(3)缺乏控制力。2.改进和加强外发加工管理的措施(1)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建立档案,定期评价。(3)自我保护,防止纠纷。(4)定期跟踪,反复检查。六、服装熨烫及后整理品质控制1.服装熨烫质量控制(1)影响熨烫质量的因素:熨烫工序可分为产前熨烫、黏合熨烫、中间熨烫和成品熨烫。熨烫的质量受蒸汽、热力及压力、真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熨烫的质量控制:a.避免在面料上产生“极光”;b.熨烫后的面料应尽快冷却;c.讲究熨斗操作的方向;d.要注意不同面料所允许的熨烫温度,尤其是耐热性较差的化纤面料。2.服装后整理质量控制(1)污渍整理。(2)线头整理。(3)疵点整理。七、服装成品品质控制1. 规格或尺寸控制由品质检查员用量尺测量衣服的各部位尺寸,对照生产制造单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2.疵点控制衣服的疵点根据其数量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致命疵点:是指对人体有伤害的疵点,如防弹衣的品质出现严重问题就会失去防弹能力。(2)严重疵点:①易被发现而又不能修复的疵点,如布料上有小孔或抽纱等;②影响服装正常功能,如雨衣的缝迹爆口等;③配料错误,如服装有色差、口袋大码和小码混在一起等。(3)小疵点:①用户很难发觉的疵点;②一些粗纱或易洗去的污渍等;③不影响服装正常功能的疵点;④易修复的疵点。3.色差控制色差控制通常根据客户规定的标准来进行。对色时,可用核准板或颜色卡对服装进行色差对比检查,相差太远的要拒收。通常高档男、女呢服装1~2号部位(前身)色差应高于4级,其他部位不低于3级;一般服装1~2号部位色差4~5级,其他部位不低于3级。4.工艺控制服装的工艺要求除了一些国际上的标准外,其他方面的要求几乎都是按客户规定的标准来操作。工艺方面的要求有缝迹或针距的密度、缝线的效果(顺直、整齐、牢固、松紧适宜)、缝合的效果、叠门(纽门)的位置准确度以及服装整体的外型等。5.外型品质控制外型品质控制是从整体上对产品造型合体方面的控制。八、包装、运输、库存品质控制1.包装质量控制(1)服装包装车间包装物料的控制。(2)包装材料的选用和外观装潢设计的考虑因素。2.运输质量控制3.成品入库保管九、生产设备维修质量与计量校准控制1.生产设备维修质量控制(1)设备验收。(2)生产设备控制。2.计量校准质量控制计量量具(包括各种检测手段、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制造、设计过程的质量检验、鉴定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定期检查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本章节主要介绍服装生产过程品质控制的方法。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