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课题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通过诗歌节奏和音韵来把握诗歌的精妙。 2、学习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3、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重点难点 1、学习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2、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纯音乐周展的《古筝禅镜》 听了这一曲《古筝禅镜》,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你会怎么描述呢? 音乐无形无色,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 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属于乐府歌行体。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请标注生字词字音, 2、自由读:体味这首诗歌在停顿、押韵、节奏和重音上有何特点?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七言诗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我们可以按照节拍来读。 联末韵脚:句句用韵,节奏很快。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生再读:结合注释,疏通大意,有问题问老师或同学解决。
三、诗歌鉴赏 (一)开头四句 1、疏通了诗歌大意,李凭个人音乐会正式开始!大家齐读前四句,看看诗人是如何安排出场顺序的! 先写乐器,天气,再写声音的效果,最后写弹奏者和地点。 2、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铺设环境,渲染气氛。 先写时间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雪芹先生笔下有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先声夺人,“凤辣子”就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先声夺人。) (二)正面描写 1、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李凭音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写出音乐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写? 昆山玉碎:清脆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听到玉碎的声音,但通过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它破碎的声音应该是清脆。 凤凰叫:和缓 现实世界本没有凤凰,它只存活在神话传说中。《韩诗外传》云:“其翼若竽,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 芙蓉泣露:惨淡 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 香兰笑:清丽 有个成语叫“空谷幽兰”,可见“兰”以幽为贵,幽即静。兰粲然一笑。联想一下,很像兰花的花瓣绽开的样子。 这里主要运用了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 (三)侧面烘托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 老鱼 瘦蛟 五色石 玉兔 江娥 素女 紫皇 神妪 吴质 这些听众来自哪里?你领会到李贺的什么风采? 我们发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不仅请来了大自然中的听众(浮云、老鱼、瘦蛟、玉兔、秋雨),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素女、紫皇、女娲、神妪、吴质),作者想象奇特瑰丽,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请小组自由赏析: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讨论)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听到李凭的奏乐后,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江娥与素女,被这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神仙婆婆,善弹箜篌。却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7)吴质,即吴刚,美妙的音乐让他陶醉其中,忘记周围一切。 (8)寒兔,有个成语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其中“动如脱兔”是用兔子反应敏捷来形容人的动作迅速。而今露水斜飞而来却忘记躲避!可见李凭箜篌乐之魅力! (9)浮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像人一样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通过诗中听者们的反应,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侧面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常用的侧面烘托方法: ①以人衬人。 ②以物衬人。 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侧面烘托的性质分类: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四、课外拓展 请思考:课外有哪些精彩的侧面烘托的例子(生说,教师预设) 拓展一:《陌上桑》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行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少年看见罗敷,摘掉帽子,被深深吸引。耕者忘记犁地,锄者忘记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都是因为观看罗敷。 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态来表现罗敷的绝世美貌。 对人容貌的描写除了《陌上桑》以外,其实“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又何尝不是他人他物的反应来表现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绝世美貌呢! 拓展二:《琵琶行》音乐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主人忘归客不发,醉不成欢惨将别。 同学们考虑一下,《琵琶行》和本诗写作手法上最大不同是什么? 《琵琶行》:以正面描写为主。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正面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李凭箜篌引》:以侧面描写为主。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它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琵琶声,用简洁清晰的景物烘托气氛,而这一切又都围绕着人的情感来写,情景交融,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琵琶行》以抒发委婉真切的情感著称,确实能移人性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写湘妃素女闻声泣下,在早已滴满清泪的斑竹上又洒下点点泪斑,连善于鼓瑟的素女也惆怅万端,黯然伤情;乐声不仅感动了山上的神妪,而且使仙人吴刚难以入眠…… 如果说《琵琶行》中作者的感受,我们也许有过类似的体验,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需要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想象。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幽若神鬼,顽若异类”,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点,即以描绘幽冷怪诞的意境取胜,可以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 拓展三:《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听颖师弹琴》正面描写音乐的是哪几句?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2、诗的后面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它们和音乐有什么关系? 诗人的感受,侧面描写音乐。 总结: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板书),达到以此显彼(板书)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