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有机化合物的合成2 课件(共20张PPT)《基础化学(下册)》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有机化合物的合成2 课件(共20张PPT)《基础化学(下册)》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2.3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冰醋酸酰化苯胺制乙酰苯胺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分馏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
实 验 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 验 五





看ppt
回到主目录




实验中用分馏装置分馏出生成的水,以提高产率。
二、实验原理
芳香族伯胺的芳环和氨基都容易起反应,在有机合成上为了保护氨基,往往先把它乙酰化变为乙酰苯胺,然后进行其他反应,最后水解除去乙酰基。本实验除了在合成上的意义外,还有保护芳环上氨基的作用。
乙酰苯胺可通过苯胺与冰醋酸、醋酸酐或乙酰氯等试剂作用制得。其中苯胺与乙酰氯反应最激烈,醋酸酐次之,冰醋酸最慢,但用冰醋酸作乙酰化试剂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本实验用冰醋酸作乙酰化试剂,其反应式如下:





看ppt
回到主目录




实验原理:
(1)缩合 (2)重氮化 (3)偶合 (4) 染色和固色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1.仪器
圆底烧瓶、分馏柱、温度计、量筒、
铁架台、抽滤装置、烧杯、电热套、
酒精灯
2.药品
苯胺 2.5mL(0.028mol)
冰醋酸 3.7mL(0.065mol)
锌粉 0.05g
分馏装置
三、实验用仪器和药品
回到主目录




三、实验步骤
1.酰化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新蒸馏过的苯胺[1]2.5mL,冰乙酸3.7mL,锌粉[2]0.05g,安装仪器。用电热套加热,使反应溶液在微沸状态下回流,调节加热温度,使柱顶温度100~105℃以下,反应约60~90min。反应生成的水及少量醋酸被蒸出[3] ,当柱顶温度下降或烧瓶内出现白色雾状时,反应已基本完成,停止加热。
注意看注释





看ppt
回到主目录




在搅拌下,趁热[4]将烧瓶中的物料以细流状倒入盛有100mL冰水的烧杯中,剧烈搅拌,并冷却烧杯至室温,粗乙酰苯胺结晶析出,抽滤。用玻璃瓶子塞将滤饼压干,再用3~5mL冷水洗涤,再抽干。将此粗乙酰苯胺滤饼放入盛有75mL热水[5]的锥形瓶中,加热,使粗乙酰苯胺溶解。若溶液沸腾时仍有未溶解的油珠[6],应补加热水,直至油珠消失为止。稍冷后[7],加入约0.1g活性炭,在搅拌下加热煮沸1~2min,趁热用保温漏斗过滤或用预先加热好的布氏漏斗减压过滤[8],将滤液慢慢冷至室温,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尽量压干滤饼。产品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中晾干,称重。
2.结晶抽滤
回到主目录




1.纯乙酰苯胺是无色片状晶体,mp114℃。
2.实验中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理论产量:
名 称 实 验 用(产) 量 理论产量
mL g mol g
苯胺 2.5 0.028
乙酰苯胺 2.5 3.9
3.计算产率:
产率=
4.结果分析、讨论
五、实验结果处理





看ppt
回到主目录




[1] 苯胺在空气中放置颜色会变深,影响酰化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故要用新蒸的苯胺。
[2] 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氧化。锌粉不能加得过多,否则在后处理中会出现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锌。
[3]可用10mL量筒代替接收瓶。
[4] 烧瓶冷却后,物料中会有固体析出,沾在瓶壁上不易处理,因此要趁热操作。
[5] 不同温度下,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是:25℃,0.56g;50℃,0.84g;80℃,3.5g;100℃,5.2g。在本实验重结晶时水的用量,最好使溶液在80℃左右为饱和状态。
注释:





看ppt
回到主目录




[6]乙酰苯胺与水会生成低熔混合物,此油珠就是熔融态的低熔物(在83℃,含水13%)。当水量足够时,随温度升高,油珠会溶解并消失。
[7]不能在沸腾时加活性炭,否则沸腾的溶液会溢出容器。
[8]可事先将布氏漏斗用铁夹夹住,倒悬在沸水浴上,利用水蒸气进行充分预热。这一步如果没有做好,乙酰苯胺晶体将在布氏漏斗内析出,引起操作上的麻烦和造成损失。抽滤瓶应放在水浴中预热,切不可直接放在火焰上或石棉网上加热。





看ppt
回到主目录




1.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冷凝管上端的温度在105℃以下?
2.反应完成时理论上应产生几亳升水?为什么实际收集的液体量多于理论量?
3.假设用8mL苯胺和9mL乙酸酐制备乙酰苯胺,哪种试剂是过量的?乙酰苯胺的理论产率是多少?
4.重结晶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实验讨论与思考题
返回





看ppt
回到主目录




实验六 活性染料艳红X-5B的合成与应用
艳红X-5为枣红色粉末,溶于水呈蓝光红色,可用于棉、麻、黏胶纤维、蚕丝、羊毛、锦纶的染色;还可用于丝绸印花,并且可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同印。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实验目的:
(1)了解偶氮类活性染料的合成原理;
(2)掌握重氮化和偶合方法及终点检验;
(3)掌握活性基团引入的方法及缩合终点控制;
(4)了解活性染料染色和固色原理。
实验原理:
(1)缩合:
(2)重氮化:
(3)偶合:
(4) 染色和固色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1)缩合
实验原理
(2)重氮化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3)偶合
(4) 染色和固色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实验操作步骤
(一)H酸的溶解:
将3.65gH酸放在一小烧杯中,加水20mL,调匀,并用30%NaOH溶液调其pH值为6.5左右,使H酸全部溶解。
(二)缩合:
在250mL的烧杯中加入50mL水,然后在搅拌下加入8mL三聚氯氰的丙酮液冷却至3~5℃,保持此温度,15min内加入(1)中的H酸液,边加边用15%Na2CO3溶液调pH值,以使刚果红试纸变微紫为准(pH值为3.5~4),H酸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并不断调节pH值直至不变为止,保持在7℃以下反应1.5h,取样检验终点。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三)重氮化: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6.5mL水及1.75mL浓盐酸,锥形瓶置于冰水中备用冷至0℃。
②取1.45g NaNO2配成30%的溶液与1.65g对氨基苯磺酸混合;
③在不断搅拌下,将①所配制的盐酸溶液滴加到冰浴冷却下的②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
④在冰浴中搅拌10 min以上。用刚果红试纸检验盐酸微过量(变微紫为准,pH为3.5-4),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NaNO2微过量(检8~10秒显蓝色正好)。【若不显蓝色,需再加亚硝酸钠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





看ppt
合成实验
(四)偶合:
在搅拌下将重氮盐溶液一次加入到上述冷却的缩合液中,加完后,用15%Na2CO3溶液调pH值,以使pH为6.2~6.4为准,控制温度在6~10℃,搅拌2h,用H酸检验重氮盐消失后,取0.5g尿素,用少量水(3~5mL)溶解后加入偶合液中继续搅拌10min,此时总体积约为100mL按体积的20%加入NaCl盐析。
实验操作步骤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五)染色和固色:
①配方:漂白丝光棉布1g,浴比:1:50.染料1g×2%=0.02g,食盐2g(40g/L), Na2CO3 0.6g(12g/L).
②配制染液:吸取(四)所制染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50mL得染浴。
③染色和固色:在20℃时将棉织物浸入,并不断翻动,染色15min,加1gNaCl,再染15min后再加1gNaCl,再染15min后,加入0.6g Na2CO3在30min内升温至40℃再染30min。染毕,充分水洗,然后用50mL 5%的皂液煮沸10~15min,水洗后、晾干,观察效果。
登记并将布样贴于实验报告上。
实验操作步骤





看ppt
合成实验
回到主目录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