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绿色生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绿色生态

资源简介

热点事件
最美自然守护者
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马银国、任秀波、李大鹏、沈乐毅、钮栋梁、姜文凯、殷跃平、董鸿儒、张辉等9人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集体)被授予“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据了解,首届评选出来的“最美自然守护者”都是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身先士卒,守土有责,把管好百姓“饭碗田”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己任;有的勇担重任,冲锋在前,长期工作在艰苦的野外测绘作业环境中毫不退缩;有的常年戍守孤岛,默默无闻从事着基层海洋预报观测工作;有的坚持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把荒山秃岭治理成松涛草海;有的潜心科研攻关,在地灾防治、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用科技创新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他们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在工作上勇担当,在作风上作表率,充分展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华章。
短评精选
1.他们是大自然的哨兵、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青山不言,绿水为证,致敬平凡英雄。
2.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群众。
3.一起携手继续守护自然,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地球而努力!
4.一代代植树人,一支支植树队,打坝修田、整沟治地、修复植被,用行动把绿色种子播在黄土高坡上,成就了绿色梦想,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5.着眼未来,仍须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薄弱环节着手、向最佳效果努力,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
6.好生态是“金饭碗”,绿色发展释放红利。立足生态资源、深挖绿色富矿,发展动能会越来越足,高质量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7.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时评精选
(一)“最美自然守护者”用奉献为绿色添彩
任建华
9月7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马银国等9人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在工作上勇担当,在作风上作表率,充分展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华章。
最是“叶绿”映初心,担当生态报国之责,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坚定的信仰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信仰是坚持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把荒山秃岭治理成松涛草海的无怨无悔和坚定不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最美自然守护者”为榜样,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真正绘就“竭诚为民”的忠诚底色。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对标“最美自然守护者”,树牢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人生航向,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坦荡无私,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最是“奋斗”动人心,扛起新时代发展重任,在劳动路上创幸福。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不断胜利的秘密武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最美自然守护者”共有的精神特质,是“勇担重任,冲锋在前,把管好百姓‘饭碗田’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己任”,把真抓实干的精神作为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在主动“挑重担”“啃硬骨”“扛大旗”中锻造出担当的臂膀,铸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真本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干出人民满意的成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最美自然守护者”为榜样,涵养“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争当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争做率先士卒的“闯将”、实干担当的“虎将”、与时俱进的“猛将”,在积极迎风斗雨、攻坚克难、争先创优中书写出傲人的成绩。
最是“小事”显担当,情系民生与民心,在服务中赢得拥护和支持。为民的初心是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造福人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9名“最美自然守护者”都是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他们有的长期工作在艰苦的野外测绘作业环境中毫不退缩,有的默默无闻从事着基层海洋预报观测工作,有的坚持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把管好百姓“饭碗田”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己任。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他们那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与人民群众永远“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下足抓小、抓细的“绣花功夫”,全力办好便民事、利民事、爱民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9月09日《潇洒晨报》)
【点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学习“最美自然守护者”的精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用点滴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中华大地上就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二)“最美自然守护者”,担当嵌在绿水青山间
佟萌
近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马银国、任秀波、李大鹏、沈乐毅、钮栋梁、姜文凯、殷跃平、董鸿儒、张辉等9人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集体)被授予“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他们都是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华章。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每个守护绿水青山的人,都值得尊敬。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山中有“宝”,土中有“矿”,越是藏得深,越需要去“钻”。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带领团队在近3266米处发现厚达25米的目前我国最深金矿体,攻克金矿深部资源勘查难关。他们潜心科研攻关,在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用科技创新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
使命如山,方为重托;风雨无悔,才叫执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马银国,扎根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41年,踏遍全乡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累计行程12万余公里。他们把青春融注每一片绿色,把汗水洒向每一条江河。山水“有礼”,文明不息,绿水青山便是最好的证明。
战斗在保护自然资源、服务企业群众的岗位,既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也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在2021年完成了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15个自然保护地、京杭大运河等12条省级骨干河流、骆马湖等4个湖泊的确权登记项目,并配合国家开展长江、淮河、太湖确权登记,成为同时开展“江河湖”统一确权登记的省份,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登记体系。他们锐意创新、扎根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的内涵。
“最美自然守护者”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砥砺奋斗。一段段在土壤中生根的青春,一个个随万物静默生长的名字,都是绿水青山之间最美的风景。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也是传递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生态保护是为了郁郁葱葱的山林,是为了一碧如洗的晴空,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奋斗。无数人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生态文明的累累硕果。“最美自然守护者”,在绿水青山中见担当,我们当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向先进学习。
(09月09日中工网)
【点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壮美力量”
刍语
据《广西日报》报道,9月1日,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共建广西美丽家园”。广西物种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
生物多样性,即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是保护力度还是保护成效,都有目共睹。在广西,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据统计,我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已知高等植物9494种。
保护生态多样性,我们在生活中就能有真切的感受。无论是大山的精灵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冠斑犀鸟,或是水中的天使中华白海豚、桃花水母,听两岸猿声、看万山红遍,睹鹰击长空、观鱼翔浅底,生物多样性无不是河山之美最核心的内容。从1956年广西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已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总面积225.36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广西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31%的红树林湿地。
保护生态多样性,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更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我区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区森林蓄积量达到9.6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55%,居全国第3位;林业产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居全国第2位;木材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人造板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林业产业集中区。我区用实际行动,走在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前列。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美好生活的多样性,人人皆有责,人人当尽责。我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壮美力量”,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09月08日人民网)
【点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保护生态多样性成为时代责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向世界交上的一份“绿色答卷”。
多维解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也在治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因此,这一主题应该成为备考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
写作这一主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生态文明。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同时,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我国不少朝代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历史的经验也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也在治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经济与发展”等话题。
2.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绿色发展。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要求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绿色发展”“公民意识”“文明健康”等话题。
3.保护环境。
“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条件之一就是既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又能够持续保有这种吸引力。”这是汉学家史景迁给我们的提醒。从40年前环保写入宪法,到现在十九大提出的环保理念,见证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与信心。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今天开始,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都能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那么,美丽中国便会出现在我们身边,青山绿水便会变成金山银山。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生态理念”等话题。
4.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一小步、人民文明一大步,为了山更青水更绿城市更美好,我们应该为这一举措点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垃圾分类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举措,让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虽然大多数人赞成,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分析,甚至调侃。面对这些声音,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坚持引导。垃圾分类,是一项很难量化的工作。改变人们多年来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好这一工作,应该从细处着眼,有时看似很小很细很具体,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转变观念”“和谐发展”“共同行动”等话题。
5.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是保护力度还是保护成效,都有目共睹,人民群众的感受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切。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生物多样”“可持续发展”“地球生机”等话题。
6.低碳生活。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这件长期要干的“大事”“惠民事”,更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高碳”上做减法,在“低碳”上做加法,中国的“碳中和”一定能完成任务,美丽中国定会越来越美。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低碳生活”“美丽中国”“气候变化”等话题。
你需要知道更多
1.马银国
高川乡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沟壑纵横,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亚洲最大滑坡体“大光包”,地质灾害多发。马银国自编《守护生命安全》等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区内家家户户。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计走了12万余公里。
2.任秀波
他曾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在海拔7028米写下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参与中国公路网、国家重力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3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用脚步和汗水书写对祖国的热爱;他一次次走上讲台,用心科普自然资源知识,宣传国测一大队精神。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
3.姜文凯
2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0.135平方公里的千里岩孤岛上,从普通的一名观测员成长为副站长、站长。他将青春献给了那片海、那座岛,还有那群同甘共苦的兄弟。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姜文凯。
4.董鸿儒
那一年,他19岁,惜别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县城40公里外的苏木山当起护林员。这一去就守了一辈子。42年来,有着“塞上愚公”之称的他带领林场职工,将荒山秃岭变成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林场。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5.钮栋梁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自2004年2月进入保护区工作以后,他才知道,这片水草丰美、鱼鸟翔集的偏远之地,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平静。自此,他化身勇挑重担的“东滩老黄牛”,与非法狩猎者、外来入侵物种斗智斗勇。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钮栋梁。
6.李大鹏
他是“与金子打交道的人”。参加工作十年来,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不懈的努力,他取得了数十项骄人成果。其中,他所在的山东地科院创新团队通过创新成矿理论,在莱州焦家金矿带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在近3000米处发现厚达25米的目前我国最深金矿体,攻克金矿深部资源勘查难关。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大鹏。
7.沈乐毅
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再到“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从“以划定促保护”到“以责任促保护”,再到“以建设促保护”……被称为耕地“守护者”的他是这么说的:“这辈子,若能做好这件事,值了!”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浙江省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沈乐毅。
8.张辉
“坚守初心护良田”是他贯彻始终的工作信念;工作24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在工作中总是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被同事戏称为“拼命三郎”。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
9.殷跃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他带领中国地质调查局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创新和发展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地质工程防治减灾理论与系列技术,推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从“人防”到“技防”的提升。他是“最美自然守护者”、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
10.“苏小登”团队
他们是奋斗在江苏确权登记一线的先锋队伍,扎根基层、勇毅前行,心中装的都是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事儿;他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打造全国确权登记示范岗位“苏小登党员先锋岗”。他们是“最美自然守护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苏小登”团队。
11.生物多样性保护
浑圆粉嫩的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追船嬉戏;形态各异的鱼儿或藏地下暗河、或溯湍急水流;显微镜下的浮游植物似链条、似弹簧……不久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在首次对西江流域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后,公布了阶段性进展成果。4个鱼类新物种、米虾属新种4种等被发现,大江之中一些神奇生物“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也看到科考的价值和意义。
12.山林得绿,群众得利
福建福鼎,依山傍海。走进点头镇,青山绵延,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茶农魏开勉说:“生态茶园种出来的茶品质更好,更受欢迎。”好品质带来好价格,福鼎白茶生态种植创造的价值,给魏开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乌龙茶、白茶、红茶……福建是茶叶大省,片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茶是武夷山千家万户的“宝”,当地人以茶为生,种茶、制茶、卖茶,茶产业蓬勃发展。八闽大地上,茶园风光无限好,茶山、茶树上长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丰收,既要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和茶树资源优势,又要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
13.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品酒如品诗,论情也论境。“塞上江南”宁夏,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寂寥壮阔,也有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还有醇香四溢、闻名遐迩的葡萄美酒。
葡萄酒已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当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2.5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占国产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
近年来,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酒旅游等已成为当地群众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宁夏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劳务金额约9亿元,当地农民收入中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
宁夏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黄河生态涵养示范区,通过种植酿酒葡萄,将35万亩荒山地变成了绿洲。宁夏把突出生态修复功能作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重要要素,建成生态型葡萄酒产业园,把废弃砂石坑变成紫色聚宝盆。在宁夏,漫山遍野的绿色葡萄藤蔓,编织着绿色发展的实践之路。
名句摘抄
1.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2.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3.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
4.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5.我们可能面临一个再也没有鸟儿歌唱,再也没有蜜蜂和蝴蝶的世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6.自然是真正的法律。——弗洛里奥
7.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8.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张载
9.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 梁惠王上》
10.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白居易《策林二》
写作导练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漫画名:“莫丢了西瓜捡芝麻”
主题:经济效益,环境保护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3月,生活在西双版纳勐荞子保护区内的数头亚洲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踏上北上的漫漫长路。考虑到象群离开适宜栖息地后北移,一旦气温变冷或发生极端变化,可能遭遇危险,人们绞尽脑汁引导大象转身南下。大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尽力为它们让路。为了诱导象群向南折返,前方人员还进行了柔性疏堵、投食引导。直到2021年8月8日,这场历时近半年、历程一千多公里的大象奇幻旅程终于画上了句号。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2021年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体系,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中国实践凸显了中国智慧。你将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理解材料大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鱼,象形;鲜,从鱼从羊,味道鲜美;渔,从鱼从水,捕鱼。(据《说文解字》等)
古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的训诫,今有“十年禁渔,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计划(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小鱼治水”的环保新方式和绿色环保志愿活动悄然兴起。所谓“小鱼治水”,就是在重要的水域内定期投放鱼苗,让它们以水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及藻类为食,并辅以人工干预水生植物密度,从而净化水质、维系水域生态平衡,完善水体生态系统。
上述文字,从“鱼”而起,都关乎“鱼”,但又不止于“鱼”……你由此产生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杂志社举行“你我的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整理这些思考和联想,写成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被誉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潘文石,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觉得他与一般的科学家不同,他带领一帮热血沸腾的学生研究野生动物、为环境保护摇旗呐喊,从1985年扎根秦岭荒山研究大熊猫开始,几十年来,潘文石与大熊猫、白头叶猴、白海豚朝夕相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朗读者3》中他说,“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生灵同生存。”
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如何理解潘文石在《朗读者3》中所说的话。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我国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则关于环保的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引发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敢于为环境保护呐喊而钦佩不已,有的同学则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的行动更有价值。那么,是呐喊比行动重要,还是行动比呐喊重要呢?请你选定一个观点,写一篇发言稿,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寄托着征人的千古哀怨;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快意了王羲之的悲喜幽情;月下荷塘,缕缕清香抚慰着朱自清的纷乱心绪;青荇浮藻,康桥柔波引领着徐志摩漫溯寻梦……古往今来,植物乃至大自然都与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最近,我市树人中学为了给师生扩大阅读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打算在春季扩建学校图书馆,扩建施工需要砍掉校园里十几棵有着二十多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老杨树。师生们都热切期盼着图书馆的扩建,但有很多人反对砍掉老杨树, 一时间众说纷纭,为此学校准备召开座谈会,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你作为学校《鹿鸣》文学社社长将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发言,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谈谈对此事的态度和想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我们都愿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看那一片令人心胸顿爽的翠绿,去赏那一抹争奇斗艳的娇红,去听那一声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去体会诗意的人生。然而,当清新嫣红和美妙乐曲被裸露的沙土和噪杂的轰鸣取代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金钱效率又有何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两千多年前,儒家先哲孟子就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诚哉斯言,观及今日,我们常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为国策,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吗?我们早已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洪潮中陷的太深,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从西北复袭而来的荒漠化,以东南蔓延开来的红漠化还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些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吗?非也。因此,我们必然得为沙尘暴、雾霾担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果实”。这时,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如何去谈改革,谈发展?是以言之,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英国在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曙光的照耀下,轰轰烈烈地向工业进军。诚然,这使它跻身为“世界工厂”,世界一度以它为中心。然而,它的中心--伦敦却因废气而终年不见天日,因废渣、废水臭味冲天,一团糟乱。人们因患呼吸道疾病而纷纷丧生,不亦悲乎!难道这就是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福祉吗?由此可见,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这也更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发展的源头就是环境,就是一片片绿水青山。
习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这般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而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便是其中最严峻的一个挑战,且这一问题与国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要注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看到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道水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环境效益。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切都只是空谈。
为了阳光明媚的明天,我们应守住绿水青山,如此方可言金山银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我们就要读出漫画中的关键信息,读懂漫画内涵。漫画中一群人面对选择,纷纷去抢芝麻而丢弃了西瓜。而根据漫画下面的文字提示“主题: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可知,其实西瓜指的是环保,芝麻指的是经济发展。很明显,这是一道环保题材的作文题。漫画中人们纷纷去抢代表经济利益的小芝麻,却将代表环保的大西瓜抛诸脑后,弃如敝屣。“莫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标题很明显地表明了漫画作者对画中人物的褒贬判断,值得注意。
因此,在写作时,应着重针对“环境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两级关系去展开思辨。毫无疑问,环保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但在写作时也需注意,一味提倡“环保”而完全否定“经济发展”,是较为偏颇的。生活中我们应协调好生态和经济的关系,在写作中也应协调、思考好这两者的和谐关系。
立意: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保住大生态,才有长久的大经济。
3.要协调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叙事类。
材料中“生活在西双版纳勐荞子保护区内的数头亚洲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踏上北上的漫漫长路”,这有可能让大象面临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没有偷偷猎杀大象,反而“绞尽脑汁引导大象转身南下”“尽力为它们让路”“柔性疏堵、投食引导”,人们尽力保护大象,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已经把保护生态付诸行动。“生态文明”是 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状态,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去,以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写作任务是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写作时要落实到位,针对“生态文明”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时,行文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从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和破坏生态文明遭到的惩罚两个方面对比论证,以清楚说理。也要结合举例论证以充分说理,如列举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的恶果,如过度采挖珍稀动植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立意:
1.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美好家园。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经济发展诚可贵,生态文明价更高。
3.例文:
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各位来宾:
大家好!作为中国代表,我很荣幸能够与各位在这里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21世纪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为我们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
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所以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近千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南极臭氧层空洞正逐步增大,温室效应正渐渐加剧,地球气温不断增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会被无情的海水吞没;全球近50%人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面临着生活缺水的困难,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近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朋友们,地球在颤栗!
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的确,在人类肆无忌惮的索取下,这颗具有生机的星球变得怒气大发。从太平洋东岸的赤潮现象到美国的四月飞雪,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到2012年的中国四川地震,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朋友们,这一现象怎不令人担忧,叫人着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掉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朋友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治愈地球的创伤,为了让全人类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携起手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爱护动物,低碳生活,交流经验,融合智慧,共同保护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各利益攸关方进行真诚的沟通与协同合作是目前推动环境治理的最优路径。而各国在政府决策层面对于多边环境协定的实施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最有效方法。为推动环境治理目标的达成,我们需要通力合作,通过持续真诚有效的沟通,将环境治理措施融入政治决策中,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而做出协同努力。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我们可将持续的沟通、谈判与合作放在首位,以确保在回应人类共同利益问题上达到最大化的协同增效。不为别的,只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朋友们,为让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让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让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绿色家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指出,我国建立了完备的自然保护系统,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熊猫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材料二引用了《孟子 梁惠王》中的话意思是,不过分向自然和环境索取物质,让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从联合国举行的论坛名称来看,题目是要求考生思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凸显中国智慧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践经验,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先民强调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肆无忌惮地向自然攫取,让自然生物不断繁衍生长,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姓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生存的资源,社会和经济才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可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反观当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大气、水、土壤、海洋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诸如大熊猫等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大自然都给予了人类一定的报复和惩罚。所以,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携起手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文体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根据论坛的主题“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考生可以在文中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并向与会代表发出倡议。作为演讲稿,脉络要清晰,主旨要鲜明。
立意: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3.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4.与自然万物一起生生不息,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4.例文:
守护你我的生态文明
当你欣赏渌水荡漾、鱼翔浅底的美景时,当你大快朵颐、品尝鲜美鱼味时,你可曾想过,鱼从哪里来?而我们的自然生态将往何处去?
一个毋庸讳言的尴尬现实是,现在江河湖海的水质越来越差,自然生长的鱼越来越少,乃至在偌大的母亲河里,难得看到活鱼的影子,而我们的自然生态,已经在不堪重荷地发出求救。
你看,频发的自然灾害,逐渐融化的南极冰盖,被烟尘擦去色彩的蓝天,不就是生态环境在向人类发出的警示与控诉吗?如果人类不敬畏自然,肆意破坏环境,将自食其果。
所幸的是,如今的中国,在逐渐反思省悟,“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不是一句漂亮口号,而是关系你我的福祉。我们重温两千多年前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告诫,意识到生态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们看到长江十年禁渔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找到国家法规的依托;我们从悄然兴起的“小鱼治水”等新型环保活动中,体会到每一个你和我,都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也应该是贡献者。人们还鱼儿一方干净水域,还野象一次自由惬意的南归,也希望给自己,一次在蓝天下的深呼吸。
“小鱼治水”的志愿活动,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在于它将“你我的生态文明”落到了实处,它没有摆弄出高大上的环保理念,也没有设置高高的践行门槛,没有将普通人拒之门外。相反,每个人哪怕是一名普通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鱼苗,举手之劳,就可以让水质发生一些改变。
这是涓滴成海的力量,也有造炬成阳的收效。同样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少到河边垂一次钓,少往河道排一次污,少向水里扔一回废弃物……你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生态文明属于你我,也有赖你我。有此,何愁水不清,鱼不多?
江河清,鱼虾嬉戏,山川美,百兽安居,从来不是万物灵长的恩准,而是造物主的雨露均沾。人和万物都寄居在天地间,平等接受大自然的施予。
希望不久远的将来,我们看到鱼虾欢游,不只在人造的海底世界,还在天然的江河湖海;我们享受的鱼之鲜味,不仅靠家乐福沃尔玛的有限配给,更依靠大自然大方慷慨的馈赠。
这一愿景,源于我们促成了鱼水相依的环境和谐,源于我们守护了你我的生态文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一是引子,引出“鱼”的话题。从造字法的角度,介绍三个汉字:鱼、鲜、渔,意在说明鱼好吃,味道鲜,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要吃鱼就要捕鱼,就会有渔业,也说明人与鱼的渊源之久远。(补充一句:一些考生不太能把握材料一的意图,一般而言,多则材料的材料一多是引子或总起。)材料二是背景。从古(孟子名言)到今(国家禁渔政策),意在指出过度捕鱼的危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材料内容相对理论和宏观。材料三侧重于生态环保的具体实践,列举“小鱼治水”的事例,介绍保护生态的新做法。“放生一尾鱼,净化一片水”,是人人皆可参与的生态环保活动。通过“小鱼治水”的活动,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也激发年轻学生亲身参与环保的意识。这一部分材料也为作文主题“你我的生态文明”做了诠释和示例。
总而言之,三则材料,由“鱼”到“生态环保”,到“你我的生态文明”,内在逻辑是清晰的。写作主题明确为“你我的生态文明”的征文,即要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心做好一个维护生态文明的行动者或志愿者。考生应紧扣“你我的生态文明”的核心话题,指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角度均可,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如能从自己最熟悉的“鱼”事生发开来,并真正体现“你我”的具体而微的环保经历与认识(类似“小鱼治水”的具体活动),或者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自主立意,有深度思辨,而非大而空地泛谈生态环保之重要性,则更符合命题初衷。要特别重视思考“小鱼治水”对于“环境保护”或“生态完善”的意义和价值。题目要求为“你我的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投稿,因此要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心做好一个维护生态文明的行动者或志愿者,力求既能打动人、号召人,也能启迪人、说服人。
立意:
1.鱼水相依,保护生态。
2.从小处入手,创建好生态。
3.平衡中共生,和谐中发展。
4.凝聚生态文明的共识。
5.例文:
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
——给人类的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地球上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在死前给你们写信留言。不久前,关于我们灭绝的消息在你们的朋友圈里刷屏了,不少网友都在为我们的离去而痛心难过,我们也很遗憾。抱歉,此后我们终将不再相见,不再呼吸同一个世界的空气,欣赏同一方世界的日月星辰、潮起潮落。
人类,说实话,我们本自同根生,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祖先曾于同一方区域上生存,我的祖辈们的踪迹曾涉及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我的先祖在水中嬉戏,你们的先祖在岸边田地里劳作。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你们依旧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存,可我们以及我们其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却不得不与这个世界告别。你们还记得白暨豚、长江鲥鱼吗?你们听见澳大利亚火海中动物的哀鸣了吗?你们看见亚马孙热带雨林火灾过后留下的遍地尸骨了吗?人类啊,我们是朋友啊!我们同样是生存成长于地球怀抱里的生灵,为什么要被你们这样对待呢?
人类,我恨过你们。什么时候,野生动物们成了你们的盘中餐?
我曾通过贝壳与海风听见了猴子的哀鸣,它说你们中的一部分喜欢活生生地敲开它们的脑壳去食用他们的脑髓;小河给我带来了一只穿山甲的泪水,它的丈夫和孩子都被人类抓走了,生死未卜。我的孩子曾因贪玩偷偷离开了我身边,等我再找到他时他已被你们弄得奄奄一息,我心痛,可我无能为力。
人类,请记住:“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是的,每一次过度的索取,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们都会要求回报。近年来地震、泥石流多发,这是大自然的警告,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以及早前的埃博拉病毒是野生动物的报复,异常的天气与气候是葬身于火海的动物们最后的反击。人类,请记住,你们与野生动物、大自然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你们才能走得更远。
人类,很高兴,我也曾爱过你们。
你们在建造青藏铁路时为我的动物朋友留出了迁徙的道路与时间,你们在港珠澳大桥施工时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你们中有人用几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林海奇迹,也有人为了保护藏羚羊牺牲在偷猎者的枪下。谢谢你们,人类,很高兴你们明白了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的真理与智慧。
往事已逝,我们的灭绝已成事实。我只希望你们能从我们的灭绝中汲取教训,善待自然与野生动物,不要再让灭绝动物的名录上加入新的名字,这样,我们的灭绝才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与数据,更是一座警钟与里程碑。
请善待自然万物,我相信,我们的灵魂终会在硝烟散尽、万物共存的世界重逢。再见了,人类朋友!
一条长江白鲟
3月29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大熊猫之父”潘文石的事迹,与野生动物朝夕相伴,为环境保护呐喊。然后提出了潘文石在《朗读者3》的一句话“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生灵同生存”。想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需要对潘文石的生态研究与生态观有所了解。一直以来,潘文石都在思考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关系,“热爱生命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个部分,我们祖先来自一个荒野,保存这个荒野就是保存我们的未来,因为所有的荒野才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下去的洞天福地。”潘教授一直到传统意义上“含饴弄孙”的人生阶段,也一直是荒野中的斗士,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他注定要在荒野中继续自己的人生。后期,他的研究与思考亦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深刻、更广阔的生态理念阶段——人类与自然、万物生灵和谐相处的关系。而潘教授在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的经验证明,只要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克制盲目的欲望,保持谦卑的理性,那些源于自然与天性的物种可以和人类一起和谐共存和进化,可以继续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而生态保护的工作、生态链的平衡,靠的并不只是单纯地“保护”一种动物、一个物种,而是要提高整个地区、整个生物圈的福祉,这成为潘教授对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工作的新航标。
所以,针对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这一议题,写作时不能从居高临下地从施舍或利用的角度去谈保护,而必须把人与动物、人与其他生灵放到整个环境、整个天地间的平等地位进行思考,论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立意:
1.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保护生物就是保存我们的未来。
6.例文:
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呐喊与行动谁更重要”的问题。90后小伙沈钧亮三年减去110斤体重的同时,在“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转化为种植真树,还代表此公益项目领取“地球卫士奖”,其毅力确实令人钦佩。然而,16岁的瑞典少女深感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声疾呼,其忧患意识和胆识更是令人赞叹,更让我们看到青年对全球和未来的担当,她是青年的榜样,也让大人们深思甚至惭愧。我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呐喊,大声呼喊,是振臂高呼,是摇旗助威,是鼓舞士气,不仅让自己听到,更要振聋发聩,通过揭示问题、展望前景、提出策略,为行动指明方向。行动是指在某种理念、思想和态度导引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只有呐喊在先,行动才不会是在黑暗中摸索。
我认为“呐喊再响不如行动有效”,将从呐喊唤醒意识、呐喊交流信息、呐喊鼓舞斗志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于沉睡者,呐喊能唤醒意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以铁屋子为喻,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如果沉默,熟睡的人们固然没有就死的悲哀,然而逃不出闷死的结局。大声呐喊,会让人感到苦楚,“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电影《海王》中海啸把垃圾冲回海岸返还人类是呐喊,《国家地理》封面触目惊心的“塑料冰山”是呐喊,柴静进行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是呐喊……只有通过呐喊,才能揭示危机,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二,于清醒者,呐喊能交流信息。托马斯·刘易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说,探索(explore)起源于在探索时发出的声音,其语源拉丁语explorare有“喊出”之意。在工作中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各类与环保相关的峰会,不正是给像格蕾塔这样的呐喊者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吗?面对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有大国担当,青年一代要呐喊出自己的声音。
第三,于先驱者,呐喊能鼓舞斗志。鲁迅先生“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蚂蚁森林”派出沈钧亮作为代表,联合国给沈钧亮颁发最高环保荣誉奖,不正是呐喊以壮声威,让他保持对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热情,不至于“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陷入无边的寂寞,失却前行的勇气。
永远都不要为了目的忘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来时的方向。呐喊,时时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因此我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第一则材料主要介绍了瑞典女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是环保卫士。第二则材料介绍了浙江小伙沈钧亮,以行动践行环境理念。根据两个材料内容,“环保”应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必须围绕“呐喊和行动谁更重要”这一论题进行写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写两者皆重要)。体式指令:写一篇发言稿,并驳斥对方的观点,那么就必须在文中体现“驳论”。
示例1: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呐喊,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一种意在唤醒他人,激浊扬清的力量。
①环境保护意义非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环境保护的自觉与能力。
人们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为何钦佩,应该是源于生活中少有“针对全球生态问题”敢于发声的人,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也因此现实生活中少有注意保护环境、讲究绿色生活的人,这就证明“呐喊”本身就是一种号召、一种唤醒,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要害,从而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这远比一个人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所带来的实际效应更大。
②“呐喊”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经过唤醒而觉醒的人们会拥有不去破坏环境与环境保护的自觉,而这无疑是更高意义上的环境治理。)
③对于环保事业,没有呐喊,就难以形成统一、自觉且持之以恒的行动。呐喊并不代表我们不行动,而是我们要推动规模更大的行动。
④呐喊的本质,是思想的传递,而思想,指导了我们的行动。
示例2: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呐喊”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衡量全球生态是否有所好转,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动”。由此可知,“呐喊”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相比于呐喊,行动对于问题的解决更为直接有效。无论呐喊拥有怎样的意义,环保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予以实现。只有行动方可使人类走出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的“围城”。呐喊唤醒的是更多人的行动,而不是少数人的呐喊。
②行动是成为合格呐喊者的前提。没有行动支撑的呐喊是无法真正拥有唤醒的力量的。
③相比于呐喊,依赖行动本身所带来的唤醒作用更为直观更有感染力。
立意:
1.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2.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3.扯开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4.声震四方勇于行。
5.深知此事要躬行。
6.做行动的巨人。
7.例文:
留住心中的诗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学校《鹿鸣》文学社社长,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座谈会并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留住心中的诗意”。
学校扩建图书馆,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是要砍掉那些老杨树,我和我的同学都不赞成。我们的建议是:保留这些老杨树,留住我们心中的诗意。
记得第一次走进我们的校园,我就被这些高大茂盛的杨树深深吸引了。它们身躯伟岸,枝繁叶茂,给人一种既生机勃勃又庄重严肃之感,让我一下子爱上了我们的校园。在春雨润物时,它和我们一起在自然的洗礼下自在生长;在夏日炎炎里,它为我们的头顶撑起一抹沁人心脾的绿阴;清晨,我们在树下朗读英语,它总是扬起手臂,“哗哗”地为我们鼓掌;夜晚,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和星月一起守护着我们静静安睡。这些老杨树,在我们心中已经成为了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砍掉它,就砍掉了我们心中的牵挂和美好的诗意。
自然万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朋友,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之美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观天边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正因为有了自然,人类的生活才变得诗意;正因为校园中有了这些老杨树,我们的学习才不那么枯燥。请留下这些树,给我们美丽的校园留下一点诗意,也给我们的求学生涯留下一点珍贵的记忆。
自然生态之美会铸塑升华我们的人格,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生生和谐”等思想,正是今日我们建树完美人格的精神源流,也是时下我们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诗意栖居的思想根蒂。老师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老杨树已经生长了二十多年,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要扩建图书馆就要剥夺它们的生命,这是不是有点残忍?留下这些老杨树,正体现了我们学校“铸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校训,而且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合,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学校图书馆的扩建,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们有一个建议,请设计师在设计图书馆时充分考虑这些树的命运,如能让这些树为图书馆增色则最好;如果不能,请领导想办法把这些树挪到合适的地方栽种,让它们继续陪伴我们成长,留住我们心中的这一片诗意。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考虑。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这些植物等自然景物,不仅与作者的情感息息相关,更给我们留下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此段关键句是“古往今来,植物乃至大自然都与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第二段提出现实问题,扩建图书馆,要不要砍掉十几棵有着二十多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老杨树。
作文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写作身份是学校《鹿鸣》文学社社长,发言情境就是学校座谈会,你要针对要不要砍掉老杨树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类对于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尤其是经过这一轮新冠疫情,人们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和谐共生的。因此,写作这篇文章,建议反对砍掉这些老杨树。但是现实问题是,要扩建图书馆,这些树如何处置,在文中必须给出合理建议。或者将这些树挪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它们继续生长;或者是设计图书馆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树的价值,让它们与图书馆相得益彰。
写作时要紧紧围绕应当保留这些树的观点发言。可以写植物、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可以从这些树的树龄出发,写它们是校园成长的见证者,是校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学校珍贵的集体记忆;最后给出合理建议。发言注意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让校园多一点自然之美。
2.践行天人合一思想,我辈责无旁贷。
3.让自然之美铸造学子人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