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劳动教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劳动教育

资源简介

热点事件
新课标落地,提升劳动教育重要性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其中,在答复“关于将《劳动教育》教材纳入教科书目录”时,教育部指出,劳动教育主要以实践为主,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明确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劳动教育要体现实践性特点,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避免“一刀切”。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明确劳动课程性质、目标、学生劳动素养发展要求等,对课程内容范围、实施方式等提出建议。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

短评精选
1.真要学做菜,可以每个班级轮流去食堂帮厨啊。
2.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还需要课堂教学。
3.对于教育部提出劳动课为必修课,我想说,干的不错。
4.促劳动教育,扬时代风帆。
5.劳逸结合挺好的,希望能真的实施起来,不是形同虚设。
6.我真的很期待他们劳技课咋上,小时候的劳技课大概就是每年秋季开学给校园除草,还得拿着自己家里的铲子铁锨之类的,虽然很不情愿干活,但是过程真的超级快乐,好想念啊。
7.劳动最光荣,不过可能会被主科老师征用。
8.做爱劳动,勤奋努力的人。
9.祖国的花朵就要是全方位接受教育。
时评精选
(一)让劳动教育有料有趣有意义
韩韫超
据多家媒体报道,秋季开学以来,劳动课已经写入不少学校的新课表,多地学校积极开发劳动课程,不仅有整理收纳、垃圾分类、制作美食、种植蔬果等接地气的内容,还有些学校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食堂分餐等,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管理、开展职业体验,等等。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数月前,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新课标公布时,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各界对劳动课进校园充满想象与期待。今天,随着多地劳动课的亮相,有网友表示“羡慕当下的孩子们,校园劳动不再只是做手工和大扫除了”。
多地对劳动课内容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是收集各方意见、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不难发现,新学期多地的劳动课务实、接地气,注重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这契合了劳动课提出的初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即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对不少成年人来说,儿时在学校接受的劳动教育多是开学前去操场上拔杂草,在教室里拖地、擦玻璃之类。如今,如何顺应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让劳动课有料、有趣、有意义,考验着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智慧,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目前多地开设的劳动课程颇具启发性,有的地方整合当地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采茶制茶、割稻谷、拾稻穗等劳动实践;有的地方结合学生兴趣、社会热点,开设“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防毒面具的制作”等课程;有的地方鼓励社会开设各类实践基地,开放参观并让学生参与相关劳动体验。一些地方还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收集优秀课程设计方案、课件,形成资源共享包,等等。
劳动课“上新”,效果值得期待。相关方面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劳动课的价值,开好劳动课又不唯劳动课,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更多学科和生活教育中。比如,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认识古代劳动场景、了解新时代劳模、感悟工匠精神;在理化生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等。还有,到周边公共场馆进行公益志愿服务,将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劳动的艰辛,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教育专家的话值得深思。从每天一节体育课,到一周一节劳动课,近年来基础教育不断变革,也引发人们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深入思考。正如体育的宗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拼搏精神,让学生从中收获自信和友谊一样,劳动课的最大价值也不在于动手参与本身,而是尽可能还原学生的社会性,“让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色彩斑斓的人生”——这或许正是劳动课不拘一格的底气所在,也是将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深层用意。
悠悠万事,劳动使成。开设劳动课是完善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也让教育本身变得更加完整。未来,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性体验,优化成绩评价机制,需要警惕功利心和走过场,避免劳动课沦为鸡肋。让孩子真正爱上劳动、享受劳动,从中收获快乐与成长,我们的教育变革正在扎扎实实推进。
(2022年09月12日《工人日报》)
【点评】劳动课,应该有具体内容,有生活乐趣,才能真实实现劳动的意义。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对开设劳动课进行了分析,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让孩子在“真劳动”中快乐成长
陈晓文
新学期伊始,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龙泉小学学生在学习种菜的劳动实践教育课中开始了“开学第一课”。据了解,湖州市多所中小学把清洁卫生、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以及基础的劳动技能。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开学秀”务实、接地气,惊艳了家长、磨练了孩子,得到了广大朋友认可和点赞。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劳动教育、参与劳动教育,主张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贯通到教育各学段。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出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共同期望。今秋起,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是社会各界心声、教育目标的全面体现。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教育新政陆续落地实施。
贵州余庆凉风小学组织同学学习收割稻谷;福建漳州下庄小学户外传授野炊技能;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开辟200平农耕园,组织学生种植蔬果。作为“药引子”的开学第一堂劳动课完美演绎,然而,要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劳动、享受劳动,从劳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还需继续脚踏实地扎实推进,“真劳动”才有真收获。
当前,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表明其具有一定系统性。依照劳动课程安排,一二年级要求能择菜洗菜,三四年级能煮鸡蛋煮饺子,五六年级会简单烘焙。渐进式的课程安排,递增式的劳动难度,其本质注定了劳动教育需要常态长效推进,绝非是仅仅开学一节课就可达到教育目的的。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这场劳动教育“秀”需要长长久久的“秀”下去,切不可堕入形式主义,把劳动课程变成可以应付的学业。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家长教师要转变观念,劳动并不是处罚道具、吃苦受累,也并不是不值得花时间。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能让孩子享受劳动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劳动之美,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真正做过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能更好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基地里初中生锄地、磨面、蒸馒头,第一次见到面粉的“前世今生”,第一次吃自己亲手蒸的馒头,格外香。“我用劳动所得的20元,给妈妈买了2个车载装饰品,妈妈很喜欢。她说,看到饰品就会想起我劳动时认真的样子。”深圳海港小学一名二年级的孩子如是说。别样的劳动体验,收获的劳动快乐,都会在其成长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生命的底色,具有神奇的力量。当然,为顺应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劳动课还需统筹“上新”、特色推动,让孩子们在“真劳动”的劳动教育中成长为“多面手”。期待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人生!
(2022年09月21日荆楚网)
【点评】成长,本身就是快乐的事情。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快乐,正当其时。在劳动中陶冶情操,在劳动中体会烟火气味,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三)在劳动教育中涵养学生踏实奋斗精神
姜雪凤
今秋开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体现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将成为中小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改变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被弱化的现象。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劳强体,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体质,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以劳动促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用心”与“脱俗”。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爱上劳动,并且获得一些技能。目前全国多地发布中小学劳动清单,详细制定各年级各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更有甚者,直接把劳动教育场地根植于田间地头,使课程设置更接地气、更有操作性,自然而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田园里的蔬菜采摘、田间管理等,亲身体验劳作快乐,让同学们在劳动中体验了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既是实施“新课标”的重大举措,也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田间劳作实践,为学校劳动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保障学生参加劳动全过程,用心用情体验艰辛与不易。明白“幸福都是靠劳动创造的”。
课堂是育人的主动脉,育人是课堂的灵魂。对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在新学期开学季,已悄然绽放出了激动人心的育人新气象。用好学校劳动基地,亦能让其他学科教学更有生命力,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把对学生的尊重鼓舞和心灵启迪尽情释放并传递给学生。譬如,近日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小学执教《落花生》一课,索性将课堂“搬到”学校劳动基地——花生地。采用“田间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把“实景实地”升级为“新课堂”,在真情实景的“收”“尝”“品”“议”花生中,探讨花生的生长特点,了解花生的属性,体验收获的乐趣。郎朗书声、欢乐笑声,“双减”见实效,生态跃课堂,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2022年8月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分专题设立了一批类型多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必将打通青少年心中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譬如,湖北大学2022级新生张晋源,患先天性脑瘫的他,与命运“搏斗”19年,坐轮椅圆大学梦,完美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奋斗和现实行动中。“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这个大课堂,把理论学习与现实结合起来,潜移黙化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心灵的升华。在“大历史”和现实中融入、贯通、连接,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画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心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好身边的鲜活资源,不负青春韶华,汇聚“大”的合力,延展课堂“半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大的“社会大课堂”同心圆。
(2022年09月21日 荆楚网)
【点评】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必备的素养。因此,开设劳动课,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举措。
多维解读
时代不断变化,社会不断进步,在这种新形势下,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学习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氛围中走出来,是当前教育的一项责任。
写作这一主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用劳动铺就孩子美好未来。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在劳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为孩子铺就美好未来。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成长实践”“精神财富”“未来发展”等话题。
2.改变当前劳动教育缺失现状。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很多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却不尽人意。有的学校虽然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包含劳动教育的内容,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明显“避重就轻”。鄙视劳动不仅是观念错谬,更深远的危害在于它阻隔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少人从小养尊处优,上大学后连基本的自主生活、管理能力都没有,变为长不大的“巨婴”。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教育缺失”“鄙视劳动”“全面发展”等话题。
3.增强家族教育。
家庭教育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一些孩子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由于劳动教育不充分,在一些孩子心里有轻视劳动的思想倾向……增强家族教育,让孩子学会动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劳动课,或者说劳动教育的意义何在?比较正规的说法是“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者“体验劳动,学会感恩”,等等。家长有更实在的说法:技多不压身。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思想转变”“提升技能”“价值取向”等话题。
4.提升劳动教育的空间。
劳动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在于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意志;劳动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劳动还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
这一角度,可以适用于“生存技能”“全面发展”“生活智慧”等话题。
你需要知道更多
1.丁同学没你不行
2022年9月19日,云南。今年招生季,云南农业大学“招生简章”丁同学火了。近日,清华大学劳动教育课隔空喊话丁同学。“清华实践”官方账号晒出在劳动教育第一课上,同学们挖地除草的画面,直接喊话“丁同学,没你不行,我在清华等你”。当天,丁同学也火速赶往评论区,与清华“梦幻联动”,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挖墙脚的声音。19日,丁同学回应被清华大学邀请,他也同时邀请清华大学及各地学子到云南农大挖地、喝咖啡。
2.吟唐诗,读宋词,舞劳动之美
为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的优秀内容来滋养学生的价值观,2022年9月20日,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育集团展演舞台作品《经典之美——劳动美》。《经典之美——劳动美》以诵读、吟唱、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以《诗经》中的《芣苡》、唐诗中的《秋浦歌》(其十四)、宋词中的《清平乐 村居》为线索,呈现了华夏儿女在不同时代的劳动场景,孩子们从国学经典中感受到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也能体验到华夏儿女因勤劳、因智慧、因不屈、因抗争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后的自豪。
3.劳动课怎么上 温州有方法
在校六年期间要掌握近百道菜肴的烹饪方法,近日,温州市实验小学以“百膳”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登上央视新闻。2022年4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目前,温州各小学已将劳动课纳入每周一节必修课,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劳动课程。
2022年年初,温州市教育局印发了《温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把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全面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要求每周不少于1课时,鼓励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创新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美术等课程相融合,依据校情实际探索适宜的劳动教育策略。
温州市还率全省之先制定了《中小学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和《中小学职业体验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分学段分年级设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
4.中国古代劳动教育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机构推行劳动教育,但中华民族却能够形成勤劳的优良传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古代有一套劳动教育的规范和制度。
《礼记》等记载了一些劳动教育的规范。例如,《内则》有言:“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在清晨鸡叫头遍时,每个人都要起床做自己分内的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颜氏家训·治家》有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想推行教化,就需要典范人物自上而下率先垂范。想让子女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劳动,为家里人作出表率。清代曾国藩也是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他虽然军务繁忙,仍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勤于劳动、朴素节俭,为子女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名句摘抄
1.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2.人类的劳动是惟一真正的财富。——法朗士
3.幸福只会给予不怕劳动的人,多年忘我劳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5.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6.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7.持续不断地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巴尔扎克
8.劳动才能给人以安乐。——朗费罗
9.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
11.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真题摹写
2019·全国1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劳树德”源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进言之,劳动教育以“树德”为首要价值。劳动被赋予积极的道德价值,对于推动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理解“以劳树德”的深刻内涵成为时代之需,这既是提升“劳育”学理认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立德树人”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
请结合材料,以“劳动与品德培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2022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的内容包含三大板块: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
这一举措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陈蕃,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后迁为乐安太守,拜尚书,为太傅。
(范晔《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材料二: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古有陈蕃立志扫除天下,不事一室,终成大业;而今劳动教育进入教育部课程标准。对于陈蕃的“扫天下”和教育部提倡“事一室”的日常劳动,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据统计,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月均点外卖6次以上。其中90后、00后占据外卖订单大半江山,他们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2022年4月,上海封控后,某青年连续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用尽后,在群里跪求邻居中午做菜时多做一点分他一些。
(2)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课程量化为三种劳动、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
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决定在5月8日母亲节举行“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的演讲活动,为此,就在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倡议学生给父母做一顿饭,并将做饭的过程和陪父母吃饭的照片或视频保存下来。这一活动得到了当地各界的好评,认为这可以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生活的不易,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感恩父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刘志永漫画作品)
材料二: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文件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修、农业种植、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纳入劳动课程。你所在的班级将举办一次有关“劳动课”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明你对劳动课程的认识,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各项劳动。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9.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描写生动。
(2)为丰富同学们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能力,从上学年开始,学校为每个班开辟了一块园地,种植花木蔬菜。请你为本班园地拟写一个名字,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园名有特色,有一定意蕴;理由合理。
10.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从珍馐美味到清洁环境,从平安家园到健康保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请在身边平凡的劳动者中选择一位或一类,给他或他们写一条短信表示感谢。要求:态度真诚,内容具体,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例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材料共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说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个层次列举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第二段则由对上述材料进行总结,引导考生思考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引导语设置写作任务,在文体、主体、写作对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文体上,要求写成演讲稿,说明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比如开头要有称呼、问候语,结尾要有结束语等,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交际语境要求——要有对话意识,语言表述中能体现引导性、号召性。在写作主题上,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在写作对象上,要注意是听众主体是“复兴中学”同学,即新时代的青年,说明要体现青年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考生可以围绕“劳动”这个关键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审题立意。比如:1.是什么层面: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不是等同于体力活?劳动是一个正常人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的一种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基本属性,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更包含所有人类的创造。
2.为什么层面: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劳动创造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价值、意义……
3.怎么做层面:如何对待劳动?如何看待材料所提到不尊重劳动不愿意劳动的现象?劳动与科技进步、与人工智能是否对立?等等。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接着多角度论述劳动的意义,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①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②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③不爱劳动的思想是危险的;④爱劳动要落实到行动上。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进而提出尊重劳动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观点,升华主题。
相关素材:
1.“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之一。《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小学就学会了的一首歌曲,那句“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早已根植我们的脑海中。
2.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的确,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今天我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哪一样不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动最光荣!
3.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劳动的楷模,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生活:“铁人”王进喜不顾身体的虚弱,以“铁人”的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功立业;上海平凡的房屋修理水电工徐虎,21年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及时雨”;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退休以后,杨善洲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
立意: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2.热爱劳动,弘扬民族传统。
3.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4.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5.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
6.新时代需要劳动,需要更智慧的劳动。
2.例文:
在劳动中培根铸魂
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之于道德亦是如此,美好的道德都需要通过劳动来培养。因此,我们要在劳动中培根铸魂。
劳动是品德修养的要义,而劳动教育则是品德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劳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形成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
劳动是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古人也让我们深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珍惜劳动成果才会尊重劳动,而只有参与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由此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形成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劳动有两个要素,一必须有付出,二要产生有意义的社会价值,二者缺一不可。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劳动方式不分高低贵贱,但如果你的付出是无意义的甚至是危害社会的,那你的行为就没有所谓的劳动果实,因为劳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社会价值。
在物质丰富的当下,饱暖之外有人滋生了不劳而获的贪念,忘了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和源头,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变得毫无底线和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危害公序良俗,不讲道德甚至忽视了法律的存在。如今的直播乱象,一人一手机一角落,镜头前搔首弄姿,就可以轻松获利,年轻人会误认为不学习不劳动就可以生存得很好。试问如果年轻人的青春只用来搔首弄姿,民族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因此,我们要摈弃错误的观念,要加强教育,重塑人们的劳动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
劳动教育要让青年领悟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培养其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精益求精是劳动精神的精髓,也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专注于本职工作,致力于钻研创新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者要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在劳动过程中,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劳动技能上,积极钻研,精益求精,在劳动态度上,要有奋进的锐气、蓬勃的朝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劳动在田间地头,攻克世界粮食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带领团队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飞机制造师胡双钱30年经手的上千万零件没出过一次质量差错。他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劳动可以立国,可以兴国,可以强国。而时代青年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劳动教育,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有效的劳动教育“培根铸魂”,号召青年们在辛勤的劳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品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借鉴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劳动的教育功能的相关指导意见,要求我们思考劳动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相互关系。从大的方面来说,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在于能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从小的方面而言,劳动教育既能让青少年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更可以让他们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这也是“劳动与品德培养”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写作时,可以首先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的不良现象,并由此引出自己对材料中所述的劳动教育与品德培养、道德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可适当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促进劳动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以及青少年本身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两者关系。如我们要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真正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而培养自己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写作时需要贴合自身的实际感受,结合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强调劳动与品德培养的关系,深入分析,不要偏重一方。
立意:
1.在劳动中接受锻炼能培养人坚毅的品格和品德。
2.劳动有利于健全人的思想品格和品德。
3.参加劳动能树立起强大的自信。
3.例文:
劳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学校教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其应渗透、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那么劳动课程改革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会嫌大!我个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专注于他喜欢而又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呈现出平时所没有的那种自信,整个人会焕发出一种光芒。此刻,劳动对于他,是一项自主的、自由的活动。人只有在自主、自由而非被迫、被役使的时候,才有创造的热情与冲动。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不擅长干什么?很简单,去劳动,去尝试,各种事情都去做一做,尝试尝试。当我们认真地去做,去尝试,这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坚持做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体验,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对什么事情特别有兴趣,然后继续做这个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看看能做到多好——这个过程的意义是什么?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只有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才能建立自信。这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与语文数学等一般性知识教育不同,劳动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它调动起人的肢体、各种感官乃至整个神经系统一起参与,它对人的刺激是全方位的,人的反应必然也是全方位的;这是人的各个系统协调配合的过程,是一般性的知识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也是知识教育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但是,学生要获得上述劳动感受,是有条件的,即不能用“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的尝试热情。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训练是如何接近标准答案,是费心揣摩出题者的“标准”思路,这是一种服从训练,即驯化,而非创造力的培育。自由创造,是从自由尝试开始的,如果学习阶段就接受“标准化教育”,那么,这是工具化教育。人在工具化状态中,不可能有创造的热情。
这次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了非常丰富的劳动项目:从比较简单的收纳、整理到比较复杂、需要技艺的烹饪、木工等;农业方面,有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工业方面有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修,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尝试机会。通过这些平台,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身心体验世界,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丰富自我,充实自我。劳动在这里体现了最高的价值,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发展。人在自由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发光体”。
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无不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劳动教育让我们知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明白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是提到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的新规定。通过教育部这一举措,考生可以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对劳动课的重视,并认识到劳动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需终生参与的生活组成部分。具体可以思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2022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体现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学生个人来说,适当的劳动,可以丰富人的心灵,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劳动课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劳动,通过劳动感悟生活。二、“劳动课程的内容包含三大板块: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课标规定的内容非常全面,劳动课的内容不仅涵盖各类生活场景,还融入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实践内容,劳动的概念更加完整。劳动课的开展形式可丰富多样,不流于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生活、生存多方面的技能。三、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劳动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补充,开展劳动课也使得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
引导语是让考生谈谈对这一举措的思考。建议写议论文,比如说,考生可先从材料既定的写作背景引入,再深入论述劳动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回到对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的认可和重视上。
立意:
1.劳动教育十分必要。
2.热爱劳动从小抓起。
3.劳动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
4.培养劳动观念十分必要。
5.劳动教育不能轻视。
4.例文:
立劳动根本,怀天下壮志
观古日,陈藩年仅15立下扫除天下之壮志,望今朝,教育部将日常劳动列入课程标准,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吾辈青年,立足时代潮头,当常怀“事一室”之心,重视劳动修养,从而实现“扫天下”的壮志。
重视劳动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吾辈青年,义不容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为本,用双手与汗水编织了华夏的一个个传奇。没有前人开垦拓土的劳作,何来炎黄部落的建立,何来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没有先辈烈日下的辛勤劳动,没有凤阳小岗村的齐心协力,何来生产力的恢复,何来我们今日衣食无忧的生活?劳动是一切的根本,更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应摒弃的优良品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身体力行,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将劳动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大丈夫处世,一室不事,天下不扫,吾辈青年,应深谙细节决定成败。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细节更能说明一个人的习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游访大江南北,亲自测量,考证每一处古建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铺就通往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道路;“北斗女神”徐颖反复核对研究数据,只为让中国制造飞向外太空。每一件大事都有小的细节组成,每一桩伟业都起源于细微之处,吾辈青年应戒除浮躁之心,从小事落脚,走好人生的征途。
小大兼修,行稳致远,吾辈青年,应怀有“横扫天下”之壮志。古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气与爽朗;今有华坪女子高中“我生来就是江海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草芥”的铮铮宣言,我们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我们之于国家,如同枝叶之于古树,浪花之于川海。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我们手上,当今中国,内有民生问题仍需解决,外有霸权主义国家虎视眈眈,青年的脚步与抉择尤为重要。吾辈青年,应胸怀鲲鹏之志扶摇直上,以“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之势挑战未知,超越自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吾辈之路,道阻且长。时代的呼唤声声可闻,立足劳动之根本,靠怀扫天下之壮志,吾辈青年终将以崭新之姿,昂首阔步地迈向属于我们的征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首先需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并厘清两则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材料一取自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汉代陈蕃面对父亲好友薛勤“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的疑问,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认为他有澄清世道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陈蕃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臣。材料一侧重强调青少年学生应志存高远﹐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
材料二来自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重在强调青少年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能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如“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两则材料看似是对立关系,实则辩证统一,且互为补充。一方面,青年学生需要志存高远;另一方面,又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文题要求表明审题时必须综合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不能抛开一则材料只去谈另一则材料,应找到二者的勾连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提升。综合材料,可以明确“立大志与做小事”是本次作文的核心思辨主题。
考生要思考“立大志”与“做小事”两者之间的关系。青年“立大志”,就是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以梦为马,志存高远,斗志在心,不忘国家,不负单韶华。“做小事”,就是要踏实勤勉地做好自己的事,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用勤劳与智慧续写中国奇迹。
行文构思时,把“立大志”与“做小事”作为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首先列举习总书记说的话、周恩来总理等例子论述青春要立大志的观点,紧接着列举日常生活的普通例子,如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码农”、“骑手”、带货主播、创业老板等论证“立大志”终归要落到一桩桩“小事”上,依赖一个个具体的人去完成。而每个人肩头的“小事”,也无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最后总结升华,青年追梦逐梦,能激荡起震撼人心的复兴气象,而每个青年在梦想的引领下,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锻造过硬本领,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
立意:
1.敢立大志,弯腰做小事。
2.立大志,做小事,方可成大器。
3.立鸿鹄志,做平凡事。
4.立志做大事需踏实做小事。
5.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6.高远之志,从小事做起。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目。
材料一主要讲90后、00后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并且以2022年4月上海封控后某青年人为例,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材料二公布了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关于2022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消息,其中劳动课的内容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
两则材料的共同内容与劳动教育有关,第一则指出现在的青年很多人不会做饭,第二则是教育部公布关于中小学生要会做饭的教育内容。由此看来,我们抓住材料的共同点,确定写作的话题即可。
从写作任务来看,“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这是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做饭,与我有关吗”是中心话题,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论述。
在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做饭,与我有关”。接下来分析“做饭”有什么好处:一是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二是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三是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四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等。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按照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顺序进行安排,能够体现逐层深入的结构思路,不要只是就做饭而谈做饭,因为做饭看起来是件小事情,但是它事关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实际上关联更大的事情。
立意:
1.培养责任意识,从做饭开始。
2.做饭事关每个人。
3.做饭事小,关联事大。
6.例文:
让感恩与劳动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感恩与劳动同行”。
今年的五一假期同学们觉得过得充实吗?对,我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因为在这个假期,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给父母做了饭,并陪伴父母用餐、拍照。我相信大家一定感触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父母做饭的辛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西红柿炒蛋,我也做的狼狈不堪:油放少了,蛋煎的有点糊,西红柿忘了去皮,盐却放多了。看,笑了的同学一定有同感吧。即使这顿饭做的滋味不佳,我们的父母却吃得很开心,一个劲夸我懂事,还拍照晒了朋友圈,炫耀他们有个孝顺的好女儿。同学们,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惭愧。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顿饭,洗了多少衣服,我们从来都觉得心安理得,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辛苦。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要孝顺父母,可我们为我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同学们,我们来一个约定好吗?从今天开始,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的誓言,真正让父母为我们骄傲。
其次,通过这次活动,我还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付出的幸福。曾听到过这样的报道,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让父母洗,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小事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指望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真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小白”。家长们总是怕我们学习太累,包揽了所有家务,可实际上我们真的学习紧张到连自己的袜子都没空洗吗?我想,真正让我们懒惰的是不爱劳动的思想。这次为父母做饭,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看着自己亲手收获的劳动果实,看着父母幸福的笑脸,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格外香甜。为父母做顿饭,既能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又能让父母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我们再来一个约定吧,就从做家务开始,让感恩与劳动同行。
最后,通过这次活动,我更体会到,劳动教育、感恩教育,须强化日常践行。“劳动”“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见成效的,需要我们学生和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多安排这样的活动,学校和家长联动,布置学生日常完成煲饭、洗菜、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更希望我们的父母不要过分溺爱我们,放手让我们去做。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这次活动的主体——我们,我们应该把热爱劳动、感恩父母落实到实践中去,领悟点滴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
当下不少“啃老族”年轻人以不劳动之行来拖累父母,成为社会的累赘。依附于父母的不劳动者如同寄生虫,可怜又可悲,他们背离时代,终将为时代所弃。身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应当时时谨记时代领路人的嘱托,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以劳动之我,回报父母恩情,让感恩与劳动同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命题以学校倡议学生在五一劳动节给父母做一顿饭,并保存照片或视频为材料,然后指出这一活动受到大家的好评;最后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围绕“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写演讲稿。
我们首先分析学校为何要提出这个倡议,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而五月八日正好是母亲节,学校提出“给父母做一顿饭”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一是让学生懂得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将做饭的过程和陪父母吃饭的照片或视频保存下来”是让这些照片将温馨场面记录下来,也时刻提醒学生,要时时记得热爱劳动、关爱父母。“这一活动得到了当地各界的好评”说明社会普遍认可应该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作文要求写演讲稿,面向的是全校师生,注意统称“兴华中学”,演讲主题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写作时可以由这次活动自己是如何完成的,感受如何,尤其是分享从中体会到劳动、奉献的快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提倡大家“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然后可以谈我们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对劳动,还是讲求孝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一直提倡的,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可以谈有些学生平时不爱劳动,更不关心父母,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而不懂回报,建议大家通过这次活动中端正思想,改掉毛病,互相监督,做一个热爱劳动、关爱父母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立意:
1.将劳动与感恩结合起来。
2.在劳动中感受父母的爱与辛苦。
3.感恩父母,让行动来证明。
4.在劳动中提高自己,更好地回报父母。
5.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爱父母的劳动印记。
7.例文:
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乃是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
欲求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要冲破温室,在自然的风雨中生长。
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由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16分钟,女生20分钟,男生13分钟。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
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如何培育劳动精神?
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劳动惩罚是不是劳动教育?能不能培育劳动精神?回答是否定的,老舍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可是学生在劳动惩罚中体会到的不是劳动的快乐、光荣和美,领略的不是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道理。
芬兰的劳动教育则不是如此。比如物理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这就不再将知识局限于书本,而是为学生打造手脑并用的课堂,力求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借此培育劳动精神,将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贯通。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探索的是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劳动精神,而不是动不动就以劳动为惩罚。
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君子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宏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复合材料的作文题。
材料共两则,第一则是漫画,漫画上面有三个人,一个是夏令营的工作人员,另一个是孩子和奶奶(姥姥)。上面还有一个入营须知:只允许带生活必需品。但是这个孩子却说“我只带一样儿就够了”。第二则材料主要介绍根据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可知,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指出这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要求等。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它们的共同话题就是劳动教育。
参加在夏令营的目的就在于锻炼自己,但是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大人包办了一切,孩子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说劳动教育很难实现真正的目标。这就需要从家庭和家长入手,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也就是说,要想劳动教育实现目标,家长的教育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开设教育课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件大好事,学校如何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些学校可能认为这个也没有考核的量化标准,因此可能不开设或者是假开设,因为达不到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学校真正认识清楚,如何安排劳动教育课,如何落实这门课程,如何考核学生的教育效果等等。当然,作为学生更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教育。
由此看来,写作时我们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二是家长,三是学校或教育工作者,如果再有的话,也可以涉及到教育部门的引导和配合等。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写作,如果想要写透,最好着眼其中一个,把它作为重点,然后兼顾其他,这样可以做到重点突出。
立意:
1.劳动教育十分必要。
2.热爱劳动从小抓起。
3.不要代替孩子劳动。
4.培养劳动观念十分必要。
5.劳动教育不能轻视。
8.例文:
劳动课,请你积极参与
同学们:
劳动是伟大的,也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好劳动课,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技能,并培养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立自强的意识。而且,通过劳动教育,我们会从根本上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热爱劳动,尊重所有的劳动者。
同学们,让我们上好劳动课,并积极参与劳动,在实践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本题是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背景材料为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提出将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修、农业种植、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纳入劳动课程。要求对有关“劳动课”的主题班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对劳动课的认识,并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各项劳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他们或许脱口就可吟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或许也早已在网络世界中畅行无阻,但却因为“课业忙”“没时间”“不重视”等原因,越来越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也正因此,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视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凸显着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弱化的现实。所以,写作要求其实是要赞同教育部的做法,以为劳动课叫好为基础来表达观点。
思路指导:写作时,可首先亮明观点:这样的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是学生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接着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实践到底的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更珍惜劳动成果。因此,有必要上劳动课。最后再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劳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9.(1)示例一: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馅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示例二:校园里,那些工人叔叔在细心的粉刷墙壁。坐在吊着绳子的木板上,拿着用滚筒和竹竿做成的粉刷工具,一下、一下一丝不苟地刷。木板的左边和右边都吊着油漆桶,木板不太平衡,他们的手还在微微颤抖。他们抓着墙壁,仔细、认真地刷。连边边角角都不放过。他们的姿势好像在荡秋千。但神情却不轻松,他们有的咬着嘴唇、表情严肃,有的脸色发白、好像随时会有危险。
(2)示例:绿之源。“绿之源”意为绿的源泉。同学们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是绿色无公害、健康生态的,这体现了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师生生态环保意识、呼唤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目的。同时,绿本身就给人一种生机,有活力的感觉,象征着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源,有源头的意思,指水果蔬菜源自天然,给人美好的遐想。同时,“源”和“园”谐音,“绿之源”也可理解为绿色的园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1)本题属于描写性微写作。注意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比如“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150字左右”,都要加以体现,逐一落实到位。
写作思路指导:对于描述场景类题目,首先要着重于对具体场景的回忆或想象。要有将想象内容文字具象化的能力,但也要符合实际生活。然后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考查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除此之外,也会考查到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经常会被用到的修辞如比喻、比拟、夸张等,在写作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文段中。可写的劳动场景有很多,如家里,可写妈妈做饭,收拾屋子;大街上,可写清洁工清扫街道;校园里,可写老师批改作业时的样子;田野里,可写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耕作的场景。只要扣住“劳动”,突出人物在劳动中的形象即可。
(2)表达方式:议论。
关键词:拟写一个名字,阐释理由。
写作对象:本班种植花木蔬菜的园地。
写作要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清题目的基本意思。题干是要求为园地取名,注意园地种植花木蔬菜的用途,所以取名要和这一点有关联,不可随意,要有意蕴。命名力求新颖,不落俗套,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介绍名字的由来,尤其是需要与园地特色相结合,体现出园地的内涵,例如示例中的“绿”,既是绿色无公害、健康生态的,又象征青春活力。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拟定一个名字;②介绍名字的由来,尤其是需要与园地特色相结合;③命名力求新颖,不落俗套,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10.风雨无阻,日落日出,世界都在梦中,你已披星戴月踏着晨曦而出。你们是装饰大地的美容师,是铸就山河形象的雕塑手,你是城市诗情画意的丹青家。扫帚是你们的眉笔,勾画着城市的美丽。铁锹是你们的武器,清除着道德的垃圾。街巷是你们的舞台,呵护着每寸的洁净。你们是清晨温暖人心的最美身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劳动”,强调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写作任务是“给身边的一位或一类平凡的劳动者写一条短信表示感谢”,所以考生应注意所写人物的身份定位——平凡的劳动者。
此外题目要求“态度真诚,内容具体”,所以考生应抓住人物劳动的具体内容及特点,真实地写出劳动者的生活细节和特点,从而体现他们的精神品质,唯有如此才能给读者以真实之感,才能体现态度的真诚。
此外,考生写作时可恰当的使用修辞,力求语言整齐优美。比如感谢环卫工人时,可用排比的修辞列出他们工作的内容,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他们工作的意义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