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评卷(含答案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评卷(含答案1-2章)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家庭电路中接入的断路器,其作用是( )。
A. 给家用电器提供电能 B. 提高家用电器效率
C.保护电路以免发生火灾 D. 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2.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将小磁针放置在磁场某处,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小磁针黑色端为N极。关于该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B. a点没有磁感线经过,所以a点没有磁场
C. b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D. c点的磁场比b点强
3.体育馆屋面铺装了锰镁合金板,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C.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D. 镁离子有12个电子
4.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继电器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
B. 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C. 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 S极
D. 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灯亮
5.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氮的价类图,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N O
B. N O
C. KNO
D. HNO
6.小阳闭合开关后,发现电灯不亮,他用试电笔测试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只有 d点发光,那么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 c、d 之间某处断路 B. 电灯灯丝断了
C. a、b之间某处断路 D. 开关处短路
7.某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00,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个数为( )。
A.4 B. 40 C. 2 D. 3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都比原子大
B.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实心球体,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9.如图所示是“线圈不能持续转动”的三幅实验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B.三幅图中,导线ab、cd 所受的磁力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C.图乙中,线圈能够继续往下转动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是因为线圈具有惯性 D.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 一定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
10.“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 接用电器外壳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施救
B.雷雨天,人不能在高处打伞行走,否则可能会被雷击中
C. 使用验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部分
D. 在没有三孔插座的情况下,可以把三脚插头(如图所示)上最长的插头去掉,插入二孔插座中使用用电器
11.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 和磷酸根离子( 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12.化学用语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 ④H O ⑤NaCl
A. ③表示铁原子 B.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④表示H 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13.萨罗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 26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化合物,且分子量比大多数有机物都要大得多;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 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⑦ C. ①③⑥⑦ D. ①③⑤⑦
14.校项目小组制作了一款节能夜跑灯,在跑步过程中,小灯泡发光,帮助夜跑者照明。夜跑灯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将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上并与小灯泡构成闭合电路,永磁体放在水管中并能自由往返运动。下列实验原理与节能夜跑灯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15.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下列物体后,通电螺线管磁性一定增强的是( )。
A. 铜棒 B. 铅棒 C. 铝棒 D. 铁棒
二、填空题(共41分)
16.(4分)(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 P O1 ,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
(2)元素 A 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xA,元素 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BCl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7.(2分)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 (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 端是N极。
18.(2分)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 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 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 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19.(4分)如图所示为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让悬着的导体 AB 左右运动时,会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 。说明电路中有 产生。此现象说明机械能转化为 能。如果将此装置中的电流表换成 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20.(5分)按要求填空:
(1)CO 中的“2”表示: .
(2)3个氢氧根离子: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范围: 。
(5)液氧的化学式: 。
21.(8分)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嵌葡萄干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通过实验中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认为原子内存在一个质量大、体积小的结构,卢瑟福所说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三个模型中你认为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
(4)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在研究发现中不断改进。结合以上材料,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填字母)。
A. 汤姆生的发现否定了道尔顿“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观点
B. 实验、假设、模型等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C.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 玻尔的模型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最后阶段
E.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既有个人的突出贡献,又有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22.(16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又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根据题意填空: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①请从图1中查出关于硫元素的一条信息: 。
②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③第12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 C和 Ne B. B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9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③当a= 时,该粒子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3.(8分)小科在学习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后,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当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与磁场强度、导体在磁场中的长度以及导体的电流强度有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初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根导体棒用两根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将一蹄形磁铁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导体棒与蹄形磁铁磁极间的磁场方向垂直。
②给导体两端加电压U ,导体静止时,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为α 。
③给导体两端加电压 导体静止时,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为α 。④比较α 、α 的大小,发现( ,即可初步验证:其他条件一定时,通电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导体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1)实验中通过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来判断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该实验方法属于 (填“转换法”或“模型法”)。
(2)小科在a、b间连接一个小灯泡,让导体快速切割磁感线时,小灯泡发光,a、b间能产生电流是利用了 的原理。手机的 (填“话筒”或“听筒”)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31.(6分)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Ⅰ: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缝衣针10余次(如图甲所示),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架,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步骤Ⅳ: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
四、解答题(共15分)
24.(6分)蛋白质在人体肠胃可以进行分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 就是其中的一种。试计算:
(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求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5.(9分)小宁家购入了一支电子体温计,查阅说明书得知,电子体温计的探测器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小宁买来一个热敏电阻,按照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为定值电阻,R 为热敏电阻。实验时,把R 置于温控箱(图甲中虚线区域)内,闭合开关,调节温控箱温度,测出R 在不同温度时的阻值,依据所测数据画出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当温度为 时,测得 两端的电压为3V,求 的阻值。
(2)当温度为 时,求 两端的电压。
(3)当温度从 变化到 时,求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家庭电路中接入的断路器,其作用是( C )。
A. 给家用电器提供电能 B. 提高家用电器效率
C.保护电路以免发生火灾 D. 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2.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将小磁针放置在磁场某处,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小磁针黑色端为N极。关于该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B. a点没有磁感线经过,所以a点没有磁场
C. b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D. c点的磁场比b点强
3.体育馆屋面铺装了锰镁合金板,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C.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D. 镁离子有12个电子
4.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电磁继电器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
B. 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C. 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 S极
D. 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灯亮
5.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氮的价类图,X物质的化学式为( A )。
A. N O
B. N O
C. KNO
D. HNO
6.小阳闭合开关后,发现电灯不亮,他用试电笔测试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只有 d点发光,那么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A )。
A. c、d 之间某处断路 B. 电灯灯丝断了
C. a、b之间某处断路 D. 开关处短路
7.某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00,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个数为( A )。
A.4 B. 40 C. 2 D. 3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的质量一定都比原子大
B.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实心球体,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9.如图所示是“线圈不能持续转动”的三幅实验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B.三幅图中,导线ab、cd 所受的磁力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C.图乙中,线圈能够继续往下转动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是因为线圈具有惯性 D.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 一定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
10.“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 接用电器外壳中,错误的是( D )。
A.如果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施救
B.雷雨天,人不能在高处打伞行走,否则可能会被雷击中
C. 使用验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部分
D. 在没有三孔插座的情况下,可以把三脚插头(如图所示)上最长的插头去掉,插入二孔插座中使用用电器
11.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 和磷酸根离子( 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D )。
12.化学用语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①N ②Fe ③Fe2+ ④H O ⑤NaCl
A. ③表示铁原子 B.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④表示H 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13.萨罗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 26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化合物,且分子量比大多数有机物都要大得多;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 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⑦ C. ①③⑥⑦ D. ①③⑤⑦
14.校项目小组制作了一款节能夜跑灯,在跑步过程中,小灯泡发光,帮助夜跑者照明。夜跑灯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将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上并与小灯泡构成闭合电路,永磁体放在水管中并能自由往返运动。下列实验原理与节能夜跑灯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
15.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下列物体后,通电螺线管磁性一定增强的是( D )。
A. 铜棒 B. 铅棒 C. 铝棒 D. 铁棒
二、填空题(共41分)
16.(4分)(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 P O1 ,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3 。
(2)元素 A 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xA,元素 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BCl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BxAy 。
17.(2分)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 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 a (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 端是N极。
18.(2分)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 质子 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BC 。
A. 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 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 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19.(4分)如图所示为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让悬着的导体 AB 左右运动时,会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 发生偏转 。说明电路中有 感应电流 产生。此现象说明机械能转化为 电 能。如果将此装置中的电流表换成 电源 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20.(5分)按要求填空:
(1)CO 中的“2”表示: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
(2)3个氢氧根离子: 3OH-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4)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范围: 不高于36V 。
(5)液氧的化学式: O2 。
21.(8分)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嵌葡萄干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电子 。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② (填序号)。通过实验中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认为原子内存在一个质量大、体积小的结构,卢瑟福所说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三个模型中你认为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C 。
(4)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在研究发现中不断改进。结合以上材料,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BCE (填字母)。
A. 汤姆生的发现否定了道尔顿“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观点
B. 实验、假设、模型等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C.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 玻尔的模型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最后阶段
E.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既有个人的突出贡献,又有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22.(16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又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根据题意填空: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①请从图1中查出关于硫元素的一条信息: 。
②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95 。
③第12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MgCl2 (填化学式)。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D (填字母)。
A. C和 Ne B. B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当a= 10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9时,该粒子是 阴离子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③当a= 13 时,该粒子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Al3+ 。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3.(8分)小科在学习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后,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当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与磁场强度、导体在磁场中的长度以及导体
的电流强度有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初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根导体棒用两根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将一蹄形磁铁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导体棒与蹄形磁铁磁极间的磁场方向垂直。
②给导体两端加电压U ,导体静止时,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为α 。
③给导体两端加电压 导体静止时,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为α 。④比较α 、α 的大小,发现( ,即可初步验证:其他条件一定时,通电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导体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越大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1)实验中通过观察悬线与竖直方向偏转的角度来判断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该实验方法属于 转换法 (填“转换法”或“模型法”)。
(2)小科在a、b间连接一个小灯泡,让导体快速切割磁感线时,小灯泡发光,a、b间能产生电流是利用了 电磁感应 的原理。手机的 话筒 (填“话筒”或“听筒”)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31.(6分)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Ⅰ: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缝衣针10余次(如图甲所示),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架,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步骤Ⅳ: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 S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可以将自制的指南针放在水平支架上,静止时指示的方向与地图确定的方向进行比较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 ————— 。
【分析】(1)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指南针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3)指南针的重心刚好在支架上时可以保持平衡。
【解答】解:(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S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可以将自制的指南针放在水平支架上,静止时指示的方向与地图确定的方向进行比较。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可以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
故答案为:(1)S;(2)可以将自制的指南针放在水平支架上,静止时指示的方向与地图确定的方向进行比较;(3)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
【点评】会自制指南针;知道地磁场的特点。
四、解答题(共15分)
24.(6分)蛋白质在人体肠胃可以进行分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 就是其中的一种。试计算:
(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求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相对原子质里×原子个数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一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相对分子质里
【解答】解:(1)丙氨酸(化学式为CgH-O2N)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7+16×2+14=89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6×2):14=36:7:32:14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89×100%≈15.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9分)小宁家购入了一支电子体温计,查阅说明书得知,电子体温计的探测器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小宁买来一个热敏电阻,按照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为定值电阻,R 为热敏电阻。实验时,把R 置于温控箱(图甲中虚线区域)内,闭合开关,调节温控箱温度,测出R 在不同温度时的阻值,依据所测数据画出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当温度为 时,测得 两端的电压为3V,求 的阻值。
(2)当温度为 时,求 两端的电压。
(3)当温度从 变化到 时,求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R阻值为400;
(2)当温度为32℃时,R0两端的电压为2.4V;
(3)当温度为从37℃变化到42℃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6.7×10-3A-7.5×10-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