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阶段特征知识清单--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近代史 阶段特征知识清单--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 年)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总体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剧变,由此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中华民族逐渐走向觉醒,开展了一系列的救亡图存运动。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反帝反封建胜利和民族独立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曲折前进的时期。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近代化艰难起步(1840—1894年)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①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④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等 消极:①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主权遭到破坏,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加深; ②中央逐渐式微,地方势力逐步崛起; ③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边疆危机严重;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积极:①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中国人民探索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②洋务运动促进阶级结构变动,促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济 ①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③近代口岸城市兴起,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④买办阶层形成;洋行出现; 消极:①西方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主义侵略加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关税自主权丧失; ③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
积极:①自然经济对西方经济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④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⑤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思想 ①太平天国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②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③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产生;④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①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②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惊醒过来,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 ③“西学东渐”局面再度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外交 ①外交机构:1861 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②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③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 ②朝贡体系向不平等条约体系转变; ③清政府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④总理衙门的设立,外交近代化。
教育和社会生活 ①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出现; ②在华传教士办报(《申报》) ③服饰:西装、旗袍传入;出现西式住宅;④近代交通:轮船。 ①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②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冲击传统生活,客观上促进生活方式近代化,体现出中西合璧。
2.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年)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①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②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等; ③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黑旗军武装抗日; ④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⑤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消极:①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侵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最终确立,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④1912 年,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①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建立 ③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④孙中山: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⑤1917 年:府院之争 ⑥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直皖奉三系);张勋复辟 积极:①社会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推动了民族觉醒与探索,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③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共和之路,步履维艰。
经济 ①清政府: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②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 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⑤抵制日货 ⑥帝国主义:开采矿山、修筑铁路、投资建厂、政治性借款 ⑦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 消极:①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③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美日加紧争夺中国。
积极: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经历了“短暂春天”,工业化进程加快; ②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 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 ①戊戌变法; ②孙中山:三民主义; ③袁世凯复辟后,提倡尊孔复古;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 ⑤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⑥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存在革命和改良两股潮流。 ①西学东渐由器物深入制度; ②新思想传播,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思想解放作用,民族意识觉醒;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基础; ⑤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毛泽东思想酝酿。
外交 ①1901 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②日本妄想独占中国; ③一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④1919 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⑤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 ①朝贡(宗藩)体系彻底瓦解; ②外交近代化的发展; ②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提高国际地位; ④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部分国家主权。
教育和社会生活 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中山装 ③报刊业不断发展; ④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改阳历。 ⑤1905:科举制废除 ⑥政府创立京师同文馆 ①社会生活进一步向近代化(文明化)演进; ②社会生活上除旧布新,颁布法令废除陋习,接收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③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受到冲击; ④报刊业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⑤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的特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①1919 年:五四运动; ②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③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④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⑤1924 年: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⑥1926 年:北伐战争; ⑦1927 年初: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共实现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北洋军阀统治对内专制,军阀之间割据混战。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签订条约卖国求荣。
经济 ①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①民族资本主义萎缩,发展受阻。
思想 ①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③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④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①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 础,是大革命的主要指导思想; ④毛泽东思想萌芽。
外交 ①1921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 ②1927 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③华盛顿会议会后收回山东; ④对德奥宣战,收回德奥两国治外法权。 ①一战结束以 后,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1937 年)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国民党: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②宁汉合流: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③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统一全国;④蒋介石发动五次“围剿”战争; ⑤日本: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 ⑥1935 年:一二·九运动;⑦西安事变。 共产党: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城市道路; ④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⑤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⑥1931 年 11 月: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⑦“左”倾错误导致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 ⑧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瓦窑堡会议。 ①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 ②中共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国共形成对峙局面; ③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④红军长征,中心转移; ⑤日本法西斯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经济 国民党:①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 ②1927-1937 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发展十年; ③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④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财富。 共产党:①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②土地革命纲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①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了显著发展,但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②国民政府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中共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思想 ①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①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④毛泽东思想萌芽。
外交 ①国民政府:反苏亲美的外交政策 ②改订新约运动 ①部分丧失的主权得到恢复,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战略防御阶段:1937-1938 ①1937 年: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 ②1937 年 8 月:中共洛川会议; ③1937 年 8 月 13 日-11 月中旬:淞沪会战; ④1937 年 9 月-11 月初: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12 月 12 日:南京大屠杀; ⑤1938 年 1-5 月: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相持阶段:1938-1945 ⑥1938 年 6 月中旬-10 月下旬:武汉会战; ⑦1940 年:百团大战; ⑧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⑨1945 年 4—6 月:中共七大; ⑩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光复; ①中共: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设立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并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日本沦陷区:“以华治华”策略,扶植建立汪精卫伪政权 ③日本:在沦陷区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扫荡、对国民党政治诱降;④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积极: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②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③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起到中流砥柱作用;④中共边区治理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消极:①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并屡次制造反共高潮; ②日本对沦陷区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经济 ①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 ②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日本对沦陷区经济: “以战养战”的方针,在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劳动力等方面对沦 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④东南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文化内迁。 积极:①中共的土地政策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内迁保存抗战有生力量,鼓舞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民族工业大量内迁,改变了工业布局。 消极:①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②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思想 ①1938 年:《论持久战》 ②1940 年:《新民主主义论》 ③1945 年:《论联合政府》 ④延安整风运动 ⑤1938 年 9-11 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⑥1945 年 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的一战》的声明 ⑦东部学校内迁(西南联大等) ①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中共七大被确 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②抗战文化风起,呈现出民族化、大众 化、政治化趋势,鼓舞了抗战士气;
外交 ①中国与美苏英等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 年 1 月《联合国家宣 言》 ②中国参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开罗宣言》 ③1943 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约,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④日本队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破坏、掠夺中国文物 ①中国抗战得到国际援助; ②中国因抗日战争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主权;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1949 年)
主要事件、核心考点 阶段特征
政治 ①1945 年 10 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②1946 年 1 月:政治协商会议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 ③1946 年 6 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 ④1946 年 7-10 月: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⑤1947 年 3 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之后被粉碎 战略反攻:1947-1948 ⑥1947 年 6 月:刘邓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1949 年初 ⑦1948 年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⑨1949 年春: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⑩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①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由政治斗争为主发展到军事斗争为主; ③中共争取民主和平,但最终国共关系破裂,内战爆发; ④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经济 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濒于破产 ②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暴涨,人民生活水平低;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③中共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性及 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①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的野蛮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②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③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④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 ①毛泽东:《论人民主民主专政》 ②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①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巩固政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外交 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③1946 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①国民党集团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国人民由此赢得了民族独立。
补充一:毛泽东重要著作及时间
1925年12月1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927年3月5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年10月5日《中国的红色的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1月25日《井冈山的斗争》 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0年1月5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蕴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36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7月《实践论》
1937年8月《矛盾论》
1938年5月26日《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系统的阐述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
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
1945年《论联合政府》
1947年《目前的形势和我们》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1956年《论十大关系》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补充二:党史上重要会议及时间
中共一大 1921 党的诞生 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1922 最低和最高纲领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 决定国共合作
八七会议 1927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会议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古田会议 1929 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瑞金会议 1931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遵义会议 1935 纠正左倾,以毛泽东为领导
瓦窑堡会议 1935 年1月 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决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七大 1945 确立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西柏坡会议) 1949年3月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八大 1956 确立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十一届三中 1978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十一届六中中1981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二大 1982 中国特色理论
十三大 1987 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三步走战略
十四大 1992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十五大 1997 确立邓小平理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