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起源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出现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 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成就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阴历;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制
二 、古巴比伦王国
1.起源: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建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4.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等级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特征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经济 有关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课堂演练】
1.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重要成果,其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B.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C.孔雀王朝、种姓制度、佛教
D.共和国、大竞技场、《十二铜表法》
2.《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该描述表明法典(  )
A.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有效消除了社会的等级现象
C.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D.彰显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  )
A.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在希腊哲学里,也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本中的劝导词与希西阿德的《田功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B.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广泛
C.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D.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5.如图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该浮雕旨在强调(  )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
6.“法典的许多部分,特别是有关契约、债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是许多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立法文献所不能比拟的。”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
A.内容丰富 B.题材多样 C.地位很高 D.体系完备
7.《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社会等级严格 B.奴隶制度发达
C.商品经济活跃 D.人们生活自由
8.如图是反映《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的想像画,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度的发达 B.百姓生活的富裕
C.牲畜买卖的兴盛 D.商业租赁的发展
9.据如表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彰显自由民的尊贵身份
C.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10.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出现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台伯河畔
11.下列材料可印证(  )
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儿子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跳回这些家人。——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A.《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B.债务奴隶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的主要来源
C.男性家长在古巴比伦王国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层利益
12.“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 B.充满冲突与不安全感
C.完成了两河流域统一 D.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
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该法典(  )
A.宣扬君权神授 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巩固民主政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4.汉谟拉比坚持的“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的立法原则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由此可知(  )
A.《汉谟拉比法典》影响深远
B.法典是汉谟拉比唯一的成就
C.法律文明源于古代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注重法律公平正义
15.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都发展农业经济 D.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 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赔偿。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极度担心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编订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依据材料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参考答案
1-10 BAADD CCDAB
11-15 CDDAD
16.(1)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内容: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
(3)实质: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