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人物介绍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陶渊明人物介绍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田园诗人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讲述人:孙老师
时间:二四年五月
目录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思想
作品及题材
田园诗及其
艺术特色
辞赋和散文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今九江)人。其曾祖陶侃,以军功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做过太守之类的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世称:陶征士,陶靖节,靖节先生,陶彭泽。
《晋书·陶渊明传》
萧统《陶渊明传》
颜延之《陶征士诔》
萧统《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自祭文》
陶渊明生平
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
29岁以前,少年青年闲居读书时期
29—40岁,为时官时隐时期
41—63岁,归隐时期
陶渊明生平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宋书·陶渊明传》

陶渊明思想
陶渊明思想
贵贱贤愚,
莫不营营以惜生[顾惜生命,
求长生或留名,斯甚惑焉。
故极陈形影之苦,
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陈寅恪称陶渊明
“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
形影神并序
陶渊明思想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形赠影
陶渊明思想
存[保存]生不可言,卫[卫护]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神仙不可求]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影答形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留恩惠于世],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与之相比]讵[岂]不劣!
陶渊明思想
“形”苦于人生短暂而想饮酒行乐,
“影”苦于善名难立而求立善遗爱。
“神”认为饮酒反让人短寿,立善没有人称誉,人总是要死的,应顺应自然,用不着自己多考虑。
神释
大钓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思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五柳先生传》
《宋书》本传
“潜不解音声,而蓄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
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 。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
和反复归隐,
其思想根源是
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
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
陶渊明思想

作品与题材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125首,文7篇,辞赋2篇。
关于作品
他的辞赋与散文均写得很出色,《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均是其中的代表作。
他的《归去来兮辞》,欧阳修曾称道说:“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作品及题材
陶诗题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田园诗。
田园诗
赠答诗
咏史诗
咏怀诗
行役诗
作品及题材

田园诗及
其艺术特色
田园诗内容
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p327),《饮酒》(结庐在人境 )
01
02
描写躬耕生活、闲居生活及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p333》《和郭主簿p332》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移居》
反映农村的凋敝景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 )《乞食》
03
04
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如《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田园诗内容
《归园田居》其三 P.328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黄文焕《陶诗析义》),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俗返回自然这一特定环境中无比欣慰的心情。
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突出其质朴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
语言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与苏辙书》)
田园诗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 P.327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日出而作,带月而归,道狭草长,夕露沾衣的劳动生活和诗人的感受,极为生动逼真。
但使愿无违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西田获早稻》一诗在备述农家事之后,亦云:“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其一)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西田获早稻》)
杨恽《拊缶歌》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等待)富贵何时!
《汉书·杨恽 报孙会宗书》
田园诗内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心远地偏。“远”指超脱世俗利害,远离争名夺利的环境。内心做到了这一点,居处也就自感偏远了。
这四句结构紧密,第一句发端,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设问,第四句作答,自然妥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见”与“望”之间,确实可看出无意与有意、自然与不自然的区别。
采菊东篱,无意望山,而偶然抬头,南山恰巧被他看见了,于是 “境与意会”,南山悠然静美,诗人悠闲自得,“见”字既描绘了自然景物幽静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自由闲适的神情意趣,使情景和谐统一。
若改为“望”字,写 成诗人有意去看南山,把不经意中看到南山的修然神态改掉了,破坏了诗的意境。
田园诗内容
田园诗内容
主旨
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田园诗内容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P330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黾勉 [mǐnmiǎn]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二首(其二)
田园诗内容
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田园诗内容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P333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田园诗内容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前四句写荆轲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报仇雪耻。
铺写易水壮别、慷慨赴义的动人场面。
叙写荆轲的飞盖入秦和秦庭一击。
最后四句深沉感叹托意作结。惋惜之余,表达出由衷的钦慕。
荆轲士报知己,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侠义精神。
“金刚怒目”式的风格
本诗并非复述历史故事,而是热情地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具有豪迈雄健的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此诗风格豪迈雄健,反映了陶渊明作品除静穆外尚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些言语出来。”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
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
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01
02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诗歌包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怀古田舍》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
03
苏轼:“渊明诗初看若散缓吗,熟看有奇句。”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朱光潜《陶渊明》)
朱光潜《诗论》:“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陶诗的特点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诗品》
钟嵘评陶诗
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
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
风华清丽,岂直为田家语耶!
古今隐逸之宗也。

辞赋和散文
辞赋和散文
铺叙了作者脱离官场,欣然归隐田园的乐趣,表达了厌倦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其中写归田后的天伦之乐、田园之乐极为生动精彩,情趣盎然,既表现了他恬淡闲适的胸怀,又表现了他独立自尊的人格气质。
陶渊明在辞赋和散文方面也取得了高出时辈的成就,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是他所开创的田园诗的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正是对他诗中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概括。篇中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正是人民追求富足、和平、安乐生活的愿望的反映,也是作者用以对抗和批判黑暗现实社会的一个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
刘熙载说:“陶渊明为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卷一)正道出了陶渊明为文平淡自然而隽永的特点。
感谢您的
聆听
讲述人:孙老师
时间:二四年五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