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上饶市202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良渚城址周边发现的大型水利设施,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其治水用水系统的形成,与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机制相似。这说明了( )
A. 良渚古城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B. 中华文明与小亚细亚文明同步发展
C.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史前人类文明都重视水利设施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和古代世界。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体现良渚文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代表,A项正确;良渚文化的水利设施与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形成机制相似,但不同文明发展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同步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良渚文明以外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文化遗址,不能体现文明的多元起源,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以及古埃及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都重视水利,但它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类早期文明”,属于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A项。
2. 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这反映了西汉中后期( )
A. 法律儒家化最终完成 B. 儒生的参政意识增强
C 政治伦理化趋向明显 D. 儒学向基层社会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在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C项正确;“最终完成”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儒生对于当时政治发展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儒学在当时的发展态势,排除D项。故选C项。
3. 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北魏此举意在( )
A. 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 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 推行中原的礼仪制度 D.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迁都洛阳,在洛阳建设中借鉴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意在强调其政权的正统性,B项正确;A项是作用,不是目的,排除A项;北魏的目的是要维持自己的统治,排除C项;D项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从高宗至肃宗有名公主共计98人,其中二嫁24人,三嫁3人。唐代女子还活跃于商业领域及体育运动中。这些现象反映出李唐( )
A. 妇女的政治地位较高 B. 受到少数民族习俗的濡染
C. 推行开放外交政策 D. 佛教伦理重构女性价值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朝时期,女性有到郊外踏春游玩的习俗,唐朝的公主有很多改嫁的,唐代女子还活跃于商业领域及体育运动中,反映社会风气开放,对女性束缚较少。结合所学,李唐家族起于西魏时关陇集团,带有鲜明的鲜卑族色彩,唐朝时期民众交往频繁,少数民族风气影响中原地区,这是李唐的女性较为开放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妇女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能体现政治地位较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体现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与民族交融而非中外交往有关,排除C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主要与民族交融有关,而非受到佛教伦理的影响,且“重构”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 1723年爆发罗布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青海)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
A. 拓展了疆域版图 B.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
C. 完善了宗教体系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3年(中国)。根据“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此种部落与切近内地者不同,自应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可见清代河湟乡村治理打破了原来权力世袭和固化,王朝的权力可以深入乡村,实现了由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的飞跃,对加强国家认同和社会整合有积极意义,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并未涉及虽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并无宗教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03年,清廷学部重臣张之洞主持制订了《学务纲要》(史称癸卯学制)。纲要第24条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他指出:“各国语言,全国皆一致”,是由于“从小学教字母拼音始”,必须“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这一举措( )
A. 强化了国民文化认同 B. 有利于思想观念的统一
C. 丰富了民族主义内涵 D. 推动了新式教育的普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语言,全国皆一致”,是由于“从小学教字母拼音始”……必须“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可知清政府此举强化了国民文化认同感,A项正确;B项有利于统一思想观念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丰富民族主义内涵”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D项”普及”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中华书局于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叙述了远古至民国初年的历史,该书“绪论”认为:“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其最大者,厥为二端:以制度言,则君主之专制是也:以习俗言,则人心之尚文是也。”据此可知,该教本意在( )
A. 肯定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 B. 反思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
C.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 强调民国建立的现实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14年中国。据材料,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在“绪论”中提出:“中国今日之时势,弱甚矣,贫甚矣,其至于此,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数千年历史之迁变之所造成者也。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其最大者,厥为二端:以制度言,则君主之专制是也;以习俗言,则人心之尚文是也。”把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的原因,归结为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肯定了中华民国建立、结束君主专制的现实意义,D项正确;《新制本国史教本》将君主专制视为导致近代中国贫弱的重要原因,并非肯定其作用,排除A项;该教材出版于民国初年,向学生教授进步思想和共和观念,而非单纯为了学术研究和反思历史,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主要是在1915-191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指出,中日之间的较量,也不仅是现代化程度的较量,而且还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他认为“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据此可知,毛泽东( )
A. 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B. 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
C. 注重农民群众的力量 D. 阐述了对日作战的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也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要加强对士兵和民众的教育和动员,让他们明白抗日救国的大义和责任,体现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B项正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 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 抗战路线的形成,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每个士兵每个人民”可知毛泽东不仅仅注重农民,还注重士兵和其他抗日力量,排除C项;“对日作战的方针”包括军事战略、群众政策、经济政策等方面,说法宽泛,未能具体概括材料内容和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 如表为国家对东北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变化表,其中“三五计划”时期的投资比重降低,主要是基于( )
时期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比重 37.4% 20% 10.8%
A. 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B. 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C. 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D. 国家安全局势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66-1970年中国。“三五计划”期间(1966-1970),国家正值“三线建设”,为国防建设的需要实行工业投资调整,加大对西南、西 北的投资,削减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D项正确;东北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下降,反映东北整体的情况,而非东北内部的布局调整,排除A项;材料所述变化主要是为了应对 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 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而非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三五计划”时期尚属于计划经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规模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实现碳达峰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这主要说明我国( )
A. 积极解决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B. 为世界经济均衡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C. 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治理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体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治理观,D项正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要目的是经济转型,而非污染治理,排除A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与全球气候治理有关,而非为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增长,排除B项;“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说法宽泛,未能具体和准确概括材料主旨,且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与气候、经济有关,与政治秩序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关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地位,权威的科学史学家的评价是,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启后”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文化( )
A. 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B. 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C. 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 D.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分水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从阿拉伯语书写的这些古代希腊与罗马巨著开始,点燃了复兴的火炬,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A项正确;选项B属于“继承”而非“启后”,排除B项;C项直接推动表述不科学,排除C项;D项应为桥梁而非分水岭,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2世纪西方设立的行会,主要任务是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参与赈灾救济、资助穷人等行善积德的活动。由此推知,12世纪西方的行会( )
A. 削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带有一定的社会与宗教色彩 D. 与世俗王权争夺行业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主要任务是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的行会起着行业管理的作用,规范手工业者 和商人的经营活动,带有社会性。据材料“参与赈灾救济、资助穷人等行善积德的活动”可知,行会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带有宗教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行会宣扬民主人权、动摇封建专制,不能得出削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排除A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12世纪相距较大,且材料还提及行会参与赈灾救济、资助穷人,排除B项;材料提及行会维护行业利益,但未体现与王权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13. 问世于1591年的《遵生八笺》记载,辣根经由南洋进入浙江、广东,称为“晋椒”。18世纪传入西南地区,被称为“海椒”。美国汉学家达白安从辣椒的命名情况以及可能传播的三条路线得出了辣椒传播的相关结论。结合如图,从历史解析角度来看,这一结论最有可能是( )
A. 不同区域不同名字,支持辣椒多点传入论
B. 不同区域不同名称,支持辣椒源多品种说
C. 不同记载不同称呼,支持辣椒源于本土论
D. 不同学者不同观点,支持辣椒多源理论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辣根经由南洋进入浙江、广东,称为“晋椒”。18世纪传入西南地区,被称为“海椒”。传播途径不同,命名也不同。根据传播途径与命名的关系,可得出不同区域不同名字,支持辣椒多点传入论,A项正确;材料提及辣椒的不同名字与传播途径有关,未提及名字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排除B项;辣椒原产于美洲,而非源于本土,排除C项;关于辣椒的传播途径,需要依据相关史料加以研究论证,对不同学者的观点也要认真分析鉴别,不能仅仅根据学者观点不同就断定辣椒传入是多源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下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
A. 贫富分化持续拉大 B. 都市工作节奏加快
C. 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D. 市民追求时尚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这是一幅创作于1860年的历史题材绘画,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这个场景当然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交通的发展,使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选项A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工作节奏,而是邮件寄出的节奏,排除B项;材料里体现不出来市民的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促使G8会议向“G8+5”会议演变。这一演变反映了( )
A. 欧美外交影响力削弱 B.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C. 各国利益渐趋一体化 D. 新兴国家主动融入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现代史(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全球化推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未体现欧美外交影响力削弱,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利益和行动不可能高度一致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新兴国家主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凯文·卡拉赫于2023年创作漫画《Not hungry at the moment》。这张漫画颇具深意,呈现出两组情境,两张餐桌,却传达着相同的隐喻。据此判断,“相同的隐喻”是指( )
A. 美国强行干涉他国内政 B. 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
C. 俄乌战争源于北约东扩 D. 战争加剧地缘政治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23年世界。分析漫画内容,在左侧餐桌上,我们看到一只刺猬,其背上写着“乌克兰”,而坐在椅子上的是一只熊,代表着俄罗斯,反映俄乌冲突。而在右侧的餐桌上,坐着代表中国的龙,额头上写有“战争”字样的服务员将写有“台湾”字样的餐盘端上桌。中国龙却回应道:“我现在不饿”,明显不希望像俄罗斯那样陷入一场复杂的冲突中。这幅漫画巧妙地捕捉了西方乌克兰战争的紧张局势以及东方台海地区的紧张气氛,暗喻美国企图挑动台海局势,将中国卷入战火。俄乌战争、台海地区的紧张背后有美国遏制打压俄罗斯和中国的阴谋,体现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B项正确;俄乌战争不属于内政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俄乌冲突与美国有关,未体现北约东扩,排除C项;台海地区并未发生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西汉循吏。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举贤良方正,授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迁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员。
材料二 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黄霸是循吏中仕途轨迹记载最详细,也是次数最多的,黄霸涉及到的选拔方式为2次纳费、2次察廉、2次举贤良、3次征召。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
——摘编自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邑被列入《循吏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评述。
【答案】(1)个人素养角度:清廉奉公;宽仁爱民。(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工作政绩角度:政绩卓著,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
国家治理角度: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2)特点:多种官员选拔方式相结合;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的重要方式;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至少两点)
评述: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汉代社会治理;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存在营私现象,具有时代局限性;后期选官权为士族把控,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可得出清廉奉公,宽仁爱民;据材料“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可得出政绩卓著,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据所学知识,西汉王朝政治状况可得出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据所学知识西汉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可得出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第一问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可得出多种官员选拔方式相结合;据材料“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可得出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的重要方式;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
本题是第二问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要分析其积极的作用,也要分析其消极作用。据材料“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可得出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据材料“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可得出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汉代社会治理;据所学西汉儒学的发展可得出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演变成看出身可得出存在营私现象,具有时代局限性;后期选官权为士族把控,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18.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迪上尼在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作为好莱坞电影代表之一迪士尼初登上海。
材料一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上海的一般区划分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到20世纪30年代,在此期上海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居于此的原住民。
——吕翠凤《走进上海》、唐振常《上海史》
图1作为沪上一本娱乐性非常强的画报,《良友》杂志率先介绍了迪士尼和他的米老鼠。在1932年1月刊中,画报用整版图片介绍米老鼠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明星。
材料二 上海电影院的大规模建造和翻新开始于20年代。到1931年,全国有声电影96家,其中31家在上海。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已经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1930—1937年正值迪士尼的萌芽时期,传入很多迪士尼动画形象。
材料三 1939年上海发行了《白雪公主遇难记》。
第十章节选如下:
“打到吃人的混世魔王!”“弱小民族团结起来!”“争取最后胜利!”
“公主!你太伟大了,我们用团结来安慰你的灵魂,建设大众的国防保护我们祖国,创造真正和平……”
材料四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好莱坞电影受到重创。“孤岛”消失后,上海的电影事业,包括放映、发行与制片三个方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电影和苏联电影都不能公映了,代之而起的是日本电影。
日寇投降后,海上运输恢复,美国影片(不管新的旧的)便又大量地涌进中国,重新霸占了中国的放映市场。
——摘编自程季华等《中国电影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在上海传播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迪士尼在上海的传播历程并分析影响。
【答案】(1)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租界范围大,外来移民多,东西方文化交融;电影、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发展;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临海近苏杭,有利于商品流通和文化交融。
(2)传播历程:
初步形成: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文化与上海本土文化结合(从图2可以看出),在大众宣传中普及。
萧条: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好莱坞电影政府受到限制;上海被日本占领时期,迪士尼文化传播陷入低潮。
复苏:全民抗战胜利后,上海政治环境宽松,迎来迪士尼文化传播繁荣时期。
影响:抗战时迪士尼文化本土化传播有利于推动民族意识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推动上海文化近代化;形成上海特有的文化,为上海文化交流国际化奠定基础;迪士尼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表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一“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据材料一“上海的一般区划分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到20世纪30年代,在此期上海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居于此的原住民”可知,租界范围大,外来移民多,东西方文化交融;据材料一“在1932年1月刊中,画报用整版图片介绍米老鼠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明星”材料二“上海电影院的大规模建造和翻新开始于2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电影、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临海近苏杭,有利于商品流通和文化交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小问传播历程,据图2和材料一“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可知,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文化与上海本土文化结合,在大众宣传中普及;据材料四“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好莱坞电影受到重创”可知,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好莱坞电影政府受到限制;上海被日本占领时期,迪士尼文化传播陷入低潮;据材料四“日寇投降后,海上运输恢复,美国影片(不管新的旧的)便又大量地涌进中国,重新霸占了中国的放映市场”可知,全民抗战胜利后,上海政治环境宽松,迎来迪士尼文化传播繁荣时期。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公主!你太伟大了,我们用团结来安慰你的灵魂,建设大众的国防保护我们祖国,创造真正和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迪士尼文化本土化传播有利于推动民族意识的发展;据材料一“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可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推动上海文化近代化;形成上海特有的文化,为上海文化交流国际化奠定基础;据材料四“美国影片(不管新的旧的)便又大量地涌进中国,重新霸占了中国的放映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迪士尼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表现。
19.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第三届(1951—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
代表类别 具体类型 人数
政府代表 军官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代表 17
党派代表 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九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30
机关及部队代表 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机关工作人员 31
人民团体代表 工会、农协,工商业联合会,学联,妇联、医药卫生;新闻工作者;民主青年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保卫世界和平反美国侵略委员会;供销合作总社;救济总会;体育总会 227
国营工矿企业职工代表
70
专科以上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
45
区域代表
27
邀请代表 包含少数民族代表11名 71
——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79—1993)》第143-145页资料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 农民 干部 知识分子 民主党与无党派 归侨 军队 文教科技人员 其他
10.20 4.65 21.04 6.02 36.95 2.45 5.79 6.20 15.17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 农民 企业家 领导干部 基层干部 教授科研人员 中小学教师 作家艺术家 法律界人士 医生 金融业人士 军人警察 运动员
1.01 1.88 20.54 41.55 1.24 11.66 1.71 1.61 2.31 2.59 0.67 2.62 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构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1)特点: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新民主主义特色。
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积累经验。
(2)题目:人大代表选举具有时代性。
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的选举,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突出工人阶级的重要地位,因此工人阶级在代表中占比较高。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占比较高,体现国家战略上发挥各阶级的积极性,去建设国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因此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企业家占比较高,工人农民占比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后,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有所发展,第九届代表中基层干部有一定比例。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法律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有所上升。
综上所述,从第一届按身份对人大代表进行分类,到第九届按照职业进行分类,反映了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应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1—1952年中国。特点:据材料,北京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类别包括政府代表、党派代表、企业职工代表 、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等,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特色。意义:结合所学从巩固政权、影响后世方面分析,得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积累经验。
【小问2详解】
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可得出,民主党与无党派、工人占比较高。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可得出,企业家占比较高,工人农民占比有所下降,基层干部有一定比例,金融、法律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有所上升。结合所学,人大代表的身份、职业构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有关,体现“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可结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对人大代表的身份、职业构成与比例变化进行解释。从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看,工人阶级在代表中占比较高,与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关。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占比较高,体现发挥各阶级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从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看,企业家占比较高,工人农民占比有所下降,与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基层干部有一定比例,反映基层民主的发展。金融、法律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有所上升,反映经济结构调整。最后作总结:从第一届按身份对人大代表进行分类,到第九届按照职业进行分类,反映了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应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提出你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态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示例观点: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看法:赞同;
阐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资本主义金融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西方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两极格局瓦解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实质是西方资本的新一轮扩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渗透,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成功的历史。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民主制度遭到威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实力;二战后欧洲分裂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影响了欧洲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危机与混乱,人们出现了精神上的空虚与信仰危机。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综上所述要有升华,最好从“启示”的方向总结)
(提出不同看法并言之有理的可适当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选择出观点,1914年以来的世界即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首先从西方成功的角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二战后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建立,以及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都可以证明西方的历史使成功的历史。再看西方是衰落的历史这个角度,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的秩序,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实力,冷战影响了欧洲的发展。综合来看,应该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饶市202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良渚城址周边发现的大型水利设施,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其治水用水系统的形成,与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机制相似。这说明了( )
A. 良渚古城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B. 中华文明与小亚细亚文明同步发展
C.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 史前人类文明都重视水利设施建设
2. 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这反映了西汉中后期( )
A. 法律儒家化最终完成 B. 儒生的参政意识增强
C. 政治伦理化趋向明显 D. 儒学向基层社会传播
3. 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北魏此举意在( )
A. 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 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 推行中原的礼仪制度 D.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从高宗至肃宗有名公主共计98人,其中二嫁24人,三嫁3人。唐代女子还活跃于商业领域及体育运动中。这些现象反映出李唐( )
A. 妇女的政治地位较高 B. 受到少数民族习俗的濡染
C. 推行开放外交政策 D. 佛教伦理重构女性价值观
5. 1723年爆发罗布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青海)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
A. 拓展了疆域版图 B.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
C. 完善了宗教体系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6. 1903年,清廷学部重臣张之洞主持制订了《学务纲要》(史称癸卯学制)。纲要第24条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他指出:“各国语言,全国皆一致”,是由于“从小学教字母拼音始”,必须“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这一举措( )
A. 强化了国民文化认同 B. 有利于思想观念的统一
C. 丰富了民族主义内涵 D. 推动了新式教育的普及
7. 中华书局于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叙述了远古至民国初年的历史,该书“绪论”认为:“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其最大者,厥为二端:以制度言,则君主之专制是也:以习俗言,则人心之尚文是也。”据此可知,该教本意在( )
A. 肯定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 B. 反思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
C.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 强调民国建立的现实意义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指出,中日之间的较量,也不仅是现代化程度的较量,而且还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他认为“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据此可知,毛泽东( )
A. 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B. 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
C. 注重农民群众的力量 D. 阐述了对日作战的方针
9. 如表为国家对东北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变化表,其中“三五计划”时期的投资比重降低,主要是基于( )
时期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比重 37.4% 20% 10.8%
A. 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B. 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C.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D. 国家安全局势的变化
10. 实现碳达峰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这主要说明我国( )
A. 积极解决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B. 为世界经济均衡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C. 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治理观
11. 关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地位,权威的科学史学家的评价是,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启后”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文化( )
A. 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B. 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C. 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 D.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分水岭
12. 12世纪西方设立的行会,主要任务是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参与赈灾救济、资助穷人等行善积德的活动。由此推知,12世纪西方的行会( )
A. 削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带有一定的社会与宗教色彩 D. 与世俗王权争夺行业利益
13. 问世于1591年的《遵生八笺》记载,辣根经由南洋进入浙江、广东,称为“晋椒”。18世纪传入西南地区,被称为“海椒”。美国汉学家达白安从辣椒的命名情况以及可能传播的三条路线得出了辣椒传播的相关结论。结合如图,从历史解析角度来看,这一结论最有可能是( )
A. 不同区域不同名字,支持辣椒多点传入论
B. 不同区域不同名称,支持辣椒源多品种说
C. 不同记载不同称呼,支持辣椒源于本土论
D. 不同学者不同观点,支持辣椒多源理论说
14. 下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
A. 贫富分化持续拉大 B. 都市工作节奏加快
C. 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D. 市民追求时尚生活
15.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促使G8会议向“G8+5”会议演变。这一演变反映了( )
A 欧美外交影响力削弱 B.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C. 各国利益渐趋一体化 D. 新兴国家主动融入世界
16.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凯文·卡拉赫于2023年创作的漫画《Not hungry at the moment》。这张漫画颇具深意,呈现出两组情境,两张餐桌,却传达着相同的隐喻。据此判断,“相同的隐喻”是指( )
A. 美国强行干涉他国内政 B. 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
C. 俄乌战争源于北约东扩 D. 战争加剧地缘政治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西汉循吏。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举贤良方正,授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迁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员。
材料二 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黄霸是循吏中仕途轨迹记载最详细,也是次数最多的,黄霸涉及到的选拔方式为2次纳费、2次察廉、2次举贤良、3次征召。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
——摘编自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邑被列入《循吏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评述。
18.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迪上尼在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作为好莱坞电影代表之一迪士尼初登上海。
材料一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上海的一般区划分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到20世纪30年代,在此期上海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居于此的原住民。
——吕翠凤《走进上海》、唐振常《上海史》
图1作为沪上一本娱乐性非常强的画报,《良友》杂志率先介绍了迪士尼和他的米老鼠。在1932年1月刊中,画报用整版图片介绍米老鼠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明星。
材料二 上海电影院的大规模建造和翻新开始于20年代。到1931年,全国有声电影96家,其中31家在上海。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已经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1930—1937年正值迪士尼的萌芽时期,传入很多迪士尼动画形象。
材料三 1939年上海发行了《白雪公主遇难记》。
第十章节选如下:
“打到吃人的混世魔王!”“弱小民族团结起来!”“争取最后胜利!”
“公主!你太伟大了,我们用团结来安慰你的灵魂,建设大众的国防保护我们祖国,创造真正和平……”
材料四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好莱坞电影受到重创。“孤岛”消失后,上海的电影事业,包括放映、发行与制片三个方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电影和苏联电影都不能公映了,代之而起的是日本电影。
日寇投降后,海上运输恢复,美国影片(不管新的旧的)便又大量地涌进中国,重新霸占了中国的放映市场。
——摘编自程季华等《中国电影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在上海传播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迪士尼在上海的传播历程并分析影响。
19.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第三届(1951—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
代表类别 具体类型 人数
政府代表 军官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代表 17
党派代表 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九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30
机关及部队代表 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机关工作人员 31
人民团体代表 工会、农协,工商业联合会,学联,妇联、医药卫生;新闻工作者;民主青年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保卫世界和平反美国侵略委员会;供销合作总社;救济总会;体育总会 227
国营工矿企业职工代表
70
专科以上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
45
区域代表
27
邀请代表 包含少数民族代表11名 71
——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79—1993)》第143-145页资料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 农民 干部 知识分子 民主党与无党派 归侨 军队 文教科技人员 其他
10.20 4.65 21.04 6.02 36.95 2.45 5.79 6.20 15.17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 农民 企业家 领导干部 基层干部 教授科研人员 中小学教师 作家艺术家 法律界人士 医生 金融业人士 军人警察 运动员
1.01 1.88 20.54 41.55 1.24 11.66 1.71 1.61 2.31 2.59 0.67 2.62 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构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提出你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态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