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课件(共3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课件(共3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基本检查法
体格检查概述
01
基本检查法
02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概念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观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来了解被检查者身体状况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为“体征”。
检体诊断:医生对病人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体检后,根据结果提出对健康或疾病的临床判断。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概 念
环境适宜:自然光、室温、安静。
态度端正、仪表端庄、体贴病人。
检查时医生应站在患者右侧,面向病人。
注意医疗保护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检查部位暴露充分,依次暴露,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受凉。男医生不允许单独检查女病人!
检查要求规范、有序、正确。全面有重点,避免反复翻动患者。
检查顺序:先生命体征和一般检查,然后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的顺序,必要时查生殖器、肛门和直肠。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注意事项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视 诊
医生用眼睛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全身视诊:年龄、性别、发育、营养、意识、面容、表情、体型等。
局部视诊:皮肤、巩膜、胸廓、腹形等。
有些特殊部位(眼、耳、咽喉、支气管)需借助仪器。
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必要时从多角度观察。
医生必须具备敏锐、系统的观察力,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避免:“视而不见”。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视 诊
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者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手指指腹、小鱼际肌对触觉较敏感。
掌指关节掌面对震动较为敏感。
手背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
适用范围广,多用于腹部检查。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1.浅触诊
2.深触诊
深部滑行触诊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1.浅部触诊
将手放在被检查部位,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同作用,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适用于:体表浅在部位的病变。
如:浅表淋巴结、关节、浅部包块、血管、神经等。
特点:不产生紧张或痛苦;可触及深度为1cm;常在深部触诊前进行。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深部触诊
适用于:腹腔内病变和脏器的检查。
患者体位:平卧、屈膝屈髋、张口呼吸,放松腹部肌肉。
检查时可用单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达到深部触诊的目的。
深部触诊深度常大于2cm。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深部触诊 — 深部滑行触诊法
医师用右手并拢的食指、中指、环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包块做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深部触诊 — 双手触诊法
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左手将被检查部位向右手方向托起,利于右手触诊。
适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深部触诊 — 深压触诊法
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用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适用于: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输尿管压痛点。
反跳痛的检查。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深部触诊 — 冲击触诊法(沉浮触诊法)
右手并拢的食指、中指、环指
三个手指取70-90度,放置于
腹壁拟检查部位,先做2-3次
快速有力的冲击,然后迅速向
下一按,指端会有触及脏器或
包块在水中沉浮的感觉。
适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难
以触及者。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触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触诊目的,尽量让病人放松,不增加病人的痛苦。
医生动作要轻柔、手要温暖。
医生、病人的位置要适宜,患者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两侧,双腿稍屈,张口呼吸。检查肝脾肾时也可取侧卧位。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多用于肺脏、心界、肝脾边界、腹水等。
用手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查部位,观察反射情况或有无疼痛,也属于叩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1.间接叩诊法
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节指骨的远端,或末端指关节处,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1.间接叩诊法
右手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肘关节和肩关节避免参与运动。
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避免影响对叩诊音的判断。
同一部位连续叩击2-3次,避免不间断连续快速叩击。
叩诊力度根据病灶范围、深浅而定。
适用于:确定心、肝相对浊音界、肺界等。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直接叩诊法
右手三个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拍击声音及指下震动来判断病变情况。
适用于:胸部或腹部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腹水、气胸等的检查。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叩诊音
清音 — 正常肺部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实音 (绝对浊音)— 在叩击不含气的实质脏器的叩诊音, 如:心、肝、脾等。病理情况见于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等。
浊音 — 在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出现。正常见于心、肝被肺边缘所覆盖的部分。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量减少,如肺炎等。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叩诊音
鼓音 — 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见于:胃泡区、腹部等。病理情况:如肺内空洞、气胸、气腹等。
过清音 — 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轻音之间。正常成人叩诊无过清音,儿童可有。病理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叩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
心肺叩诊采取坐位或卧位,腹部采取卧位。
注意对称部位比较。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医师直接用耳或听诊器听取被检查者体内各部位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对心肺疾病的诊断尤其重要。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1.直接听诊法
医师将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体壁进行听诊。
此方法听到体内声音很弱。
仅在紧急情况下采用。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2.间接听诊法
用听诊器进行听诊。
此方法检查方便,不受被检查者的体位影响。
用于心、肺、腹,以及血管音、皮下气肿音等。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听诊器
耳件
体件:膜型(高调的声音)
钟型(低调的声音)
软管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异常气味可来自: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
嗅 诊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酸性汗味:见于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扬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痰恶臭味:厌氧菌感染,见于支扩、肺脓肿等。
尿带浓氨味:见于膀胱炎。
呼吸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见于尿毒症。
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
嗅 诊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体查概述
基本检查法
呕吐物隔餐酸性宿食:见于幽门梗阻。
带粪臭味:见于肠梗阻。
脓液+烂苹果味:见于胃坏疽。
粪便腐败性臭味:见于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
腥臭味:见于细菌性痢疾。
肝腥臭味:见于阿米巴痢疾。
嗅 诊
听 诊
叩 诊
视 诊
触 诊
思考题
1、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E.颈部
2、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可适用于哪种检查方法?
A.浅部触诊法 B.深部滑行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E.冲击触诊法
3、某男性患者,患慢性迁延性肝炎数年,近来出现腹水,腹部隆起,欲查清肝、脾肿大情况, 应选择何种检查方法更恰当
A.深部滑行触诊法 B.深压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浅部触诊法
E.冲击触诊法
思考题
4、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性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A.实音 B.清音 C、鼓音
D.过清音 E.浊音
5、肺内空洞、气胸、气腹叩诊音为:
A. 清音 B.浊音 C.鼓音
D.实音 E.过清音
思考题
感谢聆听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