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发热发热的概念01发热的机制及病因02发热的临床表现03发热的问诊要点04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引起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概 念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正常体温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腋测法:36-37℃口测法:36.3-37.2℃肛测法:36.5-37.7℃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概 念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发病机制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是由致热源引起)概 念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病原微生物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 屏障发 热通过激活 白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热 > 散热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发病机制非致热源性(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中暑。(2)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3)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概 念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发病机制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以感染性发热多见。概 念病 因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心梗、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功能性发热: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后低热(体温调节中枢未恢复)夏季热(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生理性低热(紧张、运动、月经前妊娠初期)概 念发病机制病 因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疾病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甲亢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发热分度低热 37.5 - 38 ℃中等度热 38.1 - 39 ℃高热 39.1 - 41 ℃超高热 41 ℃以上概 念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体温波动在37.8°C~38.7°C属于( )A、低热B、中等热C、高热D、超高热E、正常体温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发热分度概 念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常伴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竖毛肌收缩等现象。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如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临床过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2.高热期:产热 = 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寒战消失、皮肤发红、开始出汗。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因病因而不同。疟疾: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数天;伤寒:数周。发热分度临床过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3.体温下降期:散热 > 产热出汗多,大汗淋漓。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发热分度临床过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等。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4.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持续若干天后再规律性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6.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发热分度临床过程热 型体温维持在39-40°C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C以内,属于( )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E、波状热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结核病常见热型是( )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E、不规则热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发热的特点:起病时间、诱因、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伴随症状。患病以来一般情况。诊治经过。相关病史: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史等。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伴随症状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简要病史:男性,25岁,发热、咳嗽3天。1.现病史(1)根据主诉询问:①发热的诱因、发热情况、热型、具体体温、有无寒战;②咳嗽的性质、程度及音色以及咳嗽发作的时间、急缓和规律;③有无咳痰,痰的性状和痰量;④有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杵状指等伴随症状;⑤起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情况。(2)诊疗经过:①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②有无药物及其他治疗,效果如何。⒉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 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心、肝、肾及传染病等病史。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患者,男性,25岁。因高热、咳嗽6天入院。患者6天前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5℃,伴咳嗽、咳痰,痰量少,铁锈色,无胸痛与痰中带血。门诊予口服氧氟沙星、止咳、退热处理,3天后无好转,体温仍波动于39.3~40.2℃,病后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思考题:请分析该患者发热的病因是什么 是哪种热型 答案:该患者发热的病因为大叶性肺炎引起的发热。患者为青年男性,淋雨后畏寒高热,铁锈色痰,体温波动于39.3~40.2℃,符合大叶性肺炎引起的发热的诊断,热型为稽留热。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诊断思路1、归纳病史、体格检查特征。2、区分急性与慢性发热。3、区分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4、提出可能诊断,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机制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概 念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有效抗生素。2、对症治疗(降温):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等);药物降温(柴胡、赖氨匹林、布洛芬等);病因未明确前,慎用或禁用激素降温。感谢聆听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