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12章 糖类化合物第1节 单糖下一页返回根据分子中羰基不同,可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还可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这两种分类方法通常合并使用。如核糖是戊醛糖,葡萄糖是己醛糖,果糖是己酮糖等。自然界中常见的单糖是戊糖和己糖。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一、单糖的构型所有单糖(除丙酮糖外)的分子中都含有手性碳原子,都存在旋光异构体。根据旋光异构体的数目与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的关系N=2n,可算出旋光异构体的数目。如己醛糖分子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有24=16个旋光异构体,8对对映体,葡萄糖就是这16个异构体中的一个;己酮糖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有23=8个旋光异构体,4对对映体,果糖就是这5个异构体中的一个。命名单糖时,分子构型可用R/S标记法把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表示出来,如D-葡萄糖,IUPAC法命名为(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但这种命名法不方便;碳水化合物的名称常用俗名,分子构型D/L标记法的使用更为普遍。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951年以前还没有测定旋光物质绝对构型的方法,只能用相对构型来表示旋光物质之间的关系。相对构型以甘油醛作为标准,甘油醛只含一个手性碳原子,人为规定和C﹡相连的醛基在上面,当-OH处在右边的为D构型,处在左边的为L构型。它们的构型表示及名称如下: D、L只表示构型,(+)、(-)表示旋光方向,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将其他糖类的构型与甘油醛比较,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称为D型糖;与L-(+)-甘油醛构型相同,称为L型糖。由此可以看出,单糖的构型取决于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其他的单糖可以由甘油醛用增长碳链的方法推导出来。如从D-甘油醛出发,经与HCN加成,经水解、内酯化和Na-Hg还原,可以得到两种D-丁醛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为了书写简便,在费歇尔投影式中,用竖线表示碳链,手性碳原子上的氢省略,用“-”代表不对称碳原子上的羟基,构型推导过程如下:用同样的方法,由两种D-丁醛糖可得到四种D-戊醛糖、由四种D-戊糖可得到八种D-己醛糖,其构型和名称如下:这种从D-(+)-甘油醛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醛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和D-(+)-甘油醛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构型一致,所以这些糖都属于D型,称为D-醛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从L-(+)-甘油醛出发,也可得到一系列L-醛糖,它们与D-型糖互为对映体。自然界中存在的糖类大多数是D型的。1951年以后,有了测定绝对构型的方法,证明甘油醛的实际构型和原来人为规定的构型完全符合,因此原来的相对构型又称绝对构型。从上面导出的糖可以看出,D-(+)-阿洛糖和D-(+)-阿卓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手性碳原子除C2构型不同外,其他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同。像这样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体,如果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其他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同,这样的旋光异构体互称为差向异构体。上述糖中C2构型不同,所以称为C2差向异构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1节 单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自然界中也发现一些D-酮糖。它们的结构一般在2位上具有酮羰基,比相同碳数的醛糖少一个手性碳原子,旋光异构体数目也相应减少。如存在于甘蔗和蜂蜜中的D-果糖,有三个手性碳原子,共有八个旋光异构体。同样,它也可以用增长碳链的方法推导出来。D-果糖结构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如下:二、单糖的环状结构1.变旋现象人们发现,D-葡萄糖有两种不同的晶体,从酒精中结晶出来的,熔点为146℃,比旋光为+112°;从吡啶中结晶出来的,熔点为150℃,比旋光为+18.7°。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如果把两种不同的D-葡萄糖分别溶解于水中,放置一段时间,测得比旋光度都逐渐发生变化,前者从+112°逐渐下降至+52.7°,后者则从+18.7°上升至+52.7°。当两者的比旋光变化至+52.7°后,都不再发生变化。像这样一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到溶液中,它的旋光度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现象。此外,在通常条件下,葡萄糖不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在干燥的HCl存在下,葡萄糖只和一个分子醇作用即可生成稳定的缩醛。对于以上现象和反应都无法用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解释。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有人提出,糖分子中的中羰基和羟基在分子内进行加成,形成环状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结构。2.单糖的氧环式结构单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羰基到底和哪个羟基成环呢?根据环的大小与稳定性关系可知:五元环和六元环是最稳定的环,因此对于五碳糖和六碳糖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形成的都是五元或六元环。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有一个氧,所以糖的这种环状半缩醛结构又称为氧环式结构。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如,D-葡萄糖主要形成六元环,即醛基与C5羟基加成形成半缩醛,从而使醛基碳(C1)由sp2杂化转变sp3杂化,成为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所以羟基加上去的结果是形成了C1构型不同的两种环氧式结构。C1上新形成的羟基(也称半缩醛羟基)与决定构型的羟基处于碳链的同一侧,称为称α-型;处于异侧称为β-型。显然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是非对映体,它们的区别在于C1的构型不同,而其他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完全相同,因此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也称为C1差向异构体。葡萄糖环状结构如下所示: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单糖的环状结构能解释它的变旋现象。当D-葡萄糖的两个环状结构溶于水后,由于活泼的半缩醛羟基的存在,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可以通过开链式结构互相转化,最后达到动态平衡,比旋光也达到一个平衡值+52.7°。平衡时,溶液中约含37%的α-D-葡萄糖和63%的β-D-葡萄糖,以及少量的开链葡萄糖。开链式结构在平衡混合物中很少,仅占0.01%,因此与饱和NaHSO3加成反应不易发生,由于葡萄糖分子主要以环状半缩醛形式存在,因此只能与一个分子的醇起作用,生成缩醛型结构。实验证明,除了葡萄糖,其他单糖在溶液中也是主要以氧环式结构存在,都有变旋现象。单糖的氧环式结构中,五元环与呋喃环相似,六元环与吡喃环相似。因此将五元环单糖称为呋喃糖,如D-果糖在溶液中主要以五元氧环式结构存在,有α-D-呋喃果糖和β-D-呋喃果糖;六元环单糖称为吡喃糖,如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哈沃斯(Haworth)式单糖的氧环式结构不能反映各个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为了更接近真实和更能形象地表达单糖的环状结构,一般采用哈沃斯透视式,简称哈沃斯式,来表示糖的氧环式结构。现以葡萄糖为例,说明哈沃斯式的书写规则:首先将开链式D-葡萄糖的费歇尔投影式(Ⅰ)式,向右倒成水平的(Ⅱ)式,右侧基团在下面,左侧基团在上面,将(Ⅱ)式中C5上的H、OH、CH2OH按顺时针交换位置,构型保持不变,得到(Ⅲ)式,再将C5上的基团绕着C4,C5之间的键轴旋转120°,使C5羟基与醛基接近,得到(Ⅳ)式,C5羟基进攻羰基碳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得到两种异构体。若新产生的半缩醛羟基与C5上的羟甲基(也称尾基)处在环平面的异侧,则为α-D-吡喃葡萄糖;若新产生的半缩醛羟基与C5上的羟甲基(也称尾基)处在环平面的同侧,则β-D-吡喃葡萄糖。形成过程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1节 单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D-果糖也可以形成哈沃斯式,主要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状结构。五元环是C2上的羰基与C5上的羟基成环;六元环是C2上羟基与C6上羟基成环,在自然界中的果糖衍生物以五元环呋喃果糖为主。D-果糖的四种哈沃斯式如下: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从单糖的链状费歇尔投影式转变成哈沃斯式的一般书写规则:①首先写出表示氧环式结构的六元或五元含氧环,把前面的三根链用粗线表示,六元环氧通常写在环中的右上角,五元环氧写在正后方。成环碳原子位次以顺时针方向排列。②将费歇尔式碳键右侧基团或原子写在哈沃斯式环平面的下方;左侧基团或原子写在环平面上方。遵循“左上右下”的原则。③羟甲基(—CH2OH)在环平面的上方为D型糖,羟甲基则在环平面的下方为L型糖。④在D型糖中,半缩醛羟基在环平面下方为α型,在环平面上方为β型。在L型糖中正好相反。在书写哈沃斯式时,遵守以上规则就能确定单糖的D和L以及α和β构型。有时为了书写需要,其环平面可以在纸平面上旋转,此时成环碳原子位次仍是顺时针方向排列,并且环上碳原子连接基团的上下位置不变;环平面也可以翻转,此时成环碳原子位次由顺时针方向排列变为逆时针排列,环上碳原子所连接基团的上下位置需颠倒过来。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下面是其他几种常见单糖的哈沃斯式: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单糖的构象在哈沃斯式中,吡喃型糖的六元环是表示在一个平面上。但实际上,近代X射线分析技术对单糖的研究表明,晶体状态的吡喃葡萄糖中成环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是与环己烷类似,以椅式构象存在。D-吡喃葡萄糖的两种椅式构象表示如下:从以上两个构象中可以看出,在β-型中所有较大基团都占据E键,而在α-型中C1上的半缩醛羟基处于直立健a键上,所以β-型比α-型更稳定,在变旋平衡体系中β-D-葡萄糖所占比例(63%)大于α-D-葡萄糖(37%)。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单糖的物理性质单糖都是无色结晶,有吸湿性,因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所以极易溶于水,并能形成过饱和溶液——糖浆。单糖可溶于乙醇和吡啶,难溶于于乙醚、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单糖(除丙酮糖外)都有旋光性及变旋现象。单糖都有甜味,各种糖的甜度不同,一般以蔗糖的甜度为100来比较其他糖类的相对甜度。如葡萄糖的甜度为74,果糖的甜度为173。果糖是目前已知单糖和二糖中甜度最大的糖。四、单糖的化学性质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因此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羟基与羰基上,以及分子中羟基和羰基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性质。单糖是处在环状与开链的互变平衡的体系中,因此,单糖有些性质是开链结构表现出的(如氧化、成脎等),有些是环状结构表现出来的(如成苷、成酯等)。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差向异构化用稀碱溶液处理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得到三种糖的平衡体系混合物,这种作用称为异构化。这种异构化是通过烯二醇式中间体完成的。单糖分子中C2上的α-H同时受羰基和同碳原子上羟基的影响而很活泼,在碱性条件下,容易转移到羰基上,成为烯二醇中间体。烯二醇中间体很不稳定,C1羟基上的氢又能从平面上、下两个方向重新转移到C2上,得到D-葡萄糖和D-甘露糖,而C2羟基上的氢也可转移到C1上,得到D-果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C2的构型不同,它们互称为C2差向异构体。差向异构体的相互转化称为差向异构化。在生物体内这种转变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1节 单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氧化反应单糖都能被氧化剂所氧化,其氧化过程比较复杂,氧化产物因试剂的种类及溶液的酸碱性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1)碱性溶液中氧化 酮糖与酮不同,酮糖在碱性溶液中可以通过异构化作用转变为醛糖,因此,所有的单糖都能被斐林试剂、托伦试剂和本尼狄克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氧化,分别产生银镜或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同时单糖分子被氧化成小分子羧酸混合物。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把糖能还原斐林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的性质统称为还原性;把具有还原性的糖称为还原性糖,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性糖。还原性糖与本尼狄克试剂的反应常用做糖类的定性或定量测定。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酸性溶液中氧化糖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根据氧化剂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1)溴水氧化 单糖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异构化,因此醛糖和酮糖的反应有些不同。在溴水作用下,醛糖能氧化为糖酸,而酮糖不被氧化,由此可用来区别醛糖和酮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硝酸氧化 强氧化剂(如硝酸)不仅能氧化醛基,而且能氧化羟甲基,使醛糖氧化成糖二酸。例如D-葡萄糖被氧化为D-葡萄糖二酸。?酮糖在同样条件下氧化时,发生C1—C2键的断裂,生成比原来糖少一个碳原子的糖二酸。(3)生物体内氧化 在酶的作用下,生物体内某些醛糖羟甲基可被氧化成羧基,而醛基保持不变,生成相应的糖醛酸。单糖如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氧化成半乳糖醛酸。 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某些糖醛酸是果胶质、半纤维素和黏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的糖醛酸类物质是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在人体内的糖醛酸可与某些有毒物质结合从尿中排出体外,有保肝和解毒作用。3.还原反应工业上常以镍、钯、铂为催化剂进行催化加氢或在实验室中常用金属氢化物NaBH4的作用下,单糖中的羰基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相应的糖醇。例如,葡萄糖可以还原成山梨醇;甘露糖可以还原成甘露醇;果糖则可还原成山梨醇和甘露醇的混合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1节 单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甘露醇、山梨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桃李、苹果、樱桃、梨等果实中含有大量的山梨醇。柿子、胡萝卜、葱等植物中含有甘露醇。甘露醇、山梨醇是化妆品和药物生产中用量较大的多元糖醇。如甘露醇、山梨醇有降低颅内压力,治脑水肿和利尿等作用。4.成脎反应单糖的羰基与苯肼反应生成苯腙。在过量的苯肼存在下,苯腙能继续与苯肼反应生成糖脎。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糖脎分子内通过氢键缔合,形成螯环化合物,从而使C3上的羟基不再与苯肼作用。因此,成脎反应在C1和C2上发生变化,不涉及其他碳原子。含碳原子数相同的单糖,如果只是C1、C2上所连基团或构型不同,而其他碳原子的构型完全相同时,它们必生成同一种糖脎。例如D-葡萄糖、D-果糖和D-甘露糖与过量的苯肼反应生成的糖脎是相同的。糖脎都是不溶于水的黄色结晶,不同的糖脎结晶形状不同,熔点不同,在反应中生成的速度也不同,所以可以根据糖脎的结晶形状、生成速度及熔点来鉴定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显色反应单糖与浓酸作用,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糠醛或它的衍生物。例如,戊醛糖脱水得到糠醛;己糖脱水得到α-羟甲基糠醛。反应式如下: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在一定条件下,糠醛及其衍生物能与某些酚类、蒽酮、芳胺等作用生成各种不同的有色物质。虽然这类有色物质的结构还不清楚,但由于反应灵敏,显色明显,故常用来鉴定糖类。重要的显色反应如下:(1)莫力许(Molisch)反应 所有的糖(包括二糖和多糖)都能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和α-萘酚反应,生成紫色物质。这是鉴别糖类常用的方法。(2)西里瓦诺夫(Seliwanoff)反应 酮糖与间苯二酚的浓盐酸溶液反应,加热很快生成红色物质;而醛糖在同样条件下不显色或显微红色。利用这个反应可区别醛糖和酮糖。(3)蒽酮反应 所有的糖都能与蒽酮的浓硫酸溶液作用生成绿色物质。这个反应可用来定量测定糖类。(4)皮阿耳(Bial)反应 戊糖与5-甲基-1,3-苯二酚的浓盐酸溶液作用,能生成绿色的物质。该反应可用来鉴别戊糖和己糖。(5)狄斯克(Diseke)反应 脱氧核糖与二苯胺的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可生成蓝色的物质,其他糖类在同样条件下无此现象。因此,该反应可用来鉴别脱氧核糖。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五、重要的单糖及单糖衍生物1.几种重要的单糖(1)D-核糖及D-2-脱氧核糖 D-核糖和D-2-脱氧核糖是生物细胞内极为重要的两种戊醛糖,常与磷酸及某些含氮杂环化合物结合而存在于核蛋白中,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种维生素、辅酶、某些抗生素(如新霉素、巴龙霉素)的成分。它们的结构式如下: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D-葡萄糖 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己醛糖,它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丙酮,不溶于乙醚和烃类等有机物;有甜味,在植物果实、蜂蜜、动物血液、淋巴中均有游离的D-葡萄糖,工业上可由淀粉或纤维素水解得到D-葡萄糖,是最早大量生产的单糖。葡萄糖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运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人体血液中的含量为0.08%~0.1%,也称为血糖。长期低血糖会导致头昏、恶心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而高血糖及糖代谢功能减退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葡萄糖在医药上可用做营养剂,并有强心、利尿、解毒作用。在食品工业上用于制糖浆、糖果等。在印染工业上用做还原剂,它还是合成维生素C的原料。(3)D-果糖 果糖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果糖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中。果糖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甜的糖,比蔗糖甜一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如制糖果、糕点、饮料等。工业上可利用蔗糖在稀盐酸或转化酶作用下大规模生产果糖,或者以淀粉为原料,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淀粉水解后经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转化糖,其中含有42%的果糖和58%的葡萄糖,这种商品称为果葡糖浆或高果糖浆。2.糖苷糖苷同缩醛(酮)一样,分子中无半缩醛羟基,不能再转变成开链式结构,因此,无变旋现象,不能被斐林试剂、托伦试剂等氧化剂氧化,与过量的苯肼不能生成糖脎。但是糖苷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却易发生水解,水解时苷键断裂,形成原来的糖和非糖化合物。糖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尤其在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含量较多。天然糖苷大多属于β-型。例如:水杨苷是由β-D-葡萄糖和水杨醇形成的糖苷。水杨苷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氧化变成水杨醇、水杨酸等,因此水杨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结构式如下:第1节 单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维生素C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瓜果及蔬菜中,在柑橘、柠檬、番茄中含量尤为丰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人体若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坏血病,故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不属于糖类,但它可由D-葡萄糖来合成,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不饱和糖酸内酯,所以常将维生素C当做单糖的衍生物。维生素C是白色结晶,味酸,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它的构型是L-型。由于分子中烯醇式羟基上的氢较易离解,使它呈现明显的酸性,并且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所以它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可用做食品的抗氧化剂;脱氢抗坏血酸还原又重新变成抗坏血酸,所以,它在动物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具有电子传递和氢传递的作用。上一页返回第1节 单糖第2节 二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组成单元,在淀粉酶或唾液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得到麦芽糖。麦芽糖继续水解产生D-葡萄糖。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种子中,特别是麦芽中含量最高。在用大麦酿造的啤酒中,麦芽糖的含量在10%~12%,甜度为蔗糖的40%,是饴糖的主要成分,常用做营养剂和培养基。2.纤维二糖纤维二糖由两分子D-葡萄糖通过β-1,4-苷键连接而成。纤维二糖的哈沃斯式及构象式如下:第2节 二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由纤维素部分水解得到,在自然界并不以游离状态存。同麦芽糖一样,水解产生两分子D-葡萄糖,所不同的是水解纤维二糖必须用β-葡萄糖苷酶(苦杏仁酶)。3.乳糖乳糖是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D-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乳糖的哈沃斯式及构象式如下:第2节 二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含量约为5%,是牛乳制奶酪时所得的副产物。牛奶变酸就是乳糖在乳糖杆菌作用下氧化成为乳酸的缘故。乳糖是二糖中水溶性较小,没有吸湿性的一种,用于食品及医药工业。二、非还原性二糖非还原性二糖是两个单糖都用半缩醛羟基脱水生成的二糖,分子中无半缩醛羟基,当然也就不能变成开链结构,也不具备单糖的一些性质。如无变旋现象,与过量苯肼不能产生糖脎,与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产生,不具有还原性,故这类二糖称为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海藻糖等。1.蔗糖蔗糖由一个分子α-D-葡萄糖C1上的半缩醛羟基和一个分子β-D-果糖C2上的半缩醛羟基,脱去一个分子水,通过α-1-β-2-苷键连接而成的,蔗糖的哈沃斯式及构象式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2节 二糖上一页返回第2节 二糖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