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多糖 课件(共16张PPT)《有机化学》同步教学(北京理工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多糖 课件(共16张PPT)《有机化学》同步教学(北京理工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12.3 多糖
12.3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淀粉
淀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类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又是植物的储存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块根和种子中,例如稻米中含淀粉62%~82%,小麦含57%~75%,玉米含65%~72%,马铃薯含12%~14%。
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直链淀粉约占淀粉的20%,支链淀粉约占淀粉的80%。这两种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都有差别。
(1)淀粉的结构 淀粉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
1)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1000个以上α-D-葡萄糖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5~6×105。直链淀粉实际上并不是线型分子,而是由于分子内氢键作用,使链卷曲盘旋呈螺旋状,直链淀粉的结构式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3节 多糖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相对分子质量比直链淀粉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6~6×106,它是一个高度分支化的结构,每隔20~25个D-葡萄糖短链,就有一个α-1,6-苷键分支。在这些短链里D-葡萄糖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支链淀粉的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吸湿性很强。直链淀粉容易溶解在热水里不成糊状,可全部被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正好能使碘分子钻入螺旋空隙中,与碘形成蓝色的复合物,此显色反应常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和碘量法分析终点的指示,反应迅速、灵敏。
当加热时,分子内氢键断裂,螺旋解体,蓝色消失,冷却后又重新恢复螺旋结构,蓝色重现。支链淀粉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膨胀成黏稠溶液,遇碘产生紫红色,在淀粉酶作用下只有62%水解成麦芽糖。由于分子中还存在1,6-苷键,所以它的部分水解产物中还有异麦芽糖。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得到的中间产物有糊精和麦芽糖,根据它们与碘的不同颜色可分为兰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最后水解为D-葡萄糖。
在淀粉分子中,尽管末端葡萄糖保留了半缩醛羟基,但在整个分子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所以淀粉无还原性、无变旋现象,不能形成糖脎。
2.糖元
糖元又称为动物淀粉或肝糖,存在于动物体的肝脏和肌肉中。糖元的结构和支链淀粉相似,不过组成糖元的葡萄糖单位更多,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1000万。由于糖元的支链更多,更短,因此糖元分子结构比较紧密,整个分子团成球形。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糖元为无定形粉末,有甜味,能溶于三氯乙酸,但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糖元遇碘呈紫红色,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D-葡萄糖。
糖元在动物体内的重要功能是调节血液中的含糖量。当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较高时,它就结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时,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供给肌体能量。
二、纤维素
1.纤维素的结构
纤维素是由1000~10000个β-D-葡萄糖通过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直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200万或更高,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与直链淀粉不同,纤维素长链分子不是卷曲为螺旋状,而是略带弯曲的长丝状,这些长链的分子,靠氢键形成牢固的纤维素胶束,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若干个纤维素胶束相互绞在一起形成绳索状结构,这种绳索状结构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形成肉眼所见的植物纤维纹理。纤维素链间分子间氢键及形成的纤维素胶束示意图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多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植物体内起支撑作用。
2.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纤维素是白色纤维状固体,不溶于水,但能吸水膨胀,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能溶于氢氧化铜的氨溶液、氯化锌的盐酸溶液以及氢氧化钠和二硫化碳中,形成黏稠状溶液。利用这种溶胶性,可以制造各种人造棉和人造丝等。
纤维素水解比淀粉难,一般需在稀酸加热下水解。由于人体内不含有能水解β-1,4-苷键的纤维素酶,纤维素不能被唾液酶水解而作为人的营养物质,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消化,但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肠子蠕动,促进排泄。某些食草动物,如牛、羊等,可以用纤维素作为食物,因为它们的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可产生能水解β-1,4-苷键的纤维素酶,使纤维素水解,所以纤维素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饲料。纤维素还可以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纺织、造纸、人造丝、无烟火药、胶片等都离不开纤维素。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杂多糖
1.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是与纤维素共存于植物细胞壁的一类多糖,是和纤维素结构完全不同的物质,主要起着支柱物质的作用,同时也起着储藏物质的作用。一般认为半纤维素主要是多缩戊糖和多缩己糖的混合物,多缩戊糖主要是多缩木糖和多缩L-阿拉伯糖。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多缩己糖主要是多缩半乳糖、多缩半乳糖醛酸及多缩甘露糖,它们也是主要通过β-1,4-苷键缩合而成的链状分子。
半纤维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碱,在稀酸的作用下比纤维素更易水解。工业上常用含多缩戊糖的玉米芯、花生壳、米糠等农副产品在稀酸的作用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解和脱水,制取重要的工业原料糠醛。
2.果胶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它充塞在植物细胞壁之间,使细胞粘在一起。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根、茎、叶中,一般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
果胶质是一类多糖的总称,主要包括原果胶、果胶酯酸(又称为可溶性果胶)和果胶酸等。原果胶主要存在于未成熟的水果和植物的茎和叶子中,它是可溶性果胶与纤维素缩合而成的高聚物,是水不溶性的果胶。它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产生果胶酯酸(水溶性果胶);果胶酯酸的分子主链是由α-D-半乳糖醛酸甲酯及少量的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果胶酯酸是原果胶通过果胶酶和果胶酯酶的作用而生成的,它能溶于水;水果成熟后由硬变软,主要原因就是原果胶转变为可溶性果胶。果胶酸是果胶酯酸在稀酸或果胶甲酯酶的连续作用下,游离出的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基被完全除去。果胶酸的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果胶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Ca2+或Mg2+生成不溶性的果胶酸钙和果胶酸镁,该反应可用于测定果胶质的含量。
果胶是一种耐酸的胶凝剂和完全无毒无害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它是优良的胶凝剂、稳定剂、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加入少量果胶,就可显著提高食品质量,口感,具有水果风味。用于制药工业,对高血压、便秘等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并可降低血糖、血脂,减少胆固醇,解除铅中毒,同时还具有防癌、抗癌等作用。制成药用胶囊,有较好的增效性,制成果胶铋是胃病的良药。用于化妆品工业,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防止紫外线及其他辐射。
3.甲壳素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甲壳质,分布于虾、鳖及许多昆虫的硬壳、昆虫体表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地球上的生物每年可合成10亿吨甲壳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生物物质。
甲壳素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其结构式如下:
第3节 多糖
上一页
返回
甲壳素是白色半透明固体,不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强酸能使甲壳素水解,水解产物为氨基葡萄糖。在强碱条件下,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得到壳聚糖,即为氨基葡萄糖的高聚物,其溶解性较好,称为可溶性壳聚糖。
目前,甲壳素和壳聚糖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人造肾膜)、农药(杀虫抑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妆品领域(调理肌肤等)、食品果蔬(防腐保鲜等)、环保(吸附工业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等)方面。可抑制癌症、肝病、糖尿病、降低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重要生理活性。
返回
表12-1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