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透镜和视觉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6
1.下列设备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投影仪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此时蜡烛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虚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3.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5.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
A.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B.晶状体 虹膜 脉络膜
C.玻璃体 瞳孔 角膜 D.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6.同学们在拍集体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7.鱼类为了能够在水中看物,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以此来保证有足够的折射力。传说中生活在海洋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如图能正确表示它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虛像的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填序号)
9.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
10.如图所示是小金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距从15cm变为40cm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会变凸)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光斑,当水凸透镜向左移动时,光斑变亮,如果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屏要向______移动,当光屏移动到如图甲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则水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此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水凸透镜、光屏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在水凸透镜的前面增加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或“平面镜”)。
(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其原因是______。
(4)如果实验过程中,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及刻度尺,没有使用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那么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你的摆放方法是______。
12.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透镜选择](1)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2)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实物图及原理图如图所示。
[产品调试]
调试①: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选择   (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调试②:小东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阳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
(4)[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手机投影仪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成像清晰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但成像效果一般 无法模拟投影仪成像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对某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待改进。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该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还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
13.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照相机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原理、制作简易照相机、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学习】制作模型前,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物距(u),像距(v)应该满足f<v<2f,胶片上成的像的特点是   。
(2)【制作】小组同学利用A4卡纸、半透明纸和凸透镜制作出简易相机模型,组内同学进行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有时模糊,请你指出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是   。
(3)【制作】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设计的量规,将表格补充完整。
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    ②    ③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4)【改进】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组内同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
14、广告投影灯(见图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商家欢迎,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投影灯的设计和制作”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分析、设计并制作、评价、展示与优化四个环节。
(1)【观察分析】设计制作投影灯前,首先体验、拆解投影灯,了解其布局和基本原理。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同时能使地面上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的颜色尽可能相同,请在图乙中画出光源的摆放位置并写出光源的颜色。(说明:用圆形代表光源)( )
(2)【设计制作】制作投影灯时,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才能在地面上呈现大小合适清晰的像。那么如何测得所选透镜的焦距呢?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加以说明;( )
(3)【评价】评价量规即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如果让你去设计投影效果评价量规,你将设置哪些方面的评价指标?请将下表中__________处补充完整(请写出三种);
投影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1 评价指标2 评价指标3 …
【展示与优化】某同学制作了一台简易投影灯,但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投影直径30cm-50cm的要求,那么在不改变图标大小的情况下他该如何改进?( )
15.作图题:补全下列光路图。
16.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并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完成图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
(2)图乙: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甲 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判断。
【解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即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故B不合题意;
C.监控摄像头,即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投影仪,即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分析】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再将物距和焦距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u=v=2f=30cm,解得:f=15cm。 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 此时物距u=30cm-20cm=10cm<15cm,即u故选A。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睛的调节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睫状肌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形成的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图,
照相机成像原理图
视觉形成原理图
【解答】对比上述三图。我们可以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照相机的光圈相当于眼睛的瞳孔;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眼睛的视网膜;
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故答案为A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照相机镜头上的苍蝇肯定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不会在底片上成像。但是由于苍蝇遮挡住部分光线,因此会使拍出来的照片亮度偏小一些。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根据凸透镜会聚能力的变化确定成像位置的改变,再确定要看清物体是需要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确定矫正方法。
【解答】根据“ 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可知,鱼眼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大,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如果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像必须向后移动,即需要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①;②③④;②③④;①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④水面的倒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1)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属于虛像的是 ②③④ ;
(2)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②③④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① 。
9.【答案】小;前;小于;丙
【解析】【分析】近视眼原理与矫正图如下
【解答】 晶状体过厚,会导致晶状体的折光率要大,焦距过小,使得成的像往前移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小于眼球前后径;矫正近视眼是用凹透镜,因此佩戴的镜片是丙
故答案为:小 前 小于 丙
10.【答案】(1)10
(2)变小
【解析】【分析】(1)物距等于焦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物体李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1)物距等于焦距等于20cm时,成像,故焦距为10cm;
(2) 物距从15cm变为40cm的过程中 ,逐渐远离焦点,故像将变小。
12.【答案】(1)B
(2)乙
(3)我赞成小阳的观点,因为光照在白墙上会发生漫反射,人在各个方向都能清晰观影
(4)纸盒的长度太短或提供的凸透镜焦距太大
【解析】【分析】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白纸应与凸透镜平行,来回移动透镜,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此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u>f,此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解答】(1)(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白纸应与凸透镜平行,来回移动透镜,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应选择B;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应该倒着放,故应选择乙的放置方式;
(3)若用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反射光线将射向同一方向,其它方向的人无法清晰观影,而选择白墙作为白墙作为屏幕,白墙表面粗糙,发生的是漫反射,各个方向的人都能清晰观影,故成小阳的观点;
(4)由于无法模拟投影仪成像,说明uf,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纸盒的长度太短或提供的凸透镜焦距太大,故还需要进行的改进是:增大纸盒的长度或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13.【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能调节像距
(3)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不能调节物距,成像清晰;不能调节物距,成像模糊
(4)做一个可伸缩的镜头,来调节像距。
【解析】(1)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确定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在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物距发生改变,那么像距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只有将光屏调到最佳位置才能看到清晰的实像,据此分析解答;
(3)可从成像的清晰度和是否能够调节像距的角度设计评价量规的指标。
(4)可从调节像距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f2f,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图片可知,镜头和影响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即像距不变,那么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不能调节像距。
(3)根据成像的清晰度和是否调节像距,将表格补充如下:
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②不能调节物距,成像清晰 ③不能调节物距,成像模糊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4)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组内同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做一个可伸缩的镜头,来调节像距。
14.(1)图略(光源画在图标正上方) 光源的颜色为白色 (2)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得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投影大小、亮度、清晰度(颜色、稳定、变形等)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投影图像变大,减小图标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a),增大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增大b)。
15.【答案】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2)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①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2)①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首先通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里法线右侧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6.【答案】(1)
(2)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别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
(2)如果S点的反射光线经过P点,那么在P点肯定能够看到S点的虚像。将虚像和P点连接就可以确定入射点的位置,将入射点和发光点相连就是入射光线,将入射点和P点相连就是对应的反射光线。
【解答】(1)平行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A’;
(2)根据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S点的像S',然后将PS'连接起来与镜面相交,交点就是入射点O。连接SO就是入射光线,连接OP就是对应的反射光线。如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