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物体发出声音,并分析、总结出声音产生的条件,锻炼分析总结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演示并进行实验,能够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实验1:刻度尺实验
将刻度尺用手压在桌面上并使其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使钢尺发出声音。观察以下现象:
A.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小实验2:敲击桌子实验
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并思考:
a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b停止后还能听到声音吗?
思考讨论:橡皮筋、刻度尺、桌子在发出声音时都在 , 停止,发生也停止。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 停止, 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思考、讨论:
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2、如图,女同学对着纸杯轻轻说话,男同学可以听见声音。说话声是怎样传到男同学的耳朵的?
3、钓鱼时,为什么不能在岸上大声说话?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真空可以传播声音吗?观看视频回答。
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5、思考: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
a、击鼓时,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b、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结论: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着,我们称之为 。
【随堂练习】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________所产生的。
2.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 ___________产生的,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有时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响度逐渐减弱的声音
4.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如图所示正步要求:踢腿高度30cm,步幅间距75cm,摆头位置45°,每分钟112步,同时喊出响彻云霄的口号声,关于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口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C.阅兵方队相对于护旗手是运动的
D.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平均速度是140cm/s
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的最小的,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D.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小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6.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______,它说明了______;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
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6、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是 。
7、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 和 都能传声。
8、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9、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笛中的空气”).
10、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这利用了声音在________中比________中传播的快的道理.
1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能力提升】
1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B、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接通瓶中的手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填序号)。
5.小明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______产生的;该实验说明 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2)小明继续实验,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如图乙所示,他听到了手机的音乐声,说明 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3)如图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则: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______;然后再向玻璃罩内逐渐放气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______。推理可知:声音 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
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