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2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晶体熔化实验,分析晶体熔化过程和实验,能读懂晶体熔化图像;2.通过阅读课本,能辨析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能说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示例,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比较标准大气压下的晶体熔点表格,培养自己分析表格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熔化、凝固的特点和应用; 3.熔化和凝固图像。课前预习: 一.图像问题分析右图并回答问题:1、AB段——该物质的状态是 , 热量,温度 ;BC段——该物质的状态是 , 热量,温度 ;CD段——该物质的状态是 , 热量,温度 ;2、该物质在 min开始熔化,在 min 熔化结束,它的熔化过程一共经历了 min,它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 ;3、该物质在t1时刻的状态是 态,在t3时刻的的状态是 态,在它t5时刻的状态是 态,在t2时刻的的状态是 态,在t4时刻的的状态是 态。课中探究:二、实验探究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则由实验现象(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2)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3)加热一段时间后,该物质开始熔化了,但发现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了,其它实验小组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该现象说明 。(4)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5)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6)在该物质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它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再放入热水中,又继续熔化.该现象说明 。(7)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课后练习:1、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C.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3、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0C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课中练习:6、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在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3.2 熔化和凝固2 课后作业基础题1.在1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摄氏度的水,现将温度为﹣10摄氏度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 B.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D.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2.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4.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6.用铜作原料在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其物态变化图线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拔高题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8.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D.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下表是明明同学的记录:时间/min 0 2 4 6温度/℃ 0 0 0 9现象 较多的冰, 少量的水 少量的冰, 较多的水 冰完全熔化,只有水 全部是水分析上表可知:(1)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a. ;b. .1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11·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的熔点是_________;②冰的熔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是萘的熔化图像,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萘在AB过程中是 态,该过程要不断 热,温度 。(2)BC段表示萘处在 过程,温度 ,但需要不断 热,这个过程用了 min,萘的熔点是 。(3)萘在第8min是 态,在15min是 态,在25min是 态,在30min是_________态。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______________(掌握、部分掌握、有待强化)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