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汽化和液化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2 汽化和液化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3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2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通过体验生活实验,体验蒸发致冷,能说出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从特点、条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能总结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培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课本内容,能说出冰箱的工作原理和明白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蒸发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蒸发、沸腾的区别。 3.液化的定义。
任务一:蒸发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
(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感觉________。
说明:1、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酒精蒸发需要___________。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否(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说明:酒精内部_________(有/没有)发生蒸发现象;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
总结:蒸发定义:只在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发生得_________(缓慢/急剧),蒸发需要_____热,有致冷作用,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得出这个结论,还要综合前面举的例子)
活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看展示图片猜想,湿衣服要快速晾干的话,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________(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_______(加快/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控制变量法)
总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拓展总结:蒸发和沸腾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任务二:液化
活动3::什么是液化 理解教材P61
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
1、液化: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气体液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可使任何气体液化。
3、液体汽化时要吸热,与此相反,气体液化时要______。
为什么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______________ 。
生活中“白雾”、“露”、“雾”是怎么形成
活动4: 冰箱工作原理 理解教材P62电冰箱与臭氧层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_又容易______的物质,汽化时它______热,液化时它______热,它在冷冻室里发生______现象______热,在冷凝器处发生______现象______热,从而实现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想想,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打开冰箱门会降低室内温度而感觉凉爽吗?你能想出空调的工作原理吗?
课中练习:
1.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 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
5.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6.(1)在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由于( )
A.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凝固
8.夹蜂窝煤的火钳在炉子里烧一段时间,火钳头热得发红后插入水中,会听到“吱吱……”响声,并在水面上看到“白气”。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3.3 汽化和液化2 课后作业
基础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3.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4.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一183℃,液态氮的沸点是一196℃,液态氮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先分离出来的是 ( )
A、氦气 B、氮气 C、氧气 D、不好判断
5.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或壶盖周围会冒“白气”,这白气是( )
A.水温升高时产生的烟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大量的小水珠
C.水汽化而形成的水蒸气 D.壶内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大量的小水珠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
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7.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相同.
8.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的附近会冒白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哪个 ( )
A、冰箱里的冰升华形成白气 0B、白气是冰箱里放出的水蒸气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白气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拔高题
9.如图所示,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
A.便于观察  B.受热均匀  C.缩短加热时间  D.便于加热
(2)图乙中,该物质加热到第8min时,其状态是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若将试管中的固态物质换成冰,加热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该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沸腾时情景如图丙中_______(选填“A”或“B”)所示。
10.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烧饭时,揭开锅盖,锅面上方出现大量的雾气,锅盖上还会往下滴水,这些都是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而形成的。
12.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很不方便。现在很多地方用液化气做燃料,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瓶里去的。
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水蒸气在皮肤表面液化时要 。南方常常会出现雾,有雾时人往往感到气温比较高,这也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时 的缘故。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完“水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沸腾图像则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沸腾前共加热了 分钟。沸腾时,观察到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 ,在实验过程中,想要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采用的措施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15.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 用钢水浇铸工件( )
(2) 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变干了( )
(3) 水壶放在火炉上,一段时间后水开了( )
(4) 清晨,上学路上大雾弥漫( )
(5) 将石油气变为液体装入钢瓶( )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______________(掌握、部分掌握、有待强化)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