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升华和凝华 教学评一致性学案(无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4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水蒸气和冰之间、碘的物态变化,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的转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 通过整合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水循环,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凝华吸放热情况。
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在下图中间的四个空格中,填上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2.那么物态是否可以在固态和气态间直接进行转化呢?(阅读课本P64,完成以下内容.)
3.碘的升华和凝华
思考:固态碘的熔点是113.7℃,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怎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1)加热前碘是 态,加热后碘是 态,在加热过程中碘由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2)停止加热并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 态,在冷却过程中碘的结晶体是有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_________(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物质从 态转化为 态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热。
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物质从 态转化为 态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热。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至少两个)
升华:
凝华: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阅读课本p65水循环,完成思考。
雨、雪、云、雾、露、霜、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课后练习:
1.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 ℃).现在把它们放在20 ℃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
3.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
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
D.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5.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灯泡内壁变黑: 冰花的形成:
北京冬奥会的即将举行,掀起全民滑雪热潮!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______成微小小冰晶而形成的。滑雪场需要进行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发生 _____,形成人造雪;当气温升高到0℃以上时,雪就会发生 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
6.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___________,河流及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___________升腾到空气中成___________。当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___________液化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这就是自然界中___________的大致过程。
3.4 升华和凝华 课后作业
基础题
1、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2、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 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 D.以上都不是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味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晨起开门雪满天,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下列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凝华现象,需吸热
B.“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是汽化现象,需放热
C.“桂魄初生秋露微”,露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D.“晨起开门雪满天”,雪是熔化现象,需放热
9.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熔化吸热
C.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正在熔化的食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11.“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2.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e B.adf C.be D.ae
1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B.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D.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高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强化题
14.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慢慢变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16.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______形成的小冰晶,有的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______热过程;图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17.农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掌握、部分掌握、有待强化)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