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石器时代中国境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概念解析
文化:大致相对自然而言,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化成果涵盖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成果,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换言之有了语言和能制造工具的人类就有文化。
文明:则是相对野蛮而言,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可以说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形成了阶级、王权和国家。
文明出现的标志:文字、阶级、国家。
前提:农业
根本原因:生产力
基础知识梳理——文明的起源
1、中华先民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
时间
工具
代表
生活
社会
——距今约300万年前-1万年前
打制石器
元谋人(170万年前)、北京人(70万年前)
采集渔猎、火、群居、迁徙(选必2食物的采集)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基础知识梳理——文明的起源
2、中华文明的奠基
新石器前期
时间
工具
代表
生活
社会
——距今1万年前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彩陶、粟)、 北粟
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南稻
原始农业畜牧业、定居、陶器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
农业产生
起源
分布
意义
食物生产
猪纹陶钵
人面鱼纹彩陶盆
基础知识梳理——文明的起源
3、中华文明的突破
新石器中期
时间
工具
代表
生活
社会
——距今5000年前左右
磨制石器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剩余产品、阶层、部落
父系氏族社会
红山玉龙
蛋壳黑陶杯
良渚玉琮
基础知识梳理——文明的起源
4、中华文明的形成
新石器后期
时间
工具
代表
生活
社会
——距今5000年前-3000年前
磨制石器、出现一定的铜器
阶级阶层,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
三皇五帝(部落“万邦林立”)
重点问题探究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材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
1、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2、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3、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4、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5、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6、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六大区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其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虽各自发展不平衡,但也相互影响。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什么特点?
还能不能得出其他特点?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共同发展
重点问题探究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关系
材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对文明形成的标志提出了修正:农业发展,要能够供养足够多的人口;手工业进步,手工业群体和分工;人口集中,有5000人以上规模的城市;等级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开始形成,最终王权出现和早期国家形成。在考古学上的表现是出现了大型都邑、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高等级的宫殿、随葬品丰富的大型墓葬且出现表明权贵身份的“礼器”。
——摘编自李伟:《寻找中国之始》
文明形成标志的要素: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强制性权力、宫殿、礼器。
巩固练习
(2023年山东高考)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的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财产的一种形式,也被叫做“所有物,一般指个人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等生产资料。”
结合所学的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关系知识点,也考察史料实证
说明陶器已有
氏族集体
个人财富
文化现象
巩固练习
(2023新课标卷24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级发展的迹象,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基础知识梳理——早期国家的发展
5、中华文明的发展
早期国家


西周
时间:BC2070-BC1600
政治: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
文化:二里头文化
时间:BC1600-BC1046
政治:内外服制,系统的机构
文化: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原始信仰
时间BC1046-BC771
政治
经济:土地国有、井田制、工具、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文化:原始民主、敬天保民(德治)
分封制(目的、等级、对象、权力义务、评价)
宗法制(核心、作用、联系)
礼乐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即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权力与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朝贡、军赋、力役
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但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导致周王室衰微,国家分裂。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有效维系了巩固了西周政权的统治。
与分封制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互为表里,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周天子年老,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为妾所生;二儿子,为妾所生;三儿子,为妻所生;四儿子,为妻所生。在宗法制规定下,周天子应该立谁?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礼是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乐是指乐舞,即音乐和舞蹈。礼乐制度既是政治制度,也是文化制度,而且等级森严。它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神权、族权、夫权。古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基本上都属于等级制度。
重点问题探究3——早期封建国家的特征
第一幅图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两人并肩耕作)。
——《诗经周颂》
第二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劳作方式?形成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封制
(权力分配制度)
血缘纽带
政治体现
宗法制
(权力继承制度)
家国同构
礼乐制
(权力认同制度)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集体劳作、生产工具等生产力低
重点问题探究3——早期封建国家的特征
材料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商朝统治者重鬼神的思想观念转变为西周统治者重人的思想观念,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产生有重大影响。
综合以上,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经济、文化)
重点问题探究3——早期封建国家的特征
政治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
世卿世禄制,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未有固定的成文法
经济 进入青铜时代,但以木石为主,生产力水平低,集体劳作,已出现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两大对立阶级
文化 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具有原始民主思想(民本)
巩固练习
(2023.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答题
结合所学知识AC是义务,B选项是“障眼法”,不能盲目判断这是周王对地方强化管理的内容。
巩固练习
材料:
殷周之际,以农业立国的周族战胜殷人,建立西周王朝,为巩固政权,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革新了殷人的天命观,提出“天命靡常”需“敬德保民”以“祈天永命”的思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敬德保民”治国理念形成德原因及影响。
总结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