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常见症状 黄疸 课件(共51张PPT) 《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篇 常见症状 黄疸 课件(共51张PPT) 《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黄疸

问诊要点

临床表现

概 述
目 录
content
三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四 病因、发生机制
六 伴随症状
二 分 类
了解
黄疸的伴随症状。
掌握
黄疸的概念、病因及鉴别诊断。
【学习目标】
熟悉 黄疸的发生机制。
第十二节 黄疸
第十二节 黄疸 【考纲要求】
黄疸的正常胆红素代谢、 黄疸分类、 黄疸鉴别诊断、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免疫学检查、 血液学检 查等。
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掌握胆红素来源、 运输、 摄取、 结合和排泄。
按病因分类 , 黄疸分为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先天性非 溶血性黄疸。
掌握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7个特征。 掌握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 机制和6个特点。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 先天性 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黄疸的的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史、 症状、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第十二节 黄疸 【考点纵览】
﹦ +
(一)定义
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
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隐性黄疸: STB在17.1~34.2umol/L(1~2mg/L) 时,此时,
血中胆红素浓度已有升高,临床肉眼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
一、概述
非结合胆红素即 间接胆红素(UCB)
结合胆红素又称 直接胆红素(CB)
血清总胆红素 (STB)
第十二节 黄疸
(二)胆红素参考值
血清总胆红素(STB) : 1.7~17.1umol/L (0.1~1.0㎎/dl);
结合胆红素(CB) : 0-3.42 mol/L(0~0.2㎎/dl) ;
非结合胆红素(UCB): 1.7-13.68 mol/L (0.1~0.8㎎/dl)。
第十二节 黄疸
一、概述
黄疸
(一)按病因分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罕见
(二)按胆红素性质分
非结合胆红素(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的黄疸
二、分类
/ 常见
第十二节 黄疸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持
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的浓度保持相对恒定, 总胆红素波动于1.7~17.1μmol/L之间。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的运输与摄取
胆红素的排泄
三、正常胆红素代谢
第十二节 黄疸
(一)胆红素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占80%~85%;血液循环中衰老的
红细胞 →脾脏(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 →胆红素、铁和 珠蛋白。
2.其次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
蛋白质(肌红蛋白、 过氧化氢酶等) 。 占15%~20% , 称旁路胆红素。
三、正常胆红素代谢
第十二节 黄疸
(二)胆红素的运输及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
1.游离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UCB)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生成的胆红素释放 血液 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特点:分子量大 , 不溶于水 , 脂溶性高 , 对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
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 故尿液中没有非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称游离胆红素, UCB
三、正常胆红素代谢
第十二节 黄疸
(二)胆红素的运输及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
2.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CB)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血流 肝脏 肝细胞摄取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特点: 分子量小 , 溶于水 , 与偶氮试剂呈直接反应 , 能通过肾随尿排
出体外 , 故可在尿中出现结合胆红素。
三、正常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即结合胆红素, CB)
第十二节 黄疸
脂溶性 水溶性 分子量 肾脏
尿
游离胆红素 (+) (-) 大 (-)
(-)
结合胆红素 (-) (+) 小 (+)
(+)
游离胆红素升高如溶血性黄疸→尿液中胆红素( -);
结合胆红素升高如阻塞性黄疸→尿液中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胆汁 肠道 细菌 尿胆原 粪胆原 粪便 排出体外
肠内被重吸收
门 静脉
肝脏 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从肾脏排出
0%)
氧化
9

80



第十二节 黄疸 三、正常胆红素代谢
(三)胆红素的排泄
大部分再次转变为 结合胆红素,随胆 汁排入肠内(即胆
红素的肠肝循环)
小部分 尿胆原 (10% ~20%)
胆红素来源 肝脏处理
胆道排泄
正常胆红素代谢
(UCB)
间接胆红素
任一环节障碍
(CB)
黄疸
直接胆红素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即珠蛋
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溶血 、 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伯胺喹啉、
蛇毒、毒蕈等引起的贫血。
(一)溶血性黄疸
1.病因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
2.发生机制
①溶血→ 因RBC大量破坏→胆红素的原料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脏来不及处理便被大量释放入血→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②溶血→贫血、缺氧及红细胞破坏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 UCB
在血中潴留→血液中UCB超过正常水平→黄疸。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黄疸
(UCB)
间接胆红素
溶血性黄疸
特点: UCB增加为主。
直接胆红素
个 (CB)
(一)溶血性黄疸
1.临床表现 黄疸轻, 皮肤呈浅柠檬色、无瘙痒。
①急性溶血: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常有血红蛋白尿(酱
油色或浓茶色)、贫血、腰痛,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
②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病程经过缓和, 黄疸轻度,有时呈
波动,明显的体征是贫血和脾肿大。
★五、临床表现
第十二节 黄疸
第十二节 黄疸 ★五、临床表现
(一)溶血性黄疸
2.实验室检查 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升高。
①血液: TB↑ , UCB↑↑ , CB升高
②尿液:尿胆原↑,尿胆红素( -)
③粪便:粪胆原↑,粪便颜色加深
④其他: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 骨髓红细胞
系列反应性增生。
(二)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 各种使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均可导致黄疸。
如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等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黄疸
(二)肝细胞性黄疸
2.发生机制
①肝细胞受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非结合胆红素(UCB) 增加;
②正常肝细胞生成的胆红素经坏死的肝细胞返流入血→结合胆红素 (CB)增加;
③或由于毛细胆管炎症,胆栓形成, 胆汁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返流
入→血结合胆红素增加。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特点: CB与UCB均增加。
(CB)
(UCB)
(二)肝细胞性黄疸
1.临床表现 黄疸+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肤色黄染轻症重不一;
伴倦怠、乏力、 食欲减退,严重可有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受损 表现。
第十二节 黄疸 ★五、临床表现
(二)肝细胞性黄疸
2.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 TB (总胆红素), CB(结合胆红素) 与UCB (游离胆红
素)均增加。
②尿液:尿胆原↑ (轻度),胆红素(+) (因为结合胆红素增
加),尿色加深。
③粪便:粪胆原正常或减少,粪色正常或变浅。
④其他: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
★五、临床表现
第十二节 黄疸
汁性肝硬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②肝外性胆汁淤积: 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 、癌栓、 寄生虫病;
肝内胆汁淤积: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①肝内性胆汁淤积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第十二节 黄疸
引起。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2.发生机制
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
毛细胆管
小胆管
肝胆管
总胆管
乏特氏壶腹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
阻塞 阻塞上方压力 ↑
黄疸( CB增加为主)
第十二节 黄疸
胆管扩张
梗阻性黄疸
特点: CB增加为主
(CB)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临床表现
黄疸重,皮肤暗黄色甚至黄绿色;
常伴皮肤瘙痒、心动过缓;
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尿色深
因脂溶性维生素K缺乏,常有出血倾向。
第十二节 黄疸 ★五、临床表现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2.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 TB↑ , CB↑ ↑ , UCB正常;
②尿液:尿胆原 ↓或消失,胆红素(+)(尿呈浓茶色)
③粪便:粪胆原 ↓或消失,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④其他: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固醇升高。
★五、临床表现
第十二节 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主要病理 红细胞破坏↑ 胆红素产生↑ 肝细胞受损,摄取、转 化、排泄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排泄↓
临床表现 浅柠檬色 ,寒战、 高热,酱油尿 黄疸轻重不一 伴肝病症状
金黄 ,皮肤瘙痒 ,尿
色深、粪色浅
血结合胆红素 代偿性↑ ↑
↑↑
非结合胆红素 ↑↑ ↑
尿胆红素 (-) (+)
(+)
尿胆原 ↑ 不一定

粪胆素原 ↑ ↓或正常
↓或(-)
粪便颜色 深 变浅或正常
完全梗阻陶土色
★三种黄疸的鉴别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少见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缺陷所致,多为家
族遗传性。
①Gilbert (吉尔伯特)综合征 最常见
②Crigler-Najjar(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
③Dubin-Johnson (杜宾约翰逊)综合征
④Rotor综合征 (瑞特综合征 )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这些疾病都是以首先报道的外国人名字命名的
第十二节 黄疸
1.Gilbert(吉尔伯特) 综合征 先天性黄疸中最常见
机制: 肝脏摄取UCB功能障碍及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 UCB个。
特点:
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较轻,呈波动性;
肝功能、肝组织学无明显改变;
胆囊显影良好。
五、临床表现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Crigler-Najjar(克里格勒 -纳贾尔) 综合征
先天性黄疸中最严重
机制: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 UCB不能形成CB→ UCB个。
特点:
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增高;
伴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五、临床表现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3.Dubin-Johnson(杜宾约翰逊) 综合征
机制: 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CB个
特点: 轻型、 慢性、 间歇性高胆红素血症
结合胆红素增高
本病病程为良性过程 , 预后良好。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五、临床表现
4.Rotor(瑞特 ) 综合征
机制:肝细胞摄取UCB和排泄CB均障碍。
特点: 非结合、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肝活组织检查正常。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五、临床表现
伴发热: 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 炎、病毒性肝炎等。
伴上腹剧烈疼痛: 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原发性肝癌等。
伴肝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 代偿期等。
伴胆囊肿大: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胆总管结石等。
伴脾肿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肝硬化、 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等。
伴腹腔积液: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癌等。
六、 伴随症状
第十二节 黄疸
脂肪沉着→ 内眦部分布不均的黄色斑块 ,多>40岁。
长期服用呋喃类药 ,只出现角膜缘周围黄染。
黄疸: 巩膜黄染呈连续性, 除角膜缘周围黄染外 ,远角膜缘黄染更明显。 可见于肝胆疾病、溶血 、胰头癌。
相关病史:输血、 酗酒、食用蚕豆等; 有无群体发病(甲肝) 、外出旅游(传 染病、流行病) 、 药物使用情况(药物性肝炎) ;家族史(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等。
临床特点: 急性或慢性 ,持续时间与波动情况 ,肤色深浅 ,大小便颜色 ,是否 伴瘙痒等。
伴随症状:是否有腹痛、发热、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
诊疗经过。
确定是否有黄疸:应与胡萝卜素血症及球结膜下脂肪堆积相鉴别。
七、 问诊要点
第十二节 黄疸

案例: 患者女 ,48岁。皮肤黄染1个月 ,加重伴乏力半月入院。一个月前无明显
诱因发现皮肤黄染 ,尿色深黄 ,但无酱油色尿 ,不发热 ,无腹痛 ,无食欲减退 , 未诊治。近半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 ,且出现乏力 ,病后无体重减轻 ,大便正常。 患者神志清楚 ,皮肤仓黄, 呈浅柠檬色 ,无出血点 ,无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无肿 大 ,结膜略苍白 ,巩膜黄染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Murphy征阴性 ,未触 及包块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2.0cm ,质地较软 ,无压痛。该患者黄疸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可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什么?
①血液: RBC↓ , Hb↓ , UCB增加。
②尿液:尿胆原↑,胆红素( -),尿色加深。
③粪便:粪胆原↑ ,粪色加深。
①血液胆红素测定 ②尿胆原检查
③粪胆原检测
第十二节 黄疸
案例教学
慢性溶血
. A.>1.7μmol/L
. B.>17.1μmol/L
. C.>34.2μmol/L
. D.>68μmol/L
. E.>136μmol/L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应是
答案 C
. A.过氧化物酶
. B.细胞色素氧化酶
. C.幼稚红细胞
. D.肌红蛋白
. E.衰老红细胞
旁路胆红素不包括:
答案 E
. A.蚕豆病
.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C.毛细胆管型炎病毒性肝炎
. D.胆总管结石
. E.中毒性肝炎 答案 E
下列那种疾病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 A.胰头癌
. B.溶血性贫血
. C.钩端螺旋体病
. D.肝硬化
. E.重症肝炎
全身黄疸,粪便呈白陶土色,可见于:
答案 A
. A.溶血性黄疸
. B.肝细胞性黄疸
. C.胆汁瘀积性黄疸
. D.Roter综合征
. E.核黄疸
血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结合胆红素下降,
粪便颜色加深,提示:
答案 A
. A.病毒性肝炎
. B.肝硬化
. C.胰头癌
. D.胆道蛔虫病
. E.胆石症
男性, 68岁, 3月前出现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深,
皮肤瘙痒,消瘦明显,最可能是:
答案 C
1.关于黄疸的诊断,该患者符合哪项
. A.无黄疽
. B.隐性黄疸
. C.轻度黄疸
. D.中度黄疸
. E.重度黄疸
(1—4题共用题干)
女, 45岁,右上腹绞痛,查体:皮肤、巩膜未见黄染, 辅助检 查:腹部超声示胆总管结石,血清总胆红素26umol/L
答案 B
2.该患者行血胆红素测定时, 可出现哪种改变
. A.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 B.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升高
. C.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 D.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20% 答案 B
. E.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35%
. A.尿胆原正常,胆红素阴性
. B.尿胆原明显升高,胆红素阴性
. C.尿胆原减少,胆红素强阳性
. D.尿胆原中度升高,胆红素阳性
. E.尿胆原减少,胆红素阴性
3.该患者的尿胆红素代谢检查,可出现哪种改变
答案 C
. A.肝内胆汁淤积
. B.肝内阻塞性黄疸
. C.肝外胆管外阻塞
. D.肝外胆管内阻塞
. E.肝细胞性黄疸
4.该患者黄疸发生的机制为
答案 D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