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2.教学重点阐述
古代世界的帝国的空间分布与文明的交流。
3.教学难点阐述
理解世界历史在空间上建立区域联系与时间上的发展趋于一致,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世界古代历史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知道了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等文明的相关内容;简要地理解明白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早期联系。然而初中的学时的了解只停留于基础知识层面,并未对文明扩展的原因、帝国建立和文明扩张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且所学知识并未形成逻辑体系,仍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此外,基于已有知识基础,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更希望能够探究和教材内容相关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 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唯物史观
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展、扩展情况,明白其中的原因,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依据教材地图和文字叙述,确认事实与地理空间的关系;结合地图梳理古代文明扩展与帝国崛起、扩张和衰亡的史实,培养建立学生基于地图和时间关系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科书中提供的有效地图、文献等信息资料,分析古代文明扩张的情况,并认识分析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形成与不同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4.历史解释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突出问题,概述各文明帝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认识各奴隶制帝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并明晰各文明交流的状况和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交流历史的理性情怀。
四.板书设计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一、文明交流的前提——各文明不断扩张 1.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2.各文明扩展的情况 3.各文明扩展的方式 二、文明交流的表现——古代帝国的兴起 1.波斯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 三、文明交流的结果——各区域文明交流增强 1.技术交流 2.文化交流 3.东西方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文明扩张的前提——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展 文明扩张的的表现——古代帝国的兴起 文明扩张的结果(影响)——各区域的文明交流增强 总结 课堂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课后思考 问题导入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地图,对比不同时期的文明扩张进程思考问题,顺势导入课堂。 师:请同学们对比不同期各各文明扩张的地图思考,该地图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并且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人类各文明区域扩展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逐渐联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交流…… 师:没错,在人类文明扩张的过程中,人类各文明逐渐产生了联系和交流,那么人类各文明为什么会不断向外扩张、扩张的表现是什么、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展开对于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的学习。 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出示标题目录页。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文明扩张的前提 文明扩张的表现 文明扩张的结果(影响) 采用大地图的形式对各个文明进行展示,引用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地图给学生做辅助性的学习工具。 文明扩张的前提——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展 1.农耕文明扩张的前提:运用文字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农耕文明扩张的前提 ①农耕文明具有向外扩展的可能性: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②农耕文明具有向外扩展的必然性:生活相稳定,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育大量增加的人口; 2.古代文明区域性扩张的基本情况:运用图片史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出古代各区域文明扩张的基本状况 ①古埃及向叙利亚、巴勒斯坦方向扩展,范围达到两河流域 ②统一两河流域,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扩张,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 ③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建立势力范围。 引导学生总结出古代文明区域性扩张的方式以及影响 方式:①古希腊移民 ②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武力征服 影响:各文明逐渐链接起来,促进古代各大帝国的兴起。 那么何为帝国,帝国究竟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运用地图和时间轴,展示各大区域文明及帝国产生与交流的时空关系与逻辑 帝国意为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力征服统治其它部落或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等。类似的扩张行动有时被称为“帝国主义”。 文明扩张的表现——古代世界性帝国的产生 运用图片和史料结合的方式,介绍并引导学生梳理三大帝国的盛衰以及统治方式 运用结构图展示第一部分(文明的区域性扩张)和第二部分(文明扩张的表现——古代帝国的兴起)之间的关系 师:在文明区域性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各文明统治区域的不断增大,促进了世界性帝国的产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而古代世界性帝国的产生正是古代文明区域性交流的成果和更大规模文明交流和扩张的表现。 现在我们就来一一了解这三个帝国,看看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帝国。 运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梳理波斯帝国的兴衰、统治范围和统治方式 兴起:兴起与伊朗高原 衰亡: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灭亡 统治范围: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方式: 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③从中央到地方有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 运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梳理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统治范围和统治方式 兴起:在灭亡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衰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统治范围:在波斯帝国基础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统治方式: ①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推广希腊文化 运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梳理罗马帝国的兴衰、统治范围和统治方式 兴起:在征服意大利之后,在地中海不断扩张 衰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统治范围:把地中海变为罗马帝国的内海 统治方式: ①实行奴隶制元首制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③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国教 ④实行罗马万民法 引导学生根据三大帝国的概况思考归纳:三大帝国的共同之处以及给帝国的扩张带来的影响 共同之处: ①性质:都是奴隶制大帝国。 ②管理体制:都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专制集权、行省制、宣扬君权神授。 ③疆域:都地跨亚欧非三洲 ④结果:都被内部或外部势力所摧毁,但都影响深远。 影响: ①积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促进东西方的交流。 ②消极: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 文明扩张的结果——不同区域的文明交流显著增强 引导学生梳理课本相关知识,梳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显著增强的表现 1.技术交流 ①农耕技术 ②冶铁技术 2.文化交流 ①神话故事 ②雕刻艺术 ③字母文字 3.中西方交流 通过图片和史料的展示,介绍罗马帝国与中国早期交流的状况 ①波斯帝国时期:丝绸已经到达地中海东岸 ②东汉甘英出使大秦 ③2世纪已经有罗马商人来到洛阳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各个文明区域,特别是农耕文明区域由于自身的优势,不断向外扩展,这样的扩展使的古代帝国出现,古代帝国产生并且继续扩展;同时各文明不断的扩展使得个区域文明交流显著加强。 课堂小结 古代文明不断扩展,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以征服、殖民等方式扩大了各自的影响范围。在文明的交流过程中,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西亚的农耕和冶铁技术、神话、字母文字,不断对外彰显生命力。随着文明的扩展,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帝国逐渐兴起,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帝国内部的统一繁荣,加强了更大区域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加了交流内容,推动了人类文明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因此,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不断增加交流,不断扩大影响。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看目录,梳理本课逻辑思路 观看地图,跟随教师思路 根据课件的提示,和相关材料,概括古代文明区域性扩展的方式及影响 观看课件,做好笔记。 认真思考、梳理知识 根据图片和相关材料,梳理概括出三大帝国的基本情况,相同之处以及带来的影响 根据课件的提示和课本知识,概括出古代文明交流增强的表现 观看课件 认真听讲, 认真听讲,观看课件,做好笔记 运用问题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导入课题,已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 通过导入的问题与本课框架的衔接,将学生有效的从实际经验带入抽象经验,学生易于理解本课结构 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史料教学法 通过图片清晰展示个文明扩张的过程,理顺学生的空间逻辑 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 通过时间轴和概念介绍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同时了解帝国的特征 开门见山,使学生清楚这一字目的时空限定以及要探究的具体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本子目内容比较多且杂,通过学生归纳梳理共同点的方式,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总结 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梳理归纳并总结的方式,使学生明晰各文明交流的成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通过结构图,再一次梳理本课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再次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升华。深化内容,提升学生对人类文明交流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认识,培养人类文明交流历史的理性情怀。
六.教学反思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教学理念,我尽力做到遵循课标、把握学生兴趣,对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重组加工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其中也有缺陷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