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评分标准240424
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1—3题3分;4题4分)
1.(3分)稻花香里说丰年 2.(3分)独怆然而涕下 3.(3分)是亦不可以已乎
4.(4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9题(22分)
5.(2分)《孟子》;《送东阳马生序》
6.(4分)(1)擅长、善于 (2)跟从
7.(3分)等到他高兴的时候,就再一次请教他。(重点字词:俟、其、请,句意通顺1分)
8. (4分)(1)无硕师名人与游(2分);没有时间读书(2分)
(3分) (2)D
9.(6分)学习要专心致志;学习要刻苦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学习要充分利用时间。(写出三点即可)
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6分)
10. (2分)C
11.(6分)(1)“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2分)(2)亲疏尊卑(1分)(3)平等(1分) 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2分)
12. (3分)B
13.(5分) ⑨ ⑩(1分),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创造了理想公平的世界)(2分);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或承接第⑨段最后一句说明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使用“圆桌会议”这一方式)(1分),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或也说明了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的原因)(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2分)摆修鞋摊的工具(用具)/ 修鞋工具及材料
(3分) B
(3分)(1)老皮匠为“我”父亲修补旧棉鞋的过程。(老皮匠给父亲的旧棉鞋钉掌子的过程/步骤)
(3分)(2)第⑤⑥段都有关于老皮匠在收费上的态度,能表现他不唯利是图(贴心、对孩子的关心)的特点。(内容1分,人物形象特点2分)
17. (4分)(对老皮匠的情感2分;对弄堂和城市记忆的情感2分)
表达了“我”对曾经在弄堂口摆摊的老皮匠的怀念(或表达了“我”再也看不见老皮匠的遗憾 (2分);也表达了对和谐温暖的弄堂生活的留念(1分),更体现了“我”对于城市改建中拆平的里弄、离开的人和渐逝的城市记忆的遗憾/感慨。(1分)
18. (4分)交代皮匠摊的特定位置(1分),表明皮匠摊与上海弄堂人家生活息息相关(1分),强调了皮匠摊是上海城市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段特殊记忆(2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19. (3分)B
20. (3分)(1)有关简·爱的人物形象特点(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名字1分;形象特点2分)
(4分)(2)对象1分;阐述理由2分;语句符合情境1分
示例1:小语 她敢于追求爱情,不能说明她的反抗精神,只能表现她的勇敢。
示例2:小文 她的离开就是她与不公抗争的一种方式,不是胆怯的表现。
21. (4分)B D
22. (6分)评分标准:结合发言情境1分;观点清晰(关于阅读方法)1分;联系阅读的某部小说(1分);结合观点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示例:大家好!我认为小说阅读需要关注创作背景。比如阅读《简·爱》时,了解当时英国女性是男权社会的附庸这一背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呼唤女性人格独立的价值追求。谢谢!
作文 (60分)
23.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3.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4. 临近毕业,你在留言册上写下了《<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话,
表达对光阴似箭及珍惜青春的感叹。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5—9题(22分)
【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乙】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
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闻。
【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
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
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质朴,不善言辞。②训注:注解。
5.【甲】文出自《 》一书;【乙】段节选自《 》一文。(2分)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人有从.学者(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8.(1)【乙】【丙】两段文字中,“学”者面对了不同的困难:【乙】文段中“余”最初
面对的困难是“ ”(原文回答);【丙】文段中,“从学者”面对的困难是 。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2)关于【甲】【丙】两段文字,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两个人学习效果的反差,突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甲】文通过一组自问自答,说明了智力决定学习效果这一道理。
C.【丙】文通过董遇与从学者的对比,强调了董遇好学的具体行为。
D.【丙】文通过董遇与从学者的对话,交代了董遇学有所成的原因。
9. 从学习的角度,三段文字给我们的不同启示有:(1) ;
(2) ;(3) 。(6分)
二、现代文(3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题(16分)
座次移转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在其
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
②拿座次安排来讲, 是家庭聚会 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
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上。“里”就是“礼”,这是因为“外”座
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跑跑腿、倒个茶、拿个毛巾之类的,
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为尊。《史
记》中,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军帐中宴请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这里,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
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
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
个位置给了他,叫侍坐,即侍从陪客。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颠倒的,这反映出项羽的
自尊自大,他用这种违礼的方式表示对刘邦、张良的轻辱。
④但如果在比较讲究的堂内宴请,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为尊了。堂是古代宫室的主要
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两根楹柱象征大门,又有东西两阶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举行典
礼、接待宾客和举行宴会。这时,座位就不是以东向为尊,而是以南向为尊了。至于剩下的
东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则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据古人记载,在其所著《礼经释例》中归纳:“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
以南向为尊。”古人宴客,根据亲疏尊卑排列东西南北。这也和当时的餐饮方式有关。
⑥从汉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鸿门宴里,主宾东向、北向、
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到人们席地而
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⑦西晋以后,随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继
出现,逐渐取代铺在地上的席子,传统席地而坐分食的习俗就受到冲击。后来,又流行高桌
大椅,最终使传统饮食习惯转向合食。
⑧围坐合食,传统用八仙桌,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
家具。后来宴客又有了圆桌,这是为了满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圆桌席位不好分
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数也松紧可调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习惯,比如袁
枚《园几》一诗就说道:“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⑨不过,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
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这就有点现代观念了。平等的观念,也可以算是现代文
明的标志。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就使用圆桌会议的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协商。
⑩在《水浒传》中,梁山之上,聚义厅中也设有一张大圆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
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终也没有成为亚
瑟王。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改)
10. 第②段“ ”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仅……而且…… B.虽然……但是……
C.无论……还是…… D.不是……而是……
11. 阅读第②—⑨段,完成下列填空。(6分)
(1)现代,餐桌座次按以里为上的原则安排,原因是 ;
(2)汉到唐中期,古人宴客座次按 的原则定方位,原因是与当时的分食制有关;
(3)宴客使用圆桌后,座次安排能体现 的原则,原因是 。
12. 对于文中所引用的资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
B. 第⑤段引用《礼经释例》中的话,总结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 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
D. 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
13. 以下文字应该放入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5分)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
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成为自
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
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 段与第 段之间,理由是: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题(19分)
弄堂口的皮匠摊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口都有皮匠摊,或靠路边,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挡道。弄堂里许多人
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对年纪大一点的就叫老皮匠,年纪轻一点的叫他小皮匠。在我们弄
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②皮匠摊的全部家.当.有一根扁担,两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着修鞋工具,铁榔头、木
榔头、鞋楦、鞋撑、弯刀、胶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满了自行车的旧轮胎。
③长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凛冽的寒风吹得十指生满了冻疮。
他干活时戴着老光眼镜,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驼了。他时常一边将鞋撑敲得“咚
咚”响,一边操着一口苏北话与人闲聊,还不时与进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看得出,老皮匠
与左邻右舍的关系蛮好的,他时常拿着一只搪瓷杯到邻居家要水,去趟厕所会叫邻居帮他看
个摊头。谁家煮馄饨、包粽子、烧排骨面,总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摊上。
④一个冬日,母亲让我将父亲的一双旧棉鞋送给老皮匠去钉掌子。我坐在皮匠摊的小矮
凳上,看他干活。他先把棉鞋放在一块自行车外胎皮上,用红笔画上一圈,然后选择了前掌
和后跟两块要用的车胎皮,用弯刀划了几刀,再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猛敲十余下,弄平车胎
皮,接着将棉鞋扣在鞋撑上,用一枚枚鞋钉沿着胎皮将鞋底牢牢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
弯刀削去。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
几下,直到把钉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⑤我的一双雨靴穿得久了,经常会有裂缝,拎着去找老皮匠。他用贴在方木上的锉皮把
要补的地方锉了几下,又剪了一块自行车内胎皮,同样又是锉上几下,吹掉碎屑后,打开一
只小铁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许刺鼻的胶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边。约摸过了二三分钟,
拿胎皮贴到要补的地方,用木榔头轻轻敲上几下,就补好了。他还特地关照我:“半小时内
不要穿哦。”老皮匠见我是个学生,补一处仅收三分钱。
⑥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着海绵拖鞋嬉戏。有一次,我的拖鞋搭扣断了,就用一根
细铁丝将搭扣串在鞋底并缠上一块布条,但走起路来磨脚。我一瘸一瘸的样子让老皮匠看到
了,硬把我叫到摊头上,让我脱下拖鞋,说是帮我修一下。我说:“我没有钞票呃。”他说:
“谁要你钱啦。”说罢,就将一把缠着布条的宽锯条插进煤球炉里,用烧红的锯条将拖鞋的
搭扣与鞋底烫牢,用力拉了拉,对我说:“好了,穿上去玩吧。”傍晚,我向母亲讨了五分
钱去给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
⑦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纳鞋,有的
要钉掌子,有的要楦鞋 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
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⑧打我记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仍在弄堂口。
上世纪 90年代初,弄堂里旧区改造开始了,老皮匠不断地从这个弄堂口搬到那个弄堂口。
有一天,整个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见了踪影。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⑨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现在,非常偶然
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
(有删改)
14. 第②段加点词语“家当”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 对第③段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交代老皮匠摆摊的辛苦及弄堂人家对他的照顾。
B. 表现了老皮匠这一外乡人在上海生活的不如意。
C. 体现了老皮匠与上海弄堂里左邻右舍关系和谐。
D. 为下文老皮匠尽心尽力为弄堂人家服务作铺垫。
16. (1)请概括第④段画直线部分的内容。(20字以内)(3分)
(2)第⑤⑥段中也有与第④段画直线部分相似的内容,表现了老皮匠的经验丰富。但
与第④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3分)
17. 联系前文,请分析第⑨段画曲线句中所蕴含的情感。(4分)
18. 请简析题目中交代“弄堂口”这一信息的作用。(4分)
三、综合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9—22题
同学们在线上发起了关于某话题的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19. 由于加入群聊晚了,你需要与群里的同学们打招呼。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 大家好!很抱歉来晚了。 B. 你们在聊些什么呀?
C. 你们好!我能一起讨论吗? D. 不好意思,来晚了!
20. 进群后,你在对话框里看到小语和小文的聊天记录(见下图)。
我认为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虽然
小语
贫穷弱小,但她敢于追求爱情。
我觉得她也有胆怯的一面,面对舅母表兄
小文
的压迫,她选择逃离盖茨黑德府。
@ 我不赞同你的说法,


(1)依据小语和小文的聊天记录推测,大家目前正在交流的话题是 。 (3分)
(2)联系语境,请在横线处补上@的对象,并阐述不赞同的理由。(20字左右)(4分)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21. 除此以外,你认为“她还是一个追求平等的女性”,想从书中找到材料支持自己的看法。
下列最合适的两项是 和 (4分)
A.“我在一个下午就对八年来的生活常规突然感到了厌倦。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我
甚至为自由而作祈祷。”
B.“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
的心灵说话 ”
C.“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
D.“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
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 ”
E.“ 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立场 ”
22. 线上讨论接近尾声时,同学们确定了下一次讨论的话题:如何阅读小说。对此你有怎样
的思考?请在《简·爱》《儒林外史》《骆驼祥子》《西游记》四部小说中任选一部,结合
阅读经历,准备一段 80字左右的发言。(6分)
四、写作(60 分)
23.请以“不妨再试试”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6页
{#{QQABAYCQogAoAJIAARgCQQWQCkOQkAGAAAoGRBAMIAIBi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