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解其发展时代背景、产生的重要影极其富含的艺术价值。[教学难点]: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教学资源]:学生预习课文和学案,课外阅读《美国悲剧》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与学的方法]:借助学案法、学生板书图示、谈话法、欣赏法、、讲演法、讨论法、图示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多媒体打出: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导入本课。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3、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4、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三、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在提纲上写出知识结构。学生上黑板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进行指导。多媒体打出:知识梳理:1、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问:(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可以缩短世界之间的距离的?(2)对文艺的传播有何影响?(3)从中谈谈你的认识?2、学生:在表格中类别这一列填上恰当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分类的标准。指出分类是一种学习方法。列举出还有哪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吗?3、文学:(1)学生把文学的有关内容填到适当的位置。(2)教师: 19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文学流派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的文学有何特点?学生: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教师:这一时期的欧美文学中你读过哪部作品?请给大家简介其内容及你的感受?学生:简介。教师: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什么问题?学生:亚非拉等国文学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教师:开始走上融合的世界文学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通过文学作品体现文化的共融性,拉近世界的距离,更加密切世界各国、各民族、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教师:我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我们一起朗诵文章中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也学过鲁迅的《阿Q正传》,他的主题什么呢?学生:促使人们反省,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教师: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文学有和影响呢?学生: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教师:从他们上身上,我们感受了哪些心灵的震撼?学生:忧国忧民,热爱国家,反抗黑暗统治和压迫的斗争精神。教师: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互相融合,那么这一时期的音乐呢?4、音乐:(1)学生把音乐的有关内容填在恰当的位置。(2)教师:回忆19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的音乐流派各是什么?学生:19世纪初期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期是民族乐派音乐。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音乐流派比较多,体现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学生:民族性、多样性。教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了时代特色,举例说明。学生: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反映了二战的时代背景。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音乐有何特点?学生:挣脱传统的束缚,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在相互影响中共存。教师:根据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艺术发展的认识。学生: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天才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多媒体播放欣赏《月光》。5、绘画:多媒体打出:《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教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属于什么艺术流派?学生:西班牙的毕加索,属于立体派绘画。教师:从《格尔尼卡》中,立体派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破坏人的正常视觉,给人一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呢?方法是什么?教师:学生回答后,总结,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的艺术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二是作品的在美术史上的成就地位;三是作品表达的主题,蕴涵的思想和精神。据此,请学生谈谈你对《格尔尼卡》艺术价值的理解。学生:发表讲解。教师:评述后,声情并茂的讲述《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指出毕加索的卓越贡献,获得全国人民的尊敬。你认为毕加索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尊敬?学生:控诉法西斯战争的罪恶,反战的思想;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感悟历史,合作探究:多媒体出示空白版面。2、教师:学完本课,我们要举办一期展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概况。全班同学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把这一空白展版变成一期版面美观,内容充实的板报。分成四组:第一组的任务是拟一合适的标题;第二组是写一段前言;第三组是设置合理的版面,为各个版面拟标题;第四组设置每个版面的内容排版。3、学生:分组讨论。4、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边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完成展版的布置。5、学生谈谈制作的感受,体会合作成功的乐趣。六、课堂总结: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和专题结构: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随着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工业革命结束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在经过激烈的碰撞之后,逐渐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取得共同的发展。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艺,到1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中期的碰撞与冲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打破隔离的坚冰,体现出世界文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是不断的从隔离到碰撞到打破隔离,走上融合,即不断的走向交流与融合。根据这个趋势,那么20世纪中期后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肯定是什么呢?——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与时俱进。就是下一课的内容。多媒体在专题知识结构上打出: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完成课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把它放入整个专题中,扣住1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从19世纪初期的隔离到19世纪中期的碰撞与冲突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打破隔离的坚冰而后20世纪中期以后的互相交流融合的特点。既承接前面两课,又能导入后面一课的内容。新课教学处理上,采用以下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模式: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师生活动,通过填表,归纳讨论谈话法等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识记和理解——合作探究,感悟历史——课堂检测巩固知识,紧扣新课标和三维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进程,进行教学互动,设计材料、情景让学生去理解体验,同时注重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和运用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附: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9世纪初期)碰撞与冲突(19世纪中期)打破隔离的坚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文学三、打破隔离的坚冰(19世纪末~20世纪中)美术:立体派绘画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音乐世界文学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密切世界联系政治:世界大战等思想:发生变化三、打破隔离的坚冰(19世纪末~20世纪中)印象主义音乐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美术: 立体派绘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