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四下7《我们的衣食之源》--《美好生活的保证》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国情,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初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2.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旨在让学生体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生产,也是源自于农业生产,从而让学生能够尊重并感恩农民的劳动,并且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关心身边家乡的农业发展,甚至于愿意立志为祖国的农业生产做贡献。栏目一“白白的大米哪里来”,从大米的种植、培育、加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栏目二“美好生活的保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明白农业生产的种类多样,愿意主动去关心学习身边的农业发展。本课时是第二课时,旨在通过课前了解,小组合作角色代入介绍农业产品,有奖竞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多样,并能正确辨析,通过视频观看、课后践行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学习身边的农业发展。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课外视野,但是却缺乏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关注。同时,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学生没有机会去亲身参与一些农业劳动,他们往往忽略了那些为我们创造这样美好生活的农民,也不会很好地珍惜农民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本班的大部分学生是城市里长大的,对农业的了解非常少,也基本不会去关心身边的农业发展。因此,就非常需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农业的重要性,尊重并感恩农民的劳动,并且愿意主动去关心学习身边的农业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多种多样,并能正确地辨析分类。(2)感受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尊重并感恩农民的劳动,并且愿意主动去关心学习身边的农业发展。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多种多样,并能正确地辨析分类。感受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尊重并感恩农民的劳动,并且愿意主动去关心学习身边的农业发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录像资料、PPT课件、学习单学生准备:课前查找资料、学具教学过程一、深入谈话,激情导入观看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大家看到了些什么?思考: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教师:这些物品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业种类。对,农业的种类很多,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导入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环节一: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任务驱动一:找一找,说一说学习内容:阅读课本54页,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找一找:农业都有哪些种类?想一想:农业还有哪些?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习方式: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一)学生自主学习后,学生分小组展示(二)(图片展示)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环节二:聚焦种植业任务驱动二:阅读课本54页,完成下面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种植业?议一议:生活中哪些物品来自种植业?想一想:这些物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驱动。丰收号 第一站 种植站(一)图片展示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中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二)种植业物品大挑战(45秒)(三)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种植业。(四)图片展示种植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小结:同学们,就种植业这一个种类就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其他农业生产的种类。环节三:聚焦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任务驱动三:观看图片:议一议: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来自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想一想:这些物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习方式: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1)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图片进行分类。(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属于畜牧业、林业或者渔业的。(3)交流结束后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4)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丰收号 第二站 畜牧站(一)YES & NO请仔细查看下列物品,如果你认为它属于畜牧业为我们提供的产品,请你拍拍手,不属于请你指出来。(图片展示)(二)视野之窗(图片展示)畜牧业是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肉、奶蛋的需求。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图片展示)丰收号 第三站 林业站(一)视野之窗(图片展示)林业是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树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二)想一想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除此之外,林业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图片展示:林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森林放出的氧气是我们人类以及动物所需氧气的来源,一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气,由于林木枝叶茂盛,对大气中的灰尘可以起到阻滞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一年滞尘总量可达34吨。(三)小提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 从我做起(四)火眼金睛辨对错1.3月12日是植树节。( )2.林业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木材。( )3.滨州阳信的鸭梨种植也属于林业产业一部分。( )4.林业不仅是农业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公益产业。( )5.培育森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减少污染。( )(五)林业对我们也如此重要,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做,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呢?1.节约用纸2.爱护花草树木3.保护环境丰收号 第四站 渔业站(一)渔业主要包括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你能说出这些渔产品的名称吗?(图片展示各种鱼产品)(二)连线竞猜,正确分类。丰收号 终点站拓展延伸: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环节四:开“农产品展销会”同学们,农业生产的各个“家族”要开“农产品展销会”啦!你想参加吗?(一)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负责分工以及成员的交流顺序等。1.交流内容:扮演农产品并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说清楚是属于哪一类哦!2.交流方式:可以是带上农产品,或照片,或肢体表演等。3.音乐停,我们的展销会交流就停止。(二)小组合作后上台展示。环节五:课外延伸1.视频展示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知识窗 (图片展示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3.农业发展的保证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三、拓展总结,升华主题谈收获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农业生产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四、课后实践作业参观农村: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教学思考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他们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对“盘中餐”、“身上衣”及生活中的日用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本节课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我主要从以下向个方面入手:一、以“本”为本,巧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资源。在设计本节课时,不是死搬硬套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借教材,如书中的第一个图片,没有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餐桌上有什么?它们从哪来?而是巧妙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开课引入“观看图片,你看到了是什么?”思考“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结合教材,调动儿童生活中的经验资源。学生的道德认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是道法课最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本节课,我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些农产品?”“你还看到过哪些产品是农产品加工的?”“你知道这些农产品是从哪儿来的?”“除了吃的离不开农业,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产品也来自农业?”等,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这些经验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逐步使学生懂得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观念。三、立足课堂,高于课堂。本节课利用开“农产品展销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到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课堂上利用“丰收号”贯穿整堂课,通过视野之窗,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教学预设、关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不足,有待今后继续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