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三章图腾向人体装饰的渗透、转化与投影图腾(totem)系印地安语的汉语音译,意译为“他的亲族”、“他的朋友”。图腾崇拜,就是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或神灵来崇拜。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认为: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都来源于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并以之为图腾。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一、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汉画像石:伏羲女娲中华民族古来多鸟兽图腾,龙凤集其大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一大群动物图腾形象伴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成为各自的属相。一是积淀为十二属相图腾渗透在生活中的遗痕如动物图腾如姓马、牛、羊、虎、熊、狼、龙、燕、鹿、鱼、貂等。植物图腾如杨、柳、桃、李、林、桂、栗、兰、菊、松、竹、梅、麻、麦、豆、黍、稷等。颜色崇拜如赤、橙、黄、绿、紫、灰、白、蓝、朱、黑等。方位崇拜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高、低、东方、西门、东郭等。时令崇拜如春、夏、秋、冬、阴、阳、日、月、年、岁、时等。五行崇拜如金、木、水、火、土。无生物崇拜如石、陶。二是凝冻为姓氏中国姓氏的图腾从中外的一些资料看来,图腾艺术本身也有着由外在的崇拜对象、符号标志渐渐地向人自身靠拢的过程。左图中的半坡人面鱼纹即是典型一例二、图腾扮饰之初:画身画脸半坡人面鱼纹图神秘的彝族虎图腾舞蹈有不少学者通过社会调查,认为画脸画体源于祖先崇拜熊图腾圆雕像《古今图书集成》中画身画脸人物图腾氏族的成员,为使自身受到图腾的保护,就有同化自己于图腾的习惯,或穿着图腾动物的皮毛,或辫其毛发,割伤身体,使其类似图腾,或取切痕、黥纹、涂色的方法,描写图腾于身体之上。----弗雷泽三、图腾扮饰之初:文身除却文身而外,先民还以结发、凿齿、镶唇和穿鼻形式等对身体加工和变形,来达到与图腾同体的目的。宏观看来,这种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实质上是沿着神话思维向前推衍的文饰现象。它虽与后世的覆盖装身的衣物相比显得粗放荒蛮,但因其处于历史源头的制高点上,仍为人类的着装心理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山海经》诸种人面兽身图中外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为图腾崇拜所激发,在远古氏族生活、服饰和艺术形式中,都留下许多图腾的遗迹。在远古时候,图腾艺术往往以固定和非固定的人体装饰进入服饰境界的。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主要有文身等,非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两部分,有画身画脸和衣装饰物等。倘若划分阶段,第一步为画身;进一步文身;最后演化为衣饰覆盖装身。四、图腾人体装饰向服饰的过渡石寨山鼓形贮贝器中的羽饰舞人图青海大通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尾饰舞人沧源岩画中的羽饰人物《山海经》中人兽同体造型甲骨文“美”字原是一个羽饰者的正面亮相战国时期服饰中的凤凰图纹明万历龙袍及其现代“克隆”之作明代幽陵皇后凤冠绘龙于衣的袍服清代红地龙凤纹锦当代小宝宝的吉祥服饰仍有远古遗风在远古,我们的先民在神话思维的创造与导引下,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人与一般物体甚至是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命运与共的特殊的神秘联系。应该承认,能够意识到这种联系,是一种空前的智慧,它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它不只将人的生存与整个身外世界联系起来,不只为远古的先民带来了万物有灵的诗意感受,而且带来了具有严重命运气息的宗教氛围感──精神文化的初萌状态。而这些又酿就了画身、文身进而覆盖装身的强大心理土壤和精神动力。五、图腾与服饰的文化思考随着一步步的发展变化,图腾形象渐渐地向生命个体渗透、转化和投影,便开拓了人类衣生活的崭新领域。在我们先民的文化视野中,服饰境界中出现的鸟类物象竟与鸟图腾有关,鱼类物象与生殖崇拜有关,树木物象与社树崇拜有关,龙凤麒麟等与祥瑞观念有关……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服饰款式或图纹,无疑都是图腾形象的原生态或历史演变之物。它们负载着如此厚重的人生内容,散发出如此庄严神圣的氛围感,这是那些从纯功能性的角度和纯形式审美角度看服饰的人所不曾预料和难以想象的。在中外服饰文化比较中,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文身作为一种图腾同体的神圣行为,但我国各民族的文身都是在自己的身体上或绘或刺动植物等异已的形体,是掩饰自身形体去扮饰别样。显然,在这里,自身的形体既不等同图腾,更不能直接表现图腾,需要借助于雕刻绘画之类的外在扮饰行为,即神圣的意味和氛围来自扮饰而不是自体。而作为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希腊神话和希伯莱神话中,无论是上帝造人还是普罗米修斯造人,都是以神的形象为原型的。人,就是神或上帝在人间的显现。“人体”一词在英语中是“God’s image”,这样,神圣的意味和氛围就自自然然地属于自体而无须外在的扮饰或雕画。在人类的服饰史上,西方重裸,中国重藏,西方多推崇人体美,中国多讲究扮饰美。这种判然有别的文化格局,各来有自亦源远流长。看来在史前文明的图腾文身现象中,已透出个中消息。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