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四章中华传统服饰图文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更多的带有严重命运气息而宽泛多义的图腾纹饰,虽沿着方形圆形及s形的模式不断抽象与简化,但并没有直奔而下变为失落意义的纯形式图纹,而是沿着政治化、伦理化和世俗生活化的多重渠道铺展开来。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增益了相对而固定的一些意味。这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承传中形成了散点格局的中华服饰图纹。主要有“十二章纹”、“八吉祥”、“暗八仙”、“八宝”以及民间吉祥图纹等。一、中华服饰图纹散点体系十二章纹来自远古时代的传说。据说史前时代的虞舜就以十二章纹为衣饰图纹了: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同绘);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希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尚书·益稷1.十二章纹帝即舜帝。说明十二章纹为衣饰图纹源远流长。即便托舜帝之名,亦说明十二章纹意味非同小可。此后经历代帝王沿袭下来,数千年而不曾改易。这一系列图纹有具体的象征意义:日,红色圆形内有三足鸟,象征君权上天阳德照耀,赐人间以光明,哺育万物生长。 上述意义是仅在十二章纹框架内的。而在中国文化格局内,日有男性、光明正大、胜利等涵义。日在十二章纹内,月,白色圆形内的玉兔象征上天赐人间以安宁。而在中国文化格局中,月是女性崇拜的象征。苏轼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拙作联:天上一轮团圆月; 人间万古不了情。月星辰为勺状分布的三星,代表上天星辰,象征以天象昭示经纬,四季节令,使天下知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伦理。谣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杜甫诗: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星辰山为三峰并峙的峰峦,能兴风雨,象征阴阳交会、万物起源之地,具有崇高、持久、永恒的秉赋,代表稳定昌明的仁政。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今贺寿联: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山龙能灵变。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每每有望子成龙的意愿。龙华虫即雉鸡,寓意华丽多彩,象征文治教化昌隆。因鸡是凤的主体原型,故又有人将此图纹称为凤纹。雉原意美好祥瑞。汉吕后即名雉。后世俗称雉遂成贬义词。华虫宗彝即古代杯形祭器,一只喻意威猛,绘百兽之王虎,一只喻意智慧,绘灵长类动物之首长尾猴,表示不忘祖先威猛智慧之德,以大智大勇保护宗庙社稷,转注为尽忠尽孝。以虎之威猴之智为居于山林之中,而守候于祭杯之侧,即以其智勇尽为社稷才是,亦可见出设计者的苦心。 宗彝藻为水中浮萍,质地洁净,生命力旺盛,象征随遇而安,求得兴旺发达。诗·雎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藻火即燃烧的火焰,带来温暖与光明,象征百业兴旺,蒸蒸日上。火是文明的动力与象征。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自然火、农业火、工业火和科技火的不同时代。火粉米,白色颗粒及粉末状物堆积成圆形,寓民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民以食为天。粉米的意象暗示人们,无论精神追求多么高超,人总要在物质层面生存。以食为代表的衣食住行仍是人类宽厚的总需求底座。粉米黼即白刃铁斧,象征施政明敏机智,果敢善断、雷厉风行。黼的意象内涵宽厚,主旨警示人们应有决策能力。人生事体纷繁,道路多歧,处处需要选择与决断。人君如此,凡夫小民亦如此。黼黻形两弓相背,一黑一白,如繁体亚字,象征君臣离合及善恶相背的情状以及明辨是非的智慧。黻龙袍上的十二章纹蟒袍上的十二章纹历史与现实,渐渐淡远了十二章纹的身影。但,那深含意蕴的十二章纹是否因其消逝而成为甜蜜的回忆?因其仪式的庄重与形式的意味而让人怀恋,一再提及。这本是严格的等级符号,后来的演变中愈加严格而严厉,龙图案几乎成为皇族的象征。如历代皇帝冕服可用十二章纹为饰,诸侯许用龙以下八章;卿准用藻以下六章;大夫用藻火粉米三章;士只用粉米一章;上可以兼下,下却不得潜上。平民穿衣不得使用图纹便被称为白衣。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