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西亚(教学课件)(共34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1 西亚(教学课件)(共34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
西 亚
目标要求
02
01
03
1
1
04
据图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了解西亚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分析西亚石油资源运输线路。
以以色列灌溉农业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教学目录
01
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2
1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03
1
人文地理环境
04
1
问题探究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
据图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10°N-40°N,主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的热带和北温带。
经度位置:大部分位于30°E-70°E,全部位于东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西部,两洋、三洲、五海之间。
相对位置:交通位置非常重要,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组成和范围
组成: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
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阿富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黎巴嫩、塞浦路斯,共20国,其中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伊朗高原
阿拉伯半岛
美索不达
米亚平原
小亚细亚半岛
中东与西亚的区别:中东指不包括阿富汗的西亚和埃及。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西亚的地理位置对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图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陆上交通: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例如,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就从中国西安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最终到达欧洲。
海上交通:西亚控制着多个海上交通要道,如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土耳其海峡是黑海通向地中海,进而进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出海的门户;曼德海峡连接了红海和阿拉伯海。
地理战略:西亚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处,控制着多个重要的海上和陆地交通枢纽,是国际陆、海、空交通的要道。
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曼德海峡
亚洲
欧洲
非洲
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西亚的地形
据图描述西亚的地形地势。
(1)类型:高原为主的地形,平原狭小。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平原在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2)分布:高原分布在北部、东部、西部及西南部,高原边缘分布山脉(亚美尼亚高原北部有大高加索山脉;伊朗高原东侧有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西南侧有扎格罗斯山脉),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分布在东南部。
(3)地势:由东、西、北三个方向东南倾斜。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西亚的气候
据图分析西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少雨型)。但阿拉伯半岛西南侧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掠过红海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一定量的地形雨。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西亚的气候
据图分析西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也有分布),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冬雨型),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西亚的气候
据图分析西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兴都库什山脉等地,全年降水少(少雨型);气温年较差大。
德黑兰
安纳托利亚高原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西亚的气候
据图分析西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伊朗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夏季西南季风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西南季风经过海区面积狭小,带来水汽少;并且还受到伊朗高原西南侧扎格罗斯山脉地形阻挡,水汽难以深入。(注意伊朗高原北部要考虑西风的影响,出现冬雨较多现象。) 位于伊朗高原,海拔高,温度较低,但由于纬度较低,有些地区的最低月均温可以达到0℃以上。
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由于高原边缘的山脉阻挡,湿润西风难以深入,降水少,但冬雨相对稍多些。
德黑兰
安纳托利亚高原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西亚的河湖
西亚很多地区年降水不足200毫米,因此西亚总体河流稀少,主要为两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阿拉伯半岛上甚至没有成规模的河流。很多国家为无流国(没有河流或季节性河流):沙特、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分析这些国家成为无流国的原因。
纬度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大,降水少。
内部地形较平坦,无高山,无积雪冰川发育。
阿拉伯半岛西侧山地阻挡水汽的深入。
沙漠广布,下渗严重。
中东(不包括阿富汗的西亚和埃及)地形地势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西亚的河湖
死海湖水盐度高达250‰,是一般海水盐度的7倍,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世界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415米(陆地最低点)。水中鱼虾贝类都不能生存,湖岸两旁草木也不能生长,故称“死海”。但是近年来能过科学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死海并不是完全没有生命的。指出死海的湖泊类型并分析其盐度大的原因。
湖地区气候炎热年降水少而蒸发量大。
地形封闭,热气难以扩散,加剧蒸发。
入湖河水少,淡水稀释作用弱。
中东(不包括阿富汗的西亚和埃及)地形地势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构造湖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形成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西亚石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易开采。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重要的产油国。
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到世界石油总产量的近1/3,出口量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西亚所产石油90%以上供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波斯湾地区的地形
世界石油宝库
石油的形成与其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波斯湾地区及两河流域地质构造方面属于新褶皱山系的边缘拗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同时,长期温暖的海洋环境,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海洋生物遗体沉入海底后,成为生成石油的有机物质来源,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变成了石油。其他矿藏有铬、铜、锑、锰、铁和磷灰石等。
波斯湾地区的地形
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
全球石油储量比例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世界石油宝库
据图描述波斯湾石油输出主要线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人文地理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居民与宗教
居民:西亚地区是广大阿拉伯人的聚居地,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气候干旱,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且分布极不平衡,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人口最为稠密。
宗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犹太人主要信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朝拜
资料:以色列国,耶路撒冷古城,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城,老城里的西墙也称为“哭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原为已被毁的犹太教第二圣殿的西侧围墙,每天都有大批犹太人来此哭泣哀悼,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
耶路撒冷古城
人文地理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农业生产
西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受气候影响,灌溉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次为粟、稻谷等。经济作物棉花、烟草、甜菜等。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如椰枣、榛子、阿月浑子、石榴、油橄榄、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
气候干旱
较湿润的高原上 畜牧业(以养羊为主)
安卡拉羊毛、紫羔皮、地毯
地下水出露地区 灌溉农业 椰枣
地中海沿岸地区 亚热带水果种植
葡萄、柠檬、柑橘、无花果
发展
农产品
发展
农产品
发展
农产品
人文地理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两河流域灌溉农业区
灌溉农业地位重要,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
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其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发展绿洲农业,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枣椰树(产品为椰枣)。
人文地理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高原地区发展高原畜牧业
代表的高原农产品有
伊朗高原的紫羔羊
阿拉伯高原的骆驼
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土耳其安卡拉羊
西亚高原畜牧业农业区
人文地理环境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地中海式农业主要以地中海亚热带水果种植业与地中海园艺业为主
无花果 油橄榄 柠檬 柑橘 葡萄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人文地理环境
长期热点区域
范围、位置、
国家、城市、
海洋、海峡、
运河
水资源分配
干旱的气候
中东石油分布
在世界的地位主要输出路线
民居状况
宗教文化
风俗习惯
焦点之一:东西方交通要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焦点之三:
匮乏的水资源,为水而战
焦点之二:
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焦点之四:
文化差异,宗教纷争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问题探究
资料: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沿岸为狭长的平原,沙漠占其国土面积的67%。以色列在自然资源先天不足的条件下,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逐步探寻并走出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短短70年内崛起为享誉全球的农业强国,用不到3%的农业从业人口在养活800万国民的同时,还使其蔬菜、水果占据欧洲市场较大的份额。右图示意以色列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
(1)指出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先天不足。
(2)说明以色列不到3%的农业从业人口能养活800万国民的缘由。
(3)推测以色列蔬菜、水果能占据欧洲市场较大份额的原因。
(4)阐述以色列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
(5)简述以色列农业发展之路对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启示。
探究一
问题探究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探究一
全球70%的
圣女果品种
都来自于以色列
问题探究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1)土壤贫瘠,可耕地面积小;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生产等。
(2)土地利用方式集约,农业产出多;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产值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效率高等。
(3)以色列蔬菜、水果生产量大,出口量大;农业科技发达,产品品质好(或注重品牌建设),市场竞争力强;蔬菜、水果种类多,可全年供应欧洲市场;农业科技发达,种植周期短,蔬菜、水果采摘期长;距离欧洲较近,海运便利;利用气候优势,大量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
(4)为本国提供农产品,满足民众的食品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工业发展提供部分原料,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外汇收入,增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交流等。
(5)制定多项农业管理制度与农业激励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政府引导科技创新战略方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等。
探究一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问题探究
资料: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了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数年后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国际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探究二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甲地附近筹建磷酸工业城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问题探究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频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①有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产资源原料丰富,开采便利;②国家设立工业城,有政策支持;③位于沙漠地区,地价低,面积广;④有输油管道,提供能源。
(3)①水资源更加短缺;②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③污染环境。
探究二
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如图示意海城位置和遥感影像。据此完成(1)~(3)题。
(1)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 D )
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
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
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2)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 C )
A.喜光热耐干旱  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
C.耐盐碱性更强 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
(3)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 ( D )
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 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
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
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2)“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
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D )
A.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
B.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C.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D.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其他地区较为温和


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于11月21日至12月18日举行,小组赛安排在当地时间的每天13点、16点、19点和22点。其主赛场卢塞尔球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增加了与一般球场不同的大型设备。下左图示意卡塔尔的位置,下右图示意卡塔尔的气候类型。完成下面(1)~(3)题。
(1)卡塔尔世界杯在冬季举行的主要原因是( B )
A.冬季是石油销售淡季,政府有时间组织世界杯活动
B.夏季气温过高,不宜举行足球比赛
C.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夏季忙于在清真寺做礼拜
D.冬季绿树成荫,空气质量好
(2)卡塔尔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卢塞尔球场最有可能增加的设备是下列中的( D )
A.升降电梯 B.遮阳顶棚 C.通风设施 D.巨型空调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读“沙特阿拉伯铁路规划全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因素是( C )
①资源②宗教③河流④地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地带,
其石油出口线路走向正确的是( D )
A.霍尔木兹海峡一印度洋一巴拿马运河一日本
B.霍尔木兹海峡一直布罗陀海峡一红海一美国
C.霍尔木兹海峡一好望角一曼德海峡一西欧
D.霍尔木兹海峡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中国


学以致用
在沙特阿拉伯,一座未来新城正在建设中,这是沙特阿拉伯政府提出的“2030愿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所组成的海上贸易黄金航线。新城中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水、生物科技、食品、先进制造业。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未来新城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沙特阿拉伯未来新城靠近黄金航线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D )
A.方便引用红海水资源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B.减少占用内陆地区的土地
C.减轻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
D.方便进出口工业原料和工业制成品
(2)沙特阿拉伯打造未来新城有利于( C )
A.实现国内碳零排放 B.解决国内淡水危机
C.带动国内产业转型 D.形成地区金融中心


学以致用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两国外交关系。下图示意沙特和伊朗两国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沙特和伊朗两国的共同之处有( D )
①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 ②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③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④高原地形广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中国和沙特、伊朗三国经济具有互补性,三国间
的主要贸易往来最有可能的是( C )
A.伊朗自沙特进口石油钻井设备
B.沙特向伊朗出口粮食
C.中国向伊朗出口家电产品
D.中国自沙特进口畜牧产品


·
越努力
越幸运
D
L
Y
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