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十章 论胡服骑射与孝文改制本章内容胡服骑射:衣当顺势而变孝文改制:衣亦为时而变余论在战国时代,在南北朝时代,先后发生了史称为“胡服骑射”与“孝文改制”的两大服饰改制事件。它们的前因后果值得审视与琢磨,特别是它们内在的服饰文化内蕴值得探索与追寻。一、胡服骑射:衣当顺势而变所谓胡服,泛指古代北方及西域少数民族的衣冠服饰。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颜色以间色为主,型制是紧身窄袖,长裤革靴,乘骑射箭,方便利索,与是中原地区褒衣博带、高冠浅履式的服饰型制有较大区别。越武灵王为什么要实施胡服骑射呢?处于偏远山野的东胡、楼烦等,善于骑射骚扰且来去自如。而赵国却无法设防与追击,因为中原一带使用的传统战车不能驰骋于崎岖山谷之地。赵国士兵所着深衣大袖只可乘战车而不能骑马。直接诱因:被动,抗敌御侮;深层原因,主动,强兵富国,以举大业。春秋之世,戎翟之杂居于中夏者,大抵皆在山谷之间,兵车之所不至。——顾炎武:日知录骑射所以便山谷也,胡服所以便骑射也。——顾炎武:日知录胡服骑射引发的争论:反方战国骑兵图,采自刘永济《中国古代戎服》此举无先例;身处冠冕堂皇的中原而效法落后的夷狄。公子成等人的思想障碍,除自尊心、虚荣心以及服饰突变不易适应的因素外,很大程度是认为它前无古人,叛经离道,有点大逆不道。在农耕文化氛围中,整体思维向后看,凡有所为者多在既往寻先例以壮胆识,助尊严,寻找可资借鉴的坐标系,这成为自古以来的文化心理模式。现在,公子成等人对胡服的重重顾虑与反感,正是这一宽厚的文化心理的典型反映。胡服骑射引发的争论:正方赵武灵王以古为证:异代不同俗,先王不同礼,追寻哪个?为衣与礼正名:衣便于用;礼便于事。都是为达到目标的形式。这是墨子以用为本思维的新模本。传统深衣难以抵御窄袖短打扮的胡服衣装的。真正有所为者就是要不断推翻既定的文化模式。只有平庸者才始终拘泥于规矩之中。战国青铜壶上习射的武士,故宫博览藏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礼记·深衣如此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 ,战斗中自不如短衣窄袖敏捷方便。右图为出土汉代曲裾深衣。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上的武士争论的正方:目标的纯正性。此举“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即改穿胡服并非悦耳悦目娱情乐志之类无聊的消遣,而是为国建功立业的手段。这就自觉地树立起了一个有为之君的形象,与荒淫昏君划清了界线。着装的新异与人格操守无必然联系:且服奇者志淫,则是邹鲁无奇行也。最初导致胡服骑射的深刻矛盾,是重伦理主义的华夏服饰款式受到了服饰功能性的挑战,争疆夺土的战争本身提出了服饰与骑射的彼此适应问题。服饰款制作为一种既有的文化建构需要突破与更新,内敛式的自我封闭只能导致自我衰弱与灭亡,而只有不断地输入异域的新鲜文化成果,激活自身的优势与活力,才能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赵灵武王的敏锐与深刻正在于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承受住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克服实际中的种种困难,终于从传统的惯性和世俗的氛围中脱颖而出。“胡服骑射”的效果可以说超过了预期的目的。赵国因此扫除边患,并不断开疆拓土,迅即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因骑兵作战逐步在中原一带普及而影响了战争方式的改变。比如以步兵与骑兵为主力的野战与包围战,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战车长阵。胡服骑射 (采自刘永济《中国古代戎服》)李广骑射画像砖二、孝文改制:衣亦为时而变“孝文改制”,是继胡服骑射之后,又一次以平和的方式在服饰上作跨文化传通而成功者。所谓的服饰跨文化传通,是指服饰及其文化观念,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传播与发展。当然,孝文改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此处只叙述服饰改制部分。孝文改制的原因其一,改制的根本动因是为了强化对中原一带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采自历史风云网http://www./Article/HTML/13184.html )其二,北魏统治者为长治久安,想借汉魏衣冠来改造本民族相对落后的着装习惯。北魏少数民族传统裤褶服其三,服饰改制,改造鲜卑着装旧俗,在魏孝文帝潜在的意识中,恐怕还有争正统的意味。戴卷荷帽的少数民族吹鼓手,河南邓县出土画像砖孝文服饰改制首先是以汉魏衣冠为模式制定了冠服制度。北魏汉化衣裙贵妇,采自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彩绘屏风其次是服饰的全盘汉化北魏司马金龙墓彩绘屏风中汉化前的服装改制后的着装风貌采自北魏宁恕暨妻郑氏墓窟画三、余论胡服骑射与孝文改制的成功告诉我们,服饰的发展,不只是纵向的沿袭承传,很多时候是横向的变异与改制。一般说来,往往前者是历史积习的延续,出于惯性思维,故多守成,后者因为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与碰撞,故多变异与创造。服饰是不需翻译的人类共通的艺术语言。但它内在的积淀每每打上某种文化深刻的烙印,在不同的文化激流碰撞时,它往往会出现传统的解构与创新的开始。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正是敏感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分别写下了中国服饰改制的精彩一页。胡服骑射的实践,也证明了战争往往是跨文化传通最为简捷有效的途径。人们出于保卫自身,消弱并消灭适敌人的实用目的,使得服装的功能性得到了空前的强调。此时此刻,竟没有一丝心理障碍,会以短平快的方式,全心全意地学习研究对方的文化成果,拿来为我所用。龙门北魏浮雕《皇帝礼佛图》,展示了北魏鲜卑服饰的汉化。(采自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魏孝文帝服饰改制的汉化政策,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鲜卑族意识到了应全盘接受汉文化,便以朝廷提倡的方式,营造了一个民族之间融乐亲近而不是怒目相对的文化氛围。彼此的欣悦与亲近中便多了互动式的服饰跨文化传通。这是一种良性的流行互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