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章末检测试卷(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章末检测试卷(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江苏镇江期中)下图为“2018年2月17日至28日无锡市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数值超过100即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下表为这期间无锡市天气状况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 ②微风有利于尘埃沉降,净化空气 ③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 ④晴天的空气质量比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汽车尾气 ②工业废水 ③地面扬尘 ④生活用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无锡市2月17日的中度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影响人体健康状况 ②交通能见度降低 ③降水量增加 ④建筑物易遭受腐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被称为“欧洲下水道”,鱼虾几乎绝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对沿岸各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1963年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进行治理。经治理后的莱茵河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据此完成4~5题。
4.莱茵河水质曾恶化形成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  )
A.生产污水 B.生活污水
C.河运污染物 D.固体污染物
5.沿岸国家实施合作公约,下列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及时发现和治理水污染,避免其进一步恶化
B.积极应对已发生的水污染问题,降低其危害程度
C.增强对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D.关闭所有污水排放企业
(2023·河南郑州期末)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污水流经哈尔滨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减轻的原因是(  )
A.气温越来越低
B.流速越来越快
C.河流水量较大
D.植株越来越密
7.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  )
①引发国际争端 ②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③威胁沿岸居民的健康 ④使松花江改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对可回收废弃物资源全部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据此完成8~10题。
8.该产业园主要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该产业园从国外回收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10.为促进该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严格环境准入,禁止高污染废弃物进口
B.拆解与再利用过程中,加强无害化处理
C.规范化管理,对未利用废弃物进行标准化处理
D.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废弃物种类和范围
(2023·山东青岛期中)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古冰川地貌
B.珍稀濒危动物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野生动植物资源
12.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自然保护区有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洋流性质 ④相对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海南海口期末)青华海湿地地处滇西,气候温暖湿润,曾有近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水城沼泽,后青华海因被排干垦殖而成为耕地和聚落用地。青华海湿地的修复采用了小部分人工辅助,绝大部分自然恢复的方式进行。在湿地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生境设计,新增了密林、灌丛、浅滩沼泽等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鸟岛,解决了前期鸟类昼夜数量变化大的问题,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下图为“青华海湿地修复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青华海湿地人工辅助恢复的核心是(  )
A.净化上游水质 B.恢复湿地地形
C.种植湿地植物 D.稳定湿地生态
14.青华海湿地多样化生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湿地自净能力
B.丰富湿地食物来源
C.改善鸟类栖息环境
D.实现植物自然演替
15.青华海湿地的修复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因主要有(  )
①自然恢复的生态更稳定 ②自然恢复的条件较好 ③自然恢复的成本较低 ④自然恢复的社会压力较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图1为“我国某省会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统计图”,图2为“该省会年降水量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该省会气候要素变化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逐渐上升趋势
B.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C.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
D.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17.该省会所在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江苏 B.广东
C.黑龙江 D.甘肃
18.气候变暖对该城市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低温冷害不再发生
B.水稻、玉米、春小麦种植区域扩大
C.农作物的播种期相应推迟
D.成熟期较晚、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比重提高
(2023·河南南阳期末)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上图表明(  )
A.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德国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2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是(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C.使用钢铁的替代产品
D.禁止进口含铁商品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_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时段。(4分)
(2)图中A~C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2分)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处于C点以后,环境污染程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  )(2分)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2分)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3分)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3分)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3分)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3分)
23.(2022·湖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6分)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5分)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4分)
24.(2023·山东济南质检)在过去35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相关数据,下表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年份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面积(百万km2) 2.11 2.25 1.90 2.10 1.35 0.65 0.45 0.08
(1)绘制折线图,说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4分)
(2)简述该变化对北极地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3)列举减缓该现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江苏镇江期中)下图为“2018年2月17日至28日无锡市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数值超过100即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下表为这期间无锡市天气状况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 ②微风有利于尘埃沉降,净化空气 ③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 ④晴天的空气质量比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汽车尾气 ②工业废水 ③地面扬尘 ④生活用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无锡市2月17日的中度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影响人体健康状况 ②交通能见度降低 ③降水量增加 ④建筑物易遭受腐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C 2.C 3.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雨天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较好,因为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①正确;风力大,有利于空气净化,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微风不利于尘埃沉降,②错误、③正确;晴天空气质量指数大,空气质量较差,④错误。故选C。第2题,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燃烧煤炭、地面扬尘等。工业废水主要是造成水污染,天然气较清洁,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小。故选C。第3题,中度污染会使人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①对;污染物会导致交通能见度降低,②对;发生空气污染时,大气稳定,不易产生降水,③错;与建筑物腐蚀关系不大,④错。故选A。
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被称为“欧洲下水道”,鱼虾几乎绝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对沿岸各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1963年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进行治理。经治理后的莱茵河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据此完成4~5题。
4.莱茵河水质曾恶化形成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  )
A.生产污水 B.生活污水
C.河运污染物 D.固体污染物
5.沿岸国家实施合作公约,下列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及时发现和治理水污染,避免其进一步恶化
B.积极应对已发生的水污染问题,降低其危害程度
C.增强对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D.关闭所有污水排放企业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而使水质恶化,故莱茵河水质曾恶化形成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的生产污水。故选A。第5题,沿岸国家实施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关闭所有污水排放企业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
(2023·河南郑州期末)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污水流经哈尔滨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减轻的原因是(  )
A.气温越来越低
B.流速越来越快
C.河流水量较大
D.植株越来越密
7.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  )
①引发国际争端 ②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③威胁沿岸居民的健康 ④使松花江改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气温越来越低不利于减轻水污染,A错误;松花江在哈尔滨市上下游地势差异不大,且越往下游流速越慢,不利于减轻水污染,B错误;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后的河段属于河流的中下游,水量较大,利于污染物稀释,C正确;哈尔滨市与其他松花江流经地区的植被差异不大,D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中俄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说明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没有引发国际争端,①错误;化工企业爆炸引发的水污染会威胁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及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威胁沿岸居民的身体健康,②③正确;水污染不会使松花江改道,④错误。故选B。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对可回收废弃物资源全部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据此完成8~10题。
8.该产业园主要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该产业园从国外回收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10.为促进该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严格环境准入,禁止高污染废弃物进口
B.拆解与再利用过程中,加强无害化处理
C.规范化管理,对未利用废弃物进行标准化处理
D.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废弃物种类和范围
答案 8.C 9.A 10.D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产业园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C正确。解决的是生活废弃物,不是工业生产、资源利用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A、B错误。该产业园不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D错误。故选C。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从国外回收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生产,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其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A正确。故选A。第10题,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无害化处理,规范化管理都是该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废弃物种类和范围,虽然会扩大产业园规模,但可能会产生环境问题,D符合题意。故选D。
(2023·山东青岛期中)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古冰川地貌
B.珍稀濒危动物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野生动植物资源
12.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自然保护区有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洋流性质 ④相对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不能保护古冰川地貌,A错误;由“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可知,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B错误、D正确;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生态旅游业,所以保护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内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系统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①正确;图中山脉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差异显著,生态系统复杂,④正确;该自然保护区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各地太阳辐射相差不大,②错误;根据基带高度判断,该自然保护区距海洋较远,故洋流对其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B。
(2023·海南海口期末)青华海湿地地处滇西,气候温暖湿润,曾有近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水城沼泽,后青华海因被排干垦殖而成为耕地和聚落用地。青华海湿地的修复采用了小部分人工辅助,绝大部分自然恢复的方式进行。在湿地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生境设计,新增了密林、灌丛、浅滩沼泽等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鸟岛,解决了前期鸟类昼夜数量变化大的问题,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下图为“青华海湿地修复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青华海湿地人工辅助恢复的核心是(  )
A.净化上游水质 B.恢复湿地地形
C.种植湿地植物 D.稳定湿地生态
14.青华海湿地多样化生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湿地自净能力
B.丰富湿地食物来源
C.改善鸟类栖息环境
D.实现植物自然演替
15.青华海湿地的修复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因主要有(  )
①自然恢复的生态更稳定 ②自然恢复的条件较好 ③自然恢复的成本较低 ④自然恢复的社会压力较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3.B 14.C 15.A
解析 第13题,据材料可知,青华海因被排干垦殖而成为耕地和聚落用地,人工恢复的核心应是恢复湿地地形,平整或深挖土地,B正确;人工辅助恢复过程包括净化上游水质、种植湿地植物,但这不是人工辅助恢复的核心,A、C错误;稳定湿地生态是湿地恢复的结果,不是核心,D错误。第14题,据材料可知,青华海湿地进行了多样化的生境设计,新增了密林、灌丛、浅滩沼泽等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鸟岛,改善了鸟类栖息环境,解决了前期鸟类昼夜数量变化大的问题,C正确;提升湿地自净能力和丰富湿地食物来源是多样化生境设计的措施,不是目的,A、B错误;实现植物自然演替是为改善鸟类栖息环境服务的,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第15题,据图可知,经过5~8年的自然恢复能形成稳定的湖泊生态环境,说明自然恢复的生态更稳定,且与人工恢复相比,自然恢复的成本较低,①③正确,选A。
图1为“我国某省会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统计图”,图2为“该省会年降水量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该省会气候要素变化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逐渐上升趋势
B.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C.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
D.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17.该省会所在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江苏 B.广东
C.黑龙江 D.甘肃
18.气候变暖对该城市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低温冷害不再发生
B.水稻、玉米、春小麦种植区域扩大
C.农作物的播种期相应推迟
D.成熟期较晚、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比重提高
答案 16.C 17.C 18.D
解析 第16题,由图1可知,该省会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图2可知,该省会年降水量波动变化,但总趋势没有上升或下降。故选C。第17题,江苏省省会为南京,广东省省会为广州,都位于我国南方,年降水量超过800 mm;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甘肃省省会兰州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结合图2可知,该省会年降水量多为600~800 mm,故选C。第18题,气候变暖使得气候的不稳定性增强,威胁东北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发生的范围可能缩小或扩大,但不会消失,A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种植区域会向北推进,春小麦种植南界会向北收缩,春小麦在我国的种植区域会减小,B错误;由于气温上升,农作物的播种期提前,成熟期较晚、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种植比重会提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3·河南南阳期末)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上图表明(  )
A.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德国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2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是(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C.使用钢铁的替代产品
D.禁止进口含铁商品
答案 19.D 20.B
解析 第19题,据图可知,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A错;德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B错;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C错;国家之间通过含铁商品贸易转移碳排放量,中国是工业国,本国生产产品向世界销售,部分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对。第20题,落后钢铁产能的碳排放量大,将其压减淘汰后有利于排放量的降低,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_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时段。(4分)
(2)图中A~C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2分)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处于C点以后,环境污染程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  )(2分)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2分)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答案  (1)A以前时段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B以后
(2)C (3)B (4)C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3分)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3分)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3分)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3分)
答案 (1)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
(2)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流、沉降;南极科考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
(3)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4)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等。
23.(2022·湖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6分)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5分)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4分)
答案 (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2)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加强监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制定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物质入侵威胁;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
(3)建设背景,规划与现状,建设理念及指导思想;确定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传、培训等。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的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候鸟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2)“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产、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答题时可以列举具体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的措施。(3)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先谈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再谈背景(改造条件等),最后总结展望,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
24.(2023·山东济南质检)在过去35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相关数据,下表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年份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面积(百万km2) 2.11 2.25 1.90 2.10 1.35 0.65 0.45 0.08
(1)绘制折线图,说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4分)
(2)简述该变化对北极地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3)列举减缓该现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答案 (1)作图如下:
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波动下降,1999年以后迅速下降。
(2)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北极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流;加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
(3)加强国际合作;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出行等。
解析 (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描点、连线,可知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波动下降,1999年以后迅速下降。(2)冰川面积减少,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会减少;随海冰减少,北极通航条件改善,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流的温度;北极冰川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等。(3)该现象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故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强国际合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个人层面,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减少浪费等。(从国际合作、政府、个人三个层面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