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三、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和相关指标1.城市园林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1.1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建国以来,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研究部门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过多种绿地的分类方法。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统计的机制不同,所采用的绿地分类方法也不统一。1961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教科书《城乡规划》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小区和街坊绿地、专用绿地和风景游览、休疗养区的绿地四大类。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的《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关于绿地的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法规性的绿地分类,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园林绿化生产用的绿地、特殊用途绿地和风景区绿地五大类。1979年10月第一次全国园林绿化学术会议上朱钧珍发表的《城市绿地分类及定额指标问题的探讨》一文提出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一般绿地和特种绿地,以“公园”替代“公共绿地”。将城市绿地分为六大类,即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1991年3月起施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两类。而将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等各归入生活居住用地、工业仓库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郊区用地等用地项目之中,没有单独列出。1993年建设部编写的《城市绿化条例释义》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六类。它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也反映出各类绿地的功能和特征,但在具体名称上尚有局限,含义不明确,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等。这种分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各地各级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1995年1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主编),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游览绿地、专用绿地和街道绿地六类。经建设部批准,2002年9月1日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开始实施。至此,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有了明确的标准。标准所称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好的区域。标准将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为使分类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图纸、文件的使用和绿地的管理,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分类代码。公园绿地分类标准 (《园林规划设计》 王浩)公园绿地分类标准 (《园林规划设计》 王浩)本标准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即每一大类包含着若干并列的中类,每一中类包含着若干并列的小类。其中,公园绿地可以分为5个中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绿地和街旁绿地。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又各分出2个小类;专类公园分出7个小类。附属绿地又分为8个中类。该标准把绿地作为城市整个用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把城市用地平衡中单独占有用地的绿地,和不单独占有用地的绿地分开;其次,在单独占有用地的绿地中,按使用性质,把为居民游息服务的绿地和为了生产、防护等目的的绿地分开;城市中附属在其他用地里的各类绿地与城市用地有相对应的关系。(http://www.)北京朝阳公园综合公园南京雨花台陵园专类公园(http://www.)苏州现代大道(自拍)街旁绿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带状公园(http://www.)生产绿地防风林带 防护绿地(http://www..cn)(http://www.)附属绿地(居住绿地)苏州现代大道(自拍) 附属绿地(道路绿地)(http://www.nipic.com)南京燕子矶公园其他绿地附属绿地(单位绿地)(http://www.gooood.hk)1.2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城市绿地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色环境数量及质量的量化标准,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环境的好坏及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判断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除了要看该城市拥有绿地的数量,还要看该城市绿地的质量和城市的绿化效果,即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程度。西方国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重视较早,城市绿化水平相对较高,所采用的城市绿化指标大致有: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被率、绿视率、城市拥有的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人均绿地面积、人均设施拥有量等。由于城市绿地类型的多样性、绿地功能的多重性和植物组成结构的不同,要确定合适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等,除了要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和环境质量外,还应考虑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绿地的植物组成。有关人均绿地面积究竟多少合适,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进行了探讨。1)我国城市绿地建设衡量指标:我国城市绿地的量化指标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指标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50年代,城市绿地指标主要有树木株数、公园个数与面积、公园每年的游人量等,到1979年,国家城建总局转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书》中出现了“绿化覆盖率”这一指标。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绿地数量与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上四项指标表现了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具有可比性与实用性,但都属于二维的平面绿化概念,不能表示绿地的分布形态与布局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上文这四项指标外,还有其他一些绿量指标。2)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标准: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指标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是逐渐提高的,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城市园林绿地的指标逐年增长,并纳入到城市基础建设之列,一些城市的绿地指标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为统一绿地主要指标的计算工作,便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有利于开展城市间的比较研究,2002年9月1日起建设部批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开始实施。本标准提出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三项主要的绿地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三项指标的计算公式既可以用于现状绿地的统计,也可以用于规划指标的计算。城市 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全国 23.67 28.15 3.69北京 42.03 42.08 7.98上海 18.42 20.87 3.58南京 37.74 40.96 7.77深圳 38.09 45.00 8.09珠海 42.65 48.38 24.29我国部分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现状(2000)李铮生,2006⑴绿地率绿地率(%)= (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⑵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⑷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为了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设部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各省也相继开展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各级评选都颁布了相应的评选标准,对绿化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作为规划绿量指标分级的参照标准。1.3 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分类是为绿地系统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以绿地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比较合适的。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各种绿地的基本功能、特征以及它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并通过明确的绿地分类,使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更趋高效。合理的绿地分类,其基本要求应是能客观地反映出城市绿地功能、投资与管理方式的实际发展,其理想的要求应是能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内部结构、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与引导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绿地建设的有序进行的法规性文件,园林规划设计应该在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各类绿地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