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概论 课件(共29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概论 课件(共29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第三章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概论
第二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第三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概论
1.1 道路绿地的功能
1.2 道路绿地的内容
1.3 道路绿地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概论
1.1道路绿地的功能
1)交通组织
道路的绿化带、交通岛、停车场等都可有效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
2)卫生防护
道路绿地可以吸收街道上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减少扬尘。
3)美化环境
优美的道路景观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化了城市环境。
1.2 道路绿地的内容
1)道路的类型
(1)城市对内交通
城市道路(Urban Road)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主要分为四大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城市对外交通道路
城市对外交通道路是指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等。
高速公路 作为城市之间远距离高速交通服务,其行车速80~120Km/h。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使用。
公路 主要是指连接城市与乡村的、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件和设施的道路。按其重要程度和使用性质可划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简称国道)和省级干线公路(简称省道)、县级公路(简称县道)和乡级公路(简称乡道)。
2)道路绿地的组成
道路绿地设计前,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专用语:
红线 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 故称红线。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
道路分级 道路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道路的位置、作用和性质,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都按三级划分: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次干道(区域 性干道)、支路(居住区或街坊道路)
道路总宽度 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用地范围, 包括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
分车带 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也有在路面上涂纵向白色标线,分隔行驶车辆,称为“分车线”。三块板道断面有两条分车带;两块板道断面有一条分车带。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比例。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
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观赏为主、一般不对行人开放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
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0m
之间,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道路绿地的组成: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范围内可进行绿化的用地,由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组成。
(1) 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 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行道树绿带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交通岛绿地
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可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交叉路口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交叉路口和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3) 广场绿地:位于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广场用地内的绿地
(4) 停车场绿地: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3)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我国城市中现有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形式。
(1)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不同方向的车辆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一板两带式道路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2)二板三带式:道路的中央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上、下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同向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混合行驶,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此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 绿带数量较多, 生态效益较显著,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两板三带式
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地示意图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3)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此种形式虽然占地面积较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理想的形式。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三板四带式道路绿地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4)四板五带式: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四条,加上两侧的行道树绿带共有五条绿化带。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
四板五带式道路绿地
(王浩,2009,《园林规划设计》)
1)国外城市道路绿地
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称作大树路(Grand Trunk) 。
1.3 道路绿地的发展概况
(王浩,2003,《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体育场两侧列植法桐;
罗马时代(公元前7—公元4世纪)神殿前广场与运动竞技场前植法桐;
公元前8世纪后半期,美索布达米亚在丘陵上建宫殿植松;
中世纪(公元5—14世纪)的欧洲,各国于巡礼的街道上植树;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在主要道路上栽植;
1647年柏林菩提树大道;
1625年伦敦公用散步道,4—6排法国梧桐;
18世纪后半期,奥匈帝国在国道上种植果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颁布栽植行道树的法令;
19世纪后半期,各国建设园林大道;
1958年,巴黎修建香榭丽舍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
菩提树大道
(王浩,1999,《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十月革命后苏联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强调将行道树、林荫道防护林带联系起来组成“绿色走廊”
近代,国外城市规划理论出现“花园城市”、“城市林带”、“绿色走廊”等概念并得到实践。
现代,在绿化设计和植物栽植方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作用,发挥绿化的防害、防噪声、防风、防雪等作用。
2)我国城市道路绿地
2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已沿道路种植行道树;
秦代驰道布置推想图
(王浩,1999,《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西汉长安,街道两侧有成行的槐树;
东汉洛阳,街道两侧种植栗、漆、梓、桐四种行道树;
南北朝建康,中央御道两侧种柳树;
南北朝建康中央御道推想图
(王浩,1999,《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隋朝东都周王城故址,
街旁种植樱桃和石榴;
唐朝定有路树制度,主要树种有槐树、垂柳、桃、李、榆;
(王浩,1999,《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形式发展得极为丰富;
清中叶引种一些国外树种做行道树。
建国以来我国在城市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栽植地方特色的行道树,改善了环境,美化市容。
(王浩,1999,《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