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园林管理概述 课件(共22张PPT) 《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园林管理概述 课件(共22张PPT) 《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园林管理
园林概论
安徽农业大学制作
章节
6.1 园林管理概述
6.2 园林决策管理
6.3 园林规划设计管理
6 园林管理
6.4 园林建设管理
6.5 园林经营管理
章节
6.1.1相关概念
6.1.2园林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6.1 概述
6.1.3园林质量管理与数量管理
6.1.5城市的园林需求
6.1.4城市的园林管理机构
6.1.1相关概念
园林行业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构成之一,其起源于从农林业独立出的花卉业和苗圃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加了园林绿地及庭园建设,至今已发展成为包括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养护和其它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兼文化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
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利用职权,统筹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控制过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体系,以便系统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得以持续、高效、低能耗、高功能的运作。
6.1.1相关概念
经济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所进行的获取(含创建)或控制一定形式的物质、能量、信息来满足社会成员或集团福利需要的程序行为。
经济管理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在人群中对人类行为所进行的程序制定、执行和调节。
园林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目的,对于园林行业中的各种人类行为所进行的程序指定、执行和调节,是对整个园林系统进行的经济管理(图6.1)。
图6.1 园林经济及技术系统流程图
6.1.2园林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6.1.2.1园林管理系统
园林产品的实现,有一整套程序(图6.2)运作,因而对于这一复杂体系——园林的管理则需要运用系统原理,而园林管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由若干个工作系统组成,如筹划建设和审批管理是决策系统,园林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是执行系统,对园林产品实现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应反响是反馈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转,需要有园林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这是保障系统,这些工作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决策系统。其中的筹划建设是前期管理工作,审批管理是后期管理,这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其间包括对于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审查与选择。
二、执行系统。园林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属于执行系统,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工程监
理、组织验收管理等。
三、反馈系统。园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群众参与,以及建成后的反应反响等,都属于园林管理的反馈系统。这些都有助于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的顺利实施,并能进行合理的修改与完善。
四、保障系统。园林管理系统的保障条件很多,比如组织、人员、体制、财力、物力、技术等等。其中尤其以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保障最为重要,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园林管理实施的基础与关键。
图6.2园林工程建设程序
组织管理是一项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系统构成包括五要素:管理目标、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中介。园林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一个分支,也包括上述五项要素。除此之外,必需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园林管理的顺利进行:保证运转与操作的协调与灵便,防止决策的失误,使管理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实现管理目标等。通常包含以下几种机制:协调机制、调控机制、反馈机制等。
6.1.2.2园林管理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在园林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程序制定,也就是对于人类行为进行时间排序,如园林管理系统就可分为园林决策(筹建)、园林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审批)、园林建设(组织、施工、验收)、园林经营管理、信息反馈等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又可以进行更细致的程序制定,直至最后的操作环节。园林管理对于园林行业的质量保证和顺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着与其它管理不同的一些特点。
6.1.2.2园林管理的特点
一、城市是园林行业的主要载体
园林是人们用来改善居住环境和休憩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有两大动因: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原有环境不能满足人类发展需要;二是人类发展破坏了原有环境,受到破坏而日益恶化的环境不再适宜人类的居住与休憩,必须要得到改善。而这两大因素在城市里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园林行业在城市里的发展及管理就更为迫切和必需。所以说城市是园林行业的主要载体。
二、园林既可能是公共产品,也可能是法人产品
园林空间作为一个行业的“产品”,既可是公共产品,也可是法人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政府向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总称;而法人产品则是依法注册的单位或个人通过市场提供合法产品与劳务。也就是说,园林既可以是政府提供,也可能由单位或个人提供,在我国目前阶段,由政府提供的园林产品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为主要,也更为重要,因为除了经济效益外,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三、涉及活物管理
由于植物是园林行业中一种重要元素,而且除此之外,动物和微生物等也常成为园林行业涉及的方面,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大量涉及具有生命的元素,使园林行业与众不同。活物管理把生产建设(提供有效生产量)的过程。
6.1.3园林的质量管理与数量管理
6.1.3.1园林的质量管理
“质”是一物区别于它物的特征;“质量”是有关特征的特异程序,即鲜明程度。质量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或标准而进行的程序制定、执行和调节。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把有关程序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已知的基础环节,并根据经验教训以及制定者和执行人所发现的影响质量的原因对新的环节与特征加以数量化并纳入程序,或对旧的特征制定新的指标。质量标准是根据人的需要而确定的,例如对于园林在生态、审美、文化、使用率、经济性等方面提出质量标准,来判断园林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园林行业的质量管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园林决策的质量管理;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管理;园林生产、建设(施工)的质量管理;园林养护的质量管理;园林经营的质量管理等。
对于园林行业的质量管理,除了园林规划设计本身涉及的创造性构思外,其余方面都程序性较强,因此标准化程度越高,制度规程越细致、完善,就越易于控制质量。同时也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来加强监督与质量管理。
6.1.3.2园林的数量管理
数量管理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建设(设计、生产、施工、养护等)时期内,以较少的投入获取一定的产出;或者在较少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投入获取一定的产出。数量管理主要包括调度、定额、进度等几方面内容。调度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对于可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行为进行空间上的分工、定位,以及对于不同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时间上的关联和事先安排。为了完成调度计划、组织生产、考核成本,必须要进行预算和定额管理。但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现实条件变化而出现误差,因此,除了实施标准化定额制或是承包定额制外,还必须对园林建设实际进度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对关键工序要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及时改进。有关变量及数量化参见下表。
表6.1 经济系统变量及数量化
6.1.4城市的园林管理机构
无论进行质量管理,还是进行数量管理,都是以某些专职、半专职人员的存在为前提的。这些人被称为管理人员,而由管理人员形成的分工明确的合作性组织(正式组织)称为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经济系统发展到同域分层之后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机构从“大环境”来看将更加知识化、通才化;从 “小环境”来看将更加信息化、商业化。管理机构对内将更加程序化、专业化、协调化,对外将更加灵活(非程序)化、多样(非专业)化、可调化。
6.1.4城市的园林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的基本特征是“分层”和“协调”。分层的层次数目与有关单位的整体规模及工艺技术的复杂程序(结构)直接相关。协调程序是指下层服从上层指挥,同层之间的配合,以及上层对下层建议的反应程度,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城市园林系统的管理机构如图6.3所示,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园林系统机构示意,其中“市园林局”是体系中的核心管理机构。
图6.3 城市园林系统机构示意
6.1.5城市的园林需求
城市对园林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基础设施;一是作为休娱、放松、怡情设施。如图1.1
作为基础设施,应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体市民。由于园林中的植物具有改善环境的特点,因此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寿命,这也正是园林能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产品的最重要因素。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需要放松休闲的场所,政府为人们提供园林空间,也是改善生活品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之一。因此,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园林的需求,正越来越成为市民日常的需求。
作为休闲、娱乐、放松、怡情的设施,园林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单位或个人提供;由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园林产品,则可以为全体市民服务也可只为部分人群服务。
园林需求的上升,与人们的个人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有关。旅游观光就是极为典型的一种园林需求,而且是在个人收入和闲暇时间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这种需求可以是对本地的园林需求(一般以公共产品为主),也可以是对异地的园林需求(通常是法人产品),这就造成了对于园林产品不同的管理模式,包括从最初的决策,到中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以及评价反馈,并进行调整决策,修订规划,建设改造等等一系列进程。
图1.1自贡市城市园林一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