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课件(共71张PPT) 《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6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课件(共71张PPT) 《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园林概论
园林概论
安徽农业大学制作
章节
5.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1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5.3风景名胜区规划
5.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5.4森林公园与农业观光园规划
章节
5.6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5.7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5.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5.8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5.5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5.6.1 道路绿地概况
5.6.2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
5.6.3 广场绿地设计
5.6 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章节
5.6.1 道路绿地概况
1) 城市道路绿地概述
道路广场绿地是指道路和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道路绿地是在建立了城市和城市交通,即有了道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路绿地的规划布局、形式,以及市民在道路上进行活动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等。
交通岛绿地
道路绿带
广场绿地
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地
标题
2) 道路绿地的组成
图5.6.1-1
城市道路绿地的组成部分
2) 道路绿地的组成
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分车绿带是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而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是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是指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交通岛绿地是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2) 道路绿地的组成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其中中心岛绿地是指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是指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是指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指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是道路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道路绿地的带状或块状绿化的“线”可以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绿地的形式直接关系到人对城市的印象。现代化大城市有很多不同形式的道路,其道路绿地的形式、类型也因此丰富多彩。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一板二带式是指一条车道、两条绿化带,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多用于城市次干道或车辆较少的街道。
图5.6.1-2 一板二带式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二板三带式是指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绿带分隔,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图5.6.1-3 二板三带式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三板四带式是指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则的行道树有四条绿带。
图5.6.1-4 三板四带式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四板五带式是指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行道分成四块板,连同车行道两侧的两条人行道绿带构成四板五带式断面绿化形式。
其他形式是指依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产生许多特殊情况,如在道路窄、山坡旁、湖边,则只有一条绿带,一条路形成一板一带式。
图5.6.1-5 四扳五带式
5.6.2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
1) 道路绿带绿化设计
(1) 道路绿带设计要求 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做到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变化。除了常见的与道路平行的绿化带,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以限制车速。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
(2)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有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草坪为主的绿化带、乔木为主的绿化带和图案式绿化带。
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的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丰富,高度也有变化,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2.5 m以上的绿化带。
一种是草坪上植宿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另一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2)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
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这是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绿量最大,环境效益最明显,树下可种植耐阴草坪和花卉,美化效果明显,特别适合宽阔的城市道路。
图5.6.2-1 城市道路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
(2)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
图案式绿化带一般位于城市新区,由于新修的道路十分宽阔,其中绿化带宽度多在5 m以上,以灌木、花卉、草坪组合成各种图案,有几何形式也有自由曲线式,修剪整齐,色彩丰富,装饰效果好。
图5.6.2-2 城市道路图案式绿化带
(3) 行道树绿带设计
树带式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的种植方式。但种植带在人行横道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要留出铺装通道。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此种植方式一般适用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
行道树是设置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其作用主要是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庇荫。行道树种植方式,通常有树带式和树池式两种。
图5.6.2-3 树带式行道树种植方式
(3) 行道树绿带设计
树池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其规格以1.5 m×1.5 m为宜;亦可为长方形,以1.2 m×2 m为宜;还可为圆形,直径以不小于1.5 m为宜。另外,设计行道树时还应注意与路口、电线杆、公交车站的处理,应保证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树池式是在交通量大,行人较多,路面人行道又窄的路段采用树池形式种植行道树,即树池式。
图5.6.2-4 树池式行道树种植方式
(3) 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种应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或引种后生长良好的树种,树干要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阴效果好的树种,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较强的树种。行道树定干高应根据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性质、宽度,以及行道树与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级等确定。
(4) 分车绿带的设计
道路分车带是分隔城市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在车行道上设立分车带的目的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保证不同速度的车辆安全行驶。分车带常见的种植形式有封闭式种植和开敞式种植两种。
封闭式种植是形成以植物封闭道路的境界,在分车带上种植单行或双行的丛生灌木或慢生常绿树,可起到绿色隔墙作用。
开敞式种植是分车带上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或较大株行距的大乔木。
(4) 分车绿带的设计
封闭式种植是形成以植物封闭道路的境界,在分车带上种植单行或双行的丛生灌木或慢生常绿树,可起到绿色隔墙作用。
图5.6.2-5 封闭式种植道路分车带
(4) 分车绿带的设计
开敞式种植是分车带上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或较大株行距的大乔木。
图5.6.2-6 开敞式种植道路分车带
(5) 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两侧、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宽度不超过8 m(含8 m)的绿带。当路侧绿带宽度超过8 m时,不论是否位于道路红线范围内,都应计入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等相应的绿地类型中,按城市绿地计算,不再按道路绿地计算。
图5.6.2-7 城市道路路侧绿带
(5) 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布设有3种情形:①是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重合,路侧绿带毗邻建筑布设;②是建筑退后红线留出人行道,路侧绿带位于两条人行道之间;③是建筑退后红线在道路红线外侧留出绿地,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结合布置。路侧绿带设计要兼顾街景与沿街建筑的需要,应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及景观统一。
(5) 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 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方便行人进出、游憩,提高绿地的功能作用。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路侧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2) 交通岛绿化设计
交通岛是为指控制车流行驶路线和保护行人安全,布设在交叉口范围内车辆行驶通过的路面上的岛屿状构造物。起到引导行车方向,渠化交通的作用。交通岛绿地是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其主要功能是诱导交通、美化市容、通过绿化辅助交通设施显示道路的空间界限,起到分界线的作用。通过在交通岛周边的合理种植,强化交通岛外缘的线性,有利于驾驶员的行车视线,特别是在雪天、雾天、雨天,可弥补交通标线的不足。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中心岛是设置在交叉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车辆交通和分隔对向车流的交通岛,习惯称转盘。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中心岛绿地绿化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中心线的角度、交通量大小和等级等具体条件,一般多用圆形,也有椭圆形、卵形、圆角方形和菱形等。常规中心岛直径在25 m以上,我国大中城市多采用40~80 m。
图5.6.2-8 中心岛绿地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中心岛绿化是道路绿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原则上只具有观赏作用,是不许游人进入的装饰性绿地。布置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抽象式等。中心岛外侧汇集了多处路口,为了便于绕行车辆的驾驶员准确、快速识别各路口,中心岛不宜密植乔木、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为保持行车视线通透,绿化以草坪、花卉为主,或选用几种不同质感、不同颜色的低矮的常绿树、花灌木和草坪组成模纹花坛,图案应简洁,曲线优美,色彩明快。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中心岛绿地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导向岛是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在环形交叉进出口道路中间应设置交通导向岛,并延伸到道路中间隔离带。导向岛绿地是指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导向岛绿化应选用地被植物、花坛或草坪。交叉口绿地是由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交通岛以及一些装饰性绿地组成。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导向岛绿地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为了保证驾驶员能及时看到车辆行驶情况和交通管制信号,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不致发生事故。这种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视距”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根据相交道路所选用的停车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导向岛绿地绿化设计
图5.6.2-9视距三角形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任何阻碍视线的东西,但交叉口处,个别伸入视距三角形内的行道树株距在6 m以上、干高在2.5 m以上、树干直径在0.4 m以内是允许的,因为司机仍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车辆的行驶情况。如果布置防护绿篱或其他装饰性绿地,株高也不得超过0.7 m。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导向岛绿地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立体交叉是指两条道路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立体交叉使两条道路上的车流可各自保持其原来车速前进,而互不干扰,是保证行车快速、安全的措施。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类,分离式立体交叉分隧道式和跨路桥式,其上、下道路之间没有匝道连通。这种立体交叉不增占土地,构造简单,一般不能形成专门的绿化地段,只作行道树的延续而已。互通式立体交叉除设隧道或跨路桥外,还设置有连通上、下道路的匝道。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立体交叉绿岛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由主、次干道和匝道组成,为了保证车辆安全和保持规定的转弯半径,匝道和主次干道之间形成若干块空地,这些空地通常称为绿岛,作为绿化用地和停车场用。而立体交叉的外围到建筑红线的整个地段,除根据城镇规划安排市政设施外,应该充分绿化起来,这些绿地可称为外围绿地。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立体交叉绿岛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立体交叉绿岛的绿化布置要服从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绿岛是立体交叉中面积比较大的绿化地段,因处于不同高度的主、干道之间,常常形成较大的坡度,应设挡土墙减缓绿地的坡度,一般坡度以不超过5%为宜,较大的绿岛内还需考虑安装喷灌系统。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立体交叉绿岛绿化设计
图5.6.2-10 立体交叉绿岛绿化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绿岛一般应种植开阔的草坪,草坪上点缀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常绿树和花灌木,也可以种植一些宿根花卉,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立体交叉外围绿化树种的选择和种植方式,要和道路伸展方向绿化建筑物不同性质结合起来,和周围的建筑物、道路、路灯、地下设施及地下各种管线密切配合,做到地上地下合理布置,才能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立体交叉绿岛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停车场是指城市中集中露天停放车辆的场所。
按车辆性质可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专用和公用停车场;
按设置地点可分为路外和路上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是指在道路外独立地段为社会机动车和自行车设置的露天场地。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停车场绿化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车辆停放方式有三个基本类型,即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
图5.6.2-12 垂直式车辆停放方式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车辆停放方式有三个基本类型,即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
图5.6.2-11 平行式车辆停放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车辆停放方式有三个基本类型,即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
图5.6.2-13 斜列式车辆停放方式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停车场的绿化可以分为周边式、树林式和建筑前的广场兼作停车场3种形式。
图5.6.2-14 周边式车辆停放方式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停车场的绿化可以分为周边式、树林式和建筑前的广场兼作停车场3种形式。
图5.6.2-15树林式车辆停放方式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停车场的绿化可以分为周边式、树林式和建筑前的广场兼作停车场3种形式。
图5.6.2-16 建筑前停车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一般较小的停车场适用于周边式,这种形式上四周种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草坪或围以栏杆,场内地面全部硬质铺装。
由于场地周边有绿化带,界限清楚,便于管理。对防尘、减弱噪声有一定作用,但场地内没有树木遮阴,夏季烈日暴晒,对车辆损伤厉害。近年来,为了改善环境,提高绿化率,停车场纷纷采用草坪砖作铺装材料。树林式多用于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场地内种植成行、成列的落叶乔木。由于场内有绿化带,形成浓阴,夏季气温比道路上低,适宜人和车停留,还可兼作一般绿地,不停车时,人们可进入休息。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建筑前的广场兼作停车场。因靠近建筑物而使用方便,是目前运用最多的停车场形式。这种形式的绿化布置灵活,多结合基础栽植、前庭绿化和部分行道树设计。设计时绿化既要衬托建筑,又要能给车辆起一定的遮阳和隐蔽效果,故一般种植乔木和高绿篱或结合灌木。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机动车停车场的绿地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应结合道路、广场和公共建筑布置,划定专门用地合理安排。一股为露天设置,也可加盖雨棚。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宽度应满足两辆车同时推行进出,一般2.5~3.5 m。场内停车区应分组安排,每组长度以15~20 m。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与绿化
图5.6.2-17 自行车停车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自行车停车场应充分利用树荫遮阳防晒。庇荫乔木枝下净高应大于2.2 m。地面尽可能铺装,减少泥沙、灰尘等污染环境。有的城市利用立交桥下涵洞开辟自行车停车场,既解决了自行车防晒避雨问题,又部分缓解人行道拥挤,受到市民欢迎。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与绿化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城市广场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定义。一般认为广场是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性的开放空间。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5.6.3 广场绿地设计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中国古城广场一类存在于封建统治城市中心,体现整体规划,形状方正,讲求轴线对称,如天安门广场。另一类存在于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的城镇空地,如庙前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市政广场等,此类广场多呈不规整的自由形状,空间流通,常用牌坊、照壁、旗杆等小品,形成围而不堵效果。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城市广场概述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从文艺复兴以后直至资本主义早期,西方的城市广场在功能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多样化的过程。到18世纪,城市广场发展已经具有经济和技术的基础。广场的建设具有计划性,形式多样,脱离了教堂和市政厅,由宗教政治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变。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城市广场概述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市民乐于在此交谈、观赏和娱乐。广场的建设开始出现市民化、商业化、多样化趋势,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都满足现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城市广场概述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城市广场如果以广场的尺度关系可以分为国家性政治广场、市政广场等,这类广场用于国务活动、检阅、集会、联欢等大型活动的特大广场;用于街区休闲活动、庭院式广场等的中小尺度广场。以广场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开敞性广场(如露天市场、体育场等)和封闭性广场,如室内商场、体育馆等。以广场的材料构成可以分为以硬质材料为主的广场、以绿化材料为主的广场和以水为主的广场等。通常,城市广场以广场的使用功能分类可以分为集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商业性广场和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集会性广场是指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最能反映城市的面貌,是城市的主广场。这类广场往往采用几何图形,而且要简洁、开朗,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图5.6.3-1 天安门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纪念性广场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城市中修建的一种主要用于纪念性活动的广场。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图5.6.3-2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交通性广场是城市道路用地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的连接枢纽,能够合理的组织交通。商业性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现代的商业广场是集购物、休息、娱乐、观赏、饮食、社会交往为一体的,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图5.6.3-3 南京火车站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行为场所,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广场,包括花园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广场、游戏广场等类型,比如美国亚特兰大落水广场、太原的五一广场、郑州绿城广场。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图5.6.3-4 南京市新街口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5图.6.3-5 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5.6.3-6 大连人民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不同类型的广场应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尤其是广场的性质功能,更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切入点。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是以满足广场的功能设计要求为目的,利用植物的色(叶)、相、姿态变化进行布置,适当运用园林小品和硬质铺装等园林手段,最终形成美观、实用的广场环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各类广场绿地的设计内容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这类性质的广场,也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游行检阅、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的规模和其他设置用地需要,同时要注意合理地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路线,以保证人群、车辆的安全、迅速汇集与疏散。常用的广场几何图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组合。
不论哪一种形状,其比例应协调,对于长与宽比例大于3倍的广场,无论从交通组织、建筑布局、艺术造型和绿地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一般长宽比例以4∶3、3∶2、2∶1为宜。广场的宽度与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以3~6倍为宜。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集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集会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部位,因而,在广场设计时要与周围的建筑布局协调,无论平面立面、透视感觉、空间组织、色彩和形体对比等,都应起到相互烘托、相互辉映的作用,反映出中心广场非常壮丽的景观。在集会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功能要求,以满足人们集会、庆典等活动要求。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集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这类广场的绿化设计大多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在大草坪上和边角地带点缀几组红叶小檗、黄杨和金叶女贞等彩叶矮灌木,或由彩叶矮灌木组合成线条流畅、造型明快、色彩富于变化的图案。广场中心一般不设置绿地,多为水泥铺设,但在节日又不举行集会时可布置活动花卉、盆花摆放等,以创造节日新鲜、繁荣的欢乐气氛。在主席台、观礼台两侧、背面则需绿化,常配置常绿树,树种要与广场四周建筑相协调,达到美化广场及城市的效果。另外,在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坡度,以使场地平坦。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1) 集会广场
纪念性广场的主题是因某些名人或历史事件,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渲染这一主题,通过在广场中心或侧面设置突出的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和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按一定的布局形式,满足纪念氛围的要求。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纪念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纪念广场的设计应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绿化设计要合理地组织交通,满足最大人流集散的要求。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的绿化风格要完善,要根据主题突出绿化风格,如陵园、陵墓类的广场的绿化要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多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常绿乔、灌木;纪念历史事件的广场应体现事件的特征(可以通过主题雕塑),并结合休闲绿地及小游园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地。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2) 纪念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和道路交通广场。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设施之一,交通广场不仅具有组织和管理交通的功能,也具有修饰街景的作用,特别是站前广场备有多种设施,如人行道、车道、公共交通换乘站、停车场、人群集散地、交通岛、公共设施(休息亭、公共电话、厕所)、绿地以及排水、照明等。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交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交通广场绿地设计的形式分为绿岛、周边式和地段式。绿岛是交通广场中心的安全岛,可种植乔木、灌木并与绿篱相结合。面积较大的绿岛可设地下通道,围以栏杆,面积较小的绿岛可布置大花坛,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花卉,组成各种图案,或种植草皮,以花卉点缀。周边式绿化是在广场周围地进行绿化,种植草皮、矮花木,或围以绿篱;地段式绿化是将广场上除行车路线外的地段全部绿化,种植除高大乔木外,花草、灌木皆可,形式活泼,不拘一格。特大交通广场常与街心小游园相结合,如沈阳市中山广场,大连市劳动广场等。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交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交通广场绿地设计要有利于组成交通网,满足车辆集散要求,种植必须服从交通安全,构成完整的色彩鲜明的绿化体系。交通广场可以从竖向空间布局上进行规划设计,以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分隔车流和人流。它应满足畅通无阻、联系方便的要求,有足够的面积及空间以满足车流、人流的安全需要。由于要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及安全地通行,组织简捷明了的交叉口,现代城市中常采用环形交叉口广场,特别是4条以上的车道交叉时,环交广场设计采用更多。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3) 交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用于集市贸易、购物等活动,或者在商业中心区以室内外结合的方式把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结合在一起。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4) 商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商业广场大多采用步行街的布置方式,使商业活动区集中,既便于购物,又可避免人流与车流的交叉,同时可供人们休息、游览、饮食等。商业性广场宜布置各种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广场设施。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4) 商业广场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传统和现代广场均有文化娱乐休闲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已成为广大民众最喜爱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它可有效地缓解市民工作的精神压力和疲劳。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的绿地设计首先应做到广场空间具有层次性,常利用地面高差、绿化、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空间限定手法对内部空间作第二次、第三次限定,以满足广场内从集会、庆典、表演等聚集活动到较私密性的情侣、朋友交谈等的空间要求。
其次,在广场文化塑造方面,常利用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以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椅等元素烘托广场的城市地方文化特色,使其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层作用。在现代城市中应当有计划地修建大量的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5)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