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园林专业素质 课件(共45张PPT)《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园林专业素质 课件(共45张PPT)《园林概论》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园林概论
安徽农业大学
园林概论
安徽农业大学制作
章节
7.1 园林专业素质
7.2 园林专业修养
7 园林专业素养
7.1 园林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水平。影响和制约专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等。
园林服务于公众或私人业主,为其提供宜人的生活外部环境,园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寄托和载体,因此它不能是纯粹个人情感的表现,不像绘画艺术那样可以“为艺术而艺术”。园林设计师的作品必须反映公众观念,它需要设计师有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具有创新的设计能力;具备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适合的设计表达能力。
章节
7.1.1 创新的设计能力
7.1.2 扎实的理论基础
7.1 园林专业素质
7.1.3 适合的表达能力
7.1.1 创新的设计能力
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预知,即将现实中的各个具体和抽象的信息在设计者的意识中,通过“审思默想”的方式进行整合,然后再将头脑中虚拟的整体时空结构“落实”到图纸上。但设计又不能是设计者的人为预设,因为真正的创新设计方案不但会令用户惊奇,有时也会出乎设计者自己的意料。因此,设计应当是一种创新,是设计者通过对未来事物、对未知事物的体察而获得的感悟。
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
7.1.1 创新的设计能力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
对于园林设计人员而言,具有超越或改变既有事物规范的能力,能够突破自己既有的知识技术范畴就可以算是一种创新。
创新是园林设计的必由之路,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并结合甲方想法中的合理成分,使设计思维主动优化,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肯定设计的创意性和设计中的情感诱发,并产生灵感让情感体现与理性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7.1.1 创新的设计能力
园林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方面不断总结,发挥独创性,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使园林设计具有创新性,从以下5方面着手:
3) 掌握和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创新性
1) 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园林设计中
2) 用设计的语言表达文化内涵
4) 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5) 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1)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园林设计中
设计过程中总存在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整合,称之为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科学思维逻辑性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的有机整合,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
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用创业园设计构思来展示创新设计思维与概念传达的思考过程:
创业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部合肥政务文化新市区内,是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规划的6个主题公园之一,规划定位其是植物造景为主自然布局的公园。自然式园林赋予什么主题?政务文化新区的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建设,凝聚一批有志之士的心血,先后有不同领域近20位院士的指导与参与,是新世纪的创业史,因此,命名为创业园。
如何体现创业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带给人类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人类远离大自然,精神压力加大,民族性、地域性大幅度降低,表现人们的怀旧情结(纪念与历史)、 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现代园林设计内涵的源泉。在农耕社会,士大夫躬耕林泉,艺园植蔬,常被看作勤劳自律的美德。因此,用农耕文化来表现创业主体。
选用农具——犁、牛来表现农耕文化。“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克服了唐以前笨重长直辕犁的回转困难,耕地费力的缺点,表达了江南人创新精神和江南地域特色(图7.1)。周叔均,是始作牛耕,牛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代,勤奋、开拓、奉献的老黄牛的精神是为国家作出贡献人士精神的写照。
图7.1农耕演变过程示意图
园内的园路和中心广场为抽象的淮河流域农用的犁;一池三山的总体布局,同广场、“犁”组合在一起,整个园子的构图抽象出一头正在辛勤耕耘的耕牛;起伏的丘陵与坡地是安徽省丘陵地貌的表现(图7.2)。
因此,在园林设计实践中,设计师通过务实层面的训练,蓄积足够创作素材的同时,借由创意启发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掌握园林设计创意的精髓,将更有助于设计者游刃于园林作品创作中。
图7.2创业园设计构思图
2)用设计的语言表达文化内涵
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处的设计,常常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园林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并且通过特殊的设计语言表现出特定的内涵(图7.3) 。
图7.3合肥政务新区创业园总平面图
园林设计应融合当地文化,挖掘蕴藏丰富文化特征、城市风貌、历史遗迹,了解当地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把握基本的创作风格及思路,运用园林文学,借鉴诗文,创造园林意境;引用传说,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赋予诗情画意。充分利用设计语言表达文化内涵,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开始大量使用,比如说激光、光纤、不锈钢等等这些材料在园林作品中大量使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给园林设计师在创作上扩展了思路,开拓了创作的空间。
今天的园林应当源于传统,又有现代的设计新思路,现代的科学技术、建筑艺术、园艺水平及现代生活方式应在园林中充分体现,它们应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现代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只有代表一个时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品才具有真正的、持久的魅力,才能真正地流芳百世。
3)掌握和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园林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园林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园林设计师的想象与创意必须借由一系列严谨客观的运作过程,才可能落实为真实的作品。园林专业创造力的呈现不仅在于大范围的分区构想、配置计划或设计的细部与材料的运用,它更在于对园林设计基本原则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全盛期
以安徽大学新区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实例来表现园林设计师的创意,体现如何应用园林设计学的原理、法则落实到设计作品的过程。
新区北教学区以围合式建筑群景观模式为主,四栋主教学楼由连廊贯穿,其间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庭院空间。庭院内部地势较平坦,无障碍物。
3)掌握和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图7.4北教学楼植物景观分区图
设计者紧扣庭院式建筑的布局形式,将文化意境与功能使用相联系,将教学区内空间按四季分为四个景区:春潮流彩、金莲映日、槭桂溢月、松风飘香(图7.4)。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吸取古典园林庭院植物配置方式的精华,体现不同的空间内涵与场所精神:
春潮流彩——运用春季开花植物呈现出的繁花似锦的蓬勃景象,象征着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金莲映日——微微隆起的地形上盛开的夏日黄花和沿边的洁白花朵预示着大学生蒸蒸日上的学业,相互竞争的景象;
槭桂溢月——蕴涵了在霜霞月朗的收获季节,满载着希望与喜悦的学子正在摘取学术桂冠;
松风飘香——积蓄着一种迎接挑战的激情和力量。
设计者巧妙地将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象征与联想等艺术形式应用到植物配置设计中,利用植物不同物种、色彩搭配及植物高低组合,形成富于变化的景观构图。
3)掌握和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对比与协调:金莲映日景区中伏起的地形上盛开着夏日黄花的金丝桃,给人以热烈、奔放的感觉,显示了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蓬勃向上的景象,周边点缀白色的葱兰花,休闲淡雅,给人留下柔和、纯朴的印象,也柔化了鲜艳的色彩,以去彰显之意。而绿色是植物景观的调和剂,无论形、色等的千差万别,总能起到调和的共性(图7.5)。
图7.5对比与协调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节奏与韵律:春潮流彩景区(图7.6)中波澜起伏的地被线条形成的植物景观外轮廓呈现了春潮涌动、流光溢彩的景观,与乔木、灌木疏密相间地点缀组合在一起,是植物自然配置方式中节奏与韵律的最好体现。
图7.6波澜起伏的节奏与韵律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松风飘香景区中植物群落布局好似被劲风吹后的景象(图7.7),而植物群落构成的富于变化的林冠线(图7.8)、林缘线,表现了起伏曲折的韵律美。
图7.8植物群落林冠线表现出起伏曲折的韵律
图7.7
植物群落布局呈现的节奏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象征与联想:槭桂溢月景区中以乌桕、鸡爪槭、红枫等秋色叶树种为主,艳红秋叶透露出火一样的激情。桂花是月中之树,杜甫有诗道:“赏月延秋桂”,故庭院中地被形成的“弯月”上种植芳香袭人的桂花,槭桂溢月的意境油然而生(图7.9)。
图7.9植物配置形成的象征与联想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园林设计作品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是园林设计师基于对于设计基本原理、法则恰到好处把握,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进行创作的结果。
园林设计师只有遵循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高度理解并掌握图示语言,才能充分表达具体的设计思维。对于既有的技术与观念,只要充分知晓,才可能进一步凝聚想象与创意。正如同诗词等文学创作,其格律似乎是镣铐,却也是激发文学家创造高妙技巧的考验,引发诗人内在精力与最高贵的创造,迫使他们出奇制胜的机缘。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园林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的积淀。生活素材的收集,文化素养的吸收,风土人情的感受,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
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园林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创新意识所渲染和形成的氛围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4)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古典园分期
生长期
标题
集盛期
转折
成熟期
全盛期
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园林设计既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使命感。
园林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园林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园林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5)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7.1.2 扎实的理论基础
园林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境域的学科,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且非常重视传承和创新并举。人与天地万物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人类社会需要天人和谐,这正是园林发展的恒动力,从而产生了探求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再现自然和超越自然的社会主动力。
哲学与科技先贤创立了审美哲理和山水文化,成为园林发展的科学基础与战略思想;人文与诗画大师确立了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成为园林发展的人文精神;这些也为园林基本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园林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学科,园林设计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和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新一代园林工作者所掌握的理论基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除了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如有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与材料)之外,更要不断加深哲学、科学、文化、艺术的素养,因为任何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较完整的文化结构之上的。为达到最好的设计应用,它必须涵盖包括建筑、植物、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和设计理论。
园林设计的边缘学科性质决定了园林设计师应该把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他不必也不可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不具备该学科纵向深入研究的能力,但他必须能够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横向的多学科联系融合中实现其综合价值。园林设计师需要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史学家的渊博,科学家的严谨,旅行家的阅历.宗教者的虔诚,诗人的情怀”。
因此,当代园林设计师应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刻苦磨炼艺术技巧,积极参加园林项目实践,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园林艺术作品。
7.1.2 适合的表达能力
园林设计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一种环境空间的创造与表现,园林设计师需要透过语言、文字、图面、模型甚至动画,来传达自己对于“空间表现”的企图。
“表现”按照字面上的解释就是表达与呈现,而运用在设计领域上的说法就是设计的沟通与传达。“表现法”所指就是设计沟通与传达的方法。
一般,设计表现法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解释是泛指所有设计思维与概念传达呈现的方法;而狭隘的说法则是单单针对设计图绘制的方法与技术而言。不论广义或狭义,能够完整地呈现设计构想,并充分传达与沟通设计者的意图,无疑是设计表现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表现法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设计绘图技巧与原则,更重要的,设计者必须具备的美感素养,透过直接操作的过程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效果。
如:线条与形式的排列组合、颜色运用与调色的方法、光线与空间感的掌握等等。园林学习者(即便是已经从业的园林工作者)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实践,是不容易参透艺术美感在设计表现上的奥妙的。
园林表现内容分为3个部分,即图示思考、景物描绘及工程制图。图示思考(图7.10)属于创造力启发的训练,工程制图(图7.11)与景物描绘属于务实技术层面的训练,他们相互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融通效果,其中景物描绘根据绘图工具的不同应用方式,一般分:手绘效果图(图7.12)、计算机绘制效果图(图7.13)、计算机辅助绘制图(图7.14)。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熟练掌握其一种方式,进行辅助设计。
图7.10合肥政务新区创业园总体方案图示思考
(张浪创业园设计草图)
图7.11深圳茶文化村规划总平面图
图7.12手绘九华山圣地陵园效果图
图7.13计算机绘制效果图(黄金广场)
图7.14运用计算机建模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
具体而言,掌握工程制图与景物描绘,可以轻易地将两度空间的平、立面图转化为三度空间的思考模式,有助于将脑中的空间意象转绘成平、立面的规范设计图面;并且工程制图的系统性与严谨性有助于图示思考的逻辑安排,并有利于想象力和落实性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而熟练于图示思考和景物描绘,可以轻易利用雅俗共赏的示意简图(图7.15)来进行概念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非专业背景的服务对象时,这种沟通方式格外有效率。灵活性的图示思考能力与严谨的专业绘图技术,对于园林设计的表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两种能力也都需要相当时间的培养与学习。
图7.15深圳茶文化村规划构思示意图
园林设计师不但要有图面的表达能力还要积极与所从事实际的工程实践相融合,工程实践与图面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促进。具体实践内容包括:
7.1.3 适合的表达能力
1) 项目分析技能
2) 设计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
3) 形态创造与表现技能
4) 优秀的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技巧
5) 市场运作技巧
1)项目分析技能
园林设计师要想有效地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成功的设计,他首先应具备对基地整体环境、具体设计项目及业主的特殊要求的分析能力。不仅从外观形体、色彩、肌理方面,从功能、结构、构造、材料方面,而且从创造生态环境与降低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从选址、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空间布局、环境容量到建设部署,以及自然风貌的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2)设计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运用
设计师在设计构思中需要掌握完备的设计技能,还要运用造型学、植物学、材料学、构造学等基础知识以及设计程序与方法、环境艺术设计史、环境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3)形态创造和表现技能
设计形态创造应尽量图示化,形态创造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环境的机能关系,思考每一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空间与空间的区位关系,使各个空间的处理与安排尽量地合理、有效。构思阶段除了借用图示思维法以外,还可以运用集思广益法、形态结构组合研究法、图解法以及公众参与等方法。形态创造细分为几个步骤:理想机能图解、基地关系机能图解、动线系统规划图、造型组合图,最后通过概要设计、设计发展及细部设计而最终表现出来。它需要以下几种表现技能:
首先,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掌握用绘画的形式正确反映设计构思的方法,熟练掌握不同材质的肌理表现技巧和方法,并对构图、色彩搭配及气氛渲染有整体的把握,为将来园林规划设计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手绘效果图或徒手画表达方式,更能表现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单位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
其次,要有很好的制作模型技术。通过制作精确的、可视的三维模型(图7.16),加强园林设计师空间概念,提高自身三维思考能力及对园林设计方案的综合分析能力。
图7.16静安公园的园林景观模型
(资料来源: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摄影的目的主要有3点:① 收集园林实际项目场地现状资料,为项目分析提供素材;② 提高自身拍摄能力,包括建筑物外观和自然风景拍摄技巧,便于今后收集和积累园林图片资料等素材(图7.17);③ 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感悟力,为工作实践中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积累一定的艺术财富。
图7.17安徽宏村中心池塘的风景照片
(资料来源:http://pk./item_view.aspx itemid=1021)
最后,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必须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如AUTOCAD)、绘图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MICROSTATION),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如3D STUDIO MAX、3D STUDIO VIZ或高级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等,最好还能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如MAYA、3D STUDIO MAX、FLASH等。
使用计算机进行园林辅助绘图相对自由准确,便于修改,可以绘制出各种各样自由、复杂的形体,进而直观快速的展现出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在园林设计这一学科中,计算机不仅仅作为一种绘图和表现的工具来辅助园林设计者,它还具有辅助设计构思的作用。
4)优秀的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技巧
具备写作设计报告与口头表述的技能,善于介绍方案,能与人沟通交流,能站在业主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明晰业主提出问题的实质所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让业主理解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的优缺点所在,选择正确的方案。
5)市场运作技能
对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熟悉招投标法规,精确安排设计流程,与施工图绘制人员及施工方配合娴熟,关注工程使用后评价与维护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