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函数解题中容易忽略的一些细节张万库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因而是中学数学主干知识之一。高一新生初学函数时,由于对函数的概念、性质理解不透,解题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造成错解。本文就此谈几点,供大家参考。一. 忽视定义域的存在与作用例1.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错解: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又是减函数,所以函数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错因分析:上述错解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是,而不是。正解:函数的定义域是。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又上是减函数,所以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注:定义域是建立函数关系、研究函数性质的基础,忽略函数定义域的存在与作用,就有可能出现错解。二. 忽略对应法则的意义与作用例2.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如何变换?错解: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的图象。错因分析:函数图象左右平移变换有一定规律。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或向右()平移|h|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的图象。中的f是对应法则,是由x得到y的方法途径,作用对象是x。中的f与的f意义一样,只是作用对象是而不是x。上述错解中的与并不具有这里所说的关系,把看成,f的意义是“乘2,加1,取对数”,而并不是,需要进行等价变换。正解:由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即的图象。因此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的图象。注:在研究函数图象变换时,必须弄清具体函数中的对应法则的意义及作用对象。三. 忽略判别式的适用范围例3. 求函数的值域。错解:由得 ①因,所以即解得故函数的值域为错因分析:判别式的适用范围是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当时,①式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上述求解过程错误。正解:由,得 ②当即时因所以即解得当时,②式为,显然不成立,此时无实根,因此y=1不是此函数值。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四. 求反函数时,忽略原函数的值域例4. 求函数的反函数。错解:由,得,即,则故函数的反函数是错因分析:如果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原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是互换的。因此反函数的定义域取决于原函数的值域而不是反函数本身。上述错解的原因就是在求反函数之前没有事先确定原函数的值域。正解: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由,得则故函数的反函数是注:本题恰恰说明了求函数的值域不宜提出反函数法,而要慎重。五. 忽略复合函数构成的充要条件例5. 已知,求函数。错解:令,则可得故错因分析:两个函数(定义域为A,值域为B)与(定义域为C,值域为D),能够复合成一个函数的充要条件是,而不是B=C。因此,已知复合函数和内层函数求外层函数时,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或人为构造,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应该由其自身来确定。上述错解就是把的值作为的定义域而造成的。正解:令,则代入得故注:例5中涉及三角函数知识,同学们还没有接触到,本文旨在介绍解题方法。数学是思维严谨、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稍不留心就会出错,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