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学考班)(学考班+学考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学考班)(学考班+学考班)

资源简介

2024年上学期邵东一中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学考)
时量: 6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 满月 B. 上弦月 C. 蛾眉月 D. 凸月
2.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 农历初一的月亮 B. 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 农历十五月亮 D. 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五月初三的月相呈反“C”状为蛾眉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残月一般出现在下半月的农历二十三到农历三十之间,D正确;农历初一的月亮是新月,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是上弦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是满月,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月相的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初一日月同升同落,以后月亮升起的时间逐日推迟约52分钟。
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窝凼所在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下图为大窝凼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水循环环节)。
完成下列各题。
3.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断层塌陷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4. 该区域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3. D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大窝凼年在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说明为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故选D。
【4题详解】
据图中水循环箭头特点可知,甲为水汽输送,乙为降水,丙为下渗,丁为地下径流。该地石灰岩广布,水体下渗严重,从而导致地表水体缺乏,因此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联系了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联系了大气圈;“可以变为地面上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说明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说明联系了生物圈。因此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6. 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 元古宙末期 B. 古生代末期
C. 中生代末期 D. 新生代末期
7. 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 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 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 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 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开始出现被子植物,B对,排除ACD。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区,因地下水埋藏深,所以根系发达,A对;叶片厚是因为当地降水少,为了保存水分,不是因为太阳辐射较强,B错;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C错;茎很短主要是当地白天气温高蒸发大,为了减少蒸发而形成,D错。故选A。
【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空气和水分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其次是光照,充足的光照可以让植物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来积累养分促进生长;土壤的酸碱度、微生物会根据植物是否适应来促进或者抑制植物生长。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
A. 正午过后 B. 日出前后 C. 日落时刻 D. 子夜时分
9. 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
A. 晴朗 B. 阴雨 C. 大风 D. 高温
10. 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
A. 使大气污染物增多 B. 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
C. 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 D. 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一般始于日落,随着夜深地表温度不断下降,逆温逐渐向上扩展,日出前后时达最强。 日出后,地面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逆温自下而上逐渐地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为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而不是阴雨、大风、高温等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当逆温层出现时,密度大的冷空气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气在上,无法形成对流,近地面污染物也就无法稀释(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容易导致雾霾出现,D正确。逆温层本身并不会使大气污染物增多,A错误。逆温层通常位于较低的大气层中,它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到更高的高度,但并不直接导致污染物沉降至地面,B错误。逆温层的存在可能会加剧污染物在地面层的浓度,但并不会直接增加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程度。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浓度,而不是逆温层的存在,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因为云能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不利于地面的冷却。风太大时,大气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强,不利于近地面气层的冷却,无风时,冷却作用不能扩展到较高气层,不利于逆温的厚度,适当的风速,既有利于一定厚度的逆温层的形成又不会因强烈的混合作用而使近地面气层冷却。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①是太阳辐射,②为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降雨将空气中水分输送到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该题选C。
【12题详解】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②不断的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海洋水体,从而使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第1题需要注意设问中的为水分交换,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下,进行水分的交换,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
读某城市内某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客运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高级住宅区 B. 电子工业区
C. 中心商务区 D. 公园游览区
14. 下列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厂企业集中 B. 地租昂贵
C. 环境污染严重 D. 文化教育发达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早晨8:00进入本区的人口数量略大于离开本区的人口数量,中午进出人口数量大大多于离开本区的人口数量基,而晚上18:00离开本区的人口数量多,进入的人口数量少,说明该区域人口数量白天多,夜晚少,符合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C正确;高级住宅区其人口特征为早晨离开的数量多,傍晚进入的人口多,中午离开、进入的均少 ,A错误;电子工业区其人口特征为8:00-9:00进入多,17:00-18:00离开得多,B错误;公园游览区17:00-18:00进入得多,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功能区为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是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地租昂贵,B正确;工厂企业集中区应为工业区,A错误;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以商业活动为主,环境污染小,C错误;而文化教育发达应位于文化区,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 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和其它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的关系。城市功能分区有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 库区、郊区、风景游览区、特殊功能区等。
15. 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364.81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 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幅扩大耕地面积 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发展科技,适度的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西藏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浪费,进而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②④正确;该地区经社会济落后,不具有吸引力,增加进藏人口不具有可行性,排除①;西藏地区生态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排除④。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每年春运期间,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出,2017年春运时间为2017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十六日)—2月21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下图为2017年春节前后武汉的人口流入和流出数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流入人口相比,2017年春运期间,武汉市流出人口数量( )
A. 波动更大 B. 波动较小 C. 保持居高不下 D. 数量相对更多
17. 2017年春运即将结束前,武汉市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务工 B. 经商 C. 培训 D. 返校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期间,武汉的流出人口数量比较平稳,数量也相对较少,波动较小,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在整个春运期间,春节后流入人口会出现三次高峰,分别是正月初六、正月十六这两个外地务工人员回城的高峰,此外还有一个春运即将结束前出现的大中专院校学生返校高峰,在这里应该注意到武汉是一个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特别多的城市,D对,ABC错。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迁入地来说,人口迁移带来了劳动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带来人口压力、环境问题和社会冲突等。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同时也可能促进当地的人口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图,图中I、Ⅱ、III为该城市三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 B. 气候 C. 地形 D. 矿产
19. 该城市空间布局从I到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人口的增加 B. 国家政策的扶持 C. 矿产资源的开发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I阶段城市沿河分布,是城市发展和形成的初期,河流是形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A正确;地形、气候、矿产等对城市形成影响材料中没有体现,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图中Ⅰ、Ⅱ、Ⅲ为该城市三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I阶段城市沿河分布,是城市发展和形成的初期,河流是形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该城市空间布局从Ⅰ到Ⅲ变化,城市从沿河流分布,到II阶段城市沿公路延伸方向伸展,III阶段城市沿铁路线分布,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相关,交通线的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D正确,该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扶持、矿产资源的开发、城市人口的增加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
广州有句俗语:“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当地骑楼(下图)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为适应当地气候,广州骑楼的建筑功能有( )
①防火 ②遮阳 ③纳凉 ④避雨 ⑤防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21. 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措施是( )
A. 另选新址,建设仿骑楼建筑 B. 对骑楼片区进行拆迁,建设新商圈
C. 更改用地类型,发展高档住宅 D. 对内外进行修葺,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广州有句俗语:“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骑楼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广州降雨量较大,门廊可以起到遮阳、纳凉和避雨,楼上居住,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②③④正确,B正确。门廊不能防火,也不能防御台风,①⑤错误,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另选新址建设仿骑楼建筑没有必要,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 对骑楼片区进行拆迁,建设新商圈会破坏骑楼特色,B错误; 更改用地类型,发展高档住宅,也会破坏骑楼景观,C错误; 对内外进行修葺,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发挥其功能,又能打造城市品牌,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D正确。故选D。
【点睛】骑楼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南方的气候原因是排在首位的。南方的城市常年潮湿多雨,人们的本身就要考虑到防潮防雨等因素,而骑楼恰恰就符合这样的生活要求;二、骑楼的建构方式符合居住的便利和空间的利用,这也是它形成的另一个原因。简而言之,骑楼的结构分为上下层,上层往往设计在人行道上,下层则被设置为柱廊式人行道,这就充分利用了实地空间,又解决了骑楼出现的地域内人口比较密集的问题。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3. 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 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 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 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海拔和纬度无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A正确;秋季,天气转凉,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微生物繁殖慢、土壤湿度和温度低,B、C、D错误。故选A。
【点睛】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①形成土壤结构 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和它们的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关系密切。②分解有机质 这一点是微生物对于土壤作用最显著的一点。微生物有着分解作用,对于作物的残根、烂根、落叶等微生物都可以使其腐烂并分解,然后转化为营养元素。③固氮作用 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转化空气中的氮元素,为作物提供“氮肥”。
2013年7月11日,以“通江达海、兴海强国”为主题的2013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通航运学院体育馆隆重举行。据此完成各题。
24. 有关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③不是无主岛 
④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5. 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
①遵循国际法,武力解决争端 
②尊重历史的原则 
③自然延伸的原则 
④公平合理原则 
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钓鱼岛全称“钓鱼岛群岛”,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且钓鱼岛等诸岛与琉球群岛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海槽相隔,因此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①正确,④错误;明永乐元年就有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说明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不是无主岛,②③正确。由以上可知,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友好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实践证明,坚持平等协商、尊重历史和国际法准则以及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对维护海洋权益,缓和矛盾,和平解决争端是有帮助的,①错,②④正确。对于存在争端的海洋国土本着自然延伸的原则,在强调主权在我的基础上,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③⑤正确。综上,②③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左图中椭圆圈定区域)是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化湿地等组成的复合型内陆湿地,素有“京津水塔”之称。它是我国三条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也是东北亚一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九曲十八弯的闪电河像温柔的母亲一般滋养着坝上这片美丽的大草原(右图)。
(1)在太行山河流出口处,常形成___(填“冲积扇”或“雅丹”)地貌,在滦河的入海口处,则会形成___(填“沙丘”或“三角洲”)地貌。
(2)滦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填“海陆间循环”或“陆地内循环”)。滦河水量并不大,说明该地区___(填“水汽输送量”或“蒸发量”)较小。
(3)河曲一般发育于地形___(填“平坦”或“崎岖”)的地形区域,据此可推测,长江的___(填“上游”或“中游”)河曲也常发育。
(4)为避免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退化,有人建议实施生态补水,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冲积扇 ②. 三角洲
(2)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水汽输送量
(3) ①. 平坦 ②. 中游
(4)赞同。理由:实施生态补水,能避免湿地退化,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从河流上游集水自流补水,工程量小;只在旱季实施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消耗影响小。
或不赞同。湿地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补水干扰强烈,不利于湿地自然演化;补水会破坏区域水循环平衡;该湿地为“京津水塔”,实施生态补水,会造成京津用水紧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流地貌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和堆积特点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读图看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文材料所知,在太行山河流出口处,由流水堆积而成,自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为典型的冲积扇地貌;在滦河的入海口处由于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成为三角洲。
【小问2详解】
据图文材料所知,滦河最终汇入大海,海洋的水汽蒸发到空中,随着水汽输送运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结,形成降水,到达地表的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海洋,故滦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海陆间循环。滦河水量由大气降水补给,而大气降水由水汽输送带来,滦河水量并不大,说明该地区水汽输送量较小。
【小问3详解】
据图文材料所知,典型的河曲常形成在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加,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时间推移,出现河曲。当长江进入中游,流速减慢,河流以侧蚀为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河曲也常发育。
【小问4详解】
赞同。理由:实施生态补水,保障湿地生态系统,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据图所知,根据地势,可从河流上游集水补水,全程水可自流,工程量小;采取调水补水等预防性措施,在旱季实施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消耗影响小。不赞同。湿地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补水干扰强烈,人工干扰愈加强烈,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湿地自然演化;同时补水会破坏区域水循环,破坏了水量的动态平衡;该湿地为“京津水塔”,实施生态补水,造成用水量增多,会造成京津用水紧张。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箭头表示洋流),图2为该区域内某地沿海的典型峡湾地貌示意图,图3是乙地附近乡村民居的景观照片,图4为该照片拍摄地的气候统计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
材料二:冰岛是一个火山、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当地时间2021年3月4日过去的一周,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尼斯半岛记录了1.7万次地震,震级多在5级以下,无人员伤亡。
(1)在甲、乙、丁三地中,最有可能出现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是____地,塑造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是____,该外力作用最强盛时期,全球的海平面比目前____ (填“高”或“低”)。
(2)从洋流的角度看,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1月份,与同纬度大洋西岸的丙地相比,乙地气温____ (填“高”或“低”)、盐度____ (填“高”或“低”)。
(3)与当地气候有较大的相关性,图3中乡村民居的屋顶和窗户建筑特色分别体现了当地气候____和____特点。
【答案】(1) ①. 甲 ②. 冰川 ③. 低
(2) ①. 寒暖流交汇 ②. 高 ③. 高
(3) ①. 降水多 ②. 光照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某区域简图、该区域内某地沿海的典型峡湾地貌示意图、乡村民居景观照片和照片拍摄地的气候统计图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与地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与民居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图2所示地貌景观为典型峡湾地貌,由所学知识可知,峡湾地貌主要分布于甲地挪威沿海地区,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塑造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是冰川。第四纪冰期,是冰川作用强盛时期,气候寒冷,水体较多以冰川的形式储存在高山和高纬两极地区,所以全球的海平面比目前低。
【小问2详解】
读图1结合所学洋流知识可知,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丙地受寒流影响,乙地受暖流影响,所以乙地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高。
【小问3详解】
由图4可知,该地各月降水较多,雨量充沛,图3照片中房屋屋顶倾斜角度较大,有利于快速排水;图3照片中房屋具有窗户多又大、无遮挡的特点,是因为该地降水多、光照弱,多窗大窗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光照,改善室内采光条件。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十几年来,我国南方某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该市市政府在①处规划兴建了一座大型重化工业园区,将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集体搬迁至此,并设置了生态廊道。同时准备在②处建设科技新区。右图为该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
(1)推测该市近十几年来周边人口大量涌入的原因。
(2)指出②处建设科技新区的有利条件。
(3)试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对城郊农业不利影响。
【答案】(1)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较高,文化设施齐全。
(2)靠近高校区,有人才优势;处于城市上风向,地势高,环境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城市化水平提高,易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方某城市的城市化情况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城市化的原因、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城乡经济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较高,文化设施齐全,吸引人口流入。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靠近高校区,有人才优势;从风频图可以看出,处于城市上风向,从等高线可以看出,地势高,环境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小问3详解】
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用地,同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2024年上学期邵东一中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学考)
时量: 6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 满月 B. 上弦月 C. 蛾眉月 D. 凸月
2.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 农历初一的月亮 B. 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 农历十五的月亮 D. 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窝凼所在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下图为大窝凼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水循环环节)。
完成下列各题。
3.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断层塌陷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4. 该区域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6. 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 元古宙末期 B. 古生代末期
C. 中生代末期 D. 新生代末期
7. 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 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 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 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 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
A. 正午过后 B. 日出前后 C. 日落时刻 D. 子夜时分
9. 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
A. 晴朗 B. 阴雨 C. 大风 D. 高温
10. 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
A. 使大气污染物增多 B. 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
C 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 D. 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某城市内某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客运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高级住宅区 B. 电子工业区
C. 中心商务区 D. 公园游览区
14. 下列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厂企业集中 B. 地租昂贵
C. 环境污染严重 D. 文化教育发达
15. 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364.81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 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幅扩大耕地面积 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每年春运期间,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出,2017年春运时间为2017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十六日)—2月21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下图为2017年春节前后武汉的人口流入和流出数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流入人口相比,2017年春运期间,武汉市流出人口数量( )
A. 波动更大 B. 波动较小 C. 保持居高不下 D. 数量相对更多
17. 2017年春运即将结束前,武汉市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务工 B. 经商 C. 培训 D. 返校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图,图中I、Ⅱ、III为该城市三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 B. 气候 C. 地形 D. 矿产
19. 该城市空间布局从I到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人口的增加 B. 国家政策的扶持 C. 矿产资源的开发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广州有句俗语:“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当地骑楼(下图)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为适应当地气候,广州骑楼的建筑功能有( )
①防火 ②遮阳 ③纳凉 ④避雨 ⑤防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21. 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护性开发措施是( )
A. 另选新址,建设仿骑楼建筑 B. 对骑楼片区进行拆迁,建设新商圈
C. 更改用地类型,发展高档住宅 D. 对内外进行修葺,发展第三产业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3. 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 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 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 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2013年7月11日,以“通江达海、兴海强国”为主题的2013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通航运学院体育馆隆重举行。据此完成各题。
24. 有关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③不是无主岛 
④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5. 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
①遵循国际法,武力解决争端 
②尊重历史的原则 
③自然延伸的原则 
④公平合理原则 
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左图中椭圆圈定区域)是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化湿地等组成的复合型内陆湿地,素有“京津水塔”之称。它是我国三条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也是东北亚一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九曲十八弯的闪电河像温柔的母亲一般滋养着坝上这片美丽的大草原(右图)。
(1)在太行山河流出口处,常形成___(填“冲积扇”或“雅丹”)地貌,在滦河入海口处,则会形成___(填“沙丘”或“三角洲”)地貌。
(2)滦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填“海陆间循环”或“陆地内循环”)。滦河水量并不大,说明该地区___(填“水汽输送量”或“蒸发量”)较小。
(3)河曲一般发育于地形___(填“平坦”或“崎岖”)的地形区域,据此可推测,长江的___(填“上游”或“中游”)河曲也常发育。
(4)为避免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退化,有人建议实施生态补水,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箭头表示洋流),图2为该区域内某地沿海的典型峡湾地貌示意图,图3是乙地附近乡村民居的景观照片,图4为该照片拍摄地的气候统计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
材料二:冰岛是一个火山、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当地时间2021年3月4日过去的一周,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尼斯半岛记录了1.7万次地震,震级多在5级以下,无人员伤亡。
(1)在甲、乙、丁三地中,最有可能出现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是____地,塑造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是____,该外力作用最强盛时期,全球的海平面比目前____ (填“高”或“低”)。
(2)从洋流的角度看,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1月份,与同纬度大洋西岸的丙地相比,乙地气温____ (填“高”或“低”)、盐度____ (填“高”或“低”)。
(3)与当地气候有较大的相关性,图3中乡村民居的屋顶和窗户建筑特色分别体现了当地气候____和____特点。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十几年来,我国南方某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该市市政府在①处规划兴建了一座大型重化工业园区,将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集体搬迁至此,并设置了生态廊道。同时准备在②处建设科技新区。右图为该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
(1)推测该市近十几年来周边人口大量涌入的原因。
(2)指出②处建设科技新区的有利条件。
(3)试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对城郊农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