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部编版)(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部编版)(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部编版)(答案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B A C A C B A C D D D B B A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D A D C D C B D D B C A C D B D B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C D D C D C C D C D B B B D C C C B D A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8 80
B A B A A C C D C A A B A B C C c C B D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D B B A C C C A B C A D A C C B A D D D
1.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会代表来自社会各界,说明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参会代表广泛,没有提及组织的严密性,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会议特点是广泛代表性,目标明确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会议的形式,强调的是会议广泛代表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上的“54门礼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的各民族大团结。“28响”象征着自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伟大历程,D项正确;1868年、1911年、1919年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与题干中的“28”含义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何其芳所说的“东方巨人”的诞生指的是新中国的诞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当时尚未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纪元”,是指新历史阶段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与“新纪元”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排除C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所学,1950年,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抗美援朝,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C项正确;解放战争是中国的内战,与“西方侵略者”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不是西方侵略者,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国内北洋军阀,不是西方侵略者,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解析】根据题干““《多生产!多捐献!》”“抗美援朝”“爱国公约”可知,宣传画体现了工人积极生产,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的战争,宣传画体现了人民对国家的爱,对新生政权的认同,A项正确;1951年我国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3年,且漫画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排除C项;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据所学可知,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上甘岭战役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抢眼,壮烈牺牲,他是“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C项正确;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的著名将领,排除A项;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侵略,壮烈牺牲,排除B项;雷锋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无私奉献的解放军战士,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解析】根据材料“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奋不顾身的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开赴朝鲜战场是为了保家卫国,B项正确;抗美援朝是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之一,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家卫国,排除A项;反抗美国侵略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排除C项;维护国家统一与题意不符,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A项正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抗美援朝精神主要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与“敢于创新”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美援朝精神”,与“独立自主、勇攀高峰”无关,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与“讲信修睦”无关,而是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据题干“1950年,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解决了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正确;动摇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说法错误,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提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法错误,土地改革是巩固人民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没有反映题干中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民翻身获得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三者都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排除A项;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排除B项;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但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与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
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实行土地承包,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还要向地主交租”说法错误,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体现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这场'社会大变动”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题干强调的是影响,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题干未涉及,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性质和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轴和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②时期实行了土地改革,符合史实,B项正确;①时间是1949.9对应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③时期进行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④年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解析】根据材料中“‘解放’牌汽车”结合所学,“一五”计划时期新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项正确;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与工业发展无关,排除A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的,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与题意取得重大成就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解析】据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和取得的成就“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53年到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一五计划完成后的工业布局,且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
并不是很合理,排除B项;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而不是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排除B项;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助于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确定明确方针的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的宪法文件,排除A项;《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当时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关于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也没有有关人大的规定,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解析】据题干宣传画的内容“走合作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图A土地改革的完成,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了人民政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图C图D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失误,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2.C
【解析】根据题干“通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顺应时代的需要”
和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项正确;三大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成功的原因,而不是实质,排除A项;三大改造限制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排除B项;三大改造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作用,而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
2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解析】根据题干链接所学可知: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时已经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各级政府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与材料体现的:农民主动积极报名入社第不符,排除C项;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重点在于重工业,与题干中农业生产合作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解析】据题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并未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这一时期尚处于过渡时期,并未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6.C
【解析】据题干“20世纪中期的一首民歌唱到:“高炉是兵人是帅,生产全凭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铁花永远开不败。”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干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全民大炼钢铁,C项正确;“一五计划”1957完成,发展的是重工业,全民大炼钢铁是1958年开始,排除
A项;公私合营的高潮是三大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化,吃大锅饭,与全民大炼钢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解析】根据材料“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和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D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排除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情况的结果,排除B项;实行闭关自守,使中国落伍于世界,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8.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6-1996年,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有:建立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庆、胜利等油田,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是在“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9.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是对发生的历史史实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中共中央调整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论,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地思想解放运动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论,属于历史解释,排除C项;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论,属于历史解释,排除D项。故选B项。
30.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焦裕禄、王进喜、雷锋和邓稼先,结合所学可知,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和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主题拟定为“艰苦创业促发展”恰当,D项正确;“开天辟地换新颜”主要涉及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当家作主献良策”主要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保家卫国立国威”主要体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排除C项。故选D项。
31.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文革”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
凡是”的方针。针对这种“个人崇拜”,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项正确;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是在19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后我国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排除B项;“两个凡是”本身是错误的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3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1979年10月……《市场报》……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B项正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A项;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后的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革命”结束以后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3.C
【解析】据材料中“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以得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向经济,C项正确;1984年10月国企改革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1980年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与材料中“1979年10月”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4.A
【解析】根据材料“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和所学可知,1978年12月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A项正确;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排除B项;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排除C项;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
3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C项正确;阶段①体现的特征是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排除A项;阶段②的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排除B项;阶段③的特征是“左”倾
泛滥,国家内乱,排除D项。故选C项。
36.D
【解析】据题干“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进行的,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时期实行的,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公司制度在中国悄然而生,B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改革开放,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8.D
【解析】根据材料“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过试点、逐步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责任制、厂长任期目标承包责任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和所学可知,1987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D项正确;1980年,我国设立了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包产到户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39.B
【解析】根据题干“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封建土地制度的终结,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实行新的工资改革、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是中心环节,排除A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41.C
【解析】根据题干“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因此,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5年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理论,时间不符,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层次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从点到面、从线到面、从沿海到内陆的渐进过程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多层次,D项正确;立体化不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排除A项;全方位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排除B项;宽领域是指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4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个世纪80年代”是20世纪80年代,1980年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促进了深圳的飞速发展,深圳街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D项正确;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时期出现,排除A项;1990年开放浦东新区,排除B项;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排除C项。故选D项。
44.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C项正确;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轴,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外交事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5.D
【解析】依据材料中“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反映了邓小平认为自己的步子迈的不大,因此他需要“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D项正
确;“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要求将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第一要务,排除A项;“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是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邓小平同志会见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时谈话的要点,排除B项;“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改革开放方法和策略的一个形象比喻,意指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排除C项。故选D项。
4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C正确;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ABD项。故选C项。
4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C项正确;马列主义是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但不是改革开放的旗帜,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与改革开放旗帜不符,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4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A项;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提出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故选D项。
49.C
【解析】根据题干“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历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建设道路,C项正确;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现代中国工业化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社会生活信息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0.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③④搭配正确,D项正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表述不准确;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由此可知,①②搭配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5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项正确;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法治社会都不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2.B
【解析】据题干“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都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别开创了我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B项正确;推动世界潮流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取得的建设成就各不相同,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排除C项;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邓小平和习近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强起来,排除D项。故选B项。
5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市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的美好愿景,B项正确;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排除A项;重视政治关系的维护与发展与“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经济发展不符,排除C项;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5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建国100年时为2049年,D项正确;2030年时为建国81年,建军103年,排除A项;2035年是建国86年,遵义会议召开100年,排除B项;2040年是建国91周年,不是建国100周年,排除C项。故选D项。
55.C
【解析】根据“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可知题干强调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人民,未涉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人民,未涉及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5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脱贫攻坚的提出时间是2015年11月29日,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最可能出现在2014--2024年,C项正确;中国式现代化概念首次明确提出的时间是1979年3月21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排除A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入世”是在2001年,排除B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把它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十五大修改后的党章,2012年提出“中国梦”,排除D项。故选C项。
57.C
【解析】根据材料“碑文记载了1951年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注重民族团结,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编入教材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习惯,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我国各民族习俗并不相同,②错误,“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强调民族团结,无法起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现代化强国,③说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9.D
【解析】根据材料“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可知,歌词强调青藏铁路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而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才通车,排除A项;“消除了”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青藏铁路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0.A
【解析】根据“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使各少数民族 发挥积极作用。”可得出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发展,进和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其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已经于1956年基本完成,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
61.B
【解析】据材料“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其顺利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B项正确;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包括外交谈判策略高明,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民族大团结指的是民族关系,与港澳回归无关,排除C项;“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2.A
【解析】根据大事年表可知,回归后的澳门经济获得巨大发展,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A项正确;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学术问题上实行的方针,排除C项;坚持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针对处理民族关系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属于了解澳门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高,B项正确;电视剧《澳门的故事》、小说《澳门历史演义》是艺术地再现澳门历史,可信度较低,排除AC项;《澳门口述历史丛书》难免有遗漏,主观色彩浓厚,排除D项。故选B项。
64.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伟大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评价,属于史论,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属于客观
陈述的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65.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指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它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项正确;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是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政策措施,排除B项;实现和平统一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加强经济密切合作是表现或者方式之一,而不是前提,排除C项;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是实现合同统一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不是前提,排除D项。故选A项。
66.C
【解析】根据“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等信息可知,两岸同根同源,文字语言都是都一样,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强调交流的久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台湾民众对国家统一的态度,排除D。故选C项。
67.C
【解析】根据图示时间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迈出的重要历史性的一步,香港回归祖国和澳门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事业的重要事件,可见,该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祖国统一”最为合适,C项正确;历史上国共两党进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在1924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没相关民族团结事件,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涉及国防建设成就的信息,比如海、陆、空等军队建设,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8.D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其都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关,即涉及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D项正确;材料与交通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统一,而不是改革开放,比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排除B项;经贸关系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69.C
【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1月,中国启动核武器研制计划,10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当时我国每年GDP的1%”“1962年,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15人专门委员会,直接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从此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步伐大大加快”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力量的推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的计划支持,没有体现打破国外的封锁,排除A项;坚持自力更生与材料的“中国启动核武器研制计划,10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元人民币”不符,排除B项;材料突出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并未体现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C项。
7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辽宁舰、歼—20战机、核导弹方队等都体现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的国防力量,强大的国防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保障了我国的和平建设。该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强军、钢铁长城,A项正确;三幅图的主题是中国科技、军事实力的发展,没有体现人民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社会生活,排除BCD项。故选A项。
71.A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有信息压制,掌握信息权,战略支援部队提上日程……根据未来国家安全的需求、军事斗争主要方向的需求,各军种地位就不一样了。”,可知金一南演讲体现的是军队建设的重点是有需求来决定的,A项正确;领导人的意志不是决定军队建设重点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满足国家强军和战略的需要,排除B项;军队建设重点从国家需求角度出发,而不是各军种的强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际实力大小是影响军队建设的因素之一,但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2.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轰20、第4艘航母没有技术瓶颈,很快亮相,很快就会公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我国国防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说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B项正确;“我国已经实现国防现代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属于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不属于外交,排除C项;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③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④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因此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发展历程①④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①②③、②③①④和③①④②都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由题干关键信息“和平共处”、“尊重”可判断出,材料体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矛盾的行径,为推动会议顺利进行、增强与会国的团结、表明中国的立场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排除A项;“一个中国”原则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对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是推进国际合作共赢的方案,不属于外交原
则,排除D项。故选B项。
75.C
【解析】根据材料“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些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另起炉灶”主要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B项;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
76.C
【解析】根据题干“任何国家不得使用政治、军事、经济等措施威胁他国,以使其屈服;不得组织协助、制造、资助、煽动或纵容他国内部颠覆政府的活动;不得参与另一国的内乱”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对别国进行干涉,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政与外交事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别国的意志、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符合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干涉内政,C项正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指的是对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不随意侵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互不侵犯指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方法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平等互利原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制订、运用和解释国际私法规范时,要求贯彻法律上平等、经济上互利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7.C
【解析】根据题干“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周恩来参加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与联合国大会无关,排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78.C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这些思想是新中国坚定走和平外交路线、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可知和平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C项正确;冷战的结
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A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排除B项;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但与题干反映的和平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异曲同工之妙,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排除A项;不结盟政策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符,排除C项;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的合作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0.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题干中“1950年,中国同丹麦、瑞典、挪威、瑞士等国谈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英国的谈判未能实现建交,不过其谈判代表仍被允许继续留驻北京,享有外交人员待遇。”正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体现,D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项;题干中英国谈判代表被允许留驻北京,享有外交人员待遇,并未涉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排除B项;“与英国的谈判未能实现建交”不能得出“英国尚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合法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81.D
【解析】根据“中国热”“愿意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甚至总统本人来北京进行直接晤谈”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都在寻求两国缓和而努力,说明两国有意改善双边关系,D项正确;1971年中美关系还未正常化,还未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缓和,与加强体育合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2.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复杂的变化,中美两国政府开始了试探和接触,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罗斯福在二战后去世,排除A项;克林顿是尼克松之后的总统,与题意长达20多年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布什也是尼克松总统之后的美国总统,与“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3.B
【解析】根据题干“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这被认为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著名的事件。”结合
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近20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在1971年,与美国无关,排除C项;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97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84.A
【解析】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②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①②属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A项正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④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④不符合时间,排除BCD项。故选A项。
85.C
【解析】由题干中图示可以看出,自1979年开始,中美之间贸易额逐年增长,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激增,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贸易正常化,因此,出现了题干图示的情况,C项正确;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是200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6.C
【解析】据所学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错误;191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正确;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③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格局,是我国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7.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项正确;1950年,中国派兵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排除A项;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排除B项;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88.A
【解析】根据材料“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援助,涉及
范围广,反映了中国具有大国责任和担当,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中对外援助,并未涉及对外合作与交流,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涉及大国关系,与周边国家关系,伙伴关系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属于对外援助,不属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
89.B
【解析】据材料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对《联合公报》签署意义的分析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90.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HighLob》(《吊高球》),衣服上的‘CHOU’是指‘周’,‘CHIANG’是指‘蒋’”,可知与中美"乒乓外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乒乓外交"完成了"小球转动了大球"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引起中美关系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漫画反映的是中美乒乓外交,中日正式建交是之后的事,排除A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涉及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乒乓外交”,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故选C项。
9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弹一星”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掌握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策,排除B项;“两弹一星”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中提出的,而且“两弹一星”的成功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2.D
【解析】根据“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D项正确;经上述分析,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是1970年,而不是1955年、1964年、1967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
9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
真实的材料,袁隆平遗留的手稿是当事人袁隆平留下的资料(遗物、 遗迹)等原始资料,属于一手史料,A项正确;电影作品《袁隆平》、纪录片《神奇稻种》、图书《袁隆平传》都属于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不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排除BCD项。故选A项。
94.C
【解析】据题干“青蒿素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推广”和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C项正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两弹元勋之一,排除A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做出来重要贡献,排除B项;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95.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排除含③的ABD项。故选C项。
96.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了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B项正确;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标志着我国最先成为世界核先进国家”表述绝对,排除A项;袁隆平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因为他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排除CD项。故选B项。
9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A项正确;高考制度的恢复与文学作品的问世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CD项。故选A项。
98.D
【解析】据题干“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可知,这说明“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
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不能说明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提高,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9.D
【解析】阅读材料“我感到世道变了,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可知,“世道变了”之前,人们的服装非常单调。“世道变了”之后,人们的衣着、发型甚至是语言都非常时髦(或丰富多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们的服饰等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因此,题干情形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的实行,D项正确;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文化大革命”都处于改革开放之前,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因此,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0.D
【解析】据题干“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和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从“吃饱”进步到“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D项正确;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和题干反映的从“吃饱”进步到“吃好”不符,排除A项;人们饮食非常单一说法错误,且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饮食单一,排除B项;“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部编版)
1.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据此可知,此次会议的特点( )
A.广泛代表性 B.组织严密性 C.目标明确性 D.形式多样性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里的“28”代表着( )
A.1840—1868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9年 D.1921—1949年
3.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4.祖国大陆完成统一的时间( )
A.1949年 B.1951年 C.1956年 D.1978年
5.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以下关于“新纪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大陆实现完全解放和统一
6.彭德怀在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北伐战争的胜利
7.如下图为画家钱大昕创作于1951年《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画右侧有“抗美援朝”“爱国公约”等文字。该宣传画反映了( )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D.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8.《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电影不断热映,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志愿军战士的无限崇敬。以下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
A.关天培 B.邓世昌 C.黄继光 D.雷锋
9.(2024·山东青岛·一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材料反映出“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根本原因是( )
A.抗美援朝 B.保家卫国 C.反抗侵略 D.维护统一
10.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
A.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B.自强不息、敢于创新
C.独立自主、勇攀高峰 D.信念坚定、讲信修睦
11.1950年,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解决了民主革命遗留问题,这( )
A.动摇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提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 D.巩固新中国政权措施
13.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4.“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材料强调的是这场“社会大变动”的( )
A.背景 B.性质 C.地位 D.影响
15.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轴。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时间对应着新中国成立 B.②时期实行了土地改革
C.③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D.④年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6.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种厂牌的汽车,下图中的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时期,终于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改革开放 D.文化大革命
17.“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材料说明我国( )
A.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已经完成了生产资料的改造
18.(2024·山东临沂·一模)图中的会议的召开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
程碑。这次大会( )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19.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个“新制度”( )
A.有助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 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C.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确定明确方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1.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现象,下列宣传画体现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社会变革的是( )
A. B.
C. D.
22.“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没有产生较大社会震荡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顺应时代的需要。”材料反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三大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B.三大改造限制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
C.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三大改造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3.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一五计划”——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C.建立经济特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24.广大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刺激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的直接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B.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各级政府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5.(2024·青海·模拟预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6.20世纪中期的一首民歌唱到:“高炉是兵人是帅,生产全凭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铁花永远开不败。”这首民歌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私合营的高潮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27.“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
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意义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的影响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28.我国在1956—1966年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
①建立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②培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
③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④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地思想解放运动
D.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0.最能体现在如图组历史人物事迹的主题是( )
A.开天辟地换新颜 B.当家作主献良策
C.保家卫国立国威 D.艰苦创业促发展
31.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冲破了思想僵化、计划经济和固步自封的樊篱。冲破“思想僵化”的樊篱源于(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两个凡是”的提出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32.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进行
3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
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向经济 D.经济特区的建立
34.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35.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36.“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7.(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等均诞生于这一年。其背景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8.(2024·河南信阳·一模)到1987年年底,河南全省312户大中型企业中,已有305户实行了厂长负责制。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过试点、逐步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责任制、厂长任期目标承包责任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上述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包产到户的实行
C.中共十四大召开 D.城市改革的深入
39.(2024·陕西榆林·模拟预测)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劳动热情再次洋溢在田间地头。”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封建土地制度的终结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新的工资改革 B.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增强企业活力
41.英国《金融时报》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区;邓小平南方谈话;“三个代表”理论提出
C.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2.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沿海到内陆的渐进过程,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 )
A.立体化 B.全方位 C.宽领域 D.多层次
43.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哪个情景与那个“春天”相符(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二人在合作社一起劳动
B.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C.美丽的开放城市武汉,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深圳街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44.(2024·云南红河·一模)下图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轴,其中①②处需要填入的内容是( )
A.①浦东新区 ②海南岛经济特区
B.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①深圳经济特区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5.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 D.“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
4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下列思想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7.有一首歌唱道:高举旗帜迈向未来!这里的旗帜指的是( )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48.(23-24八年级下·江苏宿迁·期中)《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1992和1997年。下列属于1997年的是( )
A.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49.(2024·湖南湘西·一模)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体现了( )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社会生活信息化
50.(2024·陕西榆林·一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下列会议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有( )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中共八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 )
A.和谐社会 B.小康社会 C.文明社会 D.法治社会
52.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推动世界潮流 B.紧密结合国情
C.取得建设成就 D.实现民族独立
5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重视政治关系的维护与发展 D.开始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_实现( )
A.2030年 B.2035年 C.2040年 D.21世纪中叶
55.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56.(2024·广东深圳·二模)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时代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4--2024 年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 两弹一星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入世”
C.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 D.邓小平理论、中国梦
57.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入选其中。民族团结誉词碑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文记载了1951年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编入教材( )
①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说明我国各民族生活上共同富裕,习俗上基本相同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④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习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8.一次贵州之旅,让西班牙华侨赵乃华沉醉于苗绣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他积极对接国外市场,助力绣娘们的作品走出大山、迈向国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有利于( )
①增强文化自信 ②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③展示我国现代化强国的形象 ③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9.歌曲《天路》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强调了青藏铁路( )
A.推动了西藏的民主改革 B.消除了东西部经济差异
C.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D.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60.(2024·云南曲靖·模拟预测)1956年,刘少奇指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使各少数民族 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我国( )
A.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
C.在海南积极筹建经济特区 D.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61.(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究其根本原因是( )
A.外交谈判策略高明 B.“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C.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D.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62.(2024·河南信阳·模拟预测)周年热点·澳门回归下列大事年表的事件反映了( )
澳门回归大事记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
A.“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 D.坚持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63.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中影集团将创作一部关于澳门回归的电影,下列资料对电影主创了解澳门历史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64.(2023·山东青岛·一模)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B.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建立
C.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65.(2024·辽宁大连·一模)《反分裂国家法》指出: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66.(2024·山西朔州·一模)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67.(2024·江苏盐城·一模)观察下面时间轴,该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
68.(2024·陕西咸阳·模拟预测)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时间轴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交通运输的改进 B.改革开放的进程
C.两岸的经贸关系 D.祖国的统一大业
69.(2024·河北唐山·一模)1955年1月,中国启动核武器研制计划,10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当时我国每年GDP的1%;1962年,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15人专门委员会,直接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从此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步伐大大加快。这反映出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 )
A.打破国外的封锁 B.坚持自力更生C.国家力量的推动D.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
70.(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做一期黑板报,下列图片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由此可知,他们黑板报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核导弹方队
A.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71.(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金一南在一次演讲中说,要完成国家统一、就必须具有跨越海峡的能力,由海军完成对陆军的输送,海军陆战队建设必须加强;要过海必须有空中的掩护,必须掌握制空权,空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必须有信息压制,掌握信息权,战略支援部队提上日程……根据未来国家安全的需求、军事斗争主要方向的需求,各军种地位就不一样了。材料强调军队建设重点由什么决定( )
A.需求牵引决定 B.领导人的意志 C.各军种的强弱 D.国家实力大小
72.(2024·江苏宿迁·二模)2024年“两会”期间,解放军空军和海军高级将领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先后表态,中国的轰20、第4艘航母没有技术瓶颈,很快亮相,很快就会公布。据此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已经实现国防现代化 B.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
C.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73.(2024·陕西西安·一模)国庆阅兵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发展历程是( )
①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第二炮兵部队成立
③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74.(2024·河南信阳·一模)“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世界各国都根据这些原则处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个中国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5.(2024·广西梧州·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如何处理同邻国的边界争议上,周恩来说:“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
些地方。”这体现了新中国提出的( )
A.“另起炉灶”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76.(2024·山东济宁·一模)1965年联合国通过的宣言中指出:“任何国家不得使用政治、军事、经济等措施威胁他国,以使其屈服;不得组织协助、制造、资助、煽动或纵容他国内部颠覆政府的活动;不得参与另一国的内乱。”这一宣言符合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77.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联合国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78.(2024·河南洛阳·一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这些思想是新中国坚定走和平外交路线、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和平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D.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
79.(2024·江西·模拟预测)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新中国的哪一外交举措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
A.毛泽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
C.邓小平 不结盟政策 D.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
80.1950年,中国同丹麦、瑞典、挪威、瑞士等国谈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英国的谈判未能实现建交,不过其谈判代表仍被允许继续留驻北京,享有外交人员待遇。这表明当时( )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B.帝国主义在华的部分特权被保留
C.英国尚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合法地位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8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共中央决定趁此时机,对巴基斯坦总统转达的尼克松给周总理的口信作出答复,表示愿意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甚至总统本人来北京进行直接晤谈。据此可知,中美两国( )
A.结束了敌对状态 B.实现了外交正常化
C.加强了体育合作 D.有意改善双边关系
8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封锁和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
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图为毛泽东主席接见来访的美国总统( )
A.罗斯福 B.尼克松 C.克林顿 D.布什
83.(2024·广西玉林·二模)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这被认为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这一“熊猫外交”的政治背景是( )
A.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84.(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③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5.(2024·山东临沂·一模)在图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6.(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
建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87.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这样写道:“中国人来了”。《时代周刊》的关注与下列哪一历事件有关( )
A.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B.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冲破西方国家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对外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8.(2024·安徽合肥·一模)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这反映了中国( )
A.具有大国责任和担当 B.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89.(2024·四川广元·二模)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2012年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0.(2024·广东清远·一模)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的漫画《HighLob》(《吊高球》),衣服上的“CHOU”是指“周”,“CHIANG”是指“蒋”。下面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乒乓外交”缓和中美关系 D.蒋介石集团被驱逐出联合国
91.(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的成功(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完善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92.(23-24八年级下·山西阳泉·期中)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这个事件发生在( )
A.1955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93.(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要研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
A.袁隆平手稿B.电影《袁隆平》C.纪录片《神奇稻种》D.图书《袁隆平传》
94.青蒿素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张桂梅
95.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是( )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②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③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6.(2024·辽宁锦州·一模)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最先成为世界核先进国家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开始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C.袁隆平因对探索生命奥秘作出重要贡献,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D.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实现了水稻育种历史性突破
97.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如《红岩》《青春之吹》《东方红》《英雄儿女》等。这些优秀作品问世的背景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98.(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这反映出中国( )
A.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提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敌策
C.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D.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99.(2024·河南鹤壁·模拟预测)某作家在《随笔集》中写道:“我感到世道变了,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其描述的情形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00.(2024·云南昭通·二模)“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人们饮食非常单一
C.“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D.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从“吃饱”进步到“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