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第六单元 消化与呼吸考试分数: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10分)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挤压花生,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说明花生里含有 。2.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为 →咽→ → →小肠→ →肛门。(选填“口腔”、“大肠”、“胃”或“食道”)。通过学习,你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吗?(至少写出两条)3.冬天和春天是 的高发季节,小学生要做好这类疾病的防治。4.“人离不开空气”主要是指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中的 。5.我们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5分)6.如果患有传染性疾病,请不要和别人亲密接触,防止把病传给别人。( )7.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8.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卫生。( )9.食物的消化,主要是通过牙齿和咀嚼和胃的蠕动进行的。其中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10.人体需要的糖主要是由淀粉转化来的。(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5分)11.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采用( )的方法。A.在纸上用力擦拭,看能不能留下油渍B.滴一点碘酒,看食物上有碘酒的地方是否变蓝C.用火烧,闻一闻能不能发出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12.( )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A.胃液 B.肠液 C.唾液13.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不包括(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流行性感冒14.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澄清的石灰水( )。A.没有变化 B.水变少了 C.变浑浊了15.以下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B.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都一样C.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10分)16.实验操作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气体的实验。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的特性。实验步骤:(1)打开广口瓶1的瓶盖,置于空气中几秒后盖上瓶盖。(2)用塑料吸管向广口瓶2中连续吹气数次,然后盖上瓶盖。(3)用量筒量取等量(10~15ml)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广口瓶中,轻轻晃动。实验现象:广口瓶1中石灰水( ),广口瓶2中石灰水( )。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中( )含量高。17.唾液消化淀粉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唾液,并摇匀。(2)将两支试管放入 ℃的温水中。(3)过一会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我们发现:第一支试管中 (填“出现”或“没有出现”)蓝色,第二支试管中 (填“出现”或“没有出现”)蓝色。实验结论:唾液 (填“有”或“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9分)18.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多种多样的,一种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样做?19.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0.感冒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1分)21.在学习《食物的营养》一课中,实验小组同学在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时,分别检测了花生、馒头和牛肉,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组同学把花生按压在纸上,发现白纸上留下了( ),这说明花生中含有( )。(2)他们又把馒头上滴上了碘酒,发现馒头变成( )色,说明馒头中有( )。(3)还有同学把牛肉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闻到了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牛肉中含有( )。22.有营养的豆子被做成了一道美味的菜,我们一起看一看豆子在身体里的旅行吧!首先豆子被锋利的牙齿切磨成了碎片,然后被挤入了一个细细长长的通道( )接着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 ),它不停地蠕动,还下起了“酸雨”,豆子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像浆糊一样。又来到了弯弯曲曲的通道( ),边上有许多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最后进入一个短粗短粗的地方( )……请选择合适的器官填写在括号里。A.胃 B.食道 C.大肠 D.小肠参考答案1. 蛋白质 脂肪详解: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非常丰富,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挤压花生,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说明花生里含有脂肪。2. 口腔 食道 胃 大肠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电视;不吃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的方法有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电视;不吃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3.肠道传染病详解: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应少吃凉拌菜,少摆席聚餐。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4.氧气详解:人体活动需要呼吸,呼吸需要呼吸器官,呼吸器官的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人离不开空气”主要是指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5.肺详解: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由人体呼吸器官的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6.√详解: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所以在患传染病时应该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7.√详解: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8.√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我们每天生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少生疾病,不容易沾染细菌病毒。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卫生。9.×详解: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题目说法错误。10.√详解:口腔内有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酶,这种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人体所需要糖主要是由淀粉转化来的。11.B详解:A.在纸上用力擦拭,看能不能留下油渍,检验脂肪的方法,错误;B.滴一点碘酒,看食物上有碘酒的地方是否变蓝,检验淀粉的方法,正确;C.用火烧,闻一闻能不能发出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检验蛋白质的方法,错误。12.C详解: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13.C详解: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都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C符合题意。14.C详解:脂肪,俗称油脂,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本身属于糖类,淀粉属于糖类中的多糖,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15.A详解:A.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说法正确。B.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都一样,说法错误,呼吸道传染病分很多种,而不同病症的表现症状也不同,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全身酸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而麻疹患者的症状则表现为发热、眼结膜充血、皮肤会有丘疹。C.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说法错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等。16. 没有变浊 变浑浊 二氧化碳详解: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首先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集气瓶1中澄清的石灰水里注入空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然后用嘴通过导管向集气瓶2中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实验现象:集气瓶1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集气瓶2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17. 37℃ 没有出现 出现 有分析: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详解:唾液消化淀粉实验。(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2)由于是对比实验,所以温水温度应该相同,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实验结论: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已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18.答: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五谷杂粮是主食, 蔬菜水果不能少。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详解: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然会因为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进食要适量,吃得不够会营养不良,吃得过多,会得肥胖病,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19.答: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详解: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并能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和昆虫等媒介传播。20.感冒是由呼吸器官感染引出的一种疾病。预防方法:(1)多参加体育锻炼。(2)寒冷的冬天戴口。(3)注意卫生习惯。详解: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冬、春季节多发。容易感冒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较低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体质虚弱、贫血导致的,或者是因为上呼吸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发的。预防感冒,需要平时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常洗手,打开窗户通风,热水泡脚,多喝水,寒冷的冬天戴口,注意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21. 油渍 脂肪 蓝 淀粉 蛋白质详解: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1)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脂肪,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用棉花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或挤压、滑动,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将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2)淀粉(白色)和碘酒(深红棕色)相遇会变蓝,在颜色上,这是个奇妙的变化,所以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他们又把馒头上滴上了碘酒,发现馒头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有淀粉。(3)蛋白质燃烧后产生水蒸气蒸发了,还有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最后还有一点不可燃烧完全的灰分也就是混合化合物,或者金属元素(如重金属),会散发毛发烧焦味。把牛肉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闻到了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牛肉中含有蛋白质。22. B A D C详解:人体的消化道: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首先豆子被锋利的牙齿切磨成了碎片,然后被挤入了一个细细长长的通道食道,接着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胃,它不停地蠕动,还下起了“酸雨”,豆子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像浆糊一样。又来到了弯弯曲曲的通道小肠,边上有许多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最后进入一个短粗短粗的地方就是大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