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居住绿地发展概况 课件(共22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居住绿地发展概况 课件(共22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居住绿地规划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 居住绿地发展概况
2.1国内发展概况
第一代居住区的主要特征
整体规划:多层、高层、小高层住宅,以行列式布局为主。
配套设计:简单的配套设施,小游乐项目,大型社区以服务性配套为主。
架空层:架空层设计不普遍,而且多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为主。
景观配套;仅是绿化概念,树种较少,小品也较为低档粗糙。
第二代居住区的主要特征
整体规划:出现围合布局,朝向变化比较多,整体规划比以前活泼。
配套设计:出现会所设施,设置了健身房、桑拿室、台球室、美容美发室、文娱室、儿童游乐室等。
架空层:出现架空层底部做绿化和休闲场地的设计。
景观配套:开始有了环境规划意识,初步引进了专业景观设计师,注重小区的外部环境、绿化及硬质景观。
深圳万科温馨家园内由小高层建筑所围合的中心庭园,受居住区外部环境影响较小,是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休闲空间。
深圳金海湾花园的平台花园,有40000m2,彰显海洋文化,外围有海湾大道及海堤大道,花园绿景与道路绿景、滨海绿景融为一体。
深圳梅林一村采用中央大绿洲与小围合相结合的手法。整个环境松驰有度,疏放自如。
第三代居住区的主要特征
整体规划:彻底打破行列或布局的传统,小区多分为若干组团,采用围合式,混合式等多形式布局。
配套设计:除会所外相当多配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人造瀑布、仿沙滩泳池、亲子乐园。
架空层:开始普遍采用架空层,架空层底部做绿化和休闲场地的设计。
景观配套:引进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如贝尔高林、泛亚易道等,小区内的景观配套大量增加。
2.2国外发展概况
国外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可以192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思想为起点的规划理论,是针对大城市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实提出的理论。
20世纪 20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它针对当时城市道路上机动交通日益增长,车祸经常发生,严重威胁老弱及儿童穿越街道,以及交叉口过多和住宅朝向不好等问题,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的“细胞”,并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和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在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和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并以此控制和推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60年代以后人们对住宅建设要求提高,居住环境与居住区规划成为各国学术界进行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各国都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其中有:
1.环境社会学:研究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亦即人的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围绕建筑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2.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在客观环境的物理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探索不同环境中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的规律。
3.社会生态学 :在城市建设应用中研究城镇社会中物质空间构成的环境型式,提出城市结构的各种不同的环境模式。
4.生物气候学:在城市建设应用中研究建筑对生物和气候条件的利用和控制问题,如利用绿化和水体来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
5.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生态平衡系指植物与人类,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生态循环是研究顺应自然界中各种自然和人工的环境因素的生态规律。
2. 3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1、生理需求
充足的光照, 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合宜的湿度和温度,没有噪声的干扰,这些都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适宜的绿地布局可提供新鲜的空气,大片遮阳蔽日的休憩地,而对于噪声的遮挡则需要科学地结合建筑物与绿带种植等多种因素来完成。
2、行为需求
指环境为居民的各类户外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户外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除了有目的的出行、休憩、交往、游乐、散步,乘凉、运动、健身等一系列活动都需在可供停留的空间中进行。
使老人和儿童能够自由、安全并且乐于在居住室外环境中交往、活动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3、安全需求
室外活动需要不受车行干扰的安全环境,快速行驶的车辆对于环境中的人无疑是很大的威胁。创造出安全的独立领域,满足不同活动的场所要求。
4.审美需求
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就必须了解当地居民的审美习惯和传统,只有充满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的美的环境才是居住者所期盼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