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临床检查基本方法(1)课件(共21张PPT)-《兽医基础(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临床检查基本方法(1)课件(共21张PPT)-《兽医基础(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问诊
知识要点
问诊目的意义
问诊方法
问诊内容
问诊注意事项
一 、问诊的目的意义
○1、调查、了解病畜或畜群发病情况和经过;
○ 2、提供临床检查和诊断的线索。
二、 问诊的方法
O1、 问诊
问诊是指以询问的方式,听取动物所有者或饲养、
管理人员关于病畜发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
O2、 问诊方法
问诊采用交谈式和启发式两种方法。
一般在着手检查病畜之前进行,也可以边检查边询
问,以便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发病情况及经过。
三、 问诊内容
O1 、 现病史
O2 、 既往病史
O3、 饲养管理与使役情况
O1 、 现病史
(1)动物的来源情况
若是刚从外地购回者,应考虑是否带来传染病、地
方病,或由于运输、环境因素突变所致的应激反应等。
(2)发病时间、地点
包括疾病发生的具体日期、发生于饲前或喂后、使役中 或休息时、舍饲或放牧中、清晨或夜间、产前或产后等, 借以估计致病的可能原因。
三、 问诊内容
○1、现病史
(3)病后表现
向畜主或饲养人员询问其所见到病畜的饮食欲情况、 是否呕吐及呕吐物性状、精神状态、排粪排尿状态及
粪尿性状变化,有无咳嗽、气喘、流鼻液及腹痛不安、 跛行表现,姿势状态,皮肤外观变化以及泌乳量和乳 汁物理性状有无改变等。病后表现可作为确定检查方 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4)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
现时的症状与开始发病时疾病程度的比较,症状的
变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症状或原有的什么症状消失; 病后是否进行过治疗,用过什么药物、用药量及次数 效果如何,曾诊断为何病,等;作为确定检查方向的
重要参考依据。
三、 问诊内容
O1、 现病史
(5)畜主所能估计到的发病原因
如饲喂不当、使役过度、受凉、被其他外因所致伤
害等。
(6)畜群发病情况
同群或附近地区有无类似疾病的发生或流行,同种 动物或不同种动物发病的数量、死亡情况,借以推断 是否为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病, 等。
三、 问诊内容
O2、 既往病史
(1)以往发病情况
该动物在过去还有哪些疾病,有没有类似疾病的发 生,当时诊断结果如何,采用了哪些药物治疗,效果 如何。对于普通病,动物往往易复发或习惯性发生。 如果有类似疾病的发生,对诊断和治疗大有帮助。
(2)疾病预防情况
过去什么时候发生过流行病,当时采用了哪些治疗 措施;动物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生产厂家、接种日 期、方法、免疫程序等,周边同种动物是否也接种了 疫苗。通过对疾病预防情况的了解,兽医可以知道该 动物对某种或某些流行病的免疫能力,避免误诊。
三、 问诊内容
O3、 饲养管理与使役情况
(1)饲料日粮的种类、数量与质量,饲喂制度与方法
饲料品质不良与日粮配合不当,经常是营养不良、代谢 性疾病的根本原因。饲喂中缺乏钙磷与钙磷比例失调常是 奶牛(母猪)骨质软化症的发病原因;长期饲喂劣势粗硬 难以消化的粗料,常引起奶牛前胃弛缓或其他前胃疾病;
饲喂发霉、变质或保管不当而混入毒物的饲料,加工或调 制方法失误有造成饲料中毒的可能;在放牧条件下,则应 问及牧地与牧草的组成情况;饲料与饲养制度的突然改变, 常引起牛的前胃疾病、猪的下痢等。
三、 问诊内容
O3、 饲养管理与使役情况
(2)畜舍卫生和环境条件
光照、湿度、通风、保暖、废物排除、设备、畜床与垫 草、畜栏设置、运动场、牧地情况,以及附近三废(废气、 废水及废渣)的污染和处理情况,周边植物情况,是否有 有毒植物,如青杠树叶等。
(3)动物使役情况及生产性能
对动物过度使役、运动不足等,也可能是致病的因素。 例如,短期休闲后剧烈运动可促进肌红蛋白尿的发生;奶 牛产后立即完全榨取乳汁易发生产后瘫痪;运动不足可诱 发多种疾病。
三、 问诊内容
四、 问诊注意事项
○ 1、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
○ 2、结合现症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视诊
知识要点
视诊目的意义
视诊方法
视诊应用范围
视诊注意事项
○1、临床检查 O 2 、临床治疗
一 、问诊目的意义
二、 视诊的方法
○1、视诊
视诊是通过用肉眼或借助于简单器械(如额镜等)
观察动物的各种外在表现来判断动物是否正常或寻找 诊断线索。
视诊时,要结合问诊得到的线索有目的、有重点地
观察。
O2、 视诊方法
( 1 ) 个 体
对个体视诊时,检查者应与病畜一般保持2~3米 的距离,先观察全貌,而后由前向后,从左到右,观 察病畜的头、颈、胸、脊柱、四肢。当观察到正后方 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 腹部及臀部的状态和对称性,再从右侧观察到前方。 最后可进行牵遛,观察其运动状态。
( 2 ) 群 体
对群体视诊时,可深入畜群进行巡视,注意发现精 神沉郁、离群呆立或卧地不起、饮食异常、腹泻、咳
嗽、喘息及被毛粗乱无光、消瘦衰弱的病畜,并从群
中挑出做进一步个体检查。
二、 视诊的方法
三、 视诊应用范围
O1、 观察其整体状态
如体格大小、发育程度、营养状况、躯体结构、胸腹 及肢体的匀称性等。
O2、 判断其精神状态、姿势与运动、行为
如精神沉郁或兴奋,静止时的姿势改变或运动中步态 的变化,是否腹痛不安、运步强拘或强迫运动等病理性行 为。
O3、 发现其表被组织的病变
包括被毛状态,皮肤、黏膜颜色及特性,体表创伤、溃
疡、疹疱、肿物等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特征。
O4、 某些生理活动异常
如呼吸姿势及粪便、咳嗽;采食、咀嚼、吞咽、反 刍等消化活动,有无呕吐、腹泻;排粪、排尿姿势及 粪便、尿液数量、性状与混合物等。
○ 5、检查某些外在的体腔
如口腔、鼻腔、咽喉、阴道等。注意其黏膜的颜色 改变及完整性的破坏,并确定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的数 量、性状及其混合物。
视 诊顺序一般先群体、后个体,先整体后局部,先
三、 视诊应用范围
一般后重点。
四、 视诊注意事项
○ 1、在光线充足的宽敞、安静场所进行;
○ 2、不需保定,自然状态下检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