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对外交通绿地规划设计 课件(共45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对外交通绿地规划设计 课件(共45张PPT)-《园林规划设计》同步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三、街旁绿地规划设计
3.1 街旁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相地合宜
(2)以人为本原则
(3)生态化原则
(4)美学原则
(1)坚持相地合宜
街头绿地具有小型而多样的特点,且与周边环境联系紧密。所以要结合不同场地的自然条件与周边的文化特性,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并使他们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避免雷同单一,既可体现现代都市的绚丽多彩,又可表现旖旎的自然风光。
现代简约
新中式
古朴典雅
自然清新
(2)以人为本原则
所谓人性化的空间,就是能满足人舒适、亲切、轻松、愉悦、安全、自由和充满活力等体验和感觉的空间。创造有人性化的空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设计者利用设计要素构筑空间的过程;其次,涉及人的维度,是设计者在构筑空间的同时赋予空间的意义,进而满足人不同需要的过程。街头绿地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空间,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关照普通人的空间体验,摈弃对纪念性、非人性化的展示与追求。
(3)生态化原则
充分发挥街头绿地天然氧吧、空调器、隔音板的作用,在设计中顺应自然,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改善生态条件。
(4)美学原则
城市街旁绿地景观空间往往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植物、地面铺装、构筑物、小品等。为了妥善处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景观为大众普遍接受,我们就要遵循一定的形式规律对它们进行构思、设计并进而实施、建造。并融入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现代环境艺术、装饰艺术、多媒体艺术相结合,使绿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艺术性。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位的高质量绿化景观。
街旁绿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3.2 街旁绿地硬质环境设计
(1)道路设施
街旁绿地中的道路设施主要包括供游人通行的园路、集散小广场、坡道、台阶等等,它是一个街旁绿地的首要组成部分。
1)道路系统可达性
对于街旁绿地的道路系统来说,良好的可达性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行人的行走习惯,使行人能够十分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被游人“修”出穿越草地的小路
如果不希望行人穿越的区域,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阻隔手段,如遮挡视线或是加高加密绿篱等等,避免由于行人的穿越对绿地造成的破坏。
2)铺装材料的人性化
地面硬质铺装也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主要在平面内进行,色彩、构成和表面质感处理是它的主要组成要素。它除了具有美化环境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划分场地、警示、诱导和指示等功能。
户外一般不要大量使用表面过于光滑的地面铺装,因为落在上面的雨水和冰雪极易使人滑倒。还有一些地面铺装的表面纹理过于粗糙或孔洞太多,走在上面脚底感觉极为不适。所以道路铺装设计应采用色彩自然、材质和谐、使人产生安全感的“人性化”设计方案。
材质和谐
色彩自然
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供轮椅通过的道路宽度至少要在1.2米以上,纵向断面坡度在1/25以下,当这种坡度持续50米以上时,应设置1.5米长度以上水平部分作为休息平台以便休息,铺地应采用防滑材料,平坦没有凹凸的地坪,不宜铺设石子路。
无障碍坡道
无障碍坡道
盲道
(2)休息设施 休息设施包括座凳、座椅、休息亭廊以及台阶、花坛边缘等能够为让游人坐下来休息的各种设施。因为城市街旁绿地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户外休憩空间,所以休息设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街旁绿地使用率的高低。
1)休息设施的类型
城市街旁绿地中凡是能够供游人休息小坐的设施都属于休息设施的范畴,因此,一般将休息设施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基本座位 基本座位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座凳、座椅、休息亭廊等等。它是绿地中休息设施的主要形式。
b.辅助座位 辅助座位包括台阶、矮墙、栏杆、花坛等各种能够暂时为人们提供小坐条件的其他设施,这些辅助座位常常能够成为人们喜爱停留的场所。辅助座位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对座位的数量起到调节的作用。
基本座位
辅助座位
图片来源:http://photo./proj/photo56021_6.htm
2)设计符合人体尺度的休息设施
这里所说的休息设施的尺度主要就是指主要座位和辅助座位的尺寸。根据普通成年人休息坐姿的尺寸测量,一般将普通座椅的尺寸设计成为: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为:单人椅60cm,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 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度-110度。
一般尺度比较接近人体坐姿尺度的相关设施,如花坛边、台阶、矮墙等等,都是人们小坐休息的设施。特别是在人流量波动比较大的街旁绿地,应该更加有意识地将这些设施的尺度更加接近人体的坐姿尺度,在人流高峰期主要座位不够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息场所。
3)座椅的材料和质感
座椅的制作材料十分丰富,有木材、石材、混凝土、铸铁、钢材、塑料等等,各种材料在质感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木材的触感、质感好,热传导差,所以其触感基本上不受季节的影响,易加工,且色彩较中性,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但是普通木材耐久性较差,易损坏。
石材的质地坚硬,触感冰凉,且夏热冬凉,不易加工,但是它的耐久性极好,而且比较美观,如果布置得当,同样也是不错的户外座椅的材料。
现在在不少公园或街边经常能看见的就是用仿木材料制作的坐凳,这种仿木材料一般为强度较高的硬质塑料,触感和质感都较好,也易于加工。但是耐久性较差,在室外比较容易变形,且表面老化较快。
不锈钢也是户外休息设施经常使用的材料,由于它光洁度很高,比较美观。但是由于金属的热传导性极强,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地区大量使用就很不合适了。
4)座椅的朝向与位置
根据“边界效应”理论,人们都比较倾向于在一个大空间的边界上逗留,这样可以满足人们“人看人”需求的同时又可以减少别人对于自己的干扰,而且还可以随时离开自己的座位参与到人群的活动中去。所以在空间的边缘可以多布置一些座位(包括主要座位和辅助座位),一般朝向活动发生比较多的广场空间,可以让人们随时观察到周围人群的动态。
符合“边缘效应”,满足“人看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经常能够看见公园的座椅往往都是沿园路方向紧贴道路边缘放置,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这是一种不太适宜的布置方式。特别是布置在一些宽度较窄、周围环境比较幽静的小路旁的座位,常常是人们促膝长谈交流的场所。所以在道路旁的休息设施应该退后道路一段距离,或是在道路两旁使用凹空间,形成一个半私密性的空间,避免休息人群与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后部最好有一定遮挡和围合,以增强人的安全感。
凹空间
人们在选择座位时,除了朝向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外,阳光同样也是人们选择座位时考虑的重要方面。冬天有阳光,夏天有树荫的地点总是人们的首选位置。所以绿地边缘或者林下的座位就成为人们最佳的休息场所,特别是在一些落叶乔木的树下,夏天能够遮挡炙热的阳光,冬天又能让温暖的阳光洒在座椅上,这里的座位往往是最受人们青睐的,而没有任何遮挡的座位则常常受到人们的冷落。
林下的座位是人们最佳的休息场所
夏季,暴露在阳光下的座椅受到冷落
5)座椅的形式
无论是座位的构造与造型还是它们之间摆放的相对位置,都会对人们选择如何使用它们有很大的影响。从图中可以座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或引导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一般当人们面与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或大于180度时,便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减少陌生人之间目光的干扰;相反,当两人面与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时,则会方便人们的谈话和交流,同时也会促使两人目光的交叉和干扰。所以基于这个特点,在进行座位的设计和布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减少陌生人之间的干扰
方便谈话与交流
一般呈弧线或成角度布置的座位比较容易达到预定的效果。当需要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时,往往让人们面对弧线的圆心方向就坐,就构成一种内聚性空间。
相反,当人们背对圆心方向就坐时,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只要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互不干扰的干自己的事情。这种外向性的座位布置方式更加适合于观景而不是谈话和交流。
内聚性空间
外向性空间
有时座位布置方式是属于内向型或是外向型也不是绝对的,一些座位的形式可以让使用者十分方便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方式。如“S”型的长凳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通过调整自己就坐的方向就可以很快地改变与他人之间的空间关系。
(3)游乐健身设施规划
近些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街头绿地或公园中出现了大量健身游乐器具的小型场地,供周围的居民免费使用。健身器具的品种比较丰富,是配备城市街头绿地中健身活动区器具的不错选择。
应该为人们提供可以遮阳的场地,方便人们锻炼休息
设置儿童游乐设施的场地地面应该比较柔和,可以使用沙子或橡胶地面
器具要足够牢固,避免出现过于尖锐的部件
场地应该与周边环境有适当的绿化隔离
(4)景观构筑与小品
城市街旁绿地中的景观构筑常常能够成为某栋建筑、某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每个地区都有它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文化,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文化中的精华,用现代景观的语言来营造极具地域文脉的城市景观,这也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避免设计手法趋于雷同的有效手段。
景观构筑的形式和体量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内容积极向上,才能称得上是城市中的精华与“亮点”。一些局部的小品与装饰常常也是渲染整个街旁绿地主题的“点睛之笔”,可以让人在细节上更加深刻地体味地域文化特征,从而从多个层面向游人展示丰富的地方文化。
(5)照明设施规划设计
城市街旁绿地的夜间照明对于绿地的使用率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城市街旁绿地的使用高峰期一般都集中在居民晚饭后的傍晚至天黑的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任何照明设施,人们便很难在黑暗中继续正常使用街旁绿地,即使勉强能够使用,也会因为治安问题造成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夜间照明设施对于延长绿地使用时间、提高绿地使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室外照明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配置光源时,应避免使光源直接进入视野范围。同时,为避免产生侧面眩光,或选择可控制眩光灯具,或挑选合理的布光角度。
②为安全照明、庭院灯等照明设置开关、布线等,都应视照明灯具的具体用途和使用时间而定,而灯具数量则应根据电力而定。
③自室内观赏室外庭院照明时,如室内光照强,会在室内玻璃上映照出室内光源,从而影响观赏效果。因此应在室外靠近窗口的地坪上布置照明,以减小反射。
④午夜后应关闭树木照明,以使树木得到“休息”并节约能源。
⑤水下照明应尽量采用低压灯具,以备安全。
景观射灯
灯具等小品的设计主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a 造型新颖独特,同时又能与四周环境相协调,起到点景、衬景的双重作用。
b 不与时代相脱节,能反映时代的气息和特点。
c 满足功能的需要,与绿化、铺装等共同设计,显而不现,创造出良好氛围。
草坪地灯
庭院灯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1/75/5884054k7eb9c472.html
图片来源:http:///upload/2009/08/26/20090826953289703.jpg
(6)服务设施规划
包括电话亭、商亭等小品设施,这些小尺度的形态在空间布置上有很大的适应性,并可以新颖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及布列方式成为景观因素。根据服务范围适当设置,宜成组布置于通行人流附近,形成吸引逗留的因素。
公共厕所是城市街旁绿地设计中应该多加考虑地因素。它的相间距离一般为:商业街公共厕所之间的间距宜为300一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间距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共厕所之间距离以750一1000m为宜;居民住宅区公共厕所间距为100一150m。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1/49/4661506kdeb1368a.html
(7)卫生设施规划
指垃圾箱、烟灰缸、洗手器等。这些设施的造型也应该与环境相协调,特别是要勤于管理,否则不但不能服务于景观,而且还会严重破坏原有的环境。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1/17/6180223kdcaa4a6b.html
(8)信息系统规划
主要是指为游人提供相关信息的各种标志标识、宣传展板以及警示牌等等。
警示牌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例如“禁止”、“严禁”之类带有强烈命令口吻的话语。
这些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小型设施的设计却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人性化”设计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它不仅能够向游人指引游览路线,而且在某些重要景点用文字和图画向人们介绍,起到了引导游人如何观赏景物的作用,让游人对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绿地中的宣传展板也是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